如何保证输血安全论文_付荣

付荣

(武汉血液中心检验科 430000)

【摘要】 输血是把双刃剑,它是现代医疗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能拯救生命、治疗疾病,同时又可能给患者带来风险,引起一系列传染病和免疫性疾病。为保障输血安全,各国均建立多项法律、法规,并研发新的检测系统和方法等,旨在提高输血安全,有效实现其临床意义。

【关键词】输血 输血安全 采供血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129-02

1.血源的安全保证

输血可以传播的病原体目前有[1]: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HIV)、人类嗜T淋巴细胞性病毒I、II (HTLV -I/II)、巨细胞病毒(CMV)、克雅氏病(CJD) 、梅毒螺旋体(TP) 以及疟原虫等。在血源性传播疾病中,病毒性疾病占绝大多数[2]。对血源的检查方法有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如核酸扩增检测试验(NAT)。近年来不断研发出新的NAT技术[3,4],如定量PCR、连接酶链式反应(LCR)、依赖核酸序列扩增技术(NASBA)、转录依赖扩增系统(TSA)、枝链核酸信号放大系统(bDNA)等。这些方法均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等特点。随着基础医学深入研究,推进各种高科技检验技术。

2.临床合理用血

在临床方面,我们需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越来越多的用血安全事件是由于临床错误用血引起。病人是否需要输血、需要输注何种血制品,都必须根据实验室诊断结果,结合各种输血的适应症进行判断。 血液使用同临床药物一样,要特别强调用量,尤其对于新生儿、青少年等患者,如果过量输注,可能引起死亡等严重的后果。

Bates D.W. et.al.等人发现,当使用CPOE(Computerized Physician Order Entry,计算机化医嘱录入)后,临床治疗的错误率减少了50%[5.6]。我国医院对CPOE系统的平均使用率同美国相当,但使用深度远不如美国[7]。将CPOE应用到输血方面,这些数据库资料能够很好的指导医师合理使用血液资源,争对不同的个体制定相应的输血措施,其在输血方面的作用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Kucher et.al.比较研究后认为电子警报系统能够有效为医师提供指导,降低患者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的发生[8]。但是这样一套数据库及警报系统的建立耗费较高,目前在我国尚无法全部普及。

为做到合理用血,医师必须充分了解本专科范围内的输血适应症,同时注重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的应用。医师对输血这一治疗手段的判定,是输血安全环节中关键。

3.献血者、输血者确认

在强调输血易感染的同时,人们忽略了血制品错误配型带来的危害。当出现病人更换床位、标签错误等客观意外,如果医师不仔细核实献血者、输血者身份,往往造成不能原谅的后果。从英国SHOT(Serious Hazards Of Transfusion)常年对输血事故的统计可以看出,在英国错误血液或血成分输注的发生率一直都居于各种输血事故的首位。2005年,IBCT的发生率更是达到了所有输血事故的79.6%(图1)。数据显示,英国输血安全事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IBCT的发生始终居于各种引起输血事故的原因的首位。为解决这个问题,由英国皇家病理学会发起,加强对患者身份的确证以及床边核查等推动输血安全的发展,专家推荐采用条形码确认系统、红色标签系统、照片确认系统等加强对输、献血人员的确认,同时加强医疗工作者的再培训教育。

图1 英国输血事故调查结果示意图。IBCT: Incorrect blood/component transfused; ATR: Acute transfusion reaction; DTR: Delayed transfusion reaction;PTP: Post-transfusion purpura; TRALI: 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 TTI: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infection, including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目前条形码的使用在国内外非常普遍,条形码管理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完善[9]。射频认证(RFID)系统也渐渐发展起来,与条形码相比,射频芯片可以存储的数据容量要大的多,除了患者的基本资料之外还可以提示其血型、特殊的输血要求以及药物过敏史等。同时,射频认证使用更加方便,条形码认证需要以读码器对齐条码,射频认证只需要感应器感受到芯片就能得到相应的信息。

Novatek的一项称为BloodLoc的较简单、非电子的技术也用于减少输血事故。这个系统为病人服准备特制的袖口,其上附有一种卡片,带有预先设定的唯一的数字。采血之后,将该卡片从袖口上取下,以此为模板在床边复印机上复印,后附在血样上作为标记。使用时只有病人服上的3个数字密码才能启动系统进行输血。这个系统促进了床边标记的发展,也引入了了同病历号码相关联的数字系统。BloodLoc在Dartmouth Hitchcock医学中心使用的10年间避免了35个WBIT(Wrong Blood In Tube)事件[10]。

4.安全输血的战略与政策

血液安全问题受到WHO的高度重视,被列为首要任务之一,并为其制定四大安全战略:①建立国家协调的采供血网络和质量体系。②从低危人群中的无偿献血者采血,即控制血源的质量。③严格筛选检测血液。④合理用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血液安全和血液管理工作,在行政部门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设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随着基础医学的研究逐渐深入,各种高科技检验技术不断出现,尽管如此输血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只有不断完善血站管理,提高技术人员自身素质,切实认识到学习新技术的必要性,尽可能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安全输血这一任重道远的工程。

参考文献

[1] 赵树铭. 输血安全与检验医学.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和检验学分册. 2003,24(2):63.

[2] Moor AC, Dubbelman TM, VanSteveninck J, Brand A. Transfusion-transmitted diseases: risks, prevention and perspectives. Eur J Haematol. 1999, 62(1):1-18.

[3] Reichard O, Norkrans G, Fryden A, Braconier JH, Sonnerborg A, Weiland O. Comparison of 3 quantitative HCV RNA assays--accuracy of baseline viral load to predict treatment outcome in chronic hepatitis C. Scand J Infect Dis. 1998;30(5):441-446.

[4] 傅占江,刘晓达,王全立.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2,23(1):18-20.

[5] Bates DW, Teich J, Lee J, Seger D, Kuperman GJ, Ma’Luf N, Boyle D, Leape L. The impact of computerized orderentry on medication error prevention.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Informatics Association. 1999;6(4): 313-321.

[6] Bates DW.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reduce rates ofmedication errors in hospitals. Br Med J. 2000;320(7237):788-791.

[7] Kucher N, Koo S, Quiroz R, et al. Electronic alerts to prevent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mong hospitalized patients. N Engl J Med. 2005;352(10):969-977.

[8] han JC, Chu RW, Young BW, Chan F, Chow CC, PangWC, Chan C, Yeung SH, Chow PK, Lau J, Leung PM. Use of an electronic barcode system for patient identificationduring blood transfusion: 3 year experience in a regional hospital. 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 2004;10(3): 166-171.

[9] Porcella A, Walker K. Patient safety with blood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using wireless and bar-code technology. AMIA Annual Symposium Proceedings. 2005; 614-618.

[10] Dzik WH. Technology for enhanced transfusion safety. 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 2005;:476-82.

论文作者:付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

标签:;  ;  ;  ;  ;  ;  ;  ;  

如何保证输血安全论文_付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