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这对于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通过加强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应用,可以贯彻落实人与自然高度统一协调的原则,将地下管网建设落实到位,并实现生态环境的恢复目标,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论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河道水综合整治;应用
引言:
城市水环境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综合性工程,涉及到多个领域。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开展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对各项水环境治理技术措施进行合理有效的应用,以此改善城市流域水系水质,维护流域水环境的生态平衡,探索出适合城市当前与未来发展的水环境治理方案。
1海绵城市基本特点
(1)实现海绵城市后,可不依靠市政管道排水,其具有很多排水方式与渠道,以吸收和储存形式为主,在环保的前提下,合理应用不同的方式避免或解决内涝。
(2)实现海绵城市后,除了能对排水功能予以完善,还能修复和保护环境,最大限度利用各类基础设施,对不同的实际问题,采取针对性处理方式。
(3)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正确指导下,持续完善城市现有生态环境,发挥海绵体应有的作用与功能,避免大面积开挖建设市政管线,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与破坏。此外,还能减少财政支出,使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免受影响,保证居住的舒适度。
2流域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
目前,城市水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遭受破坏。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已经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对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流域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2.1节约水资源,缓解用水压力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均衡,水资源紧缺局面越来越严重。然而,我国尚未建立起完整的节水制度,节水技术较之发达国家落后很多。对于城市雨水、城市污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目前我国对其利用效率不高,利用方式单一落后。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城市雨水资源,对污水进行净化后再利用,实现水资源供给压力的有效降低。
2.2减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水环境受到很大破坏,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不仅影响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而且加剧用水负担。目前,我国污水处理技术不够先进,生态修复工作也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在这种情况下,规划部门应当重视海绵城市理念在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中的应用,通过净化水质改善流域水环境,保护城市脆弱的生态系统,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
2.3恢复水生态、水景观,提供生态产品
恢复湖、江、河、海湾、湿地的水质、水土保持、动植物栖息和绿化美化等方面,对沿岸的空间、设施、环境等进行规划设计,以创造优美、生动、特色的滨水生态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关键是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核心理念,是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纯自然要素或经过人类加工后的人工自然要素。
3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
3.1合理规划和利用自然条件
在河道水综合整治过程中,必须要从自然地理条件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合理利用和规划,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应用落实到位,以此来进行规划和施工。比如,在河道附近地势较为低矮的地方,要对现有的河道自然条件进行合理应用,加强滞留塘的构建,将雨洪处理工作落实到位,也可以通过种植水草等行为,彰显出净化水质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排水,可以大大改善河道周边环境,并构建生态型护岸,为水质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还要加强净化生态系统循环形式的应用,在根源上净化水污染现象。在种植植物和水草的情况下,也可以加强海绵方式的应用,以此来提高其地表水流入河道的水质。而且还要从河道实际情况出发,在周边加强永久截污管道的构建,并根据河道走势,加强景观建设。
3.2结合河流地形走势,加强湿地建设
加强湿地建设是重要的水环境修复技术之一,在修复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极大的帮助,所以要加强湿地的生物修复法的应用。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廉、运营简化等优势。加强河道自然条件的应用,比如,浅滩和缓坡等,选择最为适宜的河段,设置壅水设施,如橡胶坝、滤水坝等,在开阔区域内,要加强河道滞留塘建设,而且在滞留塘内部中,还要人工布设水草,及时做好河道两侧滩地的整治工作。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并对其经济性和美观性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优化植物带,要加强河道走廊湿地生态系统建设,不断提高水质净化能力,确保良好的景观效果,确保河流水质达标。
3.3加强河岸护坡修复技术的应用
对于河道岸坡来说,具有防洪排涝、维护安全等优势。在以往传统水利工程设计中,对硬性材料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水泥和石块等,然后将河道两侧和河道分离开来,这对河道生态廊道的完整性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从而难以连接河道和河岸动植物,影响物质交换的顺利进行。现阶段,在护坡设计过程中,对河道的生态维护和景观特色给予了高度重视,贯彻落实还原天然河道生态环境的原则,致力于河道自身、自然净化能力的提升,积极开展河岸护坡的生态修复设计工作。一般来说,植物护岸、石笼护岸等属于较为常见的护岸生态修复技术。现阶段,植物护岸得到了广泛应用,旨在恢复河岸原有的植物群落。在河岸岸坡中,要加强本土耐水湿植物的种植,通过植物种植来提高河岸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沙土流失现象。基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将植物缓冲带和生态护坡结合在一起,然后将河岸进行分类,重点包括防护林带、岸坡带,并集中整合好道路林带和湿地沟渠。
3.4加强水系沟通网络构建
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既要将河道进行隔离,也要不断协调处理好河道和其他河湖之间的关系。基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要加强水系沟通网络形式的构建,使城市之间实现水资源的调控目标,在水系连通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增强水资源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及时修复河道水环境。
3.5加强水循环调度
对于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来说,作为一项综合性工程,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烦琐性,必须要严格控制水体的污染源,并加强河道内的水资源循环,不断提高河水的流动效率,将水体的活性充分体现出来,进而给予河道水环境一定的保障。同时,还要加强各个水系的连体和水质优化,加强新增水系网络建设,增强河道的循环性,从而保证河道良好的调蓄能力。
结语:
总之,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应用,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配置,进一步改良和完善河道水环境,降低河道水的污染程度。
参考文献:
[1]孙婕.海绵城市的理念方法在我国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探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8(4):8.
[2]冯治诏.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8):145.
[3]冯治诏.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8):145-146.
论文作者:芦松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河道论文; 水环境论文; 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生态论文; 设计理念论文; 水资源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