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方向探讨_社工论文

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方向探讨_社工论文

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路向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工作论文,人才队伍论文,建设路论文,欠发达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按照中央建设规模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江西省民政厅把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着力探索出一条适宜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中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工作的有效途径,创立和发展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部门密切配合、立足现有资源、社工义工联动、公众广泛参与、广大群众受益”的“万载模式”,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008年12月,民政部在万载县召开全国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经验交流会,会上罗平飞副部长指出:“万载县在探索农村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充分说明,社会工作不仅可以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也完全可以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进行;不仅可以在经济基础、工作基础较好的城市开展,同样可以在发展相对滞后的广大农村地区实施。”今年10月份中组部、民政部在南昌举办全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究班,会隙,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深入南昌市青云谱区考察,对江西在城市社会工作方面的探索给予较高评价。两位部领导的肯定、鼓舞和鞭策,给江西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带来了生机。

一、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路径

三年来,江西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大致分三步走。一是探索试点期。2007年初始,确定万载县(农村)和南昌市青云谱区(城区)作为全国首批社会工作人才建设试点区。试点初期,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一方面深入调研、理清工作思路。确定“一年探索试点,三年打开局面,五年初见成效”的目标,采取“与高校合作,建实习基地,借专业力量”的做法,立足民政福利事业单位,辐射广大城乡社区,以农村社会工作为重点,以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另一方面,派出工作组与社会工作专业师生一道在万载县蹲点,谋划试点方案,跟踪工作进展。同年6月,在万载县召开全省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现场推进会,初步总结了万载的做法。二是发展试点期。2008年,进一步深化万载探索社会工作的经验,拓宽实务领域,加强制度建设。期间,万载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配套制定了教育培训、岗位设置等7个配套文件,较全面地构建了发展农村社会工作的政策体系,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框架在万载初具规模。三是拓展试点期。2009年,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培训、资格考试、实务推进、制度建设、人员保障、组织协调等方面列入民政工作目标考核;在全省推广了“万载模式”;试点的覆盖范围向全省延伸,每个设区市选定三个以上不同类型的试点县(区),逐步形成了区域试点、领域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拓展的良好势头。

(一)抓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针对社会各界对社会工作认知度不高、认同感不强的状况,我们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宣传,提高认识。一是争取领导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多次向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汇报试点工作的进展和成果,提出工作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积极争取将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有关内容纳入“省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将社工人才纳入“省直接掌握联系优秀人才”。二是做好民政系统的宣传动员。坚持以考试促宣传,认真组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广泛动员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学习社会工作知识,积极参加职业水平考试。据统计,全省约五千六百余人报名参加考试,有878人成为我省首批正式获得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者。三是形成全社会普遍关注社工的氛围。通过省厅主办的省级优秀社科期刊《社会工作》,开设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栏目,普及社会工作知识,推广社会工作经验。每年定期举行社会工作专业论坛,2008年、2009年,我厅主办的两届“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论坛”,邀请全国两百多位高校和社工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在民政系统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江西电视台、《江西日报》等省内主流新闻媒体多次播发试点县(区)的有关社会工作的报道。厅网站开设了社会工作专栏,及时宣传、发布全省社会工作动态。试点地区通过定期印发《社工简报》、开通社工热线、制作社工宣传栏、设置社工信箱等方式,使群众了解和熟悉社会工作,形成了较大的宣传攻势。万载县开展了“十个一”的宣传造势活动,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社会工作氛围。

(二)抓培训,建设专业化的社工队伍

针对基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普遍较低的实际,制定《全省民政系统社会工作教育培训三年规划》,重点抓好四类人员的培训:一是以加强管理能力为目的行政管理人员培训。通过举办全省民政局长培训班,专题讲授社会工作课程;通过各种研究班,组织厅机关全体干部和基层有关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题研讨;在全省民政系统开展社会工作经典教材研读活动,组织读书测试和知识竞赛,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社会工作理念。二是以加强领导能力为目的试点地区分管领导和民政局干部培训。先后组织6个设区市的分管副市长参加全国党政领导干部社会工作研修班。邀请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复旦大学顾东辉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到试点地区为各级党政干部开办多场专题讲座。三是以加强理解力和操作力为目的基层社区干部和民政福利事业单位干部培训。通过讲座、培训、跟班实践和专家督导等多种形式普及社会工作知识,并选送基层优秀人才到高校进修或脱产培训,使基层干部对社工理念和方法能逐渐认同和自觉运用。四是以加强指导能力为目的社会工作师资队伍培训。依托省民政干部培训中心,编写社会工作培训教材,锤炼了社工师资的教研能力,形成一支社会工作专业指导队伍。

(三)抓使用,为社工人才提供广阔舞台

全省把社工岗位设置与开发列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重点在三个层面推开:一是设立行政管理岗位。今年,在政府机构改革中,省厅人事教育处增挂社会工作处牌子,配专人从事社会工作的行政管理。万载县、南昌市青云谱区、新余市渝水区等均成立了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机构,核定了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二是设立事业单位的服务岗位。江西省抓住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这一契机,把民政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全部理出来,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文件,要求民政事业单位原则上以社会工作岗位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这次岗位设置,一方面体现传统民政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引入社会工作理念,使全省民政单位的岗位得到了科学的整合和优化,这在全国是比较超前的。比如,万载县福利中心设立社会工作室,青云谱区在婚姻登记处设立社工岗位。目前,全省各级民政事业单位以设立社会工作站(室)的形式,共设置社工岗位661个。同时,将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推行到有条件的基层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社工岗位是政府的法定岗位,已成为一种共识。三是设立社区服务岗位。为搭建上下贯通、全面覆盖的社工网络,在乡镇(街道)设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村(居)委会设立社会工作服务所(站、室)。万载县在2008年村(居)委会换届中,全部设立了1个社工岗位,保证有专人从事社会工作。为加快相应岗位人才的引进,将采取优惠措施,引导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进入社区和相关部门就业。

(四)抓激励,激发社工人才队伍活力

江西省积极探索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投入机制,加强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所需硬件条件和资金的支持,指导试点县(区)制定出台社会工作人才薪酬指导政策,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切实改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通过为相关社会服务组织优惠或免费提供办公场所、筹资成立社会工作发展基金等方式促进社会工作服务发展,努力建立稳定的社会工作经费供给机制。例如:万载县将社工人才与岗位开发纳入人事和劳动用工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在编在岗的人员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后,按相应级别套发工资;村(居)委会干部取得社工师资格的,每月加40元津贴,取得助理社工师的每月加20元津贴。经费来源采取“财政补贴一部分、福彩公益金提取一部分、社会募捐一部分”。

(五)抓拓展,扩大社工人才的服务领域

江西省率先在社会福利、社区建设等比较成熟的领域进行试点,通过以点带面,成熟一批、推进一批,不断探索社会工作的新领域。一是规模上由点到面。试点单位由第一批试点的万载县、青云谱区2个县(区)扩展到第二批遍布全省11个设区市的64个县(市、区)。各地都结合自身实际,挖掘区域特色,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二是区域上由农村到城市。试点工作在万载的农村起步,有较大收获。目前,已推进到青云谱区、渝水区等城市社区,并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三是功能上由特殊领域到其他领域。试点工作在民政部门起步后,立即推向教育、医疗、卫生、司法、军队、企业、工、青、妇等多个部门和行业。社会工作的专业视野从社会福利服务延伸到农村发展、妇女发展、社会救助、减灾救灾、助残助学、留守儿童教育、婚姻家庭等多个领域。

二、江西探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启迪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推进的前提

江西省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在这种经济条件下,与发达省份相比,现代社会组织的发展、成熟的程度是不够充分。通过政府行政能力的引导和推进,成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自然的、必然的选择。各级党委、政府将社会工作列入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将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放到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熊盛文副省长多次关心指导、实地调研,提出要推进公共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在全省大力推广“万载模式”。万载县委书记陈晓平对社会工作常抓不懈,提出“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县委常委会多次讨论解决社会工作的经费、编制,出台政策等关键问题。正是党委、政府从制度上解决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问题,使江西的专业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虚到实的历史性跨越。

(二)专业化和本土化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落脚点

在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财力优势和区域吸引力,开展社会工作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专业人才的匮乏。为了建设一支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队伍,江西省采取“对外借力,引入资源”和“对内盘活,提升转换”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主动联系开设社工专业的省内高校,引导和推动他们与试点地区(单位)合作。通过共建专业实习基地、项目化运作的方式,由高校选派专业教师督导专业学生,开展持续性、接力式的社会工作服务。对一些业务熟练、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在岗位招聘中予以优先考虑。在此基础上,探索了“1+3”的社工队伍建设模式,即一名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搭配一名民政干部、一名试点单位干部、一名志愿者。当地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民政干部、试点单位干部和志愿者等)是社会工作人才本土化的主体,也是今后社工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试点中,高校专业师生还兼任“社工督导”,帮助基层一线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提升专业水准,尽快实现向专业社工的转变。

(三)融入现有的社会管理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

试点中,根据社会工作临床方法独特性,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专业技巧融入行政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机构服务中,做到与现有社会管理的融入而不混同,结合而不代替;社会工作理念引入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增强了行政工作的亲和力及公信力;社会工作理念引入居(村)委会群众自治组织,协助社区干部深入社区,了解民情民意,发现群众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促进社区和谐;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引入社会服务机构,引导工作人员转变工作方式,以服务对象为本,开展人性化的服务。

(四)立足基层,为民利民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归宿

始终坚持社会工作解决群众最现实、最急切,特别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强大的生命力所在。同时,也解决了长期以来社会建设中存在的行政化趋重的弊端。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网瘾青少年、重病患者、下岗职工等社会弱势群体开展一系列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帮助他们挖掘个人潜能、走出生活困境、恢复社会功能。青云谱区象湖园社区社工针对残疾人经常上访的现象,入户走访,找出原因,及时对症下药,为他们争取合法权益,帮助残疾人及其家庭获得康复、就业、教育、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需求。

三、当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需解决的问题

(一)不断提高全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同感

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与服务中具有独特优势,对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作用。而我国目前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还刚刚起步,甚至社会工作这门职业尚未被普遍地了解,社会工作事业要想得到蓬勃发展,必须提升全社会的认同感。首先,社会工作取得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认同。党委和政府在考虑总体工作时,把发展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涉及社会建设的基础来对待。把社会工作定位于开发人的潜能、维护人的尊严来认识,把推进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有效手段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来通盘考虑。其次,社会工作取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推广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传播社会工作知识,宣传社会工作服务社会的典型事例,从而扩大社会工作的影响力,为社会工作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三,社会工作得到行业认同。专业社会工作实务在中国刚刚开始,应该讲,目前对社会工作的认同高低与我们本身从事社会工作的主观认识有很大关系。因此,作为民政系统这样一个社会服务部门,首先应该对社会工作的理念、知识、方法加以更多的吸收和运用,同时,要有更多责任来培育和发展社会工作人才。

(二)逐步完善社会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社工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首先,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尽管政府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启动阶段发挥着推动作用,但并这不意味着全部由政府包办。在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应强调以政府为主导,以非政府社会工作机构为主体,以社会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发展格局。因此,社会工作人才发挥作用的范围应该主要是在非政府组织中。当然并不意味着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被削弱。政府应相应增大公共财政开支,建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在这方面,香港的经验值得借鉴。香港特区政府在构建社会工作制度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与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团体共同协调制定和修改社会福利政策、编制社会福利计划,颁布实行社会工作的各项法规条例规章及考核评估指标等。其次,大力培育民间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在市场经济社会结构中,社会职能合理的分工是“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大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往往由非政府组织承担。我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发展社会工作,必须加快民间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规范运作,逐渐使民间机构成为社会工作的主体力量。第三,加快推进社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现代社会工作的范围非常广泛,如家庭儿童福利服务、青少年服务、康复服务、医务社会服务、社区发展服务、社会保障服务、临床心理服务等。如此广泛的领域,只靠传统的民政工作、居委会工作已远远不能满足各个阶层、各种人群的需要。目前,有必要在职业资格认定的基础上,从完善专业教育、建立培训制度、设置工作岗位、健全激励机制、提高福利待遇等方面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第四,探索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共同发展社会工作的机制和模式。政府如何将公共服务通过社会组织来承担,按照现代公共管理理论,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来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的目标是其中一种选择,等等。

(三)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

社会工作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德才融合的一个利他专业,是促进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门社会技术,对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道德水准和专业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一是努力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学科建设,完善有关政策,抓紧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规划,从现实出发,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的,基于面向基层的培养目标,确定社会工作人才规模结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骤。并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现有社会工作人员进行大规模专业培训。二是充分发挥实践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的基础作用。实践证明,本职岗位是人才成长最实际、最有效的舞台。大力开展岗前培训活动,着力提高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素质。强化社会工作人员的在职学习,提高服务的能力。三是不断强化社会工作者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注重发现、培养、宣传在本职岗位上奋发成才的典型,切实让优秀人才成长进步的步伐快起来。不断建立健全培养机制,如内容规范、方法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效能强化、配置优化的选人用人机制,氛围良好的引才聚才激励机制,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标签:;  ;  ;  ;  ;  ;  ;  

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方向探讨_社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