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论文_朱琴锋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论文_朱琴锋

浙江嘉宇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省嘉兴市 314000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当下建筑除了要在数量上满足社会化建设的基本需求之外,还要在规模和质量上保证施工的效益和水平,要提高自身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此来促进后续的具体运行。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的基本施工原料,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相应的施工也应当进行充分地改进与创新。本文以建筑工程为出发点,重点叙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点;技术要求

1 引言

在当前时期,国内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大家对房屋质量的关注度大幅提升,在此背景下,建筑结构、工艺变得更为复杂,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得到了普遍应用。在进行施工时,混凝土质量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这是保证建筑寿命的关键所在。所以,施工企业必须要对大体积施工技术如何应用展开深入探析。

2 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构造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构造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工况并根据其应用范围进行分析,使制造出来的大体积混凝土满足我国的相关施工要求和规范,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可以根据实际工况中对温度裂缝的控制程度来对水平施工进行合理布置,比如:混凝土浇筑施工水平、钢筋结构的捆绑方式以及混凝土材料配比等因素。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作业时,需要选择合理的施工模板,施工模板的使用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质量,要依据施工要求合理选择模板类型[1]。工程上常见的模板类型有木模板和钢模板等,还有就是钢木混合式模板。就使用性能而言,钢模板热传导较快,保温效果差,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使用钢模板时需要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做好保温工作。而木模板的蓄热性能好,有着很好的保温作用,是一种很好的保温材料,有效地减少了工程上对保温方面的投入。

3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特征

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建筑的承载性能和抗震性能,但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别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常常会产生严重的裂缝问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体积大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水利工程、高层建筑工程等规模较大的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具有较小的表面系统和较大的结构规模,其内外部容易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如果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外部温度超出其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表面就极可能出现裂缝,从而造成混凝土结构的安全问题[2]。因此,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实现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有效控制,为建筑的结构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4.1 筹备时期

由于建筑自身的工程量较大,规模较大,因此不同施工环节所需要搭建的大面积混凝土结构也存在区别。这也就意味着相关主体在进行原料的选择上要具有针对性和侧重性,要根据不同施工环节的自身特点来选择相应的原材料。与此同时,材料员在选购的过程中也要意识到混凝土配比中所需要的原材料具有多样性,包括水泥和沙石等等,因此要保证每一类原材料的质量都能满足混凝土浇筑的具体需要。施工主体在原材料正式进场之前,要对原材料的基本信息进行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包括原材料的供应商资质,原材料的质检合格报告,原材料的运输方式等等,要保证原材料后期的具体运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 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若想使得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必须要对配合比予以有效管控,确保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骨料均是适量的,材料的性能、强度要达到要求,配置顺序也不能发生错误。具体来说,水泥、水的实际用量必须要控制到位,避免发生水化热,这样也可使得出现混凝土裂缝的概率大幅降低。要做好水泥用量试验工作,将最佳的配合比予以明确[3]。合理的调整粗骨料粒径和颗粒级配,以增加混凝土本身的抗裂能力。根据结构最小断面尺寸和泵管内径,尽可能选用较大的粒径。例如5~40mm粒径可比5~25mm粒径的碎石或卵石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6~8kg/m3,降低水泥用量15kg/m3,因而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热。要优先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集料,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可泵性,减少用水量,水泥用量,进而减少水化热。细集料以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为宜。实践证明,采用细度模数2.8的中砂比采用细度模数2.3的中砂,可减少用水量20~25kg/m3,可降低水泥用量28~35kg/m3,从而降低混凝土温升和收缩。

4.3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首先,混凝土摊铺时,施工人员要对摊铺厚度加以控制,通常要依据混凝土性质、所用振捣器特点以及混凝土泵送方式加以明确。当采用机械泵送时,混凝土摊铺厚度应控制在600mm以下,否则混凝土摊铺厚度设定要在400mm左右,要保证混凝土输送稳定性。其次,浇筑时间间隔的控制对预防不良接缝及温度裂缝产生也很关键,而浇筑间隔的设置通常要以混凝土初凝时长为上限,要求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当完成上层浇筑任务。这里对振捣作业深度也有要求,应深入到下层范围一同振捣。混凝土初凝时间同混凝土配比、环境条件(如温湿度、通风等)有关,浇筑时需要施工人员合理判定初凝大体时间。如果初凝时间预估失误,或因施工原因造成层间浇筑耗时过长,会导致施工缝的产生,此时需要做好施工缝处置工作[4]。最后,由于分层浇筑对施工队伍技术要求较高,若因施工队伍素质、浇筑设备等因素而不具备相应技术条件,此时应采取推移式浇筑方法,需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总之,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法中,分层浇筑仍占主要地位,经过多年发展,分层浇筑技术体系日趋完善,并且在振捣便利性以及层面散热的高效性等方面有较大优势,可有效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

4.4 混凝土养护

若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当中采用的是分层浇筑方法,需要加强混凝土温度合理的管控,这样就可以将裂缝形成的几率降低。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温度及时的测量和记录,以此来为后期的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采用相关数据分析,应用针对性的养护处理,以此来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提升。在施工温度测量当中,需要将混凝土每一层温度的差异统计出来[5]。大体积混凝土自身的养护工作很重要,一般需要保持在十五天以上,相对于养护需要确保其湿润度符合要求,这样就能够将混凝土温度应力变化进行降低。

5 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大型建筑施工至关重要的技术部分,在提升工程建筑整体性能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混凝土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只有保证混凝土的坚固程度和使用寿命,对混凝土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够有效地保障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俊明.刍议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7):25-26.

[2]曾子辉.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1):198.

[3]郭大垅.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8(10):237.

[4]刘庆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9):61-62.

[5]韩克波.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与监理[J].智能城市,2018,4(18):84-85.

论文作者:朱琴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论文_朱琴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