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治疗中老年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机制初探论文_陈江平

(浏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浏阳 410300)

摘要:目的 对仰卧前屈拔伸牵引在中老年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疗效以及治疗机制进行调查。方法 截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68例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视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数字随机分组下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干预组34例采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治疗,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当天疼痛评分为(3.2±0.8)分,治疗后一周平分为(2.3±0.8)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70.6%,P<0.05。干预组有2例下颌酸痛病例,1例头晕病例,发生率为8.8%;常规组有4例下颌酸痛、2例头晕和1例恶心病例,发生率为20.6%,P<0.05,卡方值为6.54。结论 仰卧前屈拔伸牵引能够更好地改善中老年根型颈椎病患者病情,效果理想。

关键词: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根型颈椎病;中老年患者

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常见的类型,也是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患者过于疲累、颈椎关节功能退化都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患者临床中以颈椎功能活动受限、疼痛等表现为主[1]。牵引是中医常用治疗方式,在多种脊柱损伤中的治疗效果理想。本次研究以68例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仰卧前屈拔伸牵引在中老年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疗效以及治疗机制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截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68例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视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学会审批。干预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38-69岁,平均(52.3±4.3)岁,患者平均病程(14.9±3.4)个月;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38-70岁,平均(52.5±4.3)岁,患者平均病程(14.7±3.6)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患者均存在肢体麻木、头晕症状;无脊髓型颈椎病;既往无脊髓损伤病史;患者无恶性肿瘤;患者无精神类疾病;患者无肝肾功能衰竭症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一般方法

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牵引方式进行牵引,日一次,每次30min。

干预组:患者仰卧位,医师站在患者头侧,一只手虎口固定患者枕后,另一只手小鱼际托住患者下巴,两手同时用力进行牵引。取中立位进行牵引后逐渐提升前屈角度,以患者感受为主,当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视为有效牵引角度。患者牵引角度通常在20-45度,每次牵引时均要记录患者牵引角度。患者牵引时间为30min,持续牵引,牵引次数为日一次。牵引质量为5-8kg以患者耐受为宜,记录患者每次牵引质量。

患者牵引角度确定后以枕后粗隆距离床面的直线高度视为枕头高度,患者治疗当天即采用此高度的枕头休息睡眠。此枕高度为枕头被头颅压实后压缩高度,并非枕头自身高度。鼓励患者采用仰卧睡眠,若侧卧则要枕头高度与半侧肩宽相同,即头部中立位稍向前倾。

患者日常要选择合适尺寸的颈围制动,避免颈部过度活动,例如仰视、俯视等等,尽量保持颈部中立位。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患者颈椎功能活动、肢体麻木等情况进行观察,评估患者疗效,最后对患者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调查。

1.4评估指标[2]

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法进行评估,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不可忍受,分数高者疼痛剧烈。

疗效评估:患者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不超过3分,颈椎功能活动良好,无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为显著;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在4-7分,颈椎功能活动轻度受限,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有所减轻为改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超过7分,颈椎功能活动明显受限者视为无效。评估有效率=显著比例。

1.5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t、卡方式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疼痛评分: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当天疼痛评分为(3.2±0.8)分,治疗后一周平分为(2.3±0.8)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3不良反应、并发症:干预组有2例下颌酸痛病例,1例头晕病例,发生率为8.8%;常规组有4例下颌酸痛、2例头晕和1例恶心病例,发生率为20.6%,P<0.05,卡方值为6.54。

3.讨论

近年来颈椎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有所升高,颈椎病的发生多为慢性劳损、急性损伤两种病因,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年龄越大的人群发病率越高,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本病逐渐趋向低龄化,患者病程长,疼痛较大,对患者生活、健康有着不良的影响[3-4]。

颈椎病根据其不同的表现有不同的分型,根型颈椎病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疗,包括牵引、按摩、针灸等不同的方式。牵引是现阶段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式,牵引能够改善椎间孔间隙,解除受压迫的神经根,消除神经根水肿,改善局部供血,解除肌肉痉挛,同时能够限制颈椎活动,更有利于纠正关节错位[5-6]。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是在常规牵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此种方式能够进一步增加脊椎逐渐的间隙,解除痉挛的肌肉、神经,同时能够纠正小关节错位,减轻颈椎压力。此种方式同时能够避免常规牵引过程中引发的下颌关节疼表现,大幅度提升了患者治疗舒适度,提升患者依从性。

结果可见,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当天疼痛评分为(3.2±0.8)分,治疗后一周平分为(2.3±0.8)分。患者治疗后当天颈椎疼痛明显减轻,且患者治疗后颈椎功能活动、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明显改善,证明仰卧前屈拔伸牵引在根性颈椎病的治疗中优势更为明显。此外,干预组有2例下颌酸痛病例,1例头晕病例,所有患者经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患者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证明牵引安全性更高,患者舒适度更高。

总的来说,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更适合应用在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

参考文献

[1]林定坤,许鸿智,苏国义.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治疗中老年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机制初探[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8,26(05):31-34.

[2]苏国义,林定坤,许鸿智,等.以控制机械压迫为核心的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200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25(05):49-51.

[3]奥沛源,雷亮,王治新.扶阳宣痹汤结合牵引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陕西中医,2016,37(10):1367-1368.

[4]尧建辉.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5,21(17):84-85.

[5]高强.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伴脊髓压迫CSR的机理及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6]林定坤.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2007:3.

论文作者:陈江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治疗中老年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机制初探论文_陈江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