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问题和策略解析论文_贺俊琪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问题和策略解析论文_贺俊琪

开封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越来越关注,各大城市也开始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号召,并逐步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申报的进程。然而在海绵城市建设当中,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很多都需要由专业的科研人员进行解决和处理,才能有效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文中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解决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管理;问题;策略

1 引言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21世纪,城镇化水平不断增长,从而带来城市水灾频发,淡水资源减少,水污染日益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在海绵城市理念指导建设下的城市能够具有像海绵体一样的特性,例如吸水、蓄水、释水的能力,因此也可将海绵城市称作是“水弹性城市”。究其本质来说,与传统城市建设理念不同,海绵城市是尽量在少改变甚至不改变城市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城市自身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工业文明达到顶峰的21世纪个,对土地进行高强度的开发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和生态危机;而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我们应遵循的原则是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影响发展模式。

2 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之所以以海绵命名,主要是希望城市的规划建设就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收、净化、储存、使用水资源。而就目前的生态水资源利用情况来看,国内的水资源存储量正处于一个急速下降的状态。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技术手段,将雨水进行收集,将极大的提高生态水资源的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就是对城市的排水、给水、储水等系统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技术手段将城市的水资源系统形成一结构网。实现对雨水的收集、过滤、净化、再次使用,控制城市内部出现干旱或者洪涝等几率。通过绿道开发、可渗透路面、透水停车场等手段实现应用。促进城市的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3 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3.1 人们普遍对于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性的认知匮乏

长久以来,我们普遍认为水是生命之源,它的存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然而,人们却普遍对我国严重缺水的现状缺乏认知,当暴雨来临时人们都要求采用加大雨水排放量的措施,防止城市内涝,这种现象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海绵城市建设的出现可以使得将雨水收集并加以利用的理念提上日程,但人们对此普遍缺乏较为深刻的认知。当前,大多是政府部门或者建筑单位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情很高涨,但居民并没有对海绵城市建设引起充分重视,这对于海绵城市的进一步建设极为不利。

3.2 海绵城市建设当中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力度不够

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话题依然比较新颖,其相关建设理论依然立于初步探究阶段,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就会暴露出很多让人难以预料的问题,急需解决。同时,与海绵城市建设有关的政策法规也需要伴随着海绵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不断进行归纳、探究与调整。如果没有国家政策法规的扶持,那么海绵城市建设就会缺乏标准化、体系化的规定,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无法可依的现状,使得城市建设混乱不堪,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3.3 海绵城市建设依然存在许多弊端

在我国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大多运用突袭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城市建设带来许多难以预料的结果。例如,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时,海绵体建设的方法很难得到理论性支持,也缺乏专门的安全评估体系。特别是绿化时,因为所栽培的植物品种各不相同,有可能会在暴雨来临时,一些耐涝性较差的植物就容易给城市的绿化建设带来巨大灾害。就海绵城市建设而言,它必须在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造,做到统一规划、统筹考虑,同时城市化建设还要拥有一定的安全评价等级,尽量降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海绵城市建设中相关问题的应对策略

4.1 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的结合

“海绵城市”主要是以实现水资源的存储、疏散、收集和有效利用为主。因此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城市道路整体规划建设和水系统建立外,还可以通过个体的雨水收集来实现节约和利用。在屋顶设计花园,来实现雨水的收集、使用、储存。那么在屋顶花园的设计中,首先是选择的植被应该具有较强的吸水功能,其次是需要屋顶的收集雨水功能和净化功能。实现屋顶花园可以有效的把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再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雨水花园的结构由内而外一般为砾石层、砂层、种植土壤层、覆盖层和蓄水层。同时设有穿孔管收集雨水,溢流管以排除超过设计蓄水量的积水,这样既能够满足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同时也不会因为雨水的过量而造成植物的生长环境改变对植物的影响。

4.2 透水铺装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透水铺装又被称为为“会呼吸的”地面,广泛的运用在城市道路、广场、停车场的建设中。中国城市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大量开发建设的建筑物与非透水性的硬化地面取代了城市中原有的天然植被,从而使得城市内的改变自然土壤及下垫层的可渗透性大打折扣,打破了城市环境中的水气平衡,因而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如:(1)硬化的地标使雨水下落后无法及时下渗,从而阻碍了地下水的补给途径,造成城市地下水位明显下降。(2)硬化的地表由于其建设材料的物理特性,使其在于与地表空气进行热交换、水交换,以及对空气的湿度、温度调节方便略显不足。(3)硬化的地表不适于动植物的种植生长,改变和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4)在多雨季节,由于无法及时下渗雨水,硬化的地表极易形成积水、内涝,对人车出行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形成交通隐患。伴随着这一系列的问题,人们意识到在城市建设中应用透水性铺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透水铺装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适用区域广、施工方便,效降低地表径流量,减少洪峰流量,从而有效防洪排涝和利用雨洪资源,以及建设成本低等方面。

4.3 恢复水体河流的自然属性

城市中的很多溪流、湖泊及沟渠等常常因为城市建设而进行各种非自然的人工覆盖或硬化改造,最常见的是填湖建房。更有将原有的河道或排洪渠改造成混凝土排水渠,美其名曰美化环境;还有为了节省土地把河道上方覆盖后变成道路,有些地方把排洪渠(溪流)上方硬化后建房子,使天然的沟渠(溪流)变成一个暗无天日的下水道,失去了沟渠(溪流)的自然生态属性,与海绵城市建设大相径庭。所以,笔者认为,应该保护那些天然存在着的溪流湖泊及沟渠,尽量不去改变其自然生态属性。对已经被破坏的场所,应该努力改造,逐步恢复生态功能,让城市水系统恢复其自然海绵体的功能———自然循环、自然渗透。

5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于海绵城市建设也逐步提上日程,它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充分保障了雨水资源的科学运用,才算是展示了海绵城市的核心价值。同时海绵城市的建设必须将国家、社会、个人充分协调起来,拥有一定的政策法规支持、财力的保障、人民的理解与技术的运用,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效果,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安守林,黄敬军,张丽,缪世贤,姜素.海绵城市建设下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方向与支撑作用——以徐州市为例[J].城市地质,2015,04:6-10.

[2]张鵾,车伍.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对城市径流污染问题的审视[J].建设科技,2016,01:32-36.

[3]唐双成,罗纨,贾忠华,李山,仵艳,周萌.填料及降雨特征对雨水花园削减径流及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6,01:73-78+102.

[4]吕伟娅,管益龙,张金戈.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中国园林,2015,06:16-20.

[5]罗超.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眉山市洪雅县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优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论文作者:贺俊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  ;  ;  ;  ;  ;  ;  ;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问题和策略解析论文_贺俊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