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连贯与衔接论文_韩婷

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连贯与衔接论文_韩婷

(中北大学,山西太原 030051)

摘要:翻译应以语篇为基本翻译单位。在翻译过程中,为了重新建构原语的语篇连贯,必须尽可能保持其语言连贯和文化连贯,从而增加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性。

关键词:语篇翻译;衔接;连贯

翻译是一项具有跨文化、跨语言和跨学科特点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功能语言学家看来,语篇连贯是一个宏观的语义概念,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语篇衔接”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系统功能主义理论及其相关研究方法传入中国并逐渐得到重视,国内很多学者(如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也将其用于语篇分析,而对语篇衔接的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点,也已产生不少研究成果。

一、语篇与翻译

1、语篇与翻译的准确性

翻译中的一项重要的原则就是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以词、词组、句子为翻译单位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以词和句子为翻译单位,有时会导致原语的连贯性不能在译入语中得到体现,往往只注意到了单个词与句子的准确。以语篇为翻译单位,译者才能在把握原文语篇连贯性的基础上,在译文中努力再现语篇的连贯性,从而更加有助于译语读者正确地把握原文的思想内容。第二,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同,在理解上存在着差异,而对这种差异的弥补则是由译者来完成的。而这项工作完成的好坏是受其翻译标准影响的。以语篇为翻译单位,就要求译者从语篇的角度出发,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文化语境知识的补充。

2、语篇与翻译的自然性

翻译除了对准确性有要求之外,翻译中另外一个要遵循的原则就是要保证译文的自然。译文的自然性表现在译语要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语篇连贯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还有其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如果译者从语篇的角度上考虑的话,就会跳过词对词,句对句的框框,按照符合译语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来对原语做恰当的处理,从而保证译文的流畅自然。语篇的连贯在大多数条件下都是通过语法和词汇的手段来完成的,同一种语法形式在两种不同的语言间,在使用的频率上也有所不同,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异,对原文的形式和结构做必要的调整,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二、语篇翻译中的连贯与衔接

连贯和衔接这两个范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衔接是通过词汇和语法手段得以实现的,而连贯可以借助信息的有序排列来达到。要使语篇连贯,可有两种方法

其一是运用词汇手段,即所谓的“连贯标记”;其二是指信息的合理排序,即无标记的连贯。

从语篇的角度考虑,翻译就是在译文中重构原文语篇的连贯性,在英汉互译时,不能拘泥于原文词语和句子的表层含义,而要充分考虑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运用一定的衔接手段和合理的推理,判断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相应的连贯重构。请看下面的例子:

1、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现象不仅已成定局,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

译文:Population aging has become a world-wide phenomenon. It has not only come to stay but,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t will become more acut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在该例子中,汉语中的“这种现象”在转换成英语时用了“it”来代指,语言形式之间的衔接关系得以重构。另外,汉语句子结构相对松散,而英语会使用各种从句使得结构紧凑,此例中“but”将译文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

另外,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要重新构建原文语篇的连贯性,除了要实现语言连贯外,还要达到文化连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在汉英翻译中必须对造成连贯失调的文化缺省部分给予相应的处理,例如:

2、“文房四宝”到宋朝以后特指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译文:After the Song Dynasty(960AD-1279AD), the “Four Treasure of the Study” particularly referred to hubi, the writing brush produced in Huzhou, Zhejiang province; huimo, the ink stick produced in Huizhou, Anhui province; xuan paper, a kind of paper produced in Xuanzhou, Anhui province; and duanyan, the ink stone made in Zhaoqing, Guangdong province(Zhaoqing was earlier called Duanzhou).

由于中国纪年的不同,对中国读者来说很清晰的朝代信息如果只是直译为“Song Dynasty”,英语读者将无法建立正确的语篇连贯性,必须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这样可以使译文语篇读者所缺乏的应有年代知识得到补偿。同样,在对“湖笔”“微墨”“宣纸”和“端砚”的翻译中,不是采取音译加注,就是直译加注,英语读者可以阅读注释来解决意义真空,沟通上下文关联,从而建立语篇连贯,达到理解并欣赏原文语篇的目的。

三、结语

语篇连贯是语言本体、认知心理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结合(张德禄,2003)。要使原文语篇的连贯性在译文中得以重新建构,使读者获得相近的语境享受,译者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原文语篇的语言形式的信息,在翻译过程中建立正确的语篇意识;而且还必须充分考虑到文化等语言外因素,才能在语言连贯和文化连贯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实现对重构篇章连贯性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72

[3] 张德禄,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42

[4] 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韩婷(1992.7-),女,山西省长治市人,中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论文作者:韩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连贯与衔接论文_韩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