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研究论文

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 时空耦合特征研究

王家明1,丁 浩2,孙培樑3

(1.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东营 257061;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3.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摘要 环渤海地区一直被作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极之一,国家及各级政府均对其经济、社会发展予以高度重视,但城镇化的过度高速发展带来了许多综合性问题。基于此,通过协同学模型对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环渤海地区各地级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发现:①2007—2016年,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存在着波动上升、增速较慢的时间特征;②环渤海三省两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协调发展水平向四周递减的空间特征;③2007—2016年环渤海地区除北京、天津外,大部分经济发达的地级市对周边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要促进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进一步协调发展,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推行土地、财税、户籍改革,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发达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地带,是中国北部的黄金海岸,包括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是我国最具综合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极之一。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城镇化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1]。201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的通知》,要在环渤海地区“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太原、呼包鄂榆等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引擎[2],进一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于提高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3]。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在理想状态下会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在城镇化发展初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聚,并伴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人口城镇化发展较快,拉动住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造成城镇向郊区扩张,使得土地城镇化进程加快。此后,中小城市通过建设开发区进行城镇扩容,征用大量土地,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改变,土地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扩张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就业的压力使农民向城镇聚集,拉动了人口城镇化。但是二元制土地制度[4]和不彻底的分税制度的存在,使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存在不协调现象,造成了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土地资源浪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严重等后果。因此,对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剖析二者不相协调的原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文献综述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提高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探究。李子联[5]提出政府通过户籍、土地、社会保障、住房、投融资等改革可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此外,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区域中心城市可以通过产业升级和梯度转移对外围地区形成市场和技术外溢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间接提升其城镇化发展水平,为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进一步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6-7]。基于上述理论,许多学者对我国江苏省、湖南省、长江经济带、民族地区等重要省份和经济区域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这些学者多以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各地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时空耦合特征,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从政府制度改革和加强区域间联系等方面提出建议[8-10]。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但在研究方法上,这些研究中均采用客观赋权法,并未区分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此外,这些研究对各地区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分析仅停留在各地级市之间孤立的比较上,未将空间关系进行量化,因此对空间特征的分析不够深入[11-14]

宪法学研究要同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光辉历程紧密结合起来,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我国宪法是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要正确阐释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内涵和意义,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为把宪法实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对环渤海地区城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解读、发展建议和城乡关系,对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研究较少。目前,对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的研究尚属空白,在对土地城镇化的研究中,杨洋等[15]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土地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时空测度,发现环渤海地区土地城镇化增长迅速并且区域间差距进一步扩大。对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关系的研究仅有杨忍等[16]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描述了环渤海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协同演化特征,发现环渤海地区中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耦合度和协调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并且呈现波状传递上升的演化特征。上述研究对环渤海地区城镇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环渤海地区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亟需对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更为深入的评价和研究。

研究把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用组合赋权的方法对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各项指标进行科学赋权,计算各地区的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进而求得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描述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时空耦合特征,然后利用GeoDa软件对环渤海地区各地级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剖析其时空耦合特征形成的原因,为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深入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2 指标选取、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人口城镇化是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对人口城镇化进行研究,选取非农业人口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作为数量指标。土地城镇化是指农用地以及农村建设用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对土地城镇化进行研究,选取城市建设用地占市区面积的比重作为数量指标。许多地方政府将城镇化水平作为政绩考核的指标,造成许多地区盲目追求城镇化发展速度,忽视了城镇化数量和质量的协同发展。因此,追求城镇化数量指标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研究的指标体系中,人口城镇化质量指标包括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生活质量,土地城镇化质量指标包括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产出。指标体系如表1所列。

中国共产党是公共决策机制的核心主体,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群众的最大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这是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决定了公共政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由于长期执政的惰性以及市场经济“物化”的影响,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腐败和工作脱离群众,没有深入群众,倾听民众诉求,制定政策没有从实际出发,使政策偏离实际和人民利益,政策的初衷和民众的诉求没有契合,产生大量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造成决策的失误和资源的浪费,损害人民利益,腐蚀党的执政基础。

研究涉及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以及各省下属42个地级市,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2008—2017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山东省、辽宁省、河北省相关统计年鉴。

2.2 组合赋权法

考虑到单一的客观赋权法得到的赋权结果会与属性的实际重要程度相差较大,而单一的主观赋权法会使赋权结果失去应有的客观性,研究把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采用熵值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客观赋权,用层次分析法强调数量指标相对于质量指标的重要性,把2种赋权方法组合起来对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各项指标进行科学赋权。组合赋权法公式为

其中:为客观赋权值;为主观赋权值;α 、β 为常数,二者之和为1。

表1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2.3 耦合协调度模型

观察术后两组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疼痛程度及心理状态。疼痛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评估,分为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7]。心理状态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50分表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8]。

(1) 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 设f (x )为人口城镇化指数,g (y )为土地城镇化指数。根据熵值法计算的标准化数据和组合赋权法求得的权重进行线性加权,公式为

其中:i =(1,2,3,…,n )表示指标个数;l i 、k i 分别表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各指标的权重;表示各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值。

(2) 耦合协调度的计算 设T 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也称为发展度,计算公式为

从不同灌溉模式来看,2016年水稻季W1和W0处理下的灌水量差异不大,而2017年水稻季W0处理比W1处理灌水量平均多210.0 mm。W1和W0处理下2016年水稻季的排水量差异不大,而2017年水稻季W0处理下的排水量是W1处理的2倍,可见W1处理在平水年可减少灌水量及排水量。

T =αf (x )+βg (y ),

其中:α 和β 为待定权重,考虑到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同等重要,取值为0.5。

设C 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其计算公式为

C ={(f (x )·g (y ))/[(f (x )+g (y ))/2]2}k ,

从图1可以看出,2007—2016年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全区域二者的耦合协调度2007年为0.48,到2016年增长为0.51,增幅为6.25%。可以说,经过10 a的发展,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已经接近初级协调发展阶段。由于城镇化发展水平是政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会积极主动进行户籍、土地、社会保障、住房、投融资等改革,促进当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这是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整体提升的原因之一,但是受限于二元制土地制度和不彻底的分税制度,其协调发展水平的增速较为缓慢。此外,2008—2010年京津冀3地协调发展水平有所上升,而山东、辽宁2地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致使土地扩张速度减慢,造成土地城镇化进程减慢,而人口城镇化增长速度相对平稳,因此人口城镇化滞后的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水平上升,而土地城镇化滞后的山东和辽宁协调发展水平稍有下降。2010年后,中国经济开始呈现新常态特征,经济增速放缓,产业转型升级,使得各地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出了不同的波动状态。2013年国家对房地产从紧政策力度加大,造成土地城镇化进程减慢,致使京津冀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增大,山东和辽宁协调发展水平有所下降。

设D 为耦合协调度,是衡量协调度发展状况和发展层次的定量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3) 耦合协调度分类标准 不同学者对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划分存在差异,目前国内还未能达成统一标准。借鉴廖重斌[11]提出的耦合等级划分标准,对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类,如表2所列。

表2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分类

Table 2 Classific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类型还可以按照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的大小进行划分,人口城镇化指数高于土地城镇化指数为土地城镇化滞后型,反之为人口城镇化滞后型,人口城镇化指数等于土地城镇化指数为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型。

2.4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包括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的分析方法,可用于分析可视化空间分布数据,能够揭示数据的空间依赖性与空间异质性。

(1) 确定空间权重 空间权重矩阵能够描述各空间单元间的邻近关系,邻近关系有Rook相邻(有共同边界)、Bishop相邻(有共同顶点)和Queen相邻(有共同边界或共同顶点)3种类型。空间权重矩阵是一个二维矩阵,其表达形式为

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 I用来识别空间局部的不稳定性,发现数据间的空间异质性,为区域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其公式为

其中:z i 和z j 是标准化后的观测值;w ij 为行标准化后的空间权重矩阵元素。

在内容主题分布上,基础考点众多,分布取舍上有偏重,历年重点考查“极限与连续性”、“矩阵及其变换”、“概率与统计”这几个主题,并强化对“导数微分积分”、“计数原理”的考查,弱化对“多项式”、“行列式”、“欧氏空间”等的考查.对大学数学专业知识与高中数学知识的联系关注不足,缺乏对知识点贯通度的考查,部分命题有模式化的趋势.

研究选取Rook相邻规则,并对空间权重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用以计算空间滞后值。

人呀,我从你们身上学会了太多的东西……我知道,人们都想伫立在颠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于攀登险阻的过程。我懂得,当婴儿用小拳头第一次抓住爸爸的手指时,他也就永远地抓住了它。

(2) 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 I 全局Moran’I是应用最广泛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统计量,用来表明变量值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在空间上的分布模式,其表达式为

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的过程当中,传统的电视媒体出现变化也是大势所趋。因此,节目主持人要与时俱进,将自己从封闭的信息传播者开始向着开放、互动、即兴表现的融媒体人才方向过渡。融媒体主持人必须掌握媒体的交互融合、即时互动和公共平等为核心的新媒体内容并突破原本的主持风格,将自我价值在真、快、广等方面全面展示出来,以满足当前融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节目传播需求。

全局Moran’ I的取值范围在-1~1之间。全局Moran’ I为正值表示存在空间正相关,且数值越大表明空间正相关的程度越强;全局Moran’ I为负值表示存在空间负相关,数值越小,表明地区间空间负相关的程度越强;全局Moran’ I接近0表示地区间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

张华军:教师成长的最大敌人是自己的成见。一个新手教师,他的成见可能非常深,而一个成熟教师可能因为处在一个很开放、不断学习的思维状态,容易打破成见。重要的是,一个人是不是始终处在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状态,他的思维是不是连续的、开放的,这一状态可能与年龄无关。不管是新手教师还是成熟教师,都是一个成年人,已经有自己比较固定的思维方式。但已有的思维方式并不是不能改变,一个习惯于惯习、权威的教师,可以在一个强调学习和变革的环境诱发下,对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有所意识,有所觉察,并且愿意改变,愿意换一个角度看待教学本身,回归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尊重课堂真实发生的一切而不是忽略它。

I i =∑w ij z i z j ,

根据相邻标准,W 中的元素W ij

3 模型计算与结果分析

3.1 全区域时空耦合特征分析

研究选取相应的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指标,用组合赋权的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计算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的人口城镇化指数和土地城镇化指数,发现2007—2016年,北京、天津、河北为人口城镇化滞后型,辽宁、山东为土地城镇化滞后型,然后计算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见图1,并按照表2将三省两市进行分类,结果见表3。

图1 环渤海地区2007—2016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
协调发展水平趋势
Fig.1 Trend diagram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in Bohai Rim region
from 2007 to 2016

表3 环渤海地区2007—2016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分类

Table 3 Classific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s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in Bohai Rim region from 2007 to 2016

从图1和表3可以看出,环渤海经济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为:

目前,绝大多数烟气制酸生产厂家均采用动力波技术净化烟气,但会产生大量含酸烟气洗涤液,该液中含有较高的H2SO4、Cu等,多数厂家对该液的处理采用常规硫化-石膏沉淀法处理[3-4]。为中和其中硫酸,产出大量石膏废渣。随着我国对固体危废的严格控制,石膏渣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废处置压力。

(1) 时间上,2007—2016年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增速较慢的特征。

其中:k 为调节系数,取值为0.5。由公式可知,0≤C ≤1,C =1为最佳协调状态,C =0为严重失调状态,发展协调程度与C 值正相关。

(2) 空间上,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呈现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的特征。

从图1和表3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协调发展水平向四周递减,并以京津-渤海一线为中心南北对称。从图1可以看出,北京市在2007—2016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都保持在0.6以上,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这是因为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土地、人口等方面的政策实行较早、落实较好,因此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处于良好协调发展水平;天津市和河北省作为北京市的“东大门”和“后花园”,靠近政治中心,政策条件较好,因此协调发展水平也较高,属于勉强协调或初级协调发展类。而位于渤海两侧的山东省和辽宁省虽然在10 a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其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仍低于0.4,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状态,这是因为山东和辽宁相对而言远离政治中心,由于地方土地、财政、税收等政策限制,其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3.2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上述分析显示,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存在着增速较慢、各省市之间差异明显的时空耦合特征,研究从经济环境、政府政策等方面对该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经济环境是造成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时间耦合特征的主要原因,各地土地和人口政策差异是其空间耦合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了分析城镇化聚集和辐射带动效应对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从以下3个方面对其空间特征进行分析。首先利用ArcGIS10.2软件对环渤海地区各地级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进行可视化表达,描述其高值和低值分布及其演化特征;其次利用GeoDa软件计算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全局Moran’ I指数,探究其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最后,利用GeoDa软件对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根据LISA图中的聚集类型,结合上述两点解释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时空耦合特征。

(1) 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化特征 计算环渤海地区各地级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将其结果等分为7个等级,以2007年、2010年、2013年和2016年为代表年份,用ArcGIS10.2软件进行可视化表达。代表年份的协调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格局如图2~图5所示。

1.2.3 防治效果显著。若植保无人机和植物相距较近时,不仅可预防漂移现象,还可借助空中悬停的方式,以旋翼气流作用于药物,使之可在加快农作物渗透的前提下,强化其吸收效果,从而达到防治目的。

比较不同地级市的协调发展水平,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具有高值镶嵌分布、低值多分布于闭塞山区的特征。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唐山市、沈阳市、大连市、济南市和青岛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在以上4 a均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其中北京耦合协调度最高,一直处于0.6以上,处于良好协调发展阶段,天津、济南、青岛、大连、沈阳等发达城市经过10 a的发展,到2016年耦合协调度均超过0.5,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河北省北部、辽宁省东部和西部等地区由于地处山区,交通闭塞,工农业用地较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较低。

图2 2007年协调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格局
Fig.2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in 2007

图3 2010年协调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格局
Fig.3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in 2010

图4 2013年协调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格局
Fig.4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in 2013

图5 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格局
Fig.5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in 2016

比较各个地级市不同年份的协调发展水平,可以看出其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总体波动上升且升高的地区呈现随机分布的演化特征。2007—2010年环渤海地区各地级市的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持续上升的特点,辽宁省的沈阳、大连、盘锦、营口,河北省的沧州、张家口,山东省的济南、东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这些协调发展水平上升地区的分布具有随机性,这种随机性表现为2点,一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地级市大多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但是其周边地区大多停滞不前;二是张家口、东营等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耦合协调度增长幅度更大。

上述分析表明,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高值呈现镶嵌分布的特征,考虑到理想情况下经济发达地区会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作用,这种空间布局是环渤海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优势,但是从演化特征来看,这种优势并没有转化为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协同增长,可以初步认定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达地区对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

(2)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以2007年为例,利用GeoDa软件对环渤海地区各地级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并利用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检验Moran’ I指数的显著性,结果如图6、图7所示。

从图6可以看出,点数据大多分布于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属于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2007年Moran’ I=0.225 598,整个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具有全局空间正相关关系,其空间关联特征是: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地级市趋于相互邻近,协调发展水平较低的地级市趋于相互邻近。用蒙特卡罗检验模拟排列999次,其p 值为0.17,说明2007年环渤海地区各地级市耦合协调度在99.83%的置信度下空间自相关是显著的。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要把每科的基础知识给予高度重视,必须要掌握的相当牢固。进入高中阶段,但是对英语阅读也还是要紧抓的。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对基础知识给予重视,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师既要要求我们的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使基础知识得以牢固的掌握。同时还要我们的教师对基础知识部分进行一些必要的测试,采取得分制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甚至整个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6 2007年Moran’I散点图
Fig.6 2007 Moran’I scatter plot

图7 蒙特卡罗检验图
Fig.7 Monte Carlo test chart

运用相同方法,对2007—2016年环渤海地区各地级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2007—2016年全局Moran’ I指数

Table 4 2007—2016 global Moran’I index

表4显示,2007—2016年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全局Moran’ I指数均为正,p 值低于0.1,均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并且全局Moran’ I指数在10 a间出现了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Moran’ I指数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2008年和2009年)出现最低值,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正相关程度具有一致性,换句话说,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聚集主要是通过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实现的。

(3)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上述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环渤海地区各地级市在整个区域内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为了更直观地看出各地级市与其邻近地级市的相关程度,对各地级市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GeoDa软件生成LISA聚集图,如图8、图9所示。

举办大型的文化事件营销活动,也是城市发展的途径之一。德国西部鲁尔区的波鸿,通过打造鲁尔艺术节、鲁尔钢琴节和波鸿综合音乐节等在欧洲拥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的艺术节庆活动,实现了从工业基地到文化艺术中心城市的转型。法国名城戛纳,以每年5月举行电影节的方式,走上了城市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戛纳国际电影节已跻身世界最大、最重要的四大电影节之一,每年吸引着30万人前来参加,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口碑,戛纳也因此成为世界名城,吸引着众多游客。

图8 2007年LISA聚集图
Fig.8 2007 LISA aggregation map

图9 2016年LISA聚集图
Fig.9 2016 LISA aggregation map

图8、图9显示,2007—2016年环渤海地区各地级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聚集状态变化不大,高高聚集主要集中于北京天津地区,低低聚集主要分布在河北和辽宁交界地带,沈阳市为高低聚集,其他地区聚集状态不显著。相比于2007年,2016年的变化体现在减少了莱芜这一高高聚集区域,增加了锦州这一低低聚集区域。虽然莱芜及其邻居济南、淄博和泰安的观测值较样本平均水平来说为高,但是莱芜处于最低值,不能辐射周围地区,属于“伪热点”,环渤海地区实际的热点只有北京和天津地区,这说明北京市和天津市的辐射作用有效地带动了周边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进一步协调发展;河北和辽宁交界地带秦皇岛、葫芦岛、朝阳、锦州4地其本身和周边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都低于平均水准,这是因为这一狭长地带缺少发展较快的大城市,区域整体实力较弱;沈阳市虽然自身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较高,但是由于东西两侧交通较不便,难以辐射到周边地区,致使锦州、阜新、铁岭、抚顺等地区协调发展水平较弱,形成了高低聚集的状态。

综合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析结果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除北京、天津外,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地级市未能通过经济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这也是环渤海地区2007—2016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增速较慢、各省市间差异明显的重要原因。

4 结论与建议

以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描述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特征,并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解释原因,得出如下结论:

(1) 时间上,环渤海地区在2007—2016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增速较慢的耦合特征。

(2) 空间上,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呈现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协调发展水平向四周递减的空间耦合特征。

(3) 除北京、天津外,环渤海地区石家庄市、唐山市、沈阳市、大连市、济南市和青岛市等发达城市对周边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这是造成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的重要原因。

小时候,母亲总骂我像块木头,因为我从小不太会说话。她教训我的时候,我总是以一副恶狠狠的表情和她对立,而我的哥哥和妹妹,都是能言善辩的。

根据上述结论,从促进地方政府内部改革和提高发达城市辐射带动能力2个方面对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深入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1) 各地方政府在推动城镇化发展时,要特别注重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要实行土地制度、财税制度和户籍制度的联动改革。土地制度方面,实现土地征用制度市场化;财税制度方面,对商住用房地产征收财产税,增加地方政府对商住类房地产用地的供给;户籍制度方面,对转户农民住房、就业、教育、福利、保险等方面提供保障,提高其生活质量。

(2) 在政府实行制度改革的同时,还需要发挥区域发达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首先,环渤海地区内发达城市需通过强化高端资源的集聚能力、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等措施提高自身辐射带动能力;其次,环渤海地区各地级市加强经济互动,优势互补,消除市场保护主义和地区歧视政策;最后,要加强环渤海地区特别是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东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提高要素和资源的流动性。

参考文献:

[1] 寇改红.新常态下环渤海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态势解析[J].改革与战略,2016,32(3):101-103.

[2] 陈琦月,刘友兆.江苏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评价[J].农业科学研究,2015,36(2):71-76.

[3] 李小敏,陈多长.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原因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4,30(12):105-110.

[4] 曾昭法,左杰.中国省域城镇化的空间集聚与驱动机制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3,21(增刊2):580-586.

[5] 李子联.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之谜: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解释[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1):94-101.

[6] Krugman P.Making Sense of the Competitiveness Debate[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1996,(12):17-25.

[7] Douglas W,Larissa M.Ubran Competitiveness Assess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y Urban Regions:the Road Forward[R].Washington D C:Paper Prepared for Urban Group,INFUD,the World Bank,2000.

[8] 朱越浦.江西省城镇化建设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9] 刘欢,邓宏兵,李小帆.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5):160-166.

[10] 崔许锋.民族地区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非均衡性与空间异质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8):63-72.

[11]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19(2):76-82.

[12] 陈笑利,陈俊科,余国新,等.新疆地区人口-经济-土地系统城镇化耦合协调演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9,25(1):48-52.

[13] 李玉恒,陈聪,刘彦随.中国城乡发展转型衡量及其类型:以环渤海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4,33(9):1595-1602.

[14] 王艳飞,刘彦随,李裕瑞.环渤海地区城镇化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J].地理研究,2015,34(1):122-130.

[15] 杨洋,黄庆旭,章立玲.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土地城镇化水平时空测度研究:以环渤海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2):141-148,168.

[16] 杨忍,刘彦随,龙花楼.中国环渤海地区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转型协同演化特征[J].地理研究,2015,34(3):475-486.

[17] 李江苏,王晓蕊,苗长虹,等.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化质量协调度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4,34(10):70-77.

Temporal and Spatial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Wang Jiaming1,Ding hao2,Sun Peiliang3

(1.School of Chinese Law and Economics Management ,Shengli College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Dongying 257061 ,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Qingdao 266580 ,China ;3.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Insititute of Techology ,Harbin 150006 ,China )

Abstract The Bohai Rim region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economic growth poles in China and the state and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t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excessiv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has brought many comprehensive problem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spatial-temporal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in the three provinces and two cities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through the synergistic model, and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in various cities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 from 2007 to 2016,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sing volatility and slower growth rate. Secondly,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in the three provinces of Bohai Rim has presented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that Beijing and Tianjin as the cente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diminishes to the peripher; finally, from 2007—2016, except Beijing and Tianjin, most of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have insufficient radiation effects for the surrounding areas relating to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As a result, To promote the furthe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on one hand, local governments need to implement land, fiscal, a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reforms,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y need to improve the radiation-driven capacity of developed cities.

Key words Bohai Rim regio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and urbanizati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ESDA

中图分类号: F29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0366(2019)03-0131-11

引用格式 : Wang Jiaming,Ding hao,Sun Peiliang.Temporal and Spatial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in the Bohai Rim Region[J].Journal of Gansu Sciences,2019,31(3):131-140,152.[王家明,丁浩,孙培樑.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9,31(3):131-140,152.]

doi: 10.16468/j.cnki.issn1004-0366.2019.03.023.

收稿日期: 2019-01-11;修回日期:2019-02-19

基金项目: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计划项目:“两圈四区”格局下山东省经济集聚与扩散效应研究(J17RB068);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专项:社会化政务视角下政府公信力提升路径研究(18CQXJ40);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山东省高等院校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YC2017044);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文化产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6CGLJ45);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春晖重大项目:山东省社科建设效率测度及发展路径研究(KY2018005);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年度项目:山东参与“环渤海地区文化产业园区联盟”建设的机遇及对策研究(17CGLZ02);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基于相关-鉴别力的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及实证评价研究(201806390)

作者简介: 王家明(1991-),男,山东德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技术经济。E-mail:upcjgyxwjm@163.com

标签:;  ;  ;  ;  ;  ;  ;  ;  

环渤海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