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程标准中化学试题的特点及复习策略分析_高考论文

高考新课程标准中化学试题的特点及复习策略分析_高考论文

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及复习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标论文,策略论文,化学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0年是辽宁省新课改高考的第二年,相比2009年的茫然纠结,今年的各阶段复习显然更加从容、合理、有序。现将对试题的研究及两年复习备考中的经验加以总结。

一、关于新课标高考试题

(一)总体特点与趋势

1.遵循考试说明和新课程标准,知识覆盖面广,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2.具有一定连续性、稳定性、难度稳中有降。2007、2008年宁夏题难度相当且最易,2009年难度较前两年有所增大、而2010年试题偏易。

3.试题题量、文字信息量趋于稳定,Ⅰ卷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Ⅱ卷注重对教材整体知识的综合能力考查,突出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关于选考模块

随着对新课改教材及试题的理解的加深,高考命题趋于成熟,选考题具有以下特点:

1.试题基础、形式灵活、充分体现了各模块特点。

2.模块重点突出、难度适中稳定。

3.选考的各模块试题难度、区分度、答题耗时等基本接近,考题基本等值。

4.体现课改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对选修课的开设具有良好的引领作用。各校要根据本校和学生实际选择开设选考模块。

(三)试题的启示

1.试题保留了一些经典的传统试题,体现了高考的连续性。纵观四年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无“难、偏、怪”试题,无计算大题,而是将化学计算与有关的实验、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有机地融合。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检测与选拔,注重学生化学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1]。这种命题思想体现了教育发展的连续性、教改的渐进性。

2.试题内容覆盖面广,不回避重要的常考点,保证了考试大纲的落实与知识考查的广度,同时也保证了各份高考试卷对学生水平考查的相对一致性,对全面推进新课改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3.命题体现知识价值,注重实践与探究,体现化学与STSE的联系,将基本知识赋予新的情境加以改造,将具体知识融入实际生产生活中加以提炼[2]。

二、备考策略

总结我们在2009、2010年的复习备考中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在高考复习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认真研究“考纲、考题、考点”,把握命题方向

1.研究《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它对考试的性质、内容、要求、形式等作出十分具体的规定,是命题及复习备考的依据。高考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调了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能力与探究能力。考纲中对能力的三个层次要求:了解、理解、综合应用[1]。

策略:在备考中要认真研究这些能力要求的含义,并结合具体实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对考纲不要求的内容可以不复习,对考纲降低要求的内容不拓展,对考纲要求的内容要强化。

2.研究考题

研究高考试题和考纲例题及考前试测题,把握高考脉搏。

策略:(1)对“近年高考题”的研究与改编。高考试题中很多都是非常典型的“高考题”的改编题。在复习备考中要认真对待,要选择高考题中精华部分进行重组、创新改编。

(2)课后习题处理。课后习题可以说是高考的母题,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基础经典的试题,历经多年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所以复习时要把课后习题都重新做一遍。

3.研究考点

考点是命题的导向,可以预测高考命题的趋势及方向。

2010年宁夏高考的选择题第7题考查的是化学用语及物质的量的综合运用;第8、9题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与基本反应;第10题物质的量浓度基本计算;第11题原电池电极反应;第12题离子反应方程式;第13题反应热的计算26题铜与硫及其化合物的无机推断;27题二氧化硫制取及性质验证的实验;29题氢气的制取及反应速率的测定及影响原因。不难看出,试题多为主干知识及基本考点。

(二)强化“双基”,构建“网络”,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

高考在改,“双基”不变。加强“双基”教学是每年在高考之后都要再强调的话题。从几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来看,造成考生失分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科“双基”上的不足。

策略:复习时一定要降低重心,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注重学生知识的基础性和全面性,要把落实“双基”放在首位。

(三)抓好三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第一轮:夯实基础,系统构建知识结构。

夯实基础是首轮复习的首要任务。进入第一轮复习前,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遗忘较多,花费的时间也就最多,约一个学期,即在下学期的开学初全部完成。

策略:突出知识主干,采取“查、讲、练、考”四环节进行。

查: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做到心中有数。

讲: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规律化;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把分散零碎的知识联系起来。

练:每个专题,配以适当数量的强化练习。

考:每次考试,及时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作好错误统计;及时反思总结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和方法。

第二轮: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综合素质。

重点是将分散的知识点系统化、结构化和网络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迁移、运用、探究、创新能力。同时也是查漏补缺的重要阶段。

策略:分块归纳、专题讲座、强化训练。重点放在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上。

第三轮:综合训练,提高实战能力。从知识、能力、心理上全面做好准备,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策略:我们的二轮和三轮的复习是交叉进行的,无明显的时间界限。即边专题复习,边综合,边模拟,以达到效率最优化。复习中,注意对知识中蕴涵规律的提炼、方法的归纳,举一反三。在习题的使用上,教师要有最大量的资料,通过研究整理,把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习题优选出来,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四)加强化学用语和文字表达规范化训练,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

1.近年高考重视化学用语的考查。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对化学学科语言的考查备受关注,2010年延续加强“化学用语考查”特点。

2.策略:(1)教师要检视自身的教学习惯,在教学中应该在语言和书写等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做好表率。

(2)注重平日规范训练,从点滴做起,及时纠正,重视学生标准的化学用语表述能力的培养,减少学生心里明白,但答题不得要领的失分现象。

(五)复习备考应加强实验教学,尤其注重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是考试的难点也是学生易失分点。实验教学应以课本为本,课本中的实验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基础性内容,具有代表性。

策略:在复习备考时,可先易后难,强化常规。教师在讲评实验时,应突出设计的思路,鼓励大胆假设,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引导学生对提出的方案分析评价,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学习探究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2]。

(六)明确并落实模拟考试各个阶段的目标,以达到预期目的

“一模模知识、二模模时间、三模模心态”。双基与一模考试主要目标是夯实基础知识,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同时训练学生估分。

二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顺序及答题时间分配。

理综最关键的是学生的答题循序的选择,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答题速度、答题时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变化。在模拟和高考中都有学生答不完题甚至某一科主观题得零分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在规定时间内答完理科综合试卷的训练。其次,要求学生在答卷时必须审清题目要求及所给数据。

三模通过考试来调整学生的心态,使学生对高考充满信心、渴望高考。通过几次模拟的调整,使学生在高考时段达到考试兴奋高点,处于最佳的临考状态。

(七)通读课本、回归教材

高考试题是教材知识的载体,多数试题都是源于教材中的原汁原味的具体知识点。新高考试卷中基础题占70%左右,难度不高,但知识细化,要求学生在考试中能快速提取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基本仪器的操作使用及实验现象。

策略: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要组织学生有系统地阅读教材,依照考纲的要求,对每一个知识点逐一落实,不留盲点。加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使考生心中有数、有底。

标签:;  ;  ;  ;  

高考新课程标准中化学试题的特点及复习策略分析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