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梗阻性黄疸分析论文_李星,梅娟娟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梗阻性黄疸分析论文_李星,梅娟娟

(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内一科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大柴胡汤是张仲景治少阳阳明合病证方,此为少阳兼阳明里实证,邪在少阳法当和解,阳明腑实,应当攻下。少阳阳明合病,立大柴胡汤方以解两经之邪。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辩证要点。今用于治疗肝胆消化系统疾病多有疗效。

【关键词】大柴胡汤;梗阻性黄疸;胆结石

【中图分类号】R2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3-0321-02

大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该方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生姜、大枣8味组成,是治疗伤寒少阳病兼里实证的方剂。原方主治少阳邪热未解、阳明里热炽盛、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能食、郁郁微烦或心下痞满、大便秘结等症。今用于治疗胆囊炎、胰腺炎、胃炎、胆石症等肝胆消化系统疾病多有疗效,现报告治疗胆结石所致梗阻性黄疸如下。

1.病案举例

病例1:女性患者,80岁,因“反复腹胀4年,再发伴目黄尿黄2天”入院。既往有胆结石病史,常感腹胀不适,进食油腻为甚。入院前2天患者感食欲下降,右上腹胀痛,并出现皮肤发黄,双眼巩膜发黄,尿黄,有时呈酱油色,伴胸闷心慌,夜间难以平卧,无恶心呕吐。查体右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入院后查肝胆彩超:胆总管上段扩张并结石,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充满型),脾内多发钙化灶,中下腹肠管局限性扩张。甲肝阴性。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肝功能:TBIL193umol/L,DBIL141.9umol/L, ALT398U/L,AST377U/L,GGT353U/L,ALP404U/L。肾功能电解质正常。治疗予甘利欣针、谷胱甘肽针、维生素K1针、头孢他啶针一周无好转。黄疸进行性加深。于是改用中药治疗。患者皮肤呈橘皮样黄色,目黄,纳差,夜寐不佳,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辩病属“黄疸”,症型属“阳黄 热重于湿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枳实15g、法夏10g、白芍10g、当归10g、生大黄6g(后下)、茵陈15g、栀子10g、厚朴10g、砂仁10g、白术10g、虎杖15g、郁金10g、鸡内金15g 、金钱草15g。三剂后患者黄疸未再加重,将茵陈加至30g,生大黄加至8g,加用百合10g 茯苓20g。2周后黄疸尽退,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范围。改用参苓白术散调理之。随访2年未再发作。

病例2:男性患者,45岁,“右上腹痛3月”就诊。伴纳差乏力,厌油腻,眠差,大便干燥,小便黄。查体:皮肤粘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阳性,墨菲征阳性,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肝胆彩超示:胆囊3.5×5.7cm,胆囊壁毛糙,壁厚约0.3cm,胆囊内可见多个强回声光团,最大直径0.5cm,胆总管上段轻度扩张。西医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炎,梗阻性黄疸。中医诊断为:黄疸,湿热阻滞证。治宜清热利胆,化瘀排石。方药组成:柴胡10g、黄芩10g、白芍10g、法夏10g、枳壳15g、茵陈20g、金钱草30g、鸡内金15g、郁金10g、海金沙15g(另包)、生大黄10g(后下)、延胡索15g、木香10g、赤芍10g、砂仁10g、白术10g。每日1剂,7剂后右上腹痛基本缓解,黄疸消失,大便正常,生大黄改成制大黄6g,其余不变,继续服药1月,诸症基本消失,复查彩超示胆囊沙粒样结石,胆总管未见扩张。随访半年未见复查,嘱禁油腻之食。

2.讨论

西医认为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阻塞所致的黄疸,病因基本分两种:一种是良性胆道梗阻,常由于胆道结石,胆道炎症引起;另一种是恶性胆道梗阻,常见于肝门部转移癌、胆管癌、胰头癌、壶腹部癌等。梗阻性黄疸对病人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都有一定的损害。西医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一经确定诊断均需要手术治疗。但对于一般情况较差,伴糖尿病、心血管病、高龄等而不适合接受手术治疗者,西医治疗手段则有限,效果不佳,尤其老年伴多系统疾病者,往往在煎熬着走向生命的终点。而中医对黄疸的认识,早在《金匮要略》就有“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之论断[1],其分类有阳黄、阴黄、急黄之别,这是由于致病因素和个体差异所致。其治法主要有清泄湿热法、攻下实热法、利水消瘀法、调和肝脾法、温阳退黄法、补脾建中法、解表散邪法、因势探吐法等八法。对于方药应用研究,如茵陈蒿汤、柴胡汤类为多。

大柴胡汤为少阳、阳明病主方,由小柴胡汤、小承气汤化裁而成,其主药是柴胡、大黄,柴胡解少阳之郁滞,黄芩清解胸腹之热,大黄苦寒味重,通里泄热,腑通则滞自下,瘀行则血自活,热泻则结毒自除,二者正合少阳、阳明并病之治。枳实破结下气,半夏降逆,芍药缓急止痛,诸药配伍,共奏和解、通里、泄热、止痛之功。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大柴胡汤具有明显的利胆和降低括约肌张力的作用,并不抑制括约肌运动功能,这对解除胆汁的瘀滞是有利的。大柴胡汤还能明显提高胆汁中胆汁酸含量,降低胆红素含量,具有疏肝利胆作用,能有效抑制结石性病理胆汁的形成,既可消除结石继续生成的病因,又可加速已生成的结石从胆囊、胆管中排出,起到抑石、排石的作用[2]。因此多用于治疗胆道系统结石疾病。本例证属阳黄热重于湿型,从症候特征上确有邪在少阳和阳明实热之象,故仍以大柴胡汤清解少阳、阳明之邪,茵陈蒿汤利湿以退黄疸,全方不违医圣“柴胡汤”之意,又遵“治黄”之法,方中病的而收效。

3.结语

大柴胡汤本为伤寒少阳、阳明合病而设,主要功能是和解少阳,通里泄热。其辩证要点有:①往来寒热或发热;②胸胁苦满或心下满痛;③呕吐频繁急剧;④大便多秘结或热利;⑤苔黄脉弦。临床据本方要点,随证加减,多有疗效。用于治疗内伤杂病,特别肝胆脾胰胃等,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张家礼.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17.

[2]楚得胜.大柴胡汤在胆石症治疗中的药理作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1(3):112-113.

论文作者:李星,梅娟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梗阻性黄疸分析论文_李星,梅娟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