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技术在电子邮件系统中的应用

面向对象技术在电子邮件系统中的应用

夏翃[1]2002年在《面向对象技术在电子邮件系统中的应用》文中认为3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已进入而立之年,而于人类通讯史而言这不过是短短一瞬。短短的30年中,电子邮件从实验产品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进入中国只短短叁年的电子邮件也走过了其它通讯方式一个多世纪才能走过的历程。但是,传统的电子邮件技术能支持的用户容量非常有限,技术性能、安全性、扩展性较差,不支持邮箱的分布式存储,易造成磁盘阵列单点故障,亦不利于在保证处理效率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用户数量;同时,传统的电子邮件技术对商业电子邮件支持不够,不能对个人收费邮件和企业收费邮件提供无缝支持等弊端。本文从整体上给出了目前商业电子邮件系统的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本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几个重要的协议;第二章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的概念、面向对象的语言JAVA和数据交换格式XML、以及平台无关的语言Java加上与平台无关的数据XML的完美结合能够完成最为复杂且弹性最好的分布式应用;第叁章主要介绍目录服务器及典型实例LDAP;第四章主要介绍字符集与乱码问题以及目前解决乱码问题最好的方式是UTF-8;第五章分析传统电子邮件的不足之处和当前商业电子邮件的需求,结合BLUEMAIL开发实例,对电子邮件系统的WEBMAIL部分进行了分析、设计和实际应用。

何海江[2]2006年在《基于Web的电子邮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信息时代的今天,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其中网络以其跨时间,跨地域、快速、高效和低成本等显着特性成为信息传递和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电子邮件服务作为信息沟通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以其快捷、方便等特点成为互联网上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因此,在军区信息化建设中,利用先进的Web开发技术来开展电子邮件应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电子邮件系统,基于J 2EE平台、MVC开源框架,使用Java Bean,Java Server Page,Servlet等标准技术实现了MVC设计模式。论文通过构建Web服务器和网站制作,实现了良好的电子邮件系统,具有执行效率高、运行稳定可靠的优点。根据电子邮件系统的需求,在MySQL数据库中实现了邮件数据表的设计与存储;设计并实现了注册与登录、邮件处理、设置区、通讯录和帮助等功能。目前,在电子邮件系统完成测试工作,已进入试运行阶段。随着电子邮件系统的应用,各部门可以随时方便地进行信息的交流而无须掌握复杂的技术,从而改进了传统的信息交流的模式。

谢莹[3]2004年在《安全工具包与安全E-mail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国外严格限制高安全等级产品的出口,并对大量安全产品屏蔽了内部实现细节,使我国信息安全体制处于一种不可靠状态。与此同时,作为互联网最早也是最广泛的应用之一——电子邮件的安全问题也日趋严峻。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常常利用电子邮件进行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活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了自主版权的信息安全工具包CIST和基于CIST的一个新的安全电子邮件系统——SEMS。 CIST在总体设计上与外部代码完全隔离,与其他安全工具包相比,CIST具有安全性高、扩展性强等特点。SEMS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现代电子邮件安全协议和安全电子邮件系统的优点,克服了它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了电子邮件的数据安全性和内容安全性。 本文着重研究了与CIST和SEMS密切相关的密码学技术,分析了当前主流的信息安全工具包和着名的电子邮件安全协议:PEM、S/MIME及PGP。针对安全工具包CIST操作复杂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CIST的上层对象——信封对象。通过信封对象行为列表、内容列表等设计,解决了信封对象智能化这个关键技术问题,为用户使用CIST提供了方便。同时基于安全工具包CIST,本文还设计、实现了一种新的安全电子邮件系统SEMS。SEMS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邮件安全代理、多级邮件过滤、静态策略与动态策略相结合以及基于规则和基于统计相结合。该系统通过邮件安全代理克服了PGP由于没有设置专门的CA机构而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多级邮件过滤兼顾了过滤的可靠性、处理速度和服务器性能。通过邮件统计列表的设计,可以自动生成可疑邮件站点列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邮件过滤质量。此外,在SEMS的设计中还采用ECC和改进的IDEA算法代替了常规的RSA算法和标准的IDEA算法,进一步提高了电子邮件的安全性。

花旭斌[4]2006年在《Webmail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邮件相关协议和关系型数据库理论为基础,通过软件工程的方法,在西昌学院局域网和Internet的环境下完成一个B/S模式的电子邮件客户端的开发。其主要功能包括邮件的接收、发送,邮件的查看及通讯录功能。用户对邮件的所有操作都在浏览器中完成。系统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完成:1、应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学理论进行实际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2、整个系统采用MVC框架,使用系统的视图、控制和模型相互独立,系统维护成本低。3、在Webmail中,考虑了多语言支持。本系统现在支持中文和英文,其它语言只需做一个属性文件,而不需要重新编译系统。4、邮件存储使用关系型数据库并按部门创建相应的表来存取及查询邮件,在访问邮件时采用数据库访问优化技术及数据库连接池技术,以提高效率。

袁媛[5]2008年在《实时安全Pushmail系统的研究和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十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在飞速发展,从2G到3G,也即将走进3G的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好的语音业务基础网络平台,也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高速的数据业务的网络平台。移动终端也在内存、处理器速度、显示器、键盘输入等方面迅猛的发展着,为广大用户带来了更加便利的互动效果。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广大用户也开始对移动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得到更多的优质的、便捷的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移动增值业务开启了一个黄金时代。从业务种类很少,仅有短信一家独揽,到多元化发展,移动娱乐,移动办公,移动咨询等增值业务百花齐放。美国9.11事件后,移动办公增值业务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青睐,其中移动电子邮件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移动办公人员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的工作。移动电子邮件服务中其中最为成功的是加拿大RIM公司的pushmail,他们通过BlackBerry手机,将pushmail服务和终端相结合,占领了巨大市场。而后各国运营商也开始了pushmail服务。2006年4月中国联通推出了针对于移动电子邮件的“红草莓”业务,2006年6月中国移动提出的针对于移动电子邮件的BlackBerry业务。但目前流行的BlackBerry解决方案是以BlackBerry移动终端为承载平台,用户需要购买BlackBerry的移动设备才可享受移动电子邮件的服务。其次,现在的主流移动电子邮件系统要么没有安全加密措施,要么仅使用端到端的AES对称加密算法,而无线网络的开放式传播方式必然会存在多种安全隐患。移动电子邮件越来越多被应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一些商务和贸易领域,用户在一边享受移动电子邮件带来的巨大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威胁。而且,现行的无线网络具有带宽小、资费高和速度慢等特点,特别是我国目前GPRS流量费用还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国内移动电子邮件多采用传统的SMTP和POP3协议,利用HTTP做承载来实现的,虽然对于宽带互联网来说,传输冗余数据有利于发挥出协议的优点,但是对于移动互联网,对于运行于GPRS网络下的计算能力有限的手机来说,考虑到带宽的限制、网络资费、手机计算能力等问题,SMTP和POP3协议并不适用于移动电子邮件系统。基于此,笔者在实验室的项目中从事了研究和开发移动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并总结归纳成本文。文章讨论了如何设计和实现一个考虑到移动终端运算能力、考虑到无线网络带宽特点、性能良好的移动电子邮件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实时安全Pushmail系统,此系统是一种实时的、安全的、简便的、高效率的移动电子邮件解决方案。采用基于PKI的认证体系,通过使用数字证书对邮件进行加密和签名,确保了邮件在无线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在终端采用了J2ME解决方案,任何支持J2ME的移动终端用户都可以自由安装终端软件,享受移动电子邮件服务。使用了GPRS网络进行大量数据的传输,并自定义了新的简洁传输协议,尽量占用最少带宽为用户传输更多信息,不仅提高了速度,而且大大的降低了用户的通信成本。论文从整体设计、服务器设计、终端设计、后台数据库设计四个方面描述了实现系统的方案,详细阐述了四个部分的设计以及四个部分所涉及的若干关键技术,并在最后对移动电子邮件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海涛[6]2002年在《基于Agent的电子邮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论文描述了电子邮局现状和背景,分析了现在电子邮局的特点,以及电子邮局开发过程出现的问题。文章前半部分学习和研究了电子邮局的原理和协议等知识以及在开发电子邮局中应用的核心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描述一个广泛的电子邮局的开发方法,同时也对Agent技术和它的部分理论模型进行了讨论,特别是探讨了能够适应邮件系统开发的一些方法。 依据上述理论基础,论文对邮件系统开发过程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本论文的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四层结构的邮件系统的体系结构为邮件系统提供一个开发框架。四层结构的重点在于应用服务器端的构件开发,根据邮件系统的构件组成,论文用Agent技术模型描述出被动服务构件模型和主动服务构件模型,以及软件构件的服务框架。通过基于Agent理论体系在邮件系统的应用,实现一个电子邮局系统,论文通过对邮件系统的主要部分构造进行了技术分析,特别是邮件主动服务构件部分,也对其邮件过滤构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它的结构、程序流程、功能模块进行了描述。 论文最后对邮件系统进行了总结,并对邮件系统的Agent构件的自学习能力和邮件系统协作能力方面的研究也进行了展望。

徐荣峰[7]2006年在《加密算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网上信息交换日趋频繁和重要,从而需要建立安全的信息系统。为此,需要研究和分析现有密码算法,并从中选择较适合的密码算法用于实际的信息传输应用系统。 本文较深入地研究并分析了当今流行的几种主要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椭圆曲线密码技术,在算法软件实现的基础上进行了安全性能的实验分析和比较;作为论文的主要工作,开发了基于上:述密码算法的加密电子邮件系统,并进行了实例测试。作者的主要工作有: 1.主要对对称加密AES、非对称加密RSA和椭圆曲线密码体制ECC-MV等加密算法的安全性能和实现技术进行了研究。 2.设计了基于AES、RSA和ECC-MV等加密算法的组件框架,对叁类加密算法进行优化组合,构建了该加密体系的总体结构及其DLL组件调用接口,并将其应用于加密电子邮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基于上述加密算法组件框架,把ECC-MV单算法组件、ECC-MV&AES(密钥发送用ECC-MV)、RSA&AES(密钥发送用RSA)算法组合的DLL动态连接库应用于所设计的加密电子邮件系统,进行了实际性能测试和结果分析比较。

胡英[8]2012年在《基于信息隐藏技术的安全收发电子邮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因特网上的电子邮件系统都是基于TCP/IP协议的。TCP/IP协议最初只是为快速传输数据而设计,没考虑安全性。基于TCP/IP协议收发电子邮件就如我们在邮电局用明信片寄信一样,一般人都可以看到,是不安全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电子邮件信息很容易被攻击者截留并破坏。早期人们采取加密技术来保证隐秘邮件的安全性,但如今图像及信号等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加密方法显得不尽如人意。于是,数字世界里出现了另外一种多媒体信息安全技术——信息隐藏。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息隐藏技术的概念及应用,接着简述了小波发展历史和小波的基本理论知识后,本文从信息隐藏技术的嵌入方法的不同,论述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变换域隐藏方式。较早的信息隐藏使用空域隐藏,但隐藏信息后图像的鲁棒性很低。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特性并结合人眼的视觉冗余特性,来进行图像的小波域分解,可获得较为保真和稳健性好的图像。本文还论述了在隐藏电子邮件前,应用面包师置乱的方法,对邮件做置乱预处理,以便起到抗剪切的作用,从而得到隐蔽性和鲁棒性更为良好的图像。本文就可执行文件与文本文件等邮件文件格式的隐藏提供了一种通用的基于小波变换的隐藏方式,经过实验验证,可以达到较好的隐藏效果。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信息隐藏技术的安全收发电子邮件系统。

杨琛[9]2008年在《基于MVC模式的Web邮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COALMAIL邮件系统是专为煤炭类中小型企业单位用户量身定制的新一代、专业级、高性价比的邮件系统。具有安全可靠、易管理和易扩展等特点。它致力于满足垂直类行业电子商务网站、大中型企业集团的Internet/Intranet邮件系统需求,将确保能够给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优良的系统性能。COALMAIL邮件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MVC模式,并采取B/S架构。子系统和模块的划分都是根据功能来进行的。系统划分为认证子系统、收发子系统、邮箱管理子系统和知识监控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下又划分了若干模块,对应着完成不同的功能。系统开发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JDK可以非常方便地开发与调试java应用程序;Tomcat是JSP和Servlet的容器;Dreamweaver MX是做网页的工具,这里用来做了一部分JSP页面;本系统只实现部分功能,数据规模很小,所以用Access当数据库;Editplus用来编写Java源程序;Imail是后台邮件服务器。COALMAIL系统的原型已基本实现,并将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扩展和改进。

姚雅倩[10]2007年在《基于交互式的短波通信系统仿真与建模》文中指出网络仿真技术能够迅速建立起网络模型,并方便的修改模型进行仿真,从而预测网络性能,缩短评估时间,节约网络建设投入。离散事件驱动机制由于与网络事件发生的特性相符,是当前最为流行的网络仿真方式。然而随着仿真需求的深入,单个仿真器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分布式仿真的出现使得多个仿真器能够协同进行仿真,适应更多的仿真需求,同时也为实现交互式网络仿真系统提供了解决方法。构建交互式网络仿真系统的方法是引入分布式仿真的概念,将仿真器和用户控制台一起加入分布式仿真体系结构中,利用分布式仿真中的运行支撑环境(RTI)为两者传递信息,从而实现交互式仿真体系的结构。高频电子邮件仿真系统是一个在电子邮件场景下研究MIL-STD-188-141B协议的性能的仿真系统。为了更真实的仿真用户的操作,预测协议性能,需要将其建立为一个交互式的仿真系统。基于交互式的高频电子邮件仿真系统由OPNET与HLA联合提供的用户接口和OPNET中实现的高频电子邮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控制台、HLA接口和运行支撑环境RTI一起组成与用户交流的接口。OPNET中的高频电子邮件系统则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应用层负责完成电子邮件系统的发送和接收,分为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采用流水线扩展的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和邮局协议(POP3)协议以减小高频时延对信令交互的影响。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应用141B的协议实现网络控制器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对物理层的仿真采用OPNET中对无线信道仿真的方法,对高频无线信道建模,从而实现整个基于第叁代短波通信的交互式仿真系统。

参考文献:

[1]. 面向对象技术在电子邮件系统中的应用[D]. 夏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2

[2]. 基于Web的电子邮件系统设计与实现[D]. 何海江.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3]. 安全工具包与安全E-mail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 谢莹.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4]. Webmail研究与开发[D]. 花旭斌. 电子科技大学. 2006

[5]. 实时安全Pushmail系统的研究和实现[D]. 袁媛. 北京邮电大学. 2008

[6]. 基于Agent的电子邮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海涛. 昆明理工大学. 2002

[7]. 加密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 徐荣峰. 西北工业大学. 2006

[8]. 基于信息隐藏技术的安全收发电子邮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胡英. 电子科技大学. 2012

[9]. 基于MVC模式的Web邮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琛. 中国海洋大学. 2008

[10]. 基于交互式的短波通信系统仿真与建模[D]. 姚雅倩. 华中科技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面向对象技术在电子邮件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