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眼表形态观察论文_徐婷,蒋爱民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眼表形态观察论文_徐婷,蒋爱民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眼科 北京顺义 101300

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眼表形态改变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61人(70眼)实施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进行追踪随访,随访术前、术后3月患者视力、泪河连续性及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后3月41眼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占总例数的58.6%。术后3月55眼泪河连续性及泪河高度较术前有所改善,占总例数的78.6%。术后3月泪膜破裂时间较术前有所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是一种恢复快、有利于眼表环境改善、术后复发率低的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视力;泪膜破裂时间;复发

引言:

翼状胬肉为眼表常见疾病,有调查显示翼状胬肉在我国国内总的患病率为3.01%,农村地区可达5.65%,多表现为睑裂部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侵入角膜,因其形似昆虫翅膀,故称为翼状胬肉[1]。而当翼状胬肉病变逐渐增大侵及角膜瞳孔区时,可引起角膜散光或直接遮挡瞳孔而引起视力下降,并对眼表环境造成影响引起患者眼部干涩、异物感等不适症状[2]。本研究对我院61人(70眼)实施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进行追踪随访,随访术前、术后3月患者视力、泪河连续性及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及复发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翼状胬肉手术患者61例(70眼),其中男27例,女34例;年龄35到77岁,平均年龄(56.3±3.1)岁。所有患者术前排除患有眼部其他疾病。随访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月记录患者视力、泪河连续性及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胬肉复发情况。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手术医生在显微镜下完成,手术方式采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中使用20g/L利多卡因0.3mL注射于胬肉体部。用刀片沿胬肉头前0.5mm角膜上做一浅层划切,自此提拉带有极薄角膜浅板层的胬肉头部向体部逐渐撕除,若分离不彻底,用刀片刮除角膜上残余组织。分离至角膜缘,提拉胬肉暴露巩膜,沿胬肉的上下缘剪开球结膜,分离胬肉至半月皱襞,切除翼状胬肉及结膜下增生部分。于患眼颞下方球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约0.2ml,分开结膜表层眼球筋膜囊,制作以角膜缘为基底,大小略大于缺损部分球结膜瓣植片。将植片上皮面朝上平铺于巩膜裸区,角膜缘侧相吻合。使用10-0 将角膜缘处两端各缝合一针,固定于浅层巩膜,使其平附于巩膜面,赶出其下积血与气泡,间断缝合结膜移植片与相邻结膜,供区不做任何处理。术毕,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mg,左氧氟沙星眼膏涂眼,敷料遮盖。术后每日观察植片情况及角膜愈合情况,术后10天拆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评定标准

视力: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患者术前及术后3月裸眼视力,术后提高≥2行者为视力提高,降低≥2行者为视力降低,余着为无变化;泪河连续性:泪河中断计为不连续,泪河未中断计为连续;泪河高度:≥0.3mm计为正常,泪河中断或<0.3mm为异常;在被检者结膜囊内滴入一滴荧光素钠10g/l,连续眨眼3次,从最后1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1个黑斑的时间即为泪膜破裂时间,小于10s计为异常;翼状胬肉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翼状胬肉停止生长,充血消退,症状消失;(2)显效:翼状胬肉停止生长,充血明显减轻;(3)有效:翼状胬肉生长缓慢,充血减轻;(4)无效:翼状胬肉复发[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手术前后测量值分析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24小时内患者术眼异物感明显,并伴有不同程度流泪、睁眼困难,并随时间推移逐渐减轻;2周后随着结膜缝线的拆除,患者异物感明显减轻。视力变化:术前裸眼视力视力0.1~0.8,0.25±0.23;术后3月视力0.1~1.0,0.39±0.25。术后视力提高48眼(68.6%),无变化22眼(31.4%),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术前、术后3月,有39眼泪河高度较术前有所改善,占总眼数的55.7%。比较术前泪膜破裂时间7.16±1.84s、术后3月泪膜破裂时间10.12±1.47s,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月愈合情况:痊愈:32例45.7%;显效:21例30%;有效:15例21.4%;无效:2例2.9%。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以侵犯角膜的结膜纤维血管性结缔组织增生和上皮下胶原崩溃而致的弹力变性为主要病变,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有研究发现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环境中的人更容易患有翼状胬肉,且其患病率与紫外线暴露时间呈正相关[4]。而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单纯翼状胬肉切除、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其中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被认为能有效减少翼状胬肉复发、术后睑球粘连,缩短角膜创面上皮愈合时间[5]。

本次研究所应用的就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3月我们可以看到有55.7%的患者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这考虑与解除了角膜被翼状胬肉牵拉,减小散光有关。此外,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术后患者角结膜创面的愈合,患者的泪河形态逐渐改善。原先泪河中断的患者随着多余胬肉组织的去除,泪河得以连续,泪河高度得以增加,甚至恢复正常。而随着泪膜破裂时间的延长,术后3月视力提高与泪膜稳定性得以改善也有一定关系。有研究认为,翼状胬肉的复发与胬肉组织去除不彻底有关,角膜表面及结膜下未切除干净的翼状胬肉残存组织是手术后复发的关键,手术带来的炎症反应使残留的成纤维细胞及血管细胞活化,促进纤维血管组织形成[6、7]。因此在手术中,我们应尽量刮除角膜、尤其是角膜缘上残留的胬肉组织,降低复发风险。同时,为了减少手术带来的炎症反应引起的成纤维细胞活化,我们在术后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mg,减轻局部反应,减少胬肉复发。

目前翼状胬肉为我国常见眼病,而翼状胬肉带来的眼部干涩、异物感等不适症状仍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大因素。本次研究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改善眼表环境取得有效结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眼表环境,降低患者不适感,是一种恢复快、有利于眼表环境改善、术后复发率低的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马科,徐亮,张士元,等.北京特定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眼科杂志,2005,1:63-64.

[2] Lin A,Stem G.Correlation between pterygium size and induced corneal astigmatism.Cornea,1998,1:28.

[3] 徐乃江,朱惠敏,杨丽.眼整形美容手术.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235

[3] 杜振亚,姜德咏,聂爱光.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析.中华眼科杂志,2002,6:351-354.

[4] Ang LP,Chua JL,Tan DT.Current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in pterygium treatment.Curr Opin Ophthalmol.2007,4:308-313.

[5]邢怡桥,但汉东,李拓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meta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4:433-437.

[6] 胡麟祎,邱孝芝.翼状胬肉手术方法的改进.国际眼科杂志,2003,3:49-50.

[7] 张丽翠.翼状胬肉100例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9:1108-1109.

论文作者:徐婷,蒋爱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眼表形态观察论文_徐婷,蒋爱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