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教育改革的内涵与必要性_教育论文

全面教育改革的内涵与必要性_教育论文

教育整体改革的内涵及其必然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必然性论文,内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教育整体指的是教育的各个环节、过程都是一个整体。如,一门学科的教学,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教育活动。

教育整体改革是用整体教育代替单一教育,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教育整体改革的核心是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的效率。

本文试从辩证唯物主义和系统论为理论依据,阐述教育整体观,教育整体改革的特征及其必然性。

一、教育整体观和教育整体改革

(一)、教育整体观。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所谓系统就是“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或要素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世界新科学总览》,重庆出版社,第20页)。可见,系统论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反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来研究系统的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的相关度。(指两种以上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组合,以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效益。

教育整体观要求把教育作为系统中的整体来看待,以实现整体办教育,整体育人,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教育的整体观不能简单的地等同于人们常说的“大教育观”。大教育观是相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的广义教育观,是就教育的时空、范围的形式而言的。按照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原理,大教育观的空间范围与整个社会生活的范围相一致。社会有多大,教育的适应性,教育服务的范围就有多宽。所以,教育的空间范围不仅是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等;教育的时间范围与整个人生的历程相一致。教育应包括学前教育,学龄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各个阶段。“大教育观”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它突破了人生受一次学龄教育的旧观念,把整个教育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范围和整个人生历程中。显然,大教育观是教育整体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没有涵盖教育整体观的全部。

教育整体观要求人们在研究教育系统的各层次,各方面都要用整体的观点来看待,既要注意整体在系统中的纵向衔接,又要看到它在系统中和系统外的横向联系;要把握住整体的全貌和发展方向,又要区分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性质、功能、动态上的特点及其相互制约的关系。总之,无论是研究教育的全部或局部,都要把握住从整体看部分,从部分看整体的思路。

显然,大教育观是指构建与整个社会生活和人生历程相适应的全民、全社会大教育体系而言的;教育整体观则着眼于教育的整体原理,强调整体办教育、整体育人,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因而,后者比前者的内容更广泛,内涵更深刻,更丰富。

(二)、教育整体改革的基本特征

从教育整体观来看,教育整体改革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育的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纵向与横向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的整体性改革,它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各项教育改革的相加,而是全面教育改革的有机组合;它不排斥某一局部的单项改革,而是把单项改革纳入整体改革之中。

教育整体改革的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把教育系统内诸要素有机整合为一个整体,使系统内诸要素统一协调发展;产生部分或单一要素所不具有的整体功能。如现行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必须组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改革整体,才能产生整体效应。只是孤立地进行某一方面的改革,虽然也能取得局部效果,但它难以达到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和整体效益。

2、把教育系统中各部分按一定比例、方式组成相对稳定的合理结构,因为结构合理才能形成各结构要素的相关性,促进和推动系统的发展,否则就会延缓乃至阻碍系统的发展。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我国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比例不适当,造成基础教育薄弱、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缓慢的不协调局面,影响了提高国民素质,又不能满足国家对大批初、中级职业技术人才的急需。

3、把教育系统的各个层次结合成既能发挥各个层次相对独立的整体作用,又结合成上下贯通的整体系统。比如,从中央到地方(省、市、自治区、县)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一层次都要发挥与之地位、级别相应的相对独立的整体作用,又要形成上下有序,有层次的教育行政机构的整体指挥系统。这样,既避免高层次系统的权力过分集中,统得过死的局面,又不束缚低层次系统的相对独立的整体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4、把教育系统与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联结为一个整体,发挥系统的开放作用。

教育系统不能离开社会其他系统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教育改革也不能离开社会各项改革而孤立地进行。教育整体改革不能只顾本系统,它必须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社会有利条件来推动教育改革的开展。反之,教育整体改革所产生的效益又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因此,教育整体改革必须强调它的社会适应性、强调它与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性。

二、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性

现实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矛盾的不断运动、斗争促进事物向前发展。在教育领域里,也有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矛盾横亘在整个世界面前。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的国家都为解决这一矛盾大伤其神。这个矛盾就是: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于世界变化运动的加速,导致了全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激增;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传统教育的落后,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的一些弊端,使整个教育很难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对人才的需求。教育的现状已经限制整个人类的发展与开拓。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对本国的教育进行反思,努力地、艰难地寻求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以解决这一矛盾。这就导致了教育必须改革。五十年代末,前苏联航天技术空前发展,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震惊世界,从而引发了美、苏两国的教育改革运动。到了七十年代中,后期,八十年代初期,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运动,无不体现了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必然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变革时期。教育的现状远不能满足社会变革的需要;教育的单项改革如杯水车薪,难解燃眉之急。正如刘佛年教授所说:“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作个别的单项的实验,显然不足以揭示其全部的客观规律,一定要有综合的整体的研究。”因此,教育的整体改革也就成为人们共同瞩目的问题。这是因为:

第一,教育整体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这一方针,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树立“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的观念,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方面通过教育整体改革,改变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状况,使教育自觉地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教育整体改革要达到预期目的,最关键的有两条:首先,不能搞关门改革,要把教育纳入整个社会大系统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需要来研究如何进行教育整体改革,使教育较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其次,教育内部的各项改革也必须相辅相成,配套进行。比如,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必须有相应的人事制度和工资改革的政策相配套;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必须有与之相应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考试方法和手段的改革配套进行。总之,教育要实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从整体上深化教育改革。

第二,教育整体改革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然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教育都是一个整体。人的基本素质可以分为德、智、体几方面,但人是一个整体。人的品德、思想、智力、体力、情感等等,都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所必须具有而又不可分割地同时存在于一个完整人的身上。我们绝不可以把一个整体的人,分解为德、智、体、美、劳五个部分。从理论上讲,五育中的各育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任务、内容、具体实施的途径,但从实际的教育工作来看,任何学校都不可能孤立地进行某育的活动。全面发展教育是通过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各有侧重,相互渗透来统一实现的。因此,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整体改革实验,探讨如何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找到一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有效途径。

第三、教育整体改革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整体改革是在单科,单项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八十年代初,我国中小学就先后开始了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比如,开展单科或多科的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还有对课堂教学结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愉快教育,减轻学生的负担;后来又进行德育序列化改革实验,与此同时,开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学校对教师工作的科学评价,激励教师尽责尽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素养,以达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目的。显然这些改革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随着改革深入发展,人们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孤立地进行教学改革,德育改革或学校的其他改革,都难以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即使局部改革取得成果也很难推广。于是,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前后,一些中小学率先开始了以“整体教育人”为目标的改革实验。中国教育学会于1986年底首次在上海召开全国普通中小学整体改革研讨会。从理论、实践上对什么是教育整体改革以及如何开展整体改革进行有了有益的探讨,推动了中小学整体改革。1988年中国教育学会批准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这个全国性学术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中小学整体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蓬勃发展的探索阶段。在此阶段,整体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完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中小学整体改革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2、界定了中小学整体改革的“整体”概念,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学校内部各项改革的有机结合。3、在一定理论深度上回答了什么叫整体改革,整体改革是研究学校中一与多,单项与多项、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及改革过程中加法与减法的关系。4、对整体改革现实的“实验”与“改革”改进分析研究,确立了科研意义的“实验研究”和经验意义的“改革研究”互为结合与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形成了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相结合,二者互为促进的生机勃勃的发展状态。5、中小学整体改革的重心从研究学校工作转向对教育对象的研究,不少学校把“愉快教育”、“成功教育”、“个性发展”、“主自”能力培养等等作为整体改革的思路。6、涌现出一批学者型的校长与教师,产生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学校典型。比如,地处上海浦东地区的建平中学,从1985年开始搞教育整体改革实验,至今八、九年了。他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整个校园充满了朝气。他们树立起“好学、深思、严谨、求实”的学风;“文明、尚礼、团结、奋发”的校风,还有“严而有情、严而有理、严而有序、严而有方”的教风,使学校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出现了建校史上最好的水平。他们的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其口号是:合格加特长、合格争优良、特长上档次。又如,北京十一学校的全方位教育改革,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近几年来连续受到北京市政府、市教委的表彰,成为北京市教育先进单位。还有辽宁的魏书生老师,他潜心研究与实验语文学科的整体改革,提出了在教育指导下的学生自学、自治的教学模式,在全国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四,教育整体改革是我国发展农村教育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有80%以上的人口居住农村,90%以上的中小学生集中在农村中小学。这两个数字表明,中国教育的大头和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农村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到中国教育改革的成败。农村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的明天就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后天,关系到中国社会的未来。因此,对农村教育进行整体改革,势在必行。农村教育整体改革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实行“农科教”三结合,使农村教育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形成“科教兴起”的强大合力,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实行“三教统筹”,把农村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统筹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发挥农村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整体功能。

3、农村学校必须相应地在学制、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配套的改革,切实提高农村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大面积地培养出适合农村经济建设的初、中级人才。

综上所述,我们更清醒地看到,教育整体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开展教育整体改革将面临许多的困难,但是这个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教育整体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标签:;  ;  ;  

全面教育改革的内涵与必要性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