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丁苯酞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论文_易继平,黄凤珍,陈斌,雷源标,姚晓喜

(1.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郴州 423000;

2.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 探究观察丁苯酞应用于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服用基础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丁苯酞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用药前与不同用药方式后4周、8周、12周后的精神状态检查(MMSE)以及痴呆严重程度(CDR)等。结果 观察组服用丁苯酞后,患者的精神状态及痴呆严重程度有明显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行丁苯酞用药治疗方式在临床中效果显著且持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及痴呆严重程度等,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丁苯酞;轻中度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脑血管病、脑缺血缺氧、神经元受损导致的智能障碍综合征,在临床中主要表现包括记忆力、认知力、生活能力的减退等智能障碍,目前已经成为引发老年性痴呆的主要原因,其高发病率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1];而轻、中度的血管性痴呆,在当下是可治疗的,只要在早期对VD进行合理防范、有效干预,不仅可以缓解VD患者的MMSE及CDR症状,提高生存率,还能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负担,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因此,本文通过对轻、中度VD患者行丁苯酞用药治疗的研究,观察其在临床中所达到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在用药前与用药后4周、8周、12周后的MMSE以及CDR情况;对照组患者服用基础药物进行治疗,男24例,女16例,年龄54~68岁,平均年龄(62.1±3.9)岁;观察组患者服用丁苯酞进行治疗,男26例,女14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3.5±4.3)岁。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间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国立精神疾病和卒中研究所加拿大卒中网中以及国内学者对VD的共识诊断标准;②卒中前没有认知功能障碍,脑血管病情趋于稳定;③在脑血管发病三个月后有痴呆症状,并持续三个月及以上。

1.2.2排除标准:①有其它神经系统疾病且MMSE评分<10分的重度VD患者;②重度失语、意识障碍、严重精神障碍者;③对丁苯酞药物及芹菜等食物过敏者;④有严重糖尿病史、消化道溃疡,合并心、肝、肾、肺功能障碍者。

1.3方法:对照组患者服用常规基础药物进行治疗,如阿司匹林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丁苯酞(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99)进行治疗,每天3次,一次0.2g;两组疗程均持续12周,每4周一次对患者的MMSE及CDR进行评定,观察不同用药方式前后的效果。

1.4评判标准:观察两组间患者在不同用药方式前与后4周、8周、12周的MMSE评分(评分越低,精神状态越差)以及CDR情况(分值越高,痴呆程度越严重)进行一月一次的检查[2],然后作出效果分析。

1.5统计学:组间观察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数据行x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患者不同用药方式下MMSE评分对比:经两组间数据对比可知(详见表1),对观察组患者服用丁苯酞进行治疗后,患者的MMSE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组间患者不同用药方式下CDR情况对比:经两组间数据对比可知(详见表2),对观察组患者服用丁苯酞进行治疗,其CDR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比例不断增加,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开始持续攀升,其高发病率已经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VD作为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疾病,导致患者的认知能力、记忆力、学历能力、生活能力不断衰退,给很多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沉重负担,因此,只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早期干预才能减少这一现状的发生。目前用于VD治疗的药物很多,如中成药、血管扩张剂等,但临床疗效并不显著。丁苯酞是我国在心脑血管领域中第一个拥有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药物,多广泛应用在急性脑梗死等临床治疗中。丁苯酞是以从芹菜籽中提取的DL-3-正丁基苯酞活性成分为主[3],具有溶脂性,可以直接通过血脑屏障起到保护神经元、提高缺血区的脑血量的作用,还能有效降低脑水肿、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抵抗血小板聚集,从而减少脑梗死的面积,实现对因脑缺血导致的记忆障碍、神经功能缺失的改善;对患者的生活能力、精神状态都有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对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服用丁苯酞进行治疗的方法,在治疗前与治疗后4、8、12周的MMSE及CDR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且具有持续改善的良好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军,吴鹏昌. 丁苯酞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2):1201-1204.

[2]江乾.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6):127-129.

[3]阮世旺. 丁苯酞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6):111-113.

注基金项目:支持基金: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内技术项目《神经病理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

论文作者:易继平,黄凤珍,陈斌,雷源标,姚晓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  ;  ;  ;  ;  ;  ;  ;  

分析丁苯酞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论文_易继平,黄凤珍,陈斌,雷源标,姚晓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