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论文_袁耀美 曾令浩 白海涛

【摘要】目的 研究湖北省麻城市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及及构成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泌尿系结石患者580例,使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仪对其结石成分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男性多于女性:男378例,女202例;中年人结石例数最多,为283例;上尿路结石例数与下尿路结石例数,分别为487例与93例;结石成分以草酸钙结石所占比例最高,达到75.34%;其次为碳酸磷灰石,达到12.58%。 结论 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成分以草酸钙及碳酸磷灰石为主,患者以中年男性多发,结石发病部位主要为上尿路结石。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 结石成分分析 草酸钙 碳酸磷灰石

The stone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urinary tract stones in 580 patients

Yuan yaomei;Zeng Linghao;Bai Haiao;Department of Urology, people′s hospital of Macheng,Hubei Province, 438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ingredient of urolithiasis from the patients treated by Macheng people′s hospital.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580 samples were collected recent two years, relating to the of urolithiasis composition by infrared spectrophotometer and statistics analyzed with relevant clinical data. Results The male samples more than female samples ,male [作者简介:袁耀美,男,硕士,主治医师。]was 378 and female was 202. and the majority of these patients in the middle-aged group was 283;The upper urinary calculi were 487 and lower urinary calculi were 93;The top two highest rates of components detected were calcium oxalate (75.34%) and carbonate apatite (12.58%). Conclusions Most stones in this study group were calcium oxalate and calcium carbonate apatite stones. Most of them were middle-aged males, and the location of calculi major in upper urinary.

【Key words】urolithiasis; stone composition analysis; calcium oxalate; carbonate apatite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结石发病率、复发率以及结石组成、结构与尿石症患者的性别、年龄、饮食,地域等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条件密切相关,具有地域性分布特性。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法对麻城地区580例泌尿系结石标本进行成分分析,为当地泌尿系结石的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于本院两年(2016.1-2018.12)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的尿路结石标本580例,男387例 ,女202例 ,年龄 11-85岁 ;通过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经输尿管镜取石术(URL)、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腹腔镜切开取石及经输尿管软镜取石术等手术及非手术途径获取结石样本,患者为麻城地区居民(极少数周边县市和外省患者)。

1.2 结石成分分析 将结石样本收集后用灭菌用水反复冲洗,将结石表面的血迹污渍及残尿冲洗干净后,放入70℃烤箱内烘干约10min后碾碎粉末化,直接取用1mg结石标本与干燥的纯溴化钾200mg进行均匀混合 , 在玛瑙乳钵内充分研磨混匀成粉末状, 放于压片机模具中,用加压机加压3 min制成半透明状的压片,放入红外线光谱自动分析仪(兰莫德LIIR-20型)红外光谱槽中进行检测,自动生成红外光谱图及结石成分报告。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构成比和率来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数据以卡方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在580例结石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7:1.00。男性结石发病率为65.1%(378/580),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率 34.8% (202/580 )年龄分组:少年组(10-18岁)1例,青年组(18-44岁)129例,中年组(45-59岁)283例,老年组(>60岁)167例。中年组患病人数与少年组,青年组及老年组相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本地区尿路结石成分总体分布的情况如下:上尿路结石487例,其中左肾输尿管结石264例,右肾输尿管结石 218例,双肾输尿管结石5例;下尿路结石93例:尿道结石11例,膀胱结石82例。结石成分以混合结石为主,表2中以主要成分做统计。其中一水草酸钙结石384例,二水草酸钙结石53例,二氧化硅26例,无水尿酸结石32例,碳酸磷灰石73例,羟基磷灰石2例,一水磷酸铵镁 4例,胱氨酸结石2例,其他4例。草酸钙结石(包括一水草酸钙及二水草酸钙)比例最高,达到75%; 在上尿路及下尿路结石中分别为77.00%(375/487)、66.67%(62/93)。碳酸磷灰石分布比例次之,达到12.58%,明显高于其他结石成分。不同部位的结石种类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复发结石5组,其中2组结石主要成分升变化(初发成分为草酸钙结石,复发成分为碳酸磷灰石),3组结石主要成分未发生变化(复发成分仍为草酸钙结石)。

3 讨论

目前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机制没有达成统一观点,有关泌尿系结石形成机制的学说有多种,如过饱和结晶学说,Randall斑学说,抑制物缺乏学说,机制学说等[1]。从大量的临床患者结石数据分析上可初步断定,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如性别,年龄,地理位置,饮食习惯及职业等相关[2]。

本研究发现男性患者结石发病例数明显高于女性患者,本研究男女性别比例约为 1.87∶1,从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及急诊患者等数据看,男性患者示女性患者的2-3倍,因本研究的结石来源主要为住院患者,不能准确反映总体发病率情况。但有文献提示男女比率有下降趋势[3]。男性的汗腺相对发达,出汗多、且雄性激素促进结石形成的作用以及饮食结构都是男性结石病人对的客观因素[4]。

18岁之前结石发病相对较少,但45-59岁较多,另外女性40-50岁左右也是结石发病高峰期,正是女性绝经期的开始。相对于男性,绝经前女性雌激素可能有防止结石形成的作用,可增加肾钙的吸收以及减少骨钙的再吸收,50岁左右男女尿钙水平无明显差异[5]。

有文献[6]表明高热,干旱地区结石发病率高于宜居地区,可能与日照增加维生素D3而影响结石形成,因本研究结石主要来源于本地区,地域气候差异不大,但靠近河流的居民结石患者发病多于远离河流的地区居民。是否与河流水中矿物质(如碳酸钙)与电解质(钙、镁)的差异引起,还有待进一步实验证实。

草酸钙是上、下尿路结石最主要,最常见的成分。有研究证实,尿钙与尿草酸对草酸钙结石的形成都起到重要作用并两者作用相当[7]。因此,降低钙与草酸都可以作为防止结石形成的有效干预手段。尽量避免摄入草酸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菠菜、甘蓝、花生、浓茶(红茶)、土豆、李子、杏仁、豆类等。以及避免过多摄入高钙食物。例如牛奶等奶制品;对于尿酸结石,减少使用富含嘌呤类食物如动物蛋白(特别是红肉);同时碱化尿液,口服枸椽酸氢钾钠或碳酸氢钠。保持尿液pH值维持于6.5-6.8。碳酸磷灰石为碳酸钙结石的一种,为含钙性结石,需排除引起高钙尿症的疾病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或其他钙代谢异常性疾病[8]。磷酸镁胺结石多为感染性结石,易在碱性尿与氨含量丰富的环境中形成,多数细菌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常见于异物残留或者神经源性膀胱病史患者,需多饮水,减少泌尿道感染的发生。另结石形成的局部因素如感染,梗阻及异物等,需积极及时解除[9]。

两年中复发结石总共5位患者,其中两例初发结石与复发结石主要结石成分升发生变化,由草酸钙结石转变为碳酸磷灰石,三例未发生变化,因复发病例数较少,无统计学意义,需长期随访再一步研究。

总之, 麻城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特点与国内大体一致, 如以肾结石为主, 男性好发于女性, 结石成分以混合型结石成分为主, 大多数是草酸钙类结石及碳酸磷灰石。利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仪对泌尿系结石进行分析类似于“病理”分析, 依据结石的成分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对易发人群的结石的防治起到切实有效的防治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晓亮,张建军.泌尿系结石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J].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3):1-6.

[2] 吴伟宙,黄健,梁雄发, 等.单中心1526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8,39(9):651-655.

[3]孟文君,陈修德.泌尿系结石疾病性别分布的变化[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02(1):61-62 .

[4] 常建国.雄激素与肾结石关系的研究进展[J].母婴世界,2016,(11):253.

[5] 姜彬.尿钙性结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1,31(6):777-782.

[6] 吴晓鸣,何屹,曹益方等.甲状旁腺素在草酸钙结石防治中的临床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5):827-828.

[7] 张彬,张高岳,颜俊峰等.特发性草酸钙结石患者24h尿成石危险因素的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8):1381-1383.

[8]方钟进,陈早庆,郁兆存, 等.210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其与血代谢异常的关系[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7,35(1):76-78.

[9]高丙鹏.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方法及最新进展[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37(12):2726-2731.

论文作者:袁耀美 曾令浩 白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580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论文_袁耀美 曾令浩 白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