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不等式,成就温暖的班级论文_王月芳

三个不等式,成就温暖的班级论文_王月芳

浙江省浦江县浦阳第一小学 王月芳

【摘 要】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 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 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 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 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 的发展。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 是以班集体为基础展开的。因此,建设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 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成果的体现。

【关键词 】班级管理 班主任 繁琐 宽容 惩 罚 溺爱

当了几年的班主任,使我深刻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细致、 繁琐。

细节决定成败,那么,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需要如何小心 翼翼地去处理呢?有人说班级管理中存在着三个不等式,做好 这三个不等式班主任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

一、宽容不等于纵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学生的弱 点,如果你对这些弱点仔细观察和思考,不仅用脑子,而且用 心灵去认识他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无关紧要,不应当对他 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因此,班主任应该心平气和地对待 学生的过失,多给他们微笑和尊重。一次就餐时,班里一个顽 皮的小个子男生一坐下就把隔壁女同学的饭菜打翻了,男孩子 没有说任何道歉的话,只顾自己吃着美餐,女同学哇哇大哭起 来。我见此情况非常生气,但是考虑到在孩子吃饭时批评对孩 子不好,我没有对男同学进行责备,重新给女同学盛了一份饭 菜。然而这个时候,难以置信看见男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立 刻跟女同学道歉了,还帮他擦去了衣服上的汤水。当我看到无 声的宽恕使孩子报以感激之情时,真庆幸自己没说出口。批评 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应该注意到它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当孩 子做错事时,许多教师认为只有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斥责才会引 起孩子的注意,纠正错误,其实不然,因人而宜,现实生活中 许多例子都证明: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我虽然没有用言语责备这位男同学,但他通过老师的宽容,体 会到自己做错了事,并把这种心理体验转化为对自我行为的反 省和判断,引起了应有的内疚心理,这种无声的批评方式恰恰 为孩子提供了心理活动的契机,让孩子有机会自觉地反省自己 的行为,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和约束力,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但宽容并不等于纵容,也绝不是不讲原则。“没有规矩,不 成方圆。”宽容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严格,每个班主任应做到原则 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该管时还要管,该批评时还要 批评。

我每次当班主任都会和同学们一起给新接的班制定班级制 度,并且对班里的孩子们进行约法三章,制定的制度就要同学 们和老师一起遵守。

二、惩罚不等于体罚。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以“树木如果不去常加修剪,它们 便会回复到它们的野生状态”做例子,强调惩罚的重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又 拿渔夫捕鱼做比喻,论惩罚的艺术性,一方面教师通过惩罚使犯错误的学生产生畏惧感,同时要运用温和与情爱的方法使之 乐于接受,犹如“渔夫用网到深水里去捞鱼,他不独用铅块悬在 网上,使它沉下去,而且把橡木系在网的另一端,使它能够浮 到水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凡是需要惩罚的地 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 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在成长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 不可避免的,班主任必须让学生明白犯了错误需要承担责任, 需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魏书生对犯错误的学生的处罚是唱一支歌,做一件好事, 写一份关于犯错误的说明。班里一个孩子总是不完成家庭作业, 无论老师好说歹说都不听,就是不完成,每次考试都拖班级后 腿,任课老师对他是头痛至极,一提到这个学生都尽是摇头。 原来对这个学生非常愤怒的我看了魏老师对学生的做法后也试 着去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我不再一味地批评责罚责他了,我 和他之间秘密约定,一旦他一次作业不做,就抽出课余时间到 我边上读书,未完成作业量的多少决定读书时间的长短,孩子 对我的仁慈很是感激。渐渐地,发现他来办公室读书的时间越 来越短了,有时候也不来了,这是一个好的迹象。我明白,这 个孩子懂我的心了。正是这种真诚、信任、宽容和豁达教育了 学生,这样的惩罚手段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惩罚不一定非要体罚,可以用更美好的方式让学生去对自 己犯的错误承担。极严酷的惩罚好处很少,它在教育上的害处 还很大。当前仍有许多老师打着“严格要求”的旗号,动辄就居 高临下地训斥甚至体罚学生。

三、关爱不等于溺爱。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关爱学生。关心爱 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 益友……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对学生来说,爱是阳光,给好的学生关心和鼓励,可以促 使其上进,给落后的学生关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希望。教育 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生是 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但实际工作中,许多班主任又走向 了另一个极端:一味地走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和成功教育路线, 将包办视为关爱。严是爱,宽是害。有些优生认为自己学习优 秀,往往在纪律上不严格要求自己。老师也认为这类学生学习 不错,于是姑息、放任这些学生,对他的一些“毛病”也从不过 问,认为情有可原,久而久之,这些优生变得高傲自大,目无 师长,无视学校纪律,学习虽好道德品质恶劣,也逐渐让老师 反感起来。因此热爱不等于溺爱、娇惯、姑息、放任。当然, 执教要严,并不是说可以简单粗暴,而要严而得当,严而有效, 宽严有度。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班主任对学生的缺点、错误 视而不见。在这种错误思想的支配下,我们看到的是廉价的表 扬,听到的是泛滥的掌声。殊不知,在这种错误的“关爱”下, 学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脆弱,表现得异常固执、任性,不能正 确地认识自己和明辨是非。关爱学生不等于溺爱学生。对学生 要严慈相济,教师既是学生的先生,又是学生的朋友,情感管理要替代惩戒管理,以爱为核心,宽严适度,这是教师关爱学 生的准则。

参考文献

【1】曾桂英,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 学,2008;

【2】王金蓉,小学班主任工作浅谈,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7;

【3】高玉仙、汪新坤,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j】科学大众 2007;

【4】高谦民,今天我们怎么做班主任,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 09 期;

【5】吴昊文、吴志敏,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创新策略探索[J].2008.05;

论文作者:王月芳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  ;  ;  ;  ;  ;  ;  ;  

三个不等式,成就温暖的班级论文_王月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