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控加工技术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论文_林向东

《中职数控加工技术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论文_林向东

摘要:“中国制造2025”是制造业战略高点。对于中职学校数控类专业而言:培养合格的中级应用型人才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战略。需要学校在课程建设层面突破。课题《中职数控加工技术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与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教学需要提出。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中职;数控;工学结合

【正文】

清远市第十七批课题《中职数控加工技术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与研究》2017年1月立项、 2017年3月17日开题。在清远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刻苦钻研。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2019年6月18日结题。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设计

1 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

1.1 从国家发展层面分析:“中国制造2025”是当前制造业的战略高点。其中一个重点发展方向是高端装备的制造。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培养合格的制造业中级应用型人才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战略。

1.2 从本校学生发展层面分析:

1.2.1 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模具专业在校生规模500人。培养目标为数控加工技术中级应用型人才。

1.2.2 目前我校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和模具制造专业(以下简称数模专业)建设有规模但特色不够突出。基于“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还没有完善。

1.3 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现状:课题组通过对我国职业院校数控专业校本教材建设的调查与研究发现,高职类的学校开展比较好。中职类的学校对数控专业校本教材建设的开展较多但推广应用较差。

2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目标

2.1 课题研究目的

课题依托中职学校数模专业,进行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与研究的实践,实现数模专业中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2 课题研究意义

2.2.1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秉承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精神,落实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要求:公共基础课“开齐开足”;专业核心课“实用为准,够用为度” ;专业(技能)方向课 “任务驱动,项目引领”。

2.2.2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研究成果将为中职学校加强数控、模具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供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参考依据。

2.3 课题研究主要目标

2.3.1 围绕数控、模具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编制数模具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核心课课程标准。

2.3.2 编写数模专业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3.课题研究依据、研究方法

3.1 课题的界定:

3.1.1 “中职”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3.1. 2 “数控加工技术”是指应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和生产的技术。

3.1. 3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实践和理论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以职业为导向,实现“五个对接”,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企业岗位技能工作有机结合,贯穿学生培养过程之中。

3.1. 4 “特色教材”主要指遵循“够用为度,实用为准;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原则。以技能培养为中心,依托学校教学资源编写数模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及一体化实训模块校本教材、实训指导书、学生工作页。

3.1. 5 “建设与研究”是指我校数模专业的校本教材如何编写以及如何运用,并进一步开发相关资源库,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

3.2 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3.2.1 校本教材的编写以现代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依据。

3.2.2校本教材的运用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验理论为依据。

3.3 课题研究实施方法:

3.3.1 调查研究法:精选对象,利用调查表。分析原因、寻求解决。

3.3.2 实验研究法:设立实验班(16春数控班、16春模具1、2班、17春模具班),试用新编校本教材,对教材试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3.3.3 文献资料研究法: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收集分析和整理有关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编写的相关信息。

3.3.4 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方法、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归纳,撰写反思和论文。

4.课题研究保障

4.1 制度保障: 清远市、区、校各级教育科研制度

4.2 人力保障:课题研究团队列表(略)

4.3 经费保障:课题研究经费4.7万元(具体数据略)

5.课题研究过程

5.1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5.1.1 问卷调查,形成调查报告,撰写课题申请、评审书及开题报告。2017年3月17日开题。

5.1.2 课题组成员通过三次研讨,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工作路线图、时间表,明确课题成员及分工。

5.2 课题研究研究实施阶段

5.2.1 实施一阶段(时间:2017年3月-2017年8月)

5.2.1.1 编制课题研究实施报告。

5.2.1.2 落实省内中职学校交流活动(南海盐步职校、佛冈职校)。

5.2.1.3 制定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编写工作计划。

5.2.1.4 编制清新职校校本教材开发报告

5.2.1.5 课题中期检查(清新区教研室官主任领队)

5.2.1.6 收集整理数控、模具专业教学标准(国家、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省)--专业技能等级标准(省)--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学校)--编制课程标准。

5.2.1.7 收集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编写(初稿)

5.2.2 实施二阶段(时间:2017年8月-2017年12月)

5.2.2.1编写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和模具制造专业实训大纲。

5.2.2.2 加强与清远市内中职学校的学习交流(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省内中职学校的学习交流(东莞机电职业技术学校)以及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企业调研。

5.2.2.3 开发数控和模具专业核心课等课程和实训项目的教学资源包框架(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工学结合特色教学素材)。

5.2.2.4 课题研究中期小结。完善相关资料。

5.2.2.5 收集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编写(初稿)定稿。

5.2.3 实施三阶段(时间:2018年1月-2018年7月)

5.2.3 .1 着重进行数控和模具专业核心课等课程和实训项目的教学资源包后期制作。

5.2.3 .2 课题中期检查(清远市教研院李主任领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2.3 .3 课题研究交流学习活动(清远工贸职校钟建明科研团队)。

5.2.3 .4 全面开展《中职数控加工技术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的校内一试教学工作,并完成试用情况报告。

5.3 课题研究研究总结阶段

5.3 .1 在一试的基础上,进行二试。

5.3 .2 专家指导(专题讲座:课题结题材料整理)

5.3 .3 正式定稿《中职数控加工技术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各类样书。整理教材开发过程中的各类过程材料。

5.3 .4 课题组成员相关论文汇总、工学结合特色教材样书印刷、课题研究素材资源包等成果汇编。

5.3 .5 对课题研究工作全面总结,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总结、结题报告,填写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申请验收。

5.3 .6 主题研讨—课题研究经验推广系列活动。

5.3 .7 筹备课题结题仪式。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成果

本课题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数控专业【课程创新】、【教师成长】、【理念提升】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取得有效成果。

1 课程创新:围绕“课堂”中心,创建“校本教材建设与研究”创新模型。

体裁特色—“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模式。内容特色—“操作实训和考证理论训练结合”。使用特色—“学中做,做中学;工作页与教材交互式设计”。

1. 1 教材产品:

1. 1.1 主体教材:三本。其中《数控铣床操作与考证》、

《数控铣床操作与考证学生工作页》和《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三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在学校实训项目教学中列为正式采购书目。另外《公差与配合》、《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指导书》等列为试编校本教材。

1.1.2 配置资源:教案、教学设计、PPT课件等。

1.2 教材价值:

1.2.1 基础训练:主要立足数车、数铣两个基础实训项目。

以“够用为度,实用为准”安排具体实训内容。贴近“课标”。

1.2.2 工学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获取实际经验的企业岗位技能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方式开展更贴近企业生产岗位特征的实训教学。

1.3 教材来源渠道:遵循“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实践和理论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充分考量各渠道主体:学生、教师、企业、学校的特点。

1.4 推行:校本教材“建设与研究”的推行旨在解决校本教材如何编写以及如何实施的问题。具体经历了“职业分析→工学岗位设计→课程开发→编者培训→教材编写→集体备课→2次试用→试用反馈→编写试用报告→成书”等过程。

2 教师成长:课题组搭建教师成长“梯子”,成就学生技能。

2.1 三年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职业成长取得长足进步。

课题组教师个人成长项目列表(具体数据略)

2.2 经过三年课题研究实践,课题组教师“课研融合”出成绩。

课题组教师撰写论文统计表11篇(具体数据略)

课题组教师公开课统计表(具体数据略)

2.3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举行了【[课赛融合]启动力 , [特色课堂]开生面―中望技术专家讲座】和【“课堂”引领,“两翼”齐飞—数模专业改造研讨会】等校级层面数模专业研讨会。

2.4 经过三年课题研究实践,课题组教师 “课赛融合”出成效。

课题组教师参赛、辅导竞赛统计表16项(具体数据略)

教师成长要素“课研”“课赛”统计对比表

3 理念提升: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来自需求侧(企业)而不是供给侧(学校)。“课岗融合”入脑。

3.1 积极参与“校本建设”研究,练好内功。

3.2 主动融入“课岗融合”实践活动,提升理念。

3.2.1 课题组成员主动融入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积极参与美的、顺德矢崎、江门海信等企业的社会实践、顶岗工作。

3.2.2 深入调研,初步探索“企业工作站”机制,课题组教师深入到清远星徽有限公司、联荣、埃德伟控等企业开展企业调研,重点调研了企业对数控、模具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和技能人才的岗位能力等,为后续建立“企业工作站”机制建设提供研究素材。

3.2.3 探索“课岗融合”实现路径,优化课程体系。“教学链建在产业链”构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课程体系。

3.3 课题组师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双师型教师”比率达100℅.

第三部分 课题研究反思

三年来课题组开展一系列研究和探讨,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效又触发了方方面面的新问题,同时深刻地感觉到遗憾与不足。

思考1: 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课题团队建设”。特别是对 “主持人工作”的感悟。 “太能干”—不成(僵化),“太不干”—不成(散架)。

思考2:对“工学结合”特点的把握和深入实施的力度不足。与企业在产业链对接教学链上协同性较差,难以获得企业的深度支持。今后必须重视并充分利用已有的校企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派出专业教师扎根产业链的具体岗位,提升“产业链与教学链对接”有效性,增强“工学结合”特色,打造基于需求侧(企业)的课程标准。

思考3:课题组教师做了很多,想了很多,限于水平对研究成果深度、广度及特色提炼不足,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

思考4:清远市数控(模具)专指委的成立对清远市中职学校现代制造类专业建设提供了一个协同发展的平台。

【结 语】

经过三年的辛勤探索、钻研、实践,在上级部门、专家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课题顺利结题。

展望未来,对课题成果的进一步深化改进和推广应用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数控铣削与加工中心技术 周保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作页 陈佩娜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教师怎样做课题》 康万栋 讲座PPT 课题组:林向东 李思龙 卢进才 欧国伟 何长金 项飞燕 刘光健 陈艺 陈正林 郭华升

论文作者:林向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中职数控加工技术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论文_林向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