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我国煤炭出口的战略思考_煤炭论文

扩大我国煤炭出口的战略思考_煤炭论文

扩大我国煤炭出口的战略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煤炭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际煤炭市场的特点

1.竞争激烈,形势严峻。目前,国际煤炭市场供应充足,已呈买方市场。国际煤炭市场供应者除原有的澳大利亚、美国、南非、俄罗斯、中国、波兰、加拿大等国以外,新兴煤炭出口国纷纷崛起,有印尼、哥伦比亚、委内瑞拉、越南等,各煤炭出口国普遍有扩大出口量的倾向。从煤炭进口看,各煤炭进口国(地区)普遍重视节能与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控制煤炭进口量,加之近年来东亚、东南亚国家(地区)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口数量锐减。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化,价格战愈演愈烈。1999年度世界最大煤炭进口国——日本与世界最大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的煤炭谈判已有结果,强粘结炼焦煤价降低18%, 吨煤下降9美元;炼焦煤性质的微粘煤价降低15%,吨煤下降8美元; 动力煤性质的微粘煤降低15%,吨煤下降5.6美元。这将引起新一轮的降价浪潮, 对我国煤炭出口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煤质、品种要求有严格化倾向。国际煤炭买方市场的形成,客观上对各煤炭进口商提供了选择货源的可能性。目前,国际煤炭交易标准主要包括:热值达到用户标准;可燃硫分在0.8%以下;氯含量在0.03%以下;煤中不含杂物;煤粘结性达到用户要求;灰分要低等多项内容。同时,各煤炭进口国(地区)原则上都希望买到不经任何加工就可直接工业利用的不同品种煤。煤质和品种要求的提高,是国际煤炭市场的必然发展方向,它符合人类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愿望。

3.煤炭供应的稳定性倍受重视。供货稳定性是国际煤炭市场竞争的一项重要内容。谁能信守合同,按质、按量、按时地同煤炭国际用户供货,谁就能牢固地占领国际煤炭市场。例如日本每年进口煤炭1.3亿t以上,寻求稳定的国际煤炭贸易伙伴,是日本煤炭进口的最大愿望,也是日本煤炭进口政策的基本点。

4.煤炭国际贸易具有相对集中性。澳大利亚、美国、南非、加拿大、印尼、中国、哥伦比亚等9个煤炭出口国是世界煤炭出口的主体, 占世界煤炭出口贸易的90%以上。以日本、韩国、台湾、香港为主体的东亚地区和以欧共体为主体的西欧地区是世界煤炭进口的主体,合计进口量占世界煤炭进口量的75%左右。

5.炼焦煤和动力煤的贸易比重发生逆转。由于各钢铁工业大国纷纷采取节能措施,降低消耗;或采用喷吹煤技术,用无烟煤代替炼焦煤;或采用动力煤中的弱粘结煤代替炼焦煤,使炼焦煤市场呈萎缩态势。自1990年开始,动力煤在煤炭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超过50%。

二、我国煤炭出口的优势与劣势

在各煤炭出口国中,我国的竞争优势是:与世界煤炭进口量排列前4位的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的运输距离短、人文相近、 贸易历史久及贸易互补性强。此外,我国没有罢工现象,有利于贸易合同的执行。这些一直是我国煤炭出口得以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煤炭出口量的80%也正是集中于上述市场,与其有相当的市场关联性。但是,我国煤炭出口的劣势也是明显的。

1.港口条件有限,不具备远距离贸易的条件。由于与开展远距离贸易相配套的巨轮装货能力不够,制约了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和远洋化。与澳大利亚、美国、南非、加拿大,甚至印尼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2.与印尼共享运距短的优势,加之,印尼还具有成本低、煤质好等优势,使之成为我国在亚洲市场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1991年印尼煤炭出口量为650万t,1994年就增长到2451万t,1995年为3076万t,平均每年增长600万t。

3.各进口国(地区)普遍采取的进口多元化政策,不利于我国继续扩大在亚洲市场,尤其是在东亚市场的份额。

4.我国的出口煤卖价和煤质在各出口煤大国中不占优势,尤其煤质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5.内陆运输距离长。我国的煤炭工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远离东部沿海港口。以在秦皇岛港出口、运输条件较好的平朔煤为例,从矿到港距离达752km。至于西部煤炭,距港口就更远了。相比之下, 澳大利亚的内陆运输距离短,大部分在300km以内。

三、扩大煤炭出口的对策建议

1.市场导向的战略。我国煤炭出口基本形成了“亚洲为主,欧洲为辅”的格局。今后要重点实施“主攻东亚,重视东南亚,兼顾西欧,开发南亚、南美和北欧”的煤炭出口市场战略。目前在东亚市场上我国煤炭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0%,我国的竞争优势远未得到充分发挥。以日本市场为例,日本对我国煤炭的依赖程度为10%,而对澳大利亚的依赖程度高达60%。究其原因,除煤质、供货稳定性外,还与我们对煤炭公关和促销活动重视不够有一定关系。因此,我国出口煤炭企业要在提高煤质、保证履约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交往机会,积极开展公关和促销活动,继续巩固和加强与进口国(地区)的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大客户的友好合作关系。要注意研究国际煤炭市场的走向,以及竞争对手的出口状况及动态,及时了解和分析进口国(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趋势、用户的燃烧技术动态、煤炭需求特点,建立健全国际煤炭市场营销网络,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以保证营销目标的实现。

除直接出口外,还可探索吸引进口国(地区)投资的方式,合资办矿,产品专供出口,以免除进口方对供货稳定性的担忧。例如,日本为确保煤炭供应,参与海外煤炭开发的大型企业有20多家,已投产的矿井共38处,年生产能力1.12亿t(多在澳大利亚和印尼)。 目前日本每年进口的煤炭中,有40%以上来自其海外投资开发的煤矿。韩国企业在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等国投资开发煤炭项目19个,计划到2000年,韩国企业在国外开采的煤炭运往韩国的数量要达到其进口量的30%。

2.以质取胜战略。在国际煤炭贸易中,煤质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物质基础,在当前国际煤炭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我国出口煤质量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出口量的增加。因此,要从参与国际煤炭市场竞争的高度,切实解决我国出口煤质量问题。

提高出口煤质量,一是实现出品煤矿井采煤机械化和地面加工洗选化。首先从生产过程杜绝用户最担忧的煤中雷管问题,并通过洗选清除各种杂物,按用户要求提供不同质量和品种要求的煤炭,这是我国欲成为世界煤炭出口大国所必须达到的目标。二是建立质量责任制度。要针对不同煤种和不同地区存在的质量问题,具体分析,制定不同的解决办法,责任到人,限期改进。三是港口要管好用好除杂、筛选设备,把好卸车、堆场管理关和出口装船关,杜绝不合格煤炭装船。四是要严格进港煤炭的抽样化验,加大抽样比例,改善检测手段,做好检验记录,及时反馈质量检验信息。五是在出口量大的港口建设配煤加工中心,按用户的需要进行配煤加工,保证质量稳定。六是争取做到出口煤运输专列化,以避免由于车底不净而使出口煤中混入杂物。要树立质量工作成效的新观念,即质量工作不能只注意矿、站和港口采取了什么措施,清除了多少杂物,关键是看客户是否满意。在这方面,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该公司领导层高度重视出口煤质管理工作,从采煤到装车外运各个环节均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并由专门机构保证落实。在除铁器之外又设计安装了非金属分离器,效果良好。在生产矿井中积极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并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全面强化清洁生产管理。通过这些工作,保证了出口煤的质量,其出口量年年上新台阶,1998年达到621万t,约占当年全国煤炭出口量(3290万t )的1/5。“兖州煤”在国际市场上赢得良好的声誉,成为国际市场的名牌产品。

3.有效降低煤炭出口成本。当前国际煤炭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价格的竞争。各出口国政府在降低煤炭出口成本,以低价争夺煤炭市场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澳大利亚、南非、印尼等国,对出口煤运费、港杂费等都有相应下调。如澳大利亚港杂费仅为2美元。

我国为了鼓励煤炭出口,几次下调煤炭出口增值税,使我国煤炭的出口成本及价格具有一定的竞争潜力。但近些年,不仅开采成本节节上升,而且铁路运价、港杂费等轮番上调,导致出口煤集港和装船成本大为提高。目前,我国出口煤成本在各出口国中已不占优势,这严重影响着市场的开拓和市场份额的扩大。煤炭出口成本(含生产成本及出口过程中的一系列收费)偏高的原因,主要是服务性费用单价的上升和新的收费项目的增加(有的收费项目互相重复,各港口不统一,很不合理)。近几年,过去的一些煤炭出口盈利企业,有的已由盈转亏,出口积极性大受影响。以平朔煤炭工业公司为例,每吨煤从平朔运至秦皇岛港,铁路运费由1988年的13.92元上升到1998年的93.2元,增长了5.7倍,占吨煤出口价格的39%。1999年2月1日起,大秦线运价吨公里上调二厘一,仅此一项平朔公司每年又要增加运费3000万元。港杂费项目有23项之多,吨煤港杂费达44.75元,占吨煤出口价格的19%。 两项相加占到吨煤出口价格的58%。尽管平朔公司的吨煤生产成本由1988年的21.58 美元降到1998年的13.61美元,但由于国际煤炭市场大幅度降价, 以及国内高昂的流通费用,使该公司1998年出口亏损3.2亿元人民币, 加上还本付息的压力,该公司经济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大幅度削减出口量,预计1999年出口520万t,比计划减少100万t,比1998年减少200万t。

因此,为了有效降低煤炭出口成本,鼓励煤炭出口,一方面,煤炭生产企业要“减人提效”,降耗节能,控制出口煤离矿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建议中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或政策,制止煤炭外运环节上的乱收费,调低煤炭铁路运价,调整港杂费项目和取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只有有效地降低煤炭出口成本,才能使我国出口煤具备必要的低价竞争能力。否则,扩大煤炭出口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4.加快出口煤基地建设,组建煤炭贸工集团。目前,我国除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兖矿集团、大同燕子山矿、神华集团等一些大型出口煤矿外,一般出口煤矿的外向度较低,约有160个煤矿承担出口任务, 平均出口量为每年十几万t,很难按国际市场需要生产和加工合格煤炭。 因此,保证我国煤炭出口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出口煤基地,这也是世界煤炭出口大国的共同道路。今后,我国煤炭出口供应量应逐步调整到那些采煤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地面加工能力强、铁路运输条件优越的矿点,作为出口煤供应骨干矿点。要建设若干个千万吨以上规模的优质动力煤出口基地,尤其要注意选择低硫(≤0.6%)的动力煤矿区,如神府东胜矿区等。

要以煤炭外贸公司为龙头和核心,选择一批煤质好、发运好、对出口感兴趣的煤矿,本着工贸结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组建煤炭贸工集团,扩大出口煤矿的外向度,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并逐步向产运销一条龙、内外贸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形成战略集团是提高企业竞争地位和能力的根本方法。

5.建立健全国际煤炭市场信息系统。随着国际煤炭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化,市场竞争情报已成为重要的竞争手段。谁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国际煤炭市场信息情报,并加以开发与利用,谁就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建议我国尽快组建统一的国际煤炭市场信息系统,建立专门机构,搜集、加工、沟通、反馈国际煤炭市场信息情报,为煤炭出口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重视并做好国际煤炭市场的近期及中期预测工作。各有关单位要积极支持、配合该系统的组建和有效运行,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6.大力培训外经贸人才。国际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角逐,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较量。扩大煤炭出口,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需要一大批擅长出口贸易的专门人才和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对专门人才的要求是,具有“外语+国际贸易+经济管理+法律”或“外语+专业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的多重复合智力结构,并具有完善的情感品质、独立的创新开拓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熟练的公关谈判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目前,煤炭行业现有外经贸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与上述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因此,大力培训外经贸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要采取多种形式与有关院校合作,鼓励员工自学,并在实际工作中为员工提供成长的机会,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尽快培养、造就出一支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外经贸人才队伍。

7.做好煤炭出口协调、指导工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煤炭出口已由一家独揽的局面转变为以中国煤炭工业进出口集团公司为主渠道,辅以山西省部分自营,以及神华集团、五矿集团有限自营的格局。这是与目前出口条件(铁路运输、港口、货源、市场、协调能力等)基本相适应的。当然,随着出口条件的成熟,可以考虑选择一些煤炭企业,授予煤炭出口权。现在要做的是进一步完善这一体系,以适应扩大煤炭出口的需要。一方面,各出口单位要依法经营,强化自我约束,并相互配合和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应加强对煤炭出口的协调与指导,从机构与人员、规划与程序、协调与指导手段等方面加以落实,重点解决市场、价格、限额、相关环节收费等问题,既要防止出现互相争货源、争运力、争场地、争市场的内部无序竞争、压价竞销等现象;又要兼顾各有关方面的利益,注意调动其积极性。可以相信,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煤炭出口协调机构的协调、指导下,只要煤矿、铁路、港口、外贸、商检、海关等有关方面通力合作,改善煤炭出口现状,共同促进煤炭出口事业,我国煤炭出口将会沿着健康的道路不断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创汇做出更大贡献,早日实现成为世界煤炭出口大国的战略目标。

标签:;  ;  ;  ;  

扩大我国煤炭出口的战略思考_煤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