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投入过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现金投入过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现金投放多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对策论文,现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2-1994年,我国连续三年货币发行过多、市场现金流量增长过快、通货膨胀率逐年上升,其中1994年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1979年以来,市场五金流通量增长速度最高的年份与过三的货币发行及物价情况如下:

年度年末市场 货币发行 零售物价

现金流通

(亿元) 上涨率%

量增长%

1984 49.5

262

2.8

1988 46.7

679

18.5

1992 36.4

1158 5.4

1993 35.3

1528 13.2

1994 24.3

1423 21.7

今年年初至春节前现金投放之多、势头之猛更是前所未有。1月1日至春节前(1月30日)共投放现金1850亿元,其中有9天日投放量超过100亿元。今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上升19.7%,仅比年初回落3.7个百分点。这表明,当前控制通货膨胀的形势仍很严峻,不容忽视。增加货币回笼、减少投放宜尽早采取措施。

近三年现金投放过多的原因

现金(M[,0])是货币供应量三个层次(M[,2]、M[,1]、M[,0])中流动最强的,与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除了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供给与技术装备水平以外,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需求过旺则要导致和加剧通货膨胀,并通过增强居民通胀心理预期、增加单位和个人的手持现金造成货币发行过多。据有关数据测算,1979年至1994年期间,市场现金流通时(M[,0])增长速度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的相关程度高达74%,与通货膨胀率(GDP平均指数)的相关程度高达44%,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增长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的相关程度高达8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现金量一直增长较快。1979-1994年期间,市场现金流通量年均增长24.7%远远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零售物价总水平年均上涨7.3%的水平。在现金增长速度过快的主要原因中,经济改革过程中经济货币化程度加深、核算单位划小和消费基金增长过快等是加大现金发行的长期因素,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则是少数年份现金发行超常增长的根本原因。固定资产投资失控、还通过加快消费基金增长、扩大财政赤字、加剧国民收入超分配而加重通货膨胀,进一步助长现金发行的过快增长。

1979-1994年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的年份一般都是消费基金增长过快、财政赤字扩大的年份,从而也是现金投放过多的年份。我国长期缺乏有关消费基金支出系统的、全面的统计,在不同角度反映消费基金增长的不同指标中,银行的工资及时个人现金支出(简称“工资性现金支出”)就是这些指标中比较全面、系统的一种。如果用工资性现金支出替代消费基金指标,这些年份是:

年度社会投资占

工资性现金

GDP比重% 支出增长%

1984 26.5 22.3

1986 31.2 20.8

1988 31.9 26.5

1992 32.2 25.5

1993 39.7 30.3

1994 36.4 40.5

年度财政内债 现金发行 M[,0]

(亿元) (亿元) 增长%

1984 104

262 49.5

1986 158

231 23.3

1988 194

679 46.7

1992 634

115836.4

1993 722

152835.3

1994 1125 142324.3

1979-1994年期的有关统计指标分析表明,市场现金流通量(M[,0])增长速度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相关程度高达51%,与工资性现金支出增长速度的相关程度高达57.4%;由于投资膨胀和消费基金膨胀与财政支出规模相互很大,因此,现金发行量与财政内债增加额)财政发行国债与财政在银行的透支、借款增加额之和)的相关程度高达90.7%。

根据改革开放16年以来的经验和近三年来的实际情况分析,1992年以来现金投放多的根本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由此加剧了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扩大了财政赤字、倒逼银行信货扩张,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高速增长,并形成了通货膨胀加剧与现金发行过多的不良循环。

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是货币发行失控的根本原因

据调查测算,平均每100元固定资产投资要形成40-50元甚至更多的消费基金支出,而消费基金几乎都是以现金形式支付的。

1992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7.3%上升到32.2%,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当年现金发行突破1158亿元。1993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GDP的比重和当年现金发行量双双再破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纪录。1994年,尽管固定资产投资相当GDP的比重比上年有所下降,但比重之高在改革开放16年中仍居第二位;从现金发行来看,尽管第四季度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控制措施,但当年仍发行1424亿元,随后春节前现金投放出现了历史最高水平。

二、消费基金增长过快是货币发行失控的直接原因之一

1984年,市场现金流通量增长速度为改革开放以来最高记录,当年银行工资及对个人其他现金支出增长22.3%,增幅为上年的2.1倍。1988年,市场现金流通量的增长速度为改革开放发来仅次于1984年的高水平,当年银行工资性现金支出增长26.5%,其增幅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和改革开放前9年相比为最高水平。1992年至1993年,银行工资性现金支出增长速度以每年加速约5个百分点的速度直线上升,市场现金流通量增长速度相应超高速增长,其中,现金发行量1992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1994年,银行工资性现金支出增长速度高达40.5%,今年1月份高达60.1%;1994年到1995年春节,货币发行3275亿元,比1993年至1994年春节期间货币发行2933亿元增加342亿元;1995年春节前市场货币流通量余额为9141亿元,比1994年春节前市场流通量余额7269亿元增长25.8%,和往年同期相比速度明显偏高。

三、财政赤字扩大、财政信货综合平衡不能实现,也是现金投放过多的重要原因

近几年财政内债直线上升,是现金发行多的重要原因。财政发行国债与向人民银行透支、借款增加额之和,在1991年当年发生548亿元、比上年增加234亿元后,1992年为634亿元,1993年为722亿元,1994年为1125亿元。

财政赤字增加,向银行透支、借款以及向社会发行国债相应增加,从综合平衡角度看,银行应该相应降低贷款、外汇占款等渠道供应货币的增长幅度。但是,企业自补流动资金制度长期以来并未真正执行,国家重点建设和重点技术改造需要银行支持,地方财政欠拨企业政策性亏损及补贴挤占银行贷款,国家外汇储备增加需要中央银行垫支人民币资金;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在财政赤字扩大的年份,银行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幅度并不能如期实现,财政赤字实际上是通过多供应货币来弥补的。由于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密切相关,财政赤字扩大与现金发行多密切相关也就理所当然了。

增加现金回笼的减少现金投放的主要措施

从现金发行过多的形成机制来看,现金发行过多问题不是得意的货币问题,而是经济运行中分配体制与等深层次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采取措施增加现金回笼、减少现金投放,裨上是要采取治本、治标的各种措施,对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以及财政性收支不平衡等问题进行综合治理。

在今年增加现金回笼、减少现金发行的综合治理中,上半年通过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与货币政策确保上半年治理通货膨胀明显见效,从而使储蓄存款的负利率逐步缩小并转为正利率,是实现上半年现金回笼目标、减少全年货币发行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

一、从严控制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去年,尽管当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增长27.8%,幅度比1993年回落了30.8个百分点,但由于前两年基数较大,当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当年GDP的比重仍高达36.4%,当年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仍然上涨9.2%。

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当于GDP的比生应该力争降到32%左右。

1979年以来的各年中固定资产投资相当于当GDP的比重超过30%的年度是:1986年的31.2%,1987年32.3%,1988年31.9%,1992年32.2%,1993年39.7%,1994年36.4%。

按32%的比重和今年GDP增长8-9%、物价上涨13-15%测算,今年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一严格控制在年初计划确定的17000亿元左右。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是:

第一,在投资进度上,相对全年计划而言,上半年应该控制得更紧一些,从投资需求管理上争取时间使治理通货膨胀在上半年明显见效。

第二,对于如何从严控制社会固定投资,今年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已经从加强固定资产贷款指令性计划管理、加强流动资金贷款监管、加强拆借资金管理、国家银行与金融性公司“脱钩”以及提高固定资产贷款利率等方面采取了措施,这些措施已经或正在到位。

第三,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住社会集资、财政信用和预算外的投资。这是今年能否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的一个关键。

二、加强消费基金管理

在控制消费基金方面,今年除了银行继续加强现金管理和劳动人事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继续加强工资总额管理以外,需要强化以下措施:

1.统一思想,纠正“高物价、高工资、高速度、高效益”的认识偏差,各地区、各部门的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年初关于把治理通货膨胀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的精神上来。

2.加强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使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收入以及福利确实与经济效益紧密挂钩,促使企业在税后利润分配中正确处理好企业内部的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3.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企业破产、兼并和其它转制过程中出现侵吞国有资产、损公肥私的行为。

4.加强个人收入的税收监管,减少财政税收的流失。

三、财政增收节支,力求平衡

关于财政赤字对货币物价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现金流通量的影响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发迹货币供应层次、扩大即期需求上。财政赤字,如果以向银行透支和借款方式弥补,那么,中央银行要相应扩大基础货币投放,多投放的基础货币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要引起货币供应量的成倍扩张;如果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那么意味着一部分属于M〔2〕但不属于M〔1〕的既存的或潜在的储蓄存款要通过财政支出相应转换为即期需求M〔1〕一单位活期存款和居民手持现金。

今年减轻财政收支不平衡对货币影响的措施:一是通过增收节支的措施,使财政赤字不超过预算;二是尽可能控制国库券发行,并相应增加财政存款,减轻即期货币需求对现金发行的压力;三是在预算支出进度上,上半年有必要控制得更紧一些,从财政政策的角度确保上半年治理通货膨胀收到明显效果。

四、从严控制货币供应总量的增长

保持货币供应时增长的适度,是稳定物价、减少现金发行的重要前提之一。今年在控制货币供应量方面,除了财政不再向银行透支和借款以外,一是金融部门要严格执行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遵守贷款规模管理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有关规定,把贷款增长控制在预订的目标之内;二是中央银行要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调控手段,从宏观上防止信贷膨胀;三是中央银行要做好外汇占款与贷款两个贷币供应渠道的平衡工作,尽快开办国债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抵消部分外汇占款增加的影响;四是在金融机构贷款进度控制上,上半年要从紧控制,从信贷方面确保上半年治理通货膨胀收到明显效果。

五、在大力增加储蓄回笼的同时,加大商品回笼的力度

储蓄回笼和商品回笼都是增加货币回笼、减少投放的基本渠道,但是今年强调商品回笼有两的特殊意义:一是今年年初银行和财政提出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个“适度从紧”的方针,从增量上讲,今年企业资金环境将不如去年宽松,搞活存量对实现货币供应量控制目标和保证企业合理资金需要都有重要意义,而搞活企业资金存量的一个基本途径是扩大产品销售、降低产品库存从而加速资金周转。二是去年通货膨胀加剧是在总供求基本平衡的环境中出现的,去年消费品中95%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今年增加商品回笼有较好的物质基础。

今年增加商品回笼的重点要放在农村市场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代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财政、信贷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工商、物价、内贸部门密切配合,保证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商品上山下乡。

六、通过改善结算服务、加强现金管理,控制现金流通量的增长

改善结算服务,扩大交易清算中转帐结算的比重是减少现金发行一条重要途径,今年可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转帐结算服务,整顿银行和企业结算秩序,使批发交易的资金清算尽可能以转帐结算方式进行;二是在零售结算中,尽可能地推广信用卡等结算工具,降低现金结算的比例;三是在全国城镇普遍推行银行代发工资业务,加快现金回笼速度。

加强现金管理,主要是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国务院要求尽快修改《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并相应修改《〈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争取6月份宣布实施,为今年加强现金管理提供完善的法规依据;二是针对目前信用卡提现中出现的问题,制订并下达信用卡提现管理办法,堵塞信用卡领域现金管理的潜漏洞:三是完善大额提现的管理。

标签:;  ;  ;  ;  ;  ;  ;  ;  ;  ;  

现金投入过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_固定资产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