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填补道德教育的“真空”--今天俄罗斯德育形势一瞥_道德教育论文

谁将填补道德教育的“真空”--今天俄罗斯德育形势一瞥_道德教育论文

道德教育的“真空”由谁来填补——今日俄罗斯道德教育状况一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俄罗斯论文,真空论文,由谁来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9月17日—24日,我随教育部德育工作者代表团在莫斯科参加题为“道德教育对世界和平的作用”的中俄教育者国际会议,并顺道对莫斯科市和圣彼得堡市(原列宁格勒市)的学校道德教育状况作了一些实地考察。此次出访,日期短暂,行程匆忙,若从整体上说,对俄罗斯当前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犹如雾里观景,理不出头绪来。但在一些具体事情上,特别是对俄罗斯当前的道德教育状况,则确有一些直接的感受,有一些话值得说说。下面,我就以今日俄罗斯的道德教育状况为题,谈一点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供关心这个问题的同行们参考。

一、前苏联的道德教育系统已被完全打破和否定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以及社会制度的改变,今天俄罗斯的意识形态包括思想道德的改弦更张,本是我们意料之中的事。因而,我们访俄并未想与俄方学者讨论前苏联的道德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教育问题,深知在这一问题上双方恐已话不投机。出乎意料的是,俄方人士却不时提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教育问题,只不过他们大致是从否定的一面来谈的,而且对前苏联的意识形态特别是思想道德所作的缺乏理智的批判,令我们惊讶不已。

在今天的俄罗斯,前苏联的道德教育特别是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已成为一种“原罪”或“笑柄”的代名词,似乎这是一个遥远的、过去怎么能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俄罗斯学者的发言中,对前苏联时期的道德体系的一个普遍看法,是认为这是一种“偶像化”的道德体系,其“偶像”是人为造出来的,是强加给人们的,因而不能替代世俗的偶像。当中方的一位学者在发言中介绍中国是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教育时,俄方一位地区教育部门的负责人,竟用带着讥讽的口吻说这只不过是重复前苏联的教育模式,而这种教育模式在今天的俄罗斯已遭到摒弃,似乎隐喻中国终有一天也会认识到今天的做法是可笑的。中方的这位学者对这种讥讽当然作了理直气壮地辩驳。

俄国学者对前苏联时期道德体系的这种否定,首先是基于对社会历史观的一种重新认识:历史唯物主义遭到否定,以往的社会中也无阶级划分问题,阶级社会以及阶级道德成为可笑之事,评价人物的立场也根本改变。例如,俄罗斯社会科学院一位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前苏联道德教育的一个根本错误,在于曲解历史,把凡是出来反对统治制度的人都视为英雄,向孩子们灌输一种“阶级道德观”。有几位教授在发言中,都直接间接地把诸如古罗马的奴隶起义领袖斯巴达克、俄罗斯的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等这些在前苏联时期受到肯定的人物,重新描绘成非人性的、恐怖的“盗贼”和“刽子手”,并以此抨击前苏联道德教育把“强盗”说成英雄。布尔什维克的历史地位当然也在被否定之列。

对社会历史观的这种重新解释,必然是以对前苏联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评价为其结果的。我们在俄期间,无论是在莫斯科还是在圣彼得堡,屡屡听到俄罗斯人尤其是年轻人“忆苦思甜”。所忆之“苦”,无非是前苏联时期共产党杀了多少多少人,共产党被描绘成了法西斯;老百姓生活如何如何艰辛甚至恐怖,前苏联社会被形容成了人间地狱。所思之“甜”,不过只是现在多么自由,虽然生活很不好过,穷人很多,但也出现了一些很富有的人,这就比过去大家都是一样穷好了许多,等等。可是,我们在听俄罗斯人特别是年轻人“忆苦思甜”时,最感到困惑的,是他们一方面对现实极为不满,另一方面又总把今天的社会问题,不分青红皂白地统统归罪于前苏联留下的“祸害”。一位年轻的男导游(圣彼得堡大学的一名讲师)对我们说,今天俄罗斯的经济之所以不好,根本的原因是俄国的优秀人才太少了,俄国最优秀的人才都在前苏联时期被共产党杀光了。这种轻率而又极其武断的结论,这种不合逻辑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语言定式,确实令我们大跌眼镜。意识形态的导向功能对俄年轻一代的影响,在这些问题上充分地显示出来。

在这样一种对前苏联时期采取全盘否定态度的氛围中,原有的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系统被全盘打破和否定,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据俄方学者介绍,在今天的俄罗斯,前苏联时期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已被完全摒弃。俄国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制订统一的道德教育的教学大纲,也不对各级各类学校规定道德教育的具体标准:没有统一的要求,没有统一的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统一的课时。甚至连学校是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学校选择什么样的道德教育的内容,学校如何实施具体的道德教育计划,以及学校怎样考核学生的道德品质的状况,等等,所有这些权力,几乎都已完全下放给各个学校,国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再干预。

与此相对应,过去在前苏联时期组织严密的党、(共青)团、(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班级的德育组织体系,在今天俄罗斯的学校里也已不复存在。据说有的学校仍然保留了少先队组织,但其性质和作用已与过去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德育组织体系的破坏,对道德教育带来的消极后果当然是巨大的,对这一点俄国学者,特别是俄国中小学校的教师们都是普遍承认的。

二、俄罗斯当前的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在今日俄罗斯,前苏联道德教育体系的被彻底打破和否定,造成的并不仅仅是道德理论上或道德教育观念上的后果,同时更有道德实践领域的后果。在俄期间,所有与我们交流的俄方人士,无论他们的政治背景和道德观点有多大的差异,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谴责当前俄罗斯的道德现状,认为这是一个道德严重无序甚至是道德堕落的年代。

参加这次“中俄教育者会议”的俄方人士中,有一些是来自莫斯科以外地区的中小学校负责道德教育课的教师。这些教师在发言中,无不流露出对当前学校的道德教育状况和学生的道德素质状况的忧虑。普遍的看法是,现在俄罗斯教师的道德素质仍然算是最高的,可是现在教师连工资都没有保障,生活困难,想罢工,这让他们如何去树立老师应当具有的道德榜样。一位女教师在发言中说,教师的状况的确值得同情,问题是教师还得对孩子们负责,孩子们在干坏事,有时还和家长们一起犯罪,教师难道能够放弃责任吗?

在圣彼得堡市,我们参观了一所全日制学校并在那里参与了道德教育活动。据这所学校的校长介绍说,这所学校的815名学生大多是著名的基诺夫工厂的工人子弟。现在基诺夫工厂已经基本停工,工人的收入很少,孩子们的家庭不仅生活困难,而且文化水平也不高,几乎帮助不了孩子,孩子的教育和品德状况只能基本上由学校来负责。但学校现在连正常的维持经费都保证不了,市政府每年的拨款只够学校全部开销(主要是教师的工资和日常办学费用)的70%。这所学校已有35年的历史,校舍破损严重,5年前即已开始大修,可由于国家不给钱,至今大修还未完工。这些状况,对学校的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当然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俄罗斯大学的情况并不比中小学好多少。在莫斯科大学,一位副校长向我们介绍说,俄罗斯的大学早已取消政治教育课和道德教育课,学生们的兴趣只在那些能赚钱的专业课上,如法律、外贸等等。莫斯科大学的国家拨款大约只够学校一半的开销,其余要靠自己想办法,主要是招收“自费生”(相当于我国前几年“双轨制”的招生办法)。研究生一月的助学金只能维持一周的费用(吃饭),其余要靠“打工”去弥补。现在大约只有一半研究生能按时写完论文申请学位,主要原因就是许多学生要打工挣钱,没有时间去完成学业。当然,现在也有一些极富有的学生,他们开着豪华轿车进出校园。

一方面是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道德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一方面是学校即便想狠抓道德教育,但因受制于各种具体条件,常常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情境下的俄罗斯学校的道德教育,很难说是切实有效的。

当前俄罗斯社会的道德不良状况,尤其是青少年道德的不良状况,原因固然很多,可以说政治的、经济的状况是主要的原因,但软弱无力而又无所适从的学校道德教育,实在也是难脱其咎。教育当局和学校自有苦衷,责任不能全由他们来承担,可学生毕竟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成了不良教育的直接受害者。俄罗斯学校的教师都在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个人中心主义;越来越崇尚金钱就是一切的人生价值观;越来越没有修养,不会尊重他人,甚至也不尊重老师;在两性关系上更加放纵;毒品以更快的速度进入校园,吸毒学生的比率日益增大;孩子们的个性发展愈加不正常,单亲(母亲)孩子很多,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道德上的不良状况,直接诱发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使得今日俄罗斯的青少年犯罪率持续上升,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所有这些情况均表明,在目前俄罗斯的道德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真空”地带。这个“真空”与全盘打破和否定前苏联时期的道德教育体系有直接的关系。而这个“真空”的存在,又反过来进一步使针对青少年学生道德实际的学校道德教育严重弱化而且无所适从。可以概括地说,由于“真空”的存在,俄罗斯的道德教育潜藏着深刻的危机,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也潜藏着深刻的危机。危机的核心,在于正确价值标准的缺失。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价值标准被彻底抛弃了之后,并未及时产生出能够取而代之的价值标准;利益集团的严重分化和严重对立,使得社会的价值标准也严重分化和严重对立。在今日俄罗斯,在道德领域,在善与恶、对与错等问题上,真可谓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从这个意义上说,俄罗斯道德教育领域的所谓“真空”,并非指空无一物,而是指混乱无序。

三、俄罗斯道德教育的“真空”由谁来填补

俄罗斯的道德教育究竟存不存在“真空”的问题,在这次中俄教育者会议上成为争论的一个焦点。有意思的是,中方学者只是就此向俄方学者提出问题,并未更深入地参与争论,毕竟是别人家里的事,我们“老外”不宜多嘴。倒是俄方学者之间在这个话题上对立严重,争论不休。俄方学者的争论,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第一手的素材,使我们深化了对俄国当前道德教育的“真空”状况的认知程度。

认为俄罗斯现在的道德教育不存在“真空”的一方认为,历史的和现实的价值标准正在发挥作用,因此不存在所谓的“真空”。例如,莫斯科大学的一位教育学教授认为,在前苏联解体后的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真空”确实存在过,可现在这个“真空”不见了,被我们自身的改革所填充了。俄国社科院一位研究俄罗斯哲学史的教授更加明确地说:“不少知识分子认为俄罗斯正处于思想危机、意识空白的时期。他们抱怨过去的神明垮掉了,而新的还没有出现。因此,学校里的所谓道德品质教育消失了,结果是儿童犯罪,吸毒问题出现了,孩子们不再有严格的道德规范进行约束。实际上,俄罗斯学校里的道德品质教育并没有消失,它只不过是在寻找新的内容和形式,重建价值观,以及找出在现代学校里怎样的教育方向能够使我们谈及全新的道德规范。”

然而,这些学者并未指明俄罗斯现在究竟找到了什么样的新价值观以取代过去的价值观,他们只说了“改革”和“重建”,至于如何改革和重建了什么,对他们自身来说也还是一个不十分确定的内容。因而,这些学者并未能令人信服地证明不存在“真空”。

一位来自叶卡捷琳堡的中学教师在反驳持不存在“真空”说的观点时指出:“讲到今天俄罗斯的道德教育,我担心我们正在重复一个笑话:‘一头牛想上树去找苹果吃。一只乌鸦对它说,这是白桦树,树上没有苹果。这头牛回答说:没关系,我自己带着苹果。’这则笑话说明,我们现在进行的是无指导性的盲目的道德教育。”这样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认为存在“真空”一方的观点。

阿柏伏加大学的一位教授在谈到为什么俄罗斯存在道德的真空时,甚至提出了这样一种尖锐的观点,他说:“俄罗斯道德教育方面的真空,近几年似乎已被新价值观所填补。例如,当前实际存在的一种新的观点认为,问题并不在于给孩子们找到好的老师,而在于没有真正认识到家庭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于是,1944年通过的一项法律允许家长代替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可是,这样的观点是由谁想出来的呢?是由那些突然暴富的人想出来的,法律就是为这些所谓的‘新俄罗斯人’制定的。然而这正是我们整个社会堕落的后果。他们在毁掉下一代。”

从俄方学者相互间的争论来看,道德教育的“真空”是真实存在的。当前俄罗斯道德教育界面临的挑战并不只是去辩论有无“真空”,而更是用什么实际的道德,去填补那个巨大的“真空”。俄罗斯教育界目前有意无意正在努力做的,其实就是这件工作。

根据我们同俄方学界和教育界人士进行交流获得的信息来分析,当前急于填补俄罗斯道德教育“真空”的是三种道德内容或三种道德势力。

第一,是西方资本主义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在填补“真空”。

俄罗斯的社会制度已彻底“转轨”,完全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在意识形态上,包括在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当然会首选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内容。正如俄罗斯社科院的一位教授在发言中所说的,“现在,学校中正进行着道德品质教育的彻底改革。途径多种多样,逐步改变方向及总的道德定位。”那么俄罗斯学校应朝什么方向进行改革和定位呢?这位教授明确地说:“我们学校的孩子们心中正在普及和巩固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呢?首先本国教育使我们回到所谓人类共通的价值观。这是俄罗斯人意识中的一大进步。这是苏联时期曾被否定的价值观,当时培养的只是阶级道德观。现在孩子们认识到,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些圣洁的信念,如自由、平等、公正、亲情。”显然,这里指的所谓的“全人类共通的价值观”,所谓“自由”、“平等”、“公正”,正是与前苏联时期所谓的“阶级道德”,所谓的“奴役”、“专制”、“不公”相对应的资本主义的价值观。

整个社会的“西方化”趋势在俄罗斯是显而易见的。商店里琳琅满目的来自西方世界的高档奢侈品,报刊亭中以俄文版的《花花公子》为代表的色情出版物,电视上通宵达旦播放的充满着暴力和色情的美国式肥皂剧,以及年轻人的穿着做派和生活情趣,无不显示着西方价值观念在俄罗斯社会中的巨大示范作用和穿透力。而学校里的教师最担忧的,也正是年轻一代这种在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西方化”势头。不少教师指出,青年学生对金钱、对性、对毒品、对暴力产生的错误观念,正是这种“西方化”的结果,而教师们对此无能为力,因为社会和家庭的影响远远胜过学校教师的影响。

第二,是宗教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在填补“真空”。

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当一个社会出现道德的危机或“真空”时,这个社会最容易成为内部的或外来的宗教的进军地,宗教成为“拯救灵魂”的颇为“及时”的一帖“灵丹妙药”。在今日俄罗斯,情况也大抵如此。

近年来,俄罗斯学界和教育界对宗教的作用问题进行了重新评价,在抨击前苏联实行的“无神论”政策的同时,重新赋予宗教以“神圣”的地位。这些举动实际上是在俄罗斯开展了一场声势不小的“宗教复兴”运动。正如俄罗斯社科院的一位教授在发言中说的:“宗教在我国几十年来被禁止。我国进行了庞大的、独一无二的实验。我们的意识被迫经历了无神论的灌输。连续几十年的时间里俄罗斯关闭教堂,销毁圣书,宗教人士被处决,强迫性地栽培着无神论。所有这些都离奇地歪曲了人们的价值观。”这位教授还向我们强调宗教在今天俄罗斯的重要性:“宗教——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百万人感受到他们对宗教信仰的需要。现在我国正如全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开始了一个叫做‘宗教复兴’的进程,也就是说重建宗教生活及对上帝的信仰。”

俄罗斯“宗教复兴”运动的结果,不但重新树立了宗教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而且为宗教大规模地、快速地进入学校、进入道德教育的教材和课堂,清除了所有的障碍。这也就使得宗教在填补俄罗斯道德教育的“真空”方面具有了特殊的地位。

首先是俄罗斯的本土宗教——东正教,在俄罗斯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领域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理所当然地成为俄罗斯宗教的“正统”,并对人们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正如一位俄罗斯教授向我们介绍的,“今天要让孩子们了解宗教的历史及其多样性,了解宗教道德规范的内容,但主要注意力要放在东正教上。”

但是,也有学者批评东正教的“权力”色彩和排斥异己的做法。莫斯科大学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在发言中指出:“遗憾的是俄国东正教会过于关心自己的社会地位了,为此东正教会更愿意与权力交往,而不是与人交往,并一直在与异己思想战斗。”他还指出:“对于东正教会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所谓的‘宇宙’,东正教会的正统观念在客观上使人的一切尘世行为失去了价值,降低了人的道德标准。”他的结论是:教会不是宗教。东正教的这些受人批评的特征,实际上是为其他宗教在俄罗斯的渗透打开了方便之门。

其次是国外特别是西方的宗教势力大规模的、迅速的渗透。俄罗斯的学校已获准对宗教敞开大门,宗教已可以在俄罗斯学校自由入住,因此,在“真空”的环境下,不仅本土的东正教大规模地、迅速地抢占学校这块传播宗教观念的“福地”,外域的宗教势力也抓住了目前这种千载难逢的时机,与本土宗教展开争取青少年一代的竞争。

例如,总部设在美国、具有“统一教”背景的“国际教育基金会”,就充分利用1991年后的形势,在俄罗斯一个广阔的范围内打开了局面。这个组织制订了一个名为“我的世界与我”的行动计划,利用出资编道德教材并培训教师的办法,在5年的时间里,共编写出供俄罗斯中小学使用的教材达30本之多,接受培训的教师或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也有数千人之多,目前在俄罗斯几十个学区中都有学校选用这个组织编写的书籍作为学校道德教育课的正式教材。这个组织还在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及蒙古等国积极开展活动,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这个组织在俄的活动获得成功的原因,“我的世界与我”行动计划的学术领导人、维尔纽斯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作了准确的概括:“在1991年后的俄罗斯中小学校中,出现了一种价值观念方面的真空状态,为了适应俄罗斯中小学校填补这一真空状态的需求,‘我的世界与我’行动计划应运而生”;“显而易见,这套将宗教与人类价值的承载者相提并论的教材,对于渴望以新的方式来对待中小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来说,便成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第三,是俄罗斯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在填补“真空”。

我们在俄期间,深切地感受到了俄罗斯人目前那种急切地发掘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寻根热情。或许是把现代史否定得太多太多的缘故,俄罗斯人是把寻找自己民族的古老精神,当作重建今日民族的精神家园的重要手段来看待的。俄罗斯的历史遗迹受到了空前的珍爱,俄罗斯的历史人物受到了空前的推崇,俄罗斯人也对自己的古代史和近代史十分自豪,与我们交流的俄方学者们常常滔滔不绝地赞叹屠格涅夫、普希金、老托尔斯泰,以及奥尔洛夫、布尔加科夫,等等。正是在这种寻根热情的策动之下,一些俄罗斯学者十分关注所谓的“文化”问题,并把文化与道德、与宗教紧紧联系在一起:称道德的承载者是文化,只有文化的不朽才有道德的永恒;称宗教不过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宗教之所以有作用,只是因为宗教生活的自我完善本身也是文化的发展。莫斯科大学的一位教授甚至说,只有文化才是第一性的;他还引用俄科学院院士、作家C·扎雷金的话说:“民主不是文化的先导,而是文化在造就民主的实体。一切东西都可以被清除,被取消,只有文化是不能被取消的。正因为如此,文化的推荐和决定,才是关于过去和现在的最高裁决。”

综上所述,当前俄罗斯学校道德教育的“真空”是实际存在的,围绕这个“真空”,各种道德观念都在施展自己的“看家”本领,以图抢先填补进去。各种道德观念并存和激烈竞争这种异常复杂的格局,给俄罗斯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平添了进一步的混乱,而且就眼下来看,俄罗斯教育界似乎还找不到摆脱混乱的有效办法。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俄罗斯学校的道德教育在选择具体的道德教育内容时,真是有点“饥不择食”的样子,只要是针对当前青少年的不良道德品质开出的“药方”,管它是什么性质的,管它有没有效果,管它会不会产生副作用,抓住了就先用起来。至于下一步怎么办,那就只好走着瞧了。

四、俄罗斯道德教育界的积极因素

俄罗斯道德教育界的总体情况是不景气的,矛盾和困难一大堆,而且与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纠缠在一起。然而,俄罗斯毕竟是伟大的国家,俄罗斯民族毕竟是伟大的民族,在当前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俄罗斯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仍在顽强地履行自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德育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不拔的敬业精神,使人感动。

在与我们交往的俄方人士中,最激烈反对说现在俄罗斯的道德教育存在“真空”的,要数那些来自中小学校的教师们。起先我们对此颇为疑惑,因为这些教师是“真空”的直接受害者和亲历人。后来明白过来,这些中小学教师原来是在为自己争一个“说法”。因为如果承认存在着“真空”,那就意味着批评他们没有尽心尽力地去教育孩子,意味着他们失职,也就等于全盘否定了他们为教好孩子而付出的辛勤劳动,从而把造成道德教育“真空”的责任全推到他们头上。然而,这些教师可以承认困难,可以承认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出了问题,也可以承认他们的部分失职,但是绝不承认他们已放弃了教师的责任,也绝不承担造成道德教育“真空”的“罪名”。他们是在为他们的清白无辜辩护。这些教师颇动感情的声辩,激起了中方同行的深深的同情之心。确实,这些教师更多地是苦于没有精神武器,没有吸引学生的好教材,没有教育学生的好办法,甚至是没有出版好教材的经费,而绝不是丧失了勇气,遗忘了孩子。

教师们的这种顽强精神,在我们实地参与圣彼得堡市493学校和莫斯科市1873学校的道德教育活动时,得到了活生生的印证。这两所学校在俄罗斯是非常普通的,既非属“重点”,亦非属“贵族”。例如,圣彼得堡市493学校,学生以基诺夫工厂的工人子弟为主,而且地处偏僻,校舍已显破旧。可就是在这所学校,一堂给十年级学生上的以“金钱”为题的课,一堂给七年级学生上的以“友谊”为主题的课,却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以“金钱”课为例: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在十几位中国同行的“围观”中,略带羞涩却又充满自信地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着她的学生们,严肃认真地讨论同时困扰着老师和学生的现实话题——金钱。50分钟的一堂课,不仅十分生动有趣,而且格调高雅,基本思想是完全健康的,同时也正是针对着实际的道德问题而展开的——在今日俄罗斯,拜金主义对青少年一代而言已不仅仅是一种观念,而且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这位女教师的思路并不复杂,但道德导向性非常鲜明:①金钱在人生中是重要的(例如没有钱便不能生活,也无法成就事业)→②但金钱不是人生的唯一内容(如还有事业、爱情、友谊)→③对金钱要取之有道(如不能不择手段地去弄钱,不能靠违法犯罪或道德沦丧去赚钱)→④对金钱还须用之有方(如应该用钱去开拓事业、为社会公益服务以及帮助穷人)。这所学校的校长向我们介绍说,像“金钱”这样的道德教育课,每周都要讲一次,主题是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而定的;老师们为了讲好这样的课,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为现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太难了,但再难,我们也要坚持下去!俄罗斯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之高,令中方同行们感叹不已。我们亲眼所见,所谓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普通的俄罗斯教师的身上也有不普通的表现。可是这对他们来说,已是随心所欲,自然从容,习以为常。老师掌握课堂的高超本领,也赢得了学生们的积极回报,他们努力配合老师,积极发表看法,阐述不同意见,甚至互相争论。但老师决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加以适时引导,进行恰当总结,最后得出正确观点。

这两所俄罗斯学校的道德教育情况,也间接印证了一些俄罗斯学者所说的“许多政治家、学者、教育工作者仍坚持过去的共产主义道德标准”的说法。在莫斯科1873学校,我们参观了该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用的一个“二战博物馆”。博物馆中,从卫国战争的战场上发掘回来的战争遗物,斯大林发布进入“战争状态”的《告全国人民书》低回的原声录音,烈士卓娅的遗像,英雄朱可夫将军的雕塑,特别是神情庄严的斯大林的座像,仿佛把我们带回到那些不应被忘记的历史岁月之中。中方代表团团长情不自禁地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列宁的格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1873学校的校长也告诉我们,建立这个“二战博物馆”的目的,正是要让孩子们记住我们国家伟大的历史。

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伟大的民族,现在遭临着太多的困难,道德教育的困难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一位莫斯科大学的教授在发言中引用了屠格涅夫的一首诗,大意是:“当祖国痛苦时我也痛苦,我痛苦,俄罗斯也痛苦啊!”这其实是富于正义感和爱国心的俄罗斯人内心的呐喊,也是俄罗斯的人民不会放弃努力,俄罗斯的道德教育工作者不会遗忘责任的象征。我们真诚地祝愿他们尽早摆脱困难,走向复兴之路。

标签:;  ;  ;  ;  ;  ;  ;  

谁将填补道德教育的“真空”--今天俄罗斯德育形势一瞥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