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不明原因致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分析论文_韩芳,顾松琴

1例不明原因致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分析论文_韩芳,顾松琴

韩芳 顾松琴

(青海省人民医院输血科 青海 西宁 810007)

【关键词】 溶血;输血反应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179-02

因血型系统不合导致的输血后红细胞受到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称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可以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但是不明原因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较为少见,现将我院发生的1例不明原因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标本来源

患者,女,56岁,住院号724911,无输血史,孕三产二,血型鉴定为A型,Rh(D)阳性,不规则抗体为阴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12年2月22日以“摔伤致右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1天”为主诉入院。入院明确诊断为:左右股骨颈骨折(经颈型)、骨质疏松症,次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侧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在住院期间使用静脉滴注头孢他啶注射液2.0g,乳酸钠林格注射液1000ml,鹿瓜多肽注射液(4ml:8mg),术中因出血约1600ml后,输注悬浮红细胞400ml,血浆150ml,无任何输血反应。因术后复查血常规:红细胞2.55×1012/L,血红蛋白65g/L,医生申请输注同型红细胞悬液400ml及血浆250ml,当患者输入悬浮红细胞约20-30ml时患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40℃,腰痛,尿液呈酱油色,考虑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急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检测,结果显示:红细胞1.91×1012/L,血红蛋白52g/L,尿液潜血4+,蛋白4+,尿沉渣镜检红细胞2个/ul、白细胞2个/ul,谷丙转氨酶20.2μ/L,谷草转氨酶 70.4μ/L,谷酰转肽酶30μ/L,总胆红素56μmol/L,直接胆红素19.99μmol/L,间接胆红素36.01μmol/L,免疫球蛋白G(IgG)2312mg/dl,补体C3:289mg/dl,并立即给予补液,碱化尿液,糖皮质激素治疗。当天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尿色逐渐转清。

1.2 主要试剂

试剂抗A,抗B,(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20211)、聚凝胺试剂盒(上海博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120106)、ABO血型定性红细胞试剂(江阴力博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1202003)、直接抗人球蛋白试剂(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20216)、不规则抗体筛选红细胞试剂(江阴力博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1202009)。

1.3 实验方法

对输血前后标本的相容性检查及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调查等相关性检测采用试管法、抗人球蛋白法、聚凝胺法、不规则抗体筛查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操作方法都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2.结果

患者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后,立即停止输血,抽取EDTA抗凝血并和原血样一起复查供、受血者血标本的血型,试验结果显示:供、受者均为A型;Rh(D)阳性,抗人球蛋白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为阴性,交叉配血试验均无凝集和溶血,同时核对血袋标签和受血者姓名.住院号及血型(最常见的人为差错是误认受血者身份);溶血反应发生后将血样及EDTA抗凝血连同血袋将剩余血送往青海省血液中心。回报结果显示:患者和献血员血型相同,为A型,Rh阳性;患者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抗体筛查阴性;交叉配型在盐水介质和抗人球蛋白介质中无凝集和溶血现象。

3.讨论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常因ABO血型不合、受血者红细胞溶血、献血者之间血型不合、物理因素等原因导致,其临床特点如下: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溶血发生迅速,当受血者相对应的抗体效价增高时,即使输入少量血(10~15ml)也可出现明显症状,输入50ml以上可出现血红蛋白尿,输入150~200ml以上造成严重的后果。该患者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符合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表现[1]。患者免疫学检查出现IgG阳性和C3阳性,故考虑红细胞可能和补体C3结合,而不是和IgG直接结合从而能引起急性溶血反应。本患者免疫学检查提示IgG阳性和C3升高,故通过头孢类药物使用产生抗药物抗体,通过补体C3的激活,和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发生溶血反应,故抗药物抗体上可能存在识别头孢类药物代谢产物和红细胞特定抗原的决定簇,但本患者由于在使用头孢药物13天后,出现溶血反应。故考虑抗药物抗体作用于药物代谢产物而不是药物本身。

溶血性输血反应,是较为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即使在临床输血管理比较规范的国家,如英国,HTR仍占全部输血不良反应的84%。HTR的发生,将影响患者病情和输血疗效,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而另一方面,对HTR的担心和在血液选择上的困惑,也可能导致一些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输血治疗。同时积极探索并非常见的急性溶血反应一些机制也显得非常重要,如抗生素导致的,因为在临床上尤其是头孢类抗生素广泛的应用,此类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在以后的临床中可能会有所增加。

【参考文献】

[1]赵绥民,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输血杂志,2000,13(2):133-137.

[2]田爱民,赵进生,张益红.HLA抗体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J].临床检验杂志,2002,20(6):383.

[3]杨启修,抗抗生素类药物抗体的检测与研究和稀有血型分子生物学筛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CNKI.

论文作者:韩芳,顾松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  ;  ;  ;  ;  ;  ;  ;  

1例不明原因致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分析论文_韩芳,顾松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