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全如 湖南省娄底吉星小学 417000
【摘要】文章以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 首先对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随后着重提出了一些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 小学体育;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6-121-01
前言
分层教学简单来说即是在教学开展过程中, 教师能够从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差异、个人知识、技能掌握熟练程度差异、个人兴趣爱好、综合素质差异等角度出发, 将学生分为多个“层次”, 并针对“层次”的不同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尽最大可能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使得“因材施教”这一理想的教学理念得以有效的落实到实处, 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 使得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学习体验, 有利于学生学习实现更好的发展与提升。
一、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小学体育课程作为一项常规的课程, 其与传统理论课程最为显著的区别在于, 体育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其不仅对于学生智力认知方面有着一定的要求, 同时为更好的实现体育技能学习, 其对于学生身体素质也有着一定的要求。然而受先天或后天因素影响, 小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一定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差异, 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必然注定了小学体育教学难以与传统的“大一统”式教学相适应, 由此也说明了分层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挥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应用分层教学法, 能够使得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彰显, 更有利于因材施教落实,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感受的学习的快乐, 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体验的成功的喜悦, 为后续的实现自我突破及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小学生未来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 做好学生个人分层
分层教学实施应用主体是学生, 因此首先要做好学生的个人分层, 教师只有先落实好具体的分层对象, 才能够展开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学生个人分层的依据是以学生身体素质为主, 学生体育兴趣爱好为辅。在分层时需要教师以学生个人需求出发, 尊重学生个人发展, 结合学生个人能力实际科学合理分层。首先, 在进行学生个人分层前, 需要教师将各层级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及其他能力状况向小学生进行明确讲解, 让小学生结合自身实际, 自主选择更适合自身体育学生发展的层次, 随后教师结合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及进步情况再进行层级的合理调整, 让学生逐步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小学三年级在体育学习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因此需要体育教师根据小学生以往体育学习表现及能力展现进行四个层级的分级, 第一级是对于体育兴趣差, 同时自身身体素质难以满足实际体育技能要求的学生, 针对于这类学生, 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对其体育学习兴趣培养, 并适当降低其对体育技能掌握要求, 只需其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即可。第二级是对于体育课程兴趣浓厚, 但身体素质有待提升的学生, 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加强对其身体素质锻炼;第三级是身体素质完全满足小学体育要求的学生, 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其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第四级是身体素质较为突出, 并且在某一项体育项目上有着一定的天赋与特长, 需要教师结合学生需求实际, 注重培养学生体育特长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 做好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分层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要求上, 需要教师以学生个人客观身体素质为依据, 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目标分层, 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实现基本的体育教学目标之上, 都能够有所突破, 有所提升。例如在进行立定三级跳远教学时, 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上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 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达到“优秀”的标准。而是在基础的教学目标之上, 科学合理的进行目标分层, 第一层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 即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立定三级跳远的基本动作要领, 能够做到基本的身体协调;第二层是熟练掌握立定三级跳远的动作要领, 并保证身体动作做到良好的协调;第三层是动作标准规范, 能够熟练掌握跳远技巧, 并且运动动作流畅, 能够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又如在在进行“跳山羊”教学时,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标准的跳山羊动作要领, 防止受伤之外, 还可以结合小学生身体素质不同, 来进行分层设置不同的“山羊高度”,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下感受跳山羊的乐趣, 与此同时, 为了不让学生“安于现状”, 需要教师在学生完成体育动作后, 予以充分的鼓励与肯定, 给予学生树立自信心, 同时针对于有的同学对体育动作存在畏难的情绪, 也需要教师予以一定的心理疏导与鼓励, 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发挥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 敢于超越自己, 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三) 做好教学评价分层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过于单一, 往往只考虑体育测试学生个人临场发挥表现, 不够全面客观, 并且由于评价测试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个人客观身体素质带来的影响, 有失公允, 不利于小学体育教育质量水平提升。因此在实际进行小学体育评价时, 需要教师做到以学生为本, 实现动态性、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构建。小学生一方面天性活泼, 想象力丰富, 好奇心强, 但同时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另一方面, 小学生也非常渴望来自教师的认同与夸奖, 因此教师在评价时需要充分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 真正做到“因材施评”。同时教师应具备足够的耐心, 善于捕捉学生进步表现, 并及时予以鼓励与赞扬, 从而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 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应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 需要教师深刻认识到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同时结合小学生实际心理特点, 采取有效的策略, 科学合理的进行应用, 使得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挥更大价值, 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推动小学生未来学业实现平稳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方丽莉.中国校外教育.2019(04)
[2]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陈加广.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1)
[3]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崔金华.华夏教师.2017(07)
论文作者:郭全如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体育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生论文; 身体素质论文; 教学目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