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矿物质骨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论文_施海涛,柏琳,张金玲,于海涛,贾晶

施海涛 柏琳 张金玲 于海涛 贾晶

(大庆龙南医院肾内科 黑龙江大庆 163453)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慢性肾衰矿物质骨代谢异常矿物质骨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低磷饮食,治疗组应用补肾健脾汤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骨化三醇治疗三个月,监测治疗前后血钙及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变化情况,每月记录症状积分,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Ca2+、P、PTH比较均能升高血钙、降低血磷及PTH,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疗效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运用补肾健脾汤(杜仲、枸杞子、补骨脂、党参、山药、白术、丹参等)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三个月后症状积分明显改善,疗效显著,实验室检测水平改善明显,与单纯骨化三醇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明显增加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矿物质骨代谢异常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157-02

随着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的上升,临床上患者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骨痛、骨变形、病理性骨折等,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这主要是由于CKD进展为慢性肾衰竭,机体矿物质代谢紊乱导致骨小梁扭曲,骨皮质变薄,皮质孔隙增多等病理改变导致[1]。因此针对慢性肾衰竭矿物质骨代谢异常是临床肾脏病医生急需解决的问题,我科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西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分享如下。

1.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共48例。治疗组24例,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龄在35~70岁之间;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糖尿病肾病6例,高血压肾病6例,紫癜性肾炎4例。对照组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在35~70岁之间;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糖尿病肾病6例,高血压肾病5例,紫癜性肾炎2例,马兜铃酸肾病2例。

1.2 观察内容及方法

所有治疗患者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症状积分法记录:轻度记2分,中度记4分,重度记6分,症状消失记0分,比较临床表现的总积分前后有何变化[2]。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低磷饮食,治疗组应用补肾健脾汤(杜仲、枸杞子、补骨脂、党参、山药、白术、丹参等)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骨化三醇治疗三个月,监测治疗前后血钙及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变化情况,每月记录1症状积分,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王海燕主编的《肾脏病学》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显效:(1)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2)Ca2+、P3、PTH3项指标至少2项在正常范围内;(3)肾小球滤过率增加≥20%;(4)血肌酐降低≥20%有效:(1)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2)Ca2+、P3、PTH均有改善,但未达到正常范围;(3)肾小球滤过率增加≥10%;(4)血肌酐降低≥10%。无效:(1)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Ca2+、P3-、PTH均无改善或加重;(3)肾小球滤过率降低;(4)血肌酐增加。以上(1)、(2)必备,(3)、(4)具备1项,即可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处理。测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CKD-MBD)在肾脏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致病原因有很多,主要与活性维生素D3生成减少,甲状旁腺激素生成增加及铝沉积有关[3]。对全身组织脏器影响较大,钙磷代谢异常,皮肤瘙痒、贫血加重,神经系统异常、血管病变,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导致残疾,间接导致死亡率升高。而患者对该疾病认识知晓率较低,大多数是在严重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后骨骼已出现畸形才开始使用活性维生素D制剂开始治疗,治疗方法计量不统一,缺乏严密的监测,有的患者出现PTH过度抑制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在肾脏病领域治疗具有深远的影响,根据临床症状CKD-MBD可归属于“虚劳”、“骨痹”、“骨痿”等病范畴,也称肾性骨病[4]。肾主骨,如《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曰:“肾主身之骨髓”;《素问·五脏生成论》曰:“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我科室中西结合理论研究结合临床实践以及国际治疗指南采取应用补肾健脾汤(杜仲、枸杞子、补骨脂、党参、山药、白术、丹参等)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三个月后症状积分明显改善,疗效显著,实验室检测水平改善明显,与单纯骨化三醇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明显增加临床疗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

中医学是国粹博大精深,治疗历史悠久,在肾脏病领域具有重要优势,通过本临床观察证明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良,刘南梅.补肾健骨汤治疗肾性骨病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068.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

[3]安海燕,任可.补骨汤治疗肾性骨病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12):718.

[4]石玥.补肾活血法治疗肾性骨病6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1(33):782-785.

论文作者:施海涛,柏琳,张金玲,于海涛,贾晶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矿物质骨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论文_施海涛,柏琳,张金玲,于海涛,贾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