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行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论文_江庆

一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行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论文_江庆

无锡解放军第一0一医院耳鼻喉科 214044

【摘 要】目的:分析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行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一例进行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患者,对其进行术前、术后等系统护理。结果:该患者治愈,疗效满意,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经鼻内镜手术治疗,不仅需要高超的医疗水平,护理人员对患者做好术前、术后等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巩固治疗效果及促进患者痊愈等方面意义重大。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Key words】Chronic sinusitis;Nasal polyp;Endoscopic sinus surgery;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

慢性鼻窦炎为鼻窦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为多个鼻窦同时受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加重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引起颅脑、眼部及肺部并发症,甚至感染加重而死亡。手术治疗可治愈大多数慢性鼻窦炎患者。[1]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多发于成年人,主要是由于鼻窦黏膜或者鼻腔黏膜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导致局部组织水肿而引起的,患者的一般表现为头痛、鼻塞、嗅觉减退,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呼吸困难。[2]鼻窦内镜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是鼻外科学崛起的一种新技术,又称功能性鼻外科手术,是20世纪70年代在传统鼻窦手术基础上,建立的新的鼻窦外科手术方式[3],与传统的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相比,具有直视、全方面的视野,损伤小,患者痛苦小等优点[4]。既保证了手术彻底性,又保护了原有功能,减少了局部反应。但是,单纯手术治疗而不注重围手术期护理,加上该病易复发的特点,并不能获得满意效果。因此,做好围手术期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我科对所有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都进行细致而周到的护理,现就一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行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谈一下个人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19岁,因“反复流脓涕半年余”,于 2016年07月11日门诊拟“慢性鼻窦炎、双侧鼻息肉”收治入科,患者步入病房,生命体征平稳,自诉半年前感冒后出现鼻塞、流涕,左侧显著,黄脓涕,无头昏、头痛,无恶心、胸闷,无咳嗽、咳痰,无咽痛、发热,无呼吸、吞咽困难,曾至当地医院就诊,药物治疗后效果差,且症状逐渐加重,遂至我科就诊,患者起病至今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否认遗传史及过敏史。根据病情遵医嘱予以二级护理,积极完善各项入院检查,可见鼻外观无畸形,鼻梁无塌陷,鼻中隔无偏曲,双侧鼻腔内可见鼻痂附着,双侧中鼻道见荔肉样新生物,双侧下鼻甲充血,副鼻窦区有压痛。咽部略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咽后壁淋巴滤泡充血,纤维喉镜下观:会厌无充血、水肿,双侧声带无充血,闭合紧,运动可。完善术前准备,行术前宣教,患者于07月13日上午在手术室全麻下行“鼻窦开放术、双侧鼻息肉摘除术”,术后遵医嘱给予一级护理,低流量吸氧,持续心电监护,头部置冰袋冷敷等,静脉给予抗炎、能量等治疗。于术后第一日停一级护理改为二级护理。于07月15日医生取出填塞物,未见明显出血不适,并给予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07月17日患者病理报告示:双侧鼻腔炎性息肉。07月18日,根据“海口评定标准”,患者为治愈,给予出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手术方法

全麻插管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面部、鼻前庭部用75%酒精行常规消毒,包头,铺消毒巾。鼻内窥镜下观,鼻息肉位于中鼻道,遂用息肉钳咬除息肉,开放筛窦及上颌窦。见息肉呈荔肉样,绿豆大小,十余粒。术中见,下鼻甲充血水肿,左侧鼻腔欠通畅,遂用直钳将下鼻甲骨折并移位至下鼻道,见鼻腔通畅。同法行右侧鼻腔息肉摘除及鼻窦开放术、鼻甲骨折外移术。用明胶海绵及止血材料填塞双侧鼻腔(左3右3)条,外用辅料固定,术闭安返病房。手术顺利,出血少,术闭无脑脊液鼻漏,出血约5ml,无鼻中隔穿孔。取下的组织送检。

1.3护理方法

1.3.1术前护理 首先是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首先做 自我介绍,进而耐心细致地与患者交流,详细介绍医院及科室情况、管床医生及科室规章制度,消除其因首次入院产生的焦虑、恐惧心理。告知患者相关入院检查的注意事项,以便更好地完善各项检查。并着重介绍内镜治疗的目的及方法,内镜手术的时间,预后及并发症等。邀请已做过手术且恢复良好的未出院患者现身说教,增强患者信心,并加强患者家属宣教,能使患者更有信心接受治疗。告知其内镜手术是目前最新的一种创伤小、痛苦小、安全性高、定位准确、手术恢复快、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通过一系列宣教后,使患者保证良好睡眠,以更好地状态接受手术。

1.3.2术前准备 术前指导患者经口呼吸,以便适应术后鼻腔填塞影响正常呼吸。遵医嘱行先锋皮试,给予修剪鼻毛,修剪时避免损伤鼻腔黏膜,并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减少术后感染。术前12小时禁食、8小时禁水,如因紧张影响睡眠,可遵医嘱给予安定保证睡眠。术日晨指导更换干净衣物,术前半小时给予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由责任护士安全护送至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

1.3.3术后护理 患者术闭安返病房,遵医嘱给予一级护理,全麻术后护理,氧气低流量吸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麻醉恢复室护士做好交接,遵医嘱给予正确的输液治疗,控制好输液速度。患者头部置冰袋,告知患者及家属冰袋有利于止血和缓解因填塞引起的头部胀痛不适。告知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及鼻腔填塞出现头痛、头昏等类似重感冒现象均属于正常现象,鼻腔填塞物取出后即可缓解,如因胀痛无法耐受,影响休息,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由于张口呼吸导致嘴唇干燥,可以涂唇膏缓解,并保证室温18-20℃、湿度70-80%。患者术后8小时给予头下垫枕,并抬高床头30。利于分泌物引流,减轻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缓解胀痛不适。给予温凉的流质饮食,注意询问有无不适。期间护士每半小时至一小时巡视病人一次,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观察有无鼻腔渗血,做好记录;注意有无眼部并发症(如眶周淤血、肿胀、结膜充血、眼球突出等)[5]、脑脊液鼻漏、术腔粘连等。注意动态检查患者视力,如出现球结膜充血、视力下降等,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嘱患者避免打喷嚏、剧烈咳嗽,以免增加眶内压,出现并发症。术后鼻腔上皮组织再生是恢复阶段的开始,过程较漫长,防止术后粘连、鼻窦口封闭,促进分泌物排除是关键,否则可能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嘱患者不要随意取出填塞物,鼻腔最外侧棉球如被分泌物潮湿,可更换干洁棉球。当医生取出深部填塞物及进行鼻腔冲洗换药前嘱患者进食,并介绍换药过程,要求患者配合,患者过程中可多进行沟通交流转移其注意力。填塞物取出后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喷剂,告知正确使用方法。术后嘱患者多进食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半流质饮食,以利于更好恢复。并可根据身体耐受情况适当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剧烈活动,天气较热,勿贪凉,防止感冒。

1.4疗效评定[6](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示病变区域痊愈,未见脓性分泌物。(2)好转。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鼻内镜检查示病变区域显著好转,见新肉芽组织,脓性分泌物减少。(3)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内镜检查示原病变区无好转,甚至恶化。

2.结果

患者行内镜手术后,经系统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其鼻塞、流脓涕等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示病变区域痊愈,未见脓性分泌物。

3.讨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常见的鼻部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头胀,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学习,生活质量下降。近年来,鼻窦炎、鼻息肉有低龄化发展趋势,相关检查表明,中小学生鼻窦炎患病率约8%。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中鼻道微环境学说;鼻变态反应;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细菌超抗原学说。药物治疗及传统手术治疗均使之难以根治,鼻内镜手术是一种能够直接对鼻腔、鼻窦内部进行观察和手术的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治愈率可达90-95%。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术后护理尤为关键。系统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保证手术成功率;详细的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谢斌,连磊,经鼻内镜手术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3,19(2):92-93.

[2]赵雅囡.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窥镜治疗35例围手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42-43

[3]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14.

[4]许庚.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J].中华耳鼻喉杂志,1995,3(2):119.

[5]叶文淑,兰莉萍,俞晓松,等,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7):671-672

[6]关小珊,朱凤霞,李小丹,等.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7):300-301

论文作者:江庆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  ;  ;  ;  ;  ;  ;  ;  

一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行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论文_江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