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阻塞”中附加词的形成特征及其相关词语_敦煌变文集论文

谈“摒挡”及其相关词语的附加式构词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词语论文,及其相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H14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 —1263(2002)01—0091—04

“摒挡”是中古时期习见的词语。《经律异相》卷43引《僧祗律》:“龙女摒挡已,便即呼入,坐宝床褥上。”姚秦鸠摩罗什译《十诵律》卷二十六:“还家摒挡大堂重阁、四合舍、厅舍小房舍,除去种种所有,洒扫清净。”“摒挡”是什么类型的复音词?考《玉篇·手部》:“挡,摒挡。”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二《贤愚经》第十四卷:“摒挡,谓扫除也。”卷十五《十诵律》第二十六卷:“摒挡,《通俗文》:‘除物曰摒挡。’摒,除也。”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六十五有同样的说法。《集韵·宕韵》:“挡,摒也。”又《集韵·劲韵》:“摒,除也。”由以上字书看来,“摒挡”似乎是并列式复音词。

“摒挡”有扫除、收拾义是毫无疑问的,宋人吴曾、俞德邻、明方以智、清黄生均有释。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徐震堮《〈世说新语〉词语简释》、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及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词例释》亦有论。然以上诸家皆解释词义而没有分析构词方式。

“摒挡”当由“屏当”变化而来。《世说新语·雅量》:“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馀两小簏,著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屏当”是收拾、清理义。“屏”何以有此义?“屏”的本义是照壁,即正对着门的小墙,其作用是遮挡门口视线,因而有隐藏,掩蔽之义。《书·金滕》:“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珪。”孔传:“屏,藏也。”“屏风”得名正源于此。由隐藏、遮蔽义引申,即有收拾、整理之义。与手有关,因而又添加偏旁写作“摒”。《广雅·释诂三》:“摒,除也。”王念孙疏证:“摒,字通作屏。”而“当”字并无此义,只是作为后缀构成附加式复音词“屏当”或“摒当”,偏旁类化又作“摒挡”。相近的写法有许多。如:

又作“併当”。《世说新语·德行》:“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恒与曹夫人併当箱箧。”《敦煌变文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地狱兴心全併当,畜生有意总教空。”

又作“併譡”、“併挡”。萧齐僧伽跋陀罗译《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五:“波夜提,若上座嘱下座教敷床已,若上座置衣著床上,下座得去;若不置一物,下座应为併譡,若不併挡,嘱上座已去无罪。”

又作“併儅”。《敦煌变文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经文》:“地狱与心全併儅,畜生有意总教空。”

“併”也有排除、摒弃义。《荀子·强国》:“併己之私欲必以道。”杨倞注:“併读曰屏,弃也。”清理与排除、摒弃义相因。《庄子·天运》:“至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焉。”郭象注:“并者,除弃之谓也。”亦其例。

又作“拼挡”。梁僧伽婆罗译《解脱道论》卷三《分别行品》:“问云:‘何以卧坐?’‘欲行人眠不驶,眠先拼挡卧处,令周正平等,安隐置身,屈臂眠,夜中有唤即起,如有所疑即答。’”

又作“栟档”。《周氏冥通记》:“与两小儿竟夕栟档。”

简言之,“屏当”、“摒挡”、“拼挡”、“併当”等属于后附加式构词方式,“当”或“儅”“挡”等均不表义。某些字书的解释是惑于偏旁类化的书写形式,不可信。我们从以下由“当”构成的双音词中更可以证明这一点。

“当”是后附加成分(或称后缀)。“屏当”(或偏旁类化作“摒挡”等)属于附加式动词。以“当”附于单音节动词之后构成的双音词有许多,除了上面举到的“屏当”类之外,我们再举几个例子。

知当。《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二辑据伯3394号录《唐大中六年(852)僧张月光、吕智通易地契》:“立契(已后), 或有人忓吝园林舍宅田地等,称为主记者, 一仰僧张月光子父知当。 ”斯1291号《曹清奴便豆麦契》:“(若身)东西不在,一仰保人段与子知当代还。”斯1475号《寅年令狐宠宠卖牛契》:“如后牛若有人认识,称是寒盗,一仰主宝知当,不干卖(买)人之事。”《吐鲁番出土文书》第六册《唐总章元年(668)左憧熹买草契》:“如身东西不在者, 一仰妻儿及保人知当。”《敦煌资料》第一辑(五)《唐大中六年僧张月光易地契》:“如身东西不在,一仰口承人知当。”又作“祗当”。伯3155号《唐天复四年(904 )令狐法性出租土地契》:“其地内除地子一色,馀有所著差税,一仰地主祗当。”《敦煌资料》第一辑《唐乾宁四年张义全卖宅舍契》:“其舍一买已后,中间若有亲姻兄弟兼及别人称为主己者,一仰旧舍主张义全及男粉子、友子祗当还替,不干买舍人之事。”《敦煌变文集》卷三《下女夫词》:“通问刺史,是何祗当?”“知当”、“祗当”即“知”,承担、负责之义。“当”为后缀,不表义。(注:参江蓝生、 曹广顺先生编著《唐五代语言词典》第448页、第443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 又参张涌泉先生《俗语词研究与敦煌文献的校理》一文,载《文史》第45辑,第258页。)

勘当。即勘察。《朝野佥载》卷五:“差使推光,疑书是光书,疑语非光语。前后三使推,不能决。敕令差能推事人勘当取实,佥曰张楚金可,乃使之。”

配当。即配,搭配,组合。《周礼·地官·乡师》“修其卒伍”贾公彦疏:“百人为卒,五人为伍,皆须修治,预为配当。”《礼记·学记》“言及于数”孔颖达正义:“犹若一则称大一,二则称配二仪,但本义不然,浪为配当。”

般当。犹言“般配”,匹比。《敦煌变文集》卷四《降魔变文》:“忽见宝树数千林,花开异色无般当。”又:“牙上各有七莲华,华中玉女无般当。”(见《词典》第13页)“般”有比并之义。《敦煌变文集》卷四《降魔变文》:“六师自道无般比,化出两个黄头鬼。”此以“般比”同义连言,就是比。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般’就是《孟子·公孙丑上》‘若是班乎’的‘班’,赵岐注:‘班,齐等之貌也。’”

断当。犹言了断,处理。陈希声《弄云亭》:“已共此山私断当,不须转辙重移文。”

勾当。处理,料理。王定保《唐摭言》卷八:“时俯及关晏,钧未办醵,……对曰:‘极细事耳。郎君可以处分,最先勾当何事。’”“勾”有检验处理事情义。颜师古《匡谬正俗》卷八:“今之官书文按检覆得失为之勾,音,何也?答曰:‘……其讫了者,即以朱笔钩之,钩字去声,故为音耳。”

了当。即了,了结。《水浒传》第45回“我和你明日饭罢去寺里,只要证明忏疏,也是了当一头事。”

关于“当”作为动词后缀的用法,已有学者谈及。江蓝生、曹广顺先生编著《唐五代语言词典》“当”字条说:“③助词,用在单音节动词之后,相当于‘着’,尤以‘记当’、‘问当’常见。《变文集》卷二《庐山远公话》:‘善庆闻之,切须记当。’又卷六《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纵由算当更无人,应是三宝慈悲力。’”(注:见《唐五代语言词典》第85页 “当”条:“(3)助词, 用在单音节动词之后,相当于‘着’,尤以‘记当’‘问当’常见。……(4)助词, 用在单音节称谓词之后,不为义。……(5)助词,用在单音节副词之后。……” 此说甚确,可以参看。)“问当”条说:“问当,问。当,词缀,唐代多用于代词之后,不为义。《变文集》卷五《维摩诘经讲经文》:‘维摩卧疾于方丈,俬敕文殊专问当。’”(注:见《唐五代语言词典》第371页。)可以参看。

近、现代汉语中,以“当”作为后附加成分的复音词颇多,除了上面谈到的动词后缀之外,“当”还可以与其他单音节语素构成名词、副词或形容词等。先看人称代词。

吾当。即吾。《敦煌变文集》卷六《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汝且向前,吾当即至。”元白朴《梧桐雨》第一折:“却是吾当有幸,一个太真妃倾国倾城。”龙潜庵《宋元语词集释·题记》:“当,作为人称的附缀,如‘吾当’、‘卿当’、‘尔当’之类。”

臣当。犹言“臣”。《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愿其陛下,造其战书,臣当敢送。”

陵当。王陵自称。《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陵当有其一计,必合过得。”

是人名也可以加“当”以构成双音词。(注:参《唐五代语言词典》第85页。)

伴当。指伙伴、同伴。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莫不他同买卖是新伴当?”与之意思类似而又读音相近的有“伴党”。《百喻经·杀商主祀天喻》:“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属,如何可杀?’”又写作“伴等”。元张可久《朱履曲·归兴》:“莺花新伴等,鹅鸭旧比邻,怕称呼陶令尹。”“党”、“等”有朋辈之义,“伴党”为并列结构;虽然“当”与之音近,但通观“当”字用法,笔者以为“伴当”似属于后附加式复音词。

女儅。即女,第二人称代词。清朱彝尊《风怀二百韵》:“骤喜佳期定,宁愁下女儅。”“儅”与“当”同。

“当”又可与其他实语素构成一般名词。

勾当。作名词,指事情。张文成《游仙窟》:“新妇向来专心为勾当,以后之事,不敢预知。”《广异记》:“王令检簿,检讫,云:‘甚善,甚善。既无勾当,即宜还家。’”(注:见《太平广记》卷382,参《词典》第142页。 )明王九思《曲江春》第四折:“想着那曲江池上勾当,真是可笑。”《儒林外史》第一回:“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什么做不得!”是褒贬皆可用,犹言事情。

行(音hang)当。职业,工作。《老残游记》第一回:“这老残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可做,自然‘饥寒’二字渐渐的相逼来了。”

摆当。谓摆设,陈设。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放下一张饭床,上面都没摆当。”习语称:“聋子的耳朵——摆当。”

以上多为近代用例。“当”还可以作形容词后缀,这在近、现代汉语中多见。如:

稳当。唐韩愈《答侯生问〈论语〉书》:“此说甚为稳当,切更思之。”“稳当”犹言稳妥。

停当。《晋书·庾亮传》:“臣等以九月十九日发武昌,以二十四日达夏口,辄简卒搜乘,停当上道。”“停当”是稳妥义。因为偏旁类化,又可写作“停儅”。

切当。犹贴切、恰当。唐冯贽《云仙杂记·品物互徵古事》:“房璘至人家,凡阅四筵,摘其品物,互徵古事,一一切当。”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五:“为文叙事要在切当,不必引证以求奇也。”

正当。犹言正确。宋陈亮《与周参政书》:“(叶衡、孙伯虎)文章清古,议论正当。”

真当。即真的。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二折:“三姑,我瞧你晒一晒,真当不肯。”

顺当。顺利,通顺。 元王晔《桃花女》楔子:“今日清早起开舖,就算着这一卦,好不顺当!我也不起卦了。”老舍《我怎样写〈二马〉》:“他是北平人,自然就更能听出句子的顺当与否,和字眼的是否妥当。”

恰当。明李贽《寒灯小话》:“禽兽畜生强盗奴狗既不足以骂人,则当以何者骂人乃为恰当。”“恰当”即合适、稳妥。

便当。是方便、容易义。《老残游记》第一回:“幸喜本日括的是北风,所以向东向西都是旁风,使帆很便当的。”“便当”还是副词,谓便、即。《王梵志诗》第364首:“可惜千金身,从来不惧罪。 见善不肯为,值恶便当憙。”

妥当。是合适、稳重义。《老残游记》第三回:“进了大门,望西一拐,便是三间客厅,铺设也还妥当。”《红楼梦》第102 回:“外面的人因那媳妇子不大妥当,便说妖怪爬过墙来吸了精去死的。”

有时候,一个词具有形容词与副词两种用法,难以明确划分。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与“当”结合最频繁的是单音节副词和少数连词。

宁当。谓难道,岂可。《东观汉记》卷六《和熹邓皇后传》:“七岁读《论语》,志在书传,母常非之,曰:‘当习女工,今不是务,宁当学博士邪?’”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对俗》:“民间君子,犹内不负心,外不愧影,上不欺天,下不食言,岂况古之真人,宁当虚造空文,以必不可得之事,诳误将来,何所索乎?”

为当。犹为,抑或,还是。南朝梁武帝《答陶弘景书》:“但迁徙之日,为当使人,为当使鬼?”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殷仲堪《常用字训》亦引服虔《俗说》,今复无此书。未知即是《通俗文》,为当有异?或更有服虔乎?不能明也。”“为当有异”犹言还是有异。

会当。犹终究。《世说新语·规箴》:“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也。”《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

应当。谓应该。《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灑淅恶寒。”《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君病根深,应当剖破腹。”《百喻经·斫树取果喻》:“心生愿乐,欲得果食,应当持戒,修诸功德。”又《估客驼死喻》:“是故行者应当精心,持不杀戒。”又《山羌偷官衣喻》:“若是汝之祖父已来所有衣者,应当解著。”我们不能否认,“应当”可以属于平列结构,在许多情形下可以对应出现。《抱朴子内篇·对俗》:“重类应沈,而南海有浮石之山;轻物当浮,而牂柯有沈羽之流。”是其例。但统观中古汉语的许多例证,我们就似乎可以把“应当”与以下诸例等同看待。

要当。即应该,应当。《抱朴子内篇·对俗》:“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后汉书·冯鲂传》:“我与季虽无素故,士穷相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百喻经·得金匮要略鼠狼喻》:“宁为毒蛇螫杀,要当怀去。”唐牟融《寄周诏州》诗:“功业要当垂永久,名利那得在须臾。”董志翘、蔡镜浩《中古虚词语法例释》在分析动词“要”时说:“要……又作‘要当’,……乃同义并列复词。”(注:见本书第575页,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未确。 “要当”即“要”。《南齐书·张敬儿传》:“足下乃可不通大理,要听君子之言,岂可罔灭天理?”此为单用“要”字例。

自当。即自然。《东观汉记》卷九《邓禹传》:“赤眉无谷,自当来降。”《汉语大词典》解释为“自然应当”,误。

适当。即合适。《三国志·魏志·锺繇传》:“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耳。”宋苏轼《十八大罗汉赞》:“高下适当,轻重得宜。”

行当。即行将,将要。《汉诗》卷九《乐府古诗·妇病行》:“行当折摇,思复念之。”唐王绩《古意》:“行当糜烂尽,坐共灰尘灭。”刘长卿《送王端公人奏上都》:“行当蒙顾问,吴楚岁频饥。”

允当。即公平、合适。晋葛洪《抱朴子·酒戒》:“诚能赏罚允当,……则士思果毅,人乐奋命。”

须当。即必须。《六度集经·梵志本生》:“彼其得佛,吾必得也。须当受决,而佛去焉。”

的当。定,准,确实。唐齐己《寄南岳诸道友》:“谩为楚客蹉跎过,却是边鸿的当来。”单用“的”也有此义。唐白居易《百日假满》:“但拂行衣莫回顾,的无官职趁人来。”

至当。即至,甚。《敦煌变文集》卷一《伍子胥变文》:“你父平王,至当无道,与子娶妇,自纳为妃。”

深当。十分,非常。《敦煌变文集》卷一《伍子胥变文》:“小子子胥深当不孝。”

实当。犹言实在,确实。《敦煌变文集》卷二《庐山远公话》:“如今若见远公,实当不识。”(注:以上三例参《唐五代语言词典》第85页。)

该当。即应该。清李渔《奈何天·闹封》:“论起理来,自然该当让你。”

蒋绍愚先生曾说:“在我们还无法描写一个时期的词汇系统的时候,只能从局部做起,即除了对单个的词语考释之外,还要把某一阶段的某些相关的词语(包括不常用的和常用的)放在一起,作综合的或比较的研究。 ”(注:见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87页。)通过以上与“当”相关词语例证的比较, 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看法:(一)“当”是十分活跃的后附加成分,由它作为后缀构成的双音词有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名词等多种类型,在汉魏六朝以来、尤其唐宋以来的文献中大量出现;进而说明,附加式并不局限于“老”、“然”、“子”等少数几个名词或形容词词缀,而是在许多词类中都大量涌现。(二)“併儅”、“摒挡”、“栟档”等的出现说明:后附加成分会因为汉语复音词偏旁类化的规律而变得隐蔽起来,与平列复词或连绵词很相似,辨别难度也在加大。此类附加式复音词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三)附加式是复音词中的重要构成方式,如果我们屏弃固有的对词缀的简单认识,会发现中古汉语、尤其近代汉语中有大量的附加式。

标签:;  ;  ;  ;  

论“阻塞”中附加词的形成特征及其相关词语_敦煌变文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