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说”数学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_刘晓宁

如何通过“说”数学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_刘晓宁

摘要: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对思维要求高,而通过“说”数学可以作为创新思维的发展途径,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说”数学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不仅学习数学知识,也能在具备创新思维的情况下,更好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说”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思维能力

前言:在数学课程的实际开展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以及知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这是新课改对数学课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这种局面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合理培养,借助课程内容,将学生的思维点燃,并结合数学课的开展情况,让学生解决问题方面具备更强的能力。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是“师讲生听”,学生只会写写算算,学生学习只是停留在“会做题”层面,数学思维,数学语言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让学生学会“说数学”。扭转以往“静默数学”课堂形态,形成“乐说数学”课堂样态。扭转以往单一“师授生听”学习方式,构建多元化学习共同体。扭转以往过于“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观念,形成“重思考、重过程、促结果”的教学理念,达到 “会思、会讲、会编、会合作”的目标。学生在进行完整流畅的说数学过程中,使学生将数学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再经过大脑的筛选、组织,通过口头表述出来,让学生实现内部的数学思维到外部的数学语言的动态过渡,以期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真正落实、践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具体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

数学课上的每个知识点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每道题目也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发表自己的解法,通过说数学方法的运用,学生能达到更好地以“说”促“思”,使学生思维过程清晰化、条理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够“一题多问”“一题多讲”“一题多变”,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比如在学习百分数之后,可以让学生计算班级中,男女生各自占据总人数的百分比,这种情况下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解法,然后让学生尝试发现在这个情境中更加深层次的问题,男生比女生多(少)百分之几?或者是男女生人数的差占全班学生的百分之几?这些问题,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在同一情境中提出,让学生经历提出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的思维是非常好的锻炼。教师要给每个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启发学生在另一个角度提出问题,积极解答他人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形成求异的精神,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一种锻炼。经过长期不断坚持训练,学生就会形成创新的欲望,进而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展开系统性培养,结合每节课的情况,以及习题课的机会。让学生针对一个题目,提出不同角度的问题或者解法[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鼓励学生表现自己

在数学课上若是学生擅长发现数字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利用好这种联系,运用新颖以及独创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有所体现,也是对创造思维的一种激发。教师要对学生在数学课上的表现进行观察,很多学生在数学课上是喜欢表现的,很多学生则是没有表现的勇气,教师要对学生表示鼓励。在数学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勇敢表现自己,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学生才会发挥出自己的创新思维。学生若是说得好,教师要及时进行肯定,即便是学生的看法是错误的[2]。教师不要直接批评,而是要肯定学生的这种勇于表现态度,并给学生做出客观和详细的评价。一些本来表现欲极强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一些设想以及想象,在对创新思维进行肯定的基础上,对学生多一些引导,指出学生的一些缺陷和不足,让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看法不断表达出来,对创新思维是一种激发,让学生可以在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三、改变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直观演示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讨,从而寻求到正确的答案。尽可能做到每一节课都是问题引领下的自主学习,并以讲题、编题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落实孩子自身说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计具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效的独立思考问题,带着自己的想法,轮流表达,学生组内互说完成后,进行汇报,全班辨析,教师参与并适时给予指导,倡导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基础上编题,发展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比如学习倍数和约数,在对数学概念进行明确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问答,谁是谁的倍数或者约数,这样数学课的整体氛围就会变得非常活跃,学生也是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对数学概念加强记忆以及理解,这对日后的学习是有重要帮助的。让学生的思维以及学习空间得到拓展[3]。同时在这种带有竞争性的氛围中,学生的好胜心会得到激发,思维会更加活跃,从而实现对潜能的激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启发也是有好处的。在数学课上,教师要积极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给学生不断学习以及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实现对创新思维的充分激发。

结论:总之,小学数学课上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要积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需求,通过“说”数学的方式让学生得到创新思维的激发,这对提升数学授课的活力以及效率是有重要意义的,另外教师要对授课方式展开创新,将启发思维作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实现创新思维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洪杨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中草药知识的探究——课题实践课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2)》教学例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66.

[2]徐海林.唤醒策略意识 提升解题能力——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一道应用题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9(14):30-31.

[3]李俊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弄清学生的困惑,课堂教学更高效[J].数学教学通讯,2019(13):51-52+57.

论文作者:刘晓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如何通过“说”数学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_刘晓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