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征税成本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中国征税成本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周江[1]2008年在《县级国税机关征税成本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成本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对于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在国民经济管理中发挥调控作用和监督职能的税收工作来说,研究探讨税收征管成本问题,加强征管成本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县级国税机关作为国税系统最基层的层级组织,身处征收管理第一线同时又身兼税收管理功能,它既是国家各项税收政策及征管规程的传达、贯彻者,又是直接组织和落实者,位置相对独特,作用无可替代。与城市征税成本比较而言,县域经济税源的丰裕度和集中度较差,因而县级国税机关所耗费的征税成本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以湖北省G县国税局为个案,结合自身的税收实践和国内外税收成本的有关理论,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县级国税机关征税成本偏高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寻找理论与基层实践的切入点,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的降低县级国税机关征税成本的有效途径。

王长宇[2]2016年在《中国税收成本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在分税制提出的提高“两个比重”的指导下,中国税收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各级政府拥有足够的财力来发展经济,保障了中国经济二十多年来的飞速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税收改革相对滞后,税收造成的征税成本、纳税成本、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也大幅提高。其结果便是税收调控经济的职能不断弱化。在中国经济增长遭遇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面对“调结构、促转型”的要求,如何优化中国税制、降低税收成本,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的关键。因此,对中国税收成本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在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构建了税收成本的基本理论框架,将税收成本具体分为征税成本、纳税成本、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四方面。通过对税收四方面成本的分析,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中国税收成本过高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性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五点:第一,对税收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进行区别定义,并将对税收成本的研究范围从征税成本、纳税成本、经济成本扩充至社会成本。通过对税收四类成本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了影响各类成本的因素,以便得出降低税收成本的途径。第二,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方法,研究我国税收征纳成本的现状,从税收征收和纳税成本的共性和特殊因素进行分析。由于税收征收平均成本与征税费用呈U型关系,税收征税成本的降低并不意味着必须降低征收费用,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分析:对于诸如国地税分设造成的成本上升,需要改革机构,减少征收费用,以此来降低征税成本;对于因税收稽查不够而造成的成本上升,需要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以此来降低征税成本。第叁,利用巴罗思想,测算了我国的税收经济成本,分析了影响税收经济成本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税制结构、税收负担是影响我国税收经济成本的直接因素,所得税比重过低、税收负担持续增加是我国税收经济成本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通过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对比,发现落后地区对税制结构和税收负担更为敏感,改善税制结构、降低税收负担是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的关键。第四,利用熵值法,从收入差距、环境污染、房价上涨叁方面测算了我国的税收社会成本,分析了影响税收社会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熵值法构建的税收社会成本综合指标显示2004年至2014年间税收社会成本增长了15%左右,通过与税收经济成本的增长幅度对比,可以看到税收社会成本增幅偏低,但是并不意味着社会税收成本较低,而是由于各类税收社会成本已经在高位运行。第五,利用通过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和亚洲发达国家先进的税收管理经验,指出我国税收管理在税收立法、税收管理体系和税收环境等方面存在不足。

刘剑斌[3]2001年在《中国征税成本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从理论上阐释征税成本的概念、内容和指标体系构成入手,探讨了研究我国征税成本问题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征税成本的现状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我国征税成本的基本对策。 本文由叁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从理论上简要界定征税成本的概念和内容,分析征税成本的指标体系构成以及影响征税成本的主要因素,探讨研究我国征税成本的重要意义。指出研究征税成本的目的在于摸清税收收入与征税成本的内在联系,科学合理地安排使用税务经费,挖掘降低征税成本的途径,以最低的行政管理费胜支出取得最多的税收收入,不断提高税收征管效益。研究征税成本,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强成本管理,通过改革降低征税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结合实际,概述现阶段我国征税成本的基本状况,并对造成我国征税成本总额增长过快、征税成本收入率偏高且地区间差异较大,以及征税成本结构性增长不合理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和归纳。辨证地指出形成我国征税成本现状的主要原因,既有财政体制不尽合理、税收制度不很完善、税收环境亟待改善、机构设置不够科学、人员数量增加过快、征管改革投入加大等宏观体制性因素,又有成本观念淡薄、征管手段落后、人员素质偏低、基建经费支出过大、公务费用支出膨胀等微观管理性因素。 第叁部分,从加强成本管理、完善财税体制、优化征管模式、精简机构设置、净化税收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降低我国征税成本的基本对策。充分论证了降低征税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税制建设、征管模式、管理手段、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治税环境等各个环节贯彻效率原则,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合本地实际的税收征管运行机制,实现征管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税收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目标,用最少的征管投入、最低的征税成本,获取最大的税收效益。

卢欢[4]2008年在《税收成本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政府征税意味着资源从企业和家庭向政府的转移,这种转移必然要付出各种有形和无形的代价,也即税收成本。税收成本作为影响税收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理所当然应该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首先对税收成本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包括税收成本的内涵及其构成、税收成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税收成本的特点及表现形式,以便我们对税收成本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税收成本的现状从征税、纳税、对经济的扭曲度叁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我国征税成本偏高、纳税成本中有不合理的支出、税收经济成本过重的结论;然后对影响税收成本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最主要的是本文确定了叁项评价税收成本的指标,并设定了税收成本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框架分为四个层次: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制度、税收征管和税务资源配置,并选取了相应的量化指标。在此基础上,论文收集了相关的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典型相关分析,结合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我国税收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论文突破了以往研究中对税收成本的一元化分析,定性多定量少等分析模式,从多指标入手,综合分析了各类影响因素对税收成本的影响,探索出了一套多元化分析的思路。最后,量化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税收成本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经济税源总量和税源集中程度;税收制度中的税制繁简程度以及税基的侵蚀度;税收征管方面主要是计算机的使用程度;税务资源配置主要包括税务机构和税务人员的多少。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了控制税收成本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李维亭[5]2010年在《中国税收成本管理研究》文中认为税收工作是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政府统筹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和经济支撑。近年来,政府坚持依法治税,实现了税收逐年增长,但是税收增长的同时税收成本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与国外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存在着征税成本高、纳税成本高和整体税负高的“叁高”现象,并呈现出“一路走高”的趋势。高成本、低效益已成为我国税收工作潜在的问题。因此,加强税收成本管理,降低税收成本,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为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必将成为中国新一轮税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理论基础开篇,论述了税收成本的内涵,指出税收成本主要包括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和其他税负效应。重点分析影响税收成本的因素,尝试以税收成本决策模型分析税收成本。在接下来现状分析部分,通过大量的数据和调查结果揭示我国税收成本管理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对现行税收成本政策的运行状况进行阐述,从税收成本意识、税收征管体制、现行税制、税收征纳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税收成本偏高的原因,寻找突破口解决税收成本管理问题。介绍了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实践中较好地运用了税收政策这一有力工具,实现本国税收成本管理的优化。通过对国外成功经验的疏理分析,归纳总结其共同部分,为文章对税收成本政策管理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在最后一部分,综合以上的分析和经验借鉴,提出优化我国税收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包括强化税收成本效率观念,适当压缩管理层级,规范税务机构设置,提升税收管理信息化水平,简化征管程序,改革现行税制,建立科学规范的税收成本管理制度,提高征纳人员整体素质,完善税务代理制度,提高税务中介服务质量等。通过上述改革措施,以期对加强中国税收成本管理能够有所裨益。

唐文贤[6]2010年在《基层税收征管成本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94年我国建立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这标志着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初步确立。分税制改革十多年来,地方税收入总量不断增长、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地方税收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财政收入迅速增长,但同时税收成本增长较快,并且税收成本上升的速度还超过了收入的增长速度。这是我国近年来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在基层地税机关尤为突出,征管成本的快速增长不但会影响地税纯收入,同时还会使政府政策、信息失灵。因此降低征管成本是当前基层税务机关研究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基层地税机关处于征管一线,同时又身兼税收管理职能,它既是国家各项税收政策及征管规程的传达、贯彻者,又是直接组织和落实者,具有特殊的作用。作为地税系统最基层的组织,作为政府重要的经济执法部门,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地税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然而,与城市征税成本比较而言,县及县以下农村乡镇的基层税收与之相反,征税成本偏高。全国4%以上的平均征税成本率在剔除征税成本率相对较低的城市征税成本后,仅就县一级税收征收成本率而言,一般约在10-20%之间,有的地区征税成本超过了50%;甚至有些税务所,出现了“紫金现象”。因而基层地税机关所耗费的征税成本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在税务机构分设以后,更造成我国税收成本偏高。本文以驻马店市R县地税局为个案,结合自身的税收实践和国内外税收成本的有关理论,系统地分析了基层地税机关,征管成本偏高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寻找理论与基层实践的切入点,找出了R县地方税收成本偏高影响因素,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降低地方税收征管成本、提高R县地税效率的对策建议。

应超群[7]2016年在《上饶市地税局税收征管成本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连续几年来,我国的税收收入连年增加,总体来说稳定地呈两位数百分比增长。可是,税务部门为获取税收所支出的各类花费也快速增长。税务部门的征税费用之所以比较多,是由于现有政策一直以来对税务部门只考核税收收入不考核征税花费的费用多少。地方的各级政府为提高地税局完成税收收入指标的动力,大部分都是将税收指标完成情况与地税局的各种利益相联系,而且还对多完成指标的单位进行经费奖励,这样的政策导向也就会致使税务部门仅仅是考虑怎么样去最大程度的完成税收收入任务,而不考虑征税过程中税收成本的高低。上饶市地税局同样存在着征税成本高的问题,由于经常只关注税收计划完成情况、税收的增长幅度、税收的查补情况等等,而对征税成本却不够重视,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浪费。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上饶市地税局税收征管成本的基本情况,得出税收成本高的结论,研究找到上饶市地税局存在造成税收成本偏高的问题,总结出了税务人员素质不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低以及未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叁个方面问题。根据找出的问题,分析税收征管成本高的原因,如经济、财政、税收制度、人员素质、社会、纳税人等方面的因素影响着上饶市地税局的税收征管成本。最后本文从提高征管效率、提升纳税人遵从度及加强税收信息化叁个方面给出了控制上饶市地税局税收征管成本的对策和建议。这些建议对于降低上饶市地税局税收征管成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未来税收征管成本领域的改革也能提供一定启示。在思想上、意识上税务人员要高度重视,在制度上将征税成本引入税收指标和具体征管工作中,增强税务人员成本意识,牢固树立征税成本观念,改变中国税收征管成本较高的现状。

孙林英[8]2007年在《我国税收成本优化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税收成本作为税收活动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客观存在的。税收成本优化是通过对影响税收成本的要素进行改革、完善,使实际税收成本在总量和构成上无限地迫近理想的税收成本,最终实现提高税收效率、减少税收征管效率损失的目标的过程。深化税收成本优化研究,分析我国税收成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寻优化税收成本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组织财政收入,降低政府理财成本,减少税收对经济的扭曲,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目标。因此,税收成本优化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本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目的、意义及本文的创新点,并回顾了有关税收成本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第二部分税收成本基本理论概述。界定了税收成本和税收成本优化的内涵,以及税收成本的构成要素;第叁部分我国税收成本现状与成因分析。对税收成本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现行税制、税收法律、税收征管及税收环境等方面对税收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为论证税收成本优化提供理论支持;第四部分国外优化税收成本的理论与经验借鉴。分析了国外优化税收成本的成功经验;第五部分优化我国税收成本的思路与对策。分别从制度建设、征管创新、优化环境等几方面论述了我国税收成本优化的具体思路与设想。第六部分结论。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研究局限和我国优化税收成本后续研究问题。税收成本优化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税收制度、税收征管和税收征纳环境建设等各个环节贯彻效率原则,以及社会各方面长期不懈地努力。本论文从税收成本基本理论研究入手,系统分析了我国税收成本优化的现状及成因,深入研究了国外优化税收成本的相关理论和经验借鉴,并在此基础上从作为决策人和征税人的政府角度出发,提出了优化我国税收成本的具体思路与对策。针对当前理论界在税收成本优化问题上存在的争议,经过慎重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国地税系统合并优化主张采用“渐进式改革”的方式,对国地税系统的资源和内部机构先进行整合和调整,在条件成熟时再进行实质性合并;(2)税收征管采用相对灵活的、非模式化的征管方式;(3)税收立法权限在中央集权的基础上适当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立法权,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财政能力和税源状况各异的复杂现状。(4)主要借鉴国外强调成本治理,优化成本支出结构;简化税制,完善税法;改革税收征管,提高征管效益等优化税收成本理念与经验。(5)针对我国税收成本不合理的现状与成因,借鉴国际经验,通过深化制度建设,保障“依法治税”;征管创新,科技兴税;优化税收环境,提高整体效率等策略,动态调控税收成本,最终实现税收效率的最高和税收成本的最低,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税收成本优化思路与对策。

彭建军[9]2006年在《我国征税成本之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站在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问题,任何事物的运作都会产生成本。对税务部门而言,这自然也不例外。所谓的税务部门运作所带来的成本,主要指的是征税成本,这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 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重视税收征税成本问题,许多着名的经济学大师都一直强调“最小征收费用原则”。当代主要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以来都习惯性的按照这种理念纷纷对已有的税收制度进行更为广泛而又深刻的变革,把税收征税成本纳入了考核范围,且分税种进行统计,以期作为税制优化的依据。 而在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比较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加强,所起的作用也日益扩大。随着利改税,以及上个世纪90年代所提出的分税制等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成熟的税收制度。但是,税务征管部门自身,包括社会各界,所关注的关于税收的焦点,仍然停留在税收的不断增长的收入规模上,很少提及有关税收的成本问题。近几年来,随着理论界和政府提出建立公共财政构架的同时,征税成本作为体现税收分配效率、政府征税的代价以及纳税人所要额外承担的税收负担的范畴,才日益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重视。 成本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对于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在国民经济管理中发挥调控作用和监督职能的税收工作来说,研究探讨征税成本问题,加强征税成本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它是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需要。征税成本的高低,是税务机关工作效率的现实反映,也是权衡税务机关工作成果的重要尺度。税务部门加强征税成本管理,节约经费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工作效率,是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它影响到国家公共财政支出的实际可用财力。在税收收入规模一定的前提下,降低征税成本,会相对增加国家的实际可用财力,满足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再次,它影响到税收环境的质量。税务部门在实际征管过程中如果不注意资金使用效益,铺张浪费,会使纳税人产生抵触的不良情绪,削弱依法纳税的积极性,不利于融洽的征纳关系和良好的治税环境的建立,而且也造成了纳税人额外的经济负担。最后,降低征税成本,也是按照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税收征管工作的必然要求。全文共有四章,具体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首先介绍选题的背景,其次是对国内外已有成果的综述以及简要概括了研究征税成本问题的现实意义,最后,说明文章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首先介绍了本论文中涉及到的税收成本的定义以及其包含的主要的内

田秀涛[10]2016年在《基层国税系统征税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税收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政府为了实现自身权力机构的运转和社会的稳定,会收取一部分税收,为了取得这些收入,政府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就是征税的成本。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而迅速增长,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也在不断攀升。西方发达国家对征税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由来已久,其征税成本率一般在1%到2%之间,而我国各级税务部门受传统征税思想的影响,在征税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如何实现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征税成本的控制和约束,导致我国税收征收成本相对较高。尤其在基层税务系统中,税收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仍然是考核和评估税收征收管理质量的主要衡量指标。作为税收成本的一部分,我国在征税成本上的研究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对征税成本的研究也比较少,而且理论体系也不完整。在目前基层国税系统征税成本与税收收入不匹配的困境下,研究征税成本管理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但可以帮助基层国税系统降低征税成本,同时也可以为我国税收成本理论体系的完善贡献自己的力量。根据文章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文章的研究框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该部分阐述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并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征税成本的观点及论述做了系统综述。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该部分提出本文研究我国征税成本的思路与主要内容,同时指出文章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征税成本概念及理论综述。论文首先界定了征税成本的概念。随后,分析征税成本的构成,以及影响征税成本的因素。同时,对征税成本管理理论中的代表理论税收效率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及公共管理理论进行了综述,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叁部分,S区国税局征税成本管理现状分析。本部分首先分析了S区国税局2011-2015年的税收征管概况,以及其在征税成本管理过程中的一般做法与取得的成绩,并对S区国税局征税成本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基层国税系统征税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本部分在S区国税局征税成本管理概况的基础上,将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展至整个基层国税系统,对基层国税系统征税成本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第五部分,基层国税系统优化征税成本管理的措施。本部分针对基层国税系统在征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征税模式单一、征税手段衔接不畅、征税资源配置缺乏有效性以及税收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为基层国税系统优化征税成本管理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县级国税机关征税成本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周江.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2]. 中国税收成本问题研究[D]. 王长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

[3]. 中国征税成本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 刘剑斌. 华中师范大学. 2001

[4]. 税收成本影响因素研究[D]. 卢欢. 中南大学. 2008

[5]. 中国税收成本管理研究[D]. 李维亭. 大庆石油学院. 2010

[6]. 基层税收征管成本研究[D]. 唐文贤. 郑州大学. 2010

[7]. 上饶市地税局税收征管成本控制研究[D]. 应超群. 江西财经大学. 2016

[8]. 我国税收成本优化问题研究[D]. 孙林英. 河北大学. 2007

[9]. 我国征税成本之影响因素研究[D]. 彭建军. 江西财经大学. 2006

[10]. 基层国税系统征税成本管理研究[D]. 田秀涛. 山东财经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  ;  ;  

中国征税成本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