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周琦

对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周琦

周琦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 分析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的心理因素以及探究其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接收的气滞血瘀型痛经60例患者研究分析;观察其痛经患者的心理因素,按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前HAMD评分情况以及护理后痛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HAMD评分明显改善,其护理后疼痛评分也远远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痛经与患者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给与相应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其疼痛评分。

【关键词】气滞血瘀型;痛经;心理因素;护理措施

痛经是指在月经来前以及月经来的过程中发生坠胀、下腹部疼痛,且伴随腰酸与其他的不适,部分患者会有手足冰凉、面色苍白、冷汗,严重者甚至发生昏厥等,对其生活与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祖国医学又称痛经为“经行腹痛”,既是多种妇科疾病临床常见症状又属于独立疾病;早在《医宗金鉴》中妇科心法要诀篇中就有记载:“凡经来腹痛…则为气血虚弱,经前…气血凝滞”[1]。本次研究对气滞血瘀型的痛经患者进行心理因素分析并实施相关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结果,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接收的气滞血瘀型痛经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通过汉密尔顿HAMD评分,按数字奇偶法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年龄18~36岁,平均年龄(23.31±2.32)岁;观察组30例,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3.30±2.33)岁,全部患者均明确诊断为气滞血瘀型痛经:经期或者经前小腹部有胀痛、经血血色为紫黯且有块,块下则痛减、经期前乳房有胀痛,或者胸闷;脉弦、舌质有瘀点、紫黯。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全部患者均符合《妇科学》[2]中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相关诊断标准,年龄≥18岁;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非气滞血瘀型痛经,不愿接受研究者。本次研究已经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许可。

1.3护理对策

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患者全心信赖护理人员后,给予其放松训练,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与神经内分泌的调节,能够对患者机体各方面功能造成影响,达到加强身心健康与防治疾病的目的;根据每位患者性格的不同,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告知其月经期间的正常生理反应,如小腹坠胀、轻微的腰痛等,使其不会因紧张与恐惧等情绪,导致月经来前与月经期间腹部疼痛加剧;对于抑郁的患者,找出其抑郁原因进行疏导,尽可能调动起积极性,让其多听轻音乐放松心情,多参加朋友聚会或者其他活动,减少独处时间,多进行适当户外锻炼,使抑郁情绪得到一定的改善;对于一些疼痛难忍的患者,可适当给予药物缓解或者应用精力分散法,让患者疼痛得到减轻[3]。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HAMD评分情况,以及观察组护理前后HAMD评分与疼痛评分情况。HAMD评分:应用国际通用汉密尔顿评分表,包括24个选项,分值高于18分则为抑郁。疼痛评分应用中医症候气滞血瘀证评分标准:小腹无胀痛为0分,经期或者经前小腹明显疼痛,未出现全身症状,可坚持工作为2分,经期或者经前小腹有无法耐受疼痛,需应用止痛药物缓解为4分,经期或者经前小腹有无法耐受疼痛,对日常工作与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服用疼痛药物无法缓解为6分。

1.5统计学处理

将已收集数据录入2010版EXCEL校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使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时以“x±s”形式将数据录入,计数则用“%”形式录入)。结果使用t/χ?检验,当P<a(α=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HAMD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HAMD评分情况比较(χ±s;分)

分组 例数HAMD评分

对照组30 8.32±1.06

观察组30 18.22±2.65

t值18.9986

P值0.0000

2.2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与痛经疼痛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HAMD评分明显改善,其护理后疼痛评分也远远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与痛经疼痛评分情况(χ±s;分)

分组 例数HAMD评分 疼痛评分

护理前30 18.22±2.65 12.65±0.65

护理后30 9.10±1.02 7.62±1.06

t 值12.394322.1569

P值0.00000.0000

3讨论

祖国医学把痛经分为虚实两类,而实者又分为湿热淤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虚者又分为肝肾虚损、气血虚弱。其中气滞血瘀型最为常见,在《济生方》中妇人门篇有记载“妇人室女,七情感伤…上下攻刺”造成痛经,也奠定七情内伤造成痛经的学说基础,而《格致余论》中也记载说“经来,往见成块,气之凝也…气之滞也”[4]。《女科指南》中“多忧、思、忿、怒…气滞则血凝”。在现代医学认为,人的情绪改变会造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改变,若机体情绪的外环境出现意料之外的事件,大多数会使人体心理承受能力超出负荷,机体便会发生疾病[5-6]。

李珊,李俊丽等学者[7]认为人们在生活或社会事件刺激下,如事故、失恋等,便会出现焦虑、紧张、失落、悲伤等负面情绪;且伴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变化,因此疾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也密切相关。痛经症状的发生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受到普遍的关注;而本次研究调查发现,两组患者中心理状态存在差异,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HAMD评分明显改善,其护理后疼痛评分也远远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说明了抑郁患者痛经情况较不抑郁患者更为严重,而在经过护理后,抑郁患者抑郁情况缓解,其痛经情况也得到了改善,痛经与患者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本次研究与李珊,李俊丽等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痛经与患者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抑郁的患者更加容易发生痛经,且较不抑郁患者更为严重,给予相应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其疼痛评分。

参考文献:

[1]林萍,刘红云,李敏等.心理干预对33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痛阈值影响的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10):19-21.

[2]郑怀美,苏应宽.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68~274.

[3]李敏,李迎红,詹育和等.心理疏导配合松振腹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9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13-15.

[4]杨进琼.女大学生痛经心理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198.

[5]柴华,王嘉梅.气血瘀滞型原发性痛经中医身心同治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6):869-872.

[6]姜国云,方玲,贾强华等.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683-684.

[7]李珊,李俊丽.痛经女学生心理情绪和焦虑状况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2):104-106.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4C1034)

论文作者:周琦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对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周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