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施工技术及养护措施的探讨论文_包玲

风景园林施工技术及养护措施的探讨论文_包玲

身份证号:320 483 1987 0411 4924

摘要:园林园艺施工技术与养护管理工作影响着城市环境的功能,并且决定了其能否发挥自身的观赏价值。鉴于此,应依照园林园艺设计目标,科学合理地修剪与搭配各类植物,实时观察园林植物生长状态,进行适宜的浇灌与施肥,并且科学实施病虫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风景园林;施工技术;养护措施

引言

园林绿化工程,作为能够提升城市规划整体美观性的基础设施,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当前阶段,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整体效果,由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与养护技术运用工作决定。然而,实际开展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与运用养护技术过程,受到了施工过程涉及建设内容复杂以及诸多其他因素限制,降低了工程建设的预期效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进程。为改善这一问题现状,相关建设者应分析现有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与养护技术运用成效,以找出优化控制关键点,进而不断改进管理与技术手段。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就能为人们提供接近大自然的场所,更为积极地投入到可持续发展建设工作中去。

1风景园林施工技术中遵守的原则

1.1 精确控制绿化使用的材料

目前的风景园林工程,在规模上不断扩大,导致在施工中使用的材料越来越多样化。由于绿化材料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效果,材料的性能不符合建设工程的标准,导致工程最终的效果和预期的不同。所以在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材料,保持与工程规定标准一致,建立完善的材料管理机构,在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前重点检查,先保证材料的质量,才能保证工程建设。

1.2 重视质量控制板块

在风景园林工程中,其所涵盖的工程主体有多个,导致参与的部门和一些影响因素增多。在工作协调方面,需要各个部门互相商量,加强内部交流,使风景园林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加大对细节质量控制的力度,降低工程中安全隐患的出现几率。

1.3 尊重植物生长的规律

在具体的绿化中,涉及的植物种类大不相同,引进不符合本地生长的植物,会增加后期的植物死亡率。在这一环节中,要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分析,有机结合施工技术,根据正确的栽植策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2园林绿化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2.1绿化苗木的选择

种苗的选择首先要符合移栽区域的生长条件,确保苗木未遭受病虫侵害、树枝折断、弯曲、老化以及树皮损坏等。同时要确保苗木的根系发达,枝条茁壮,长势较好的苗木,苗木规格与设计规格误差不得超过20%,苗木土球直径约为树种的 6~8 倍。起运前要将土球用草绳和蒲包包裹捆扎,避免土球松散,为确保移栽后的成活率,对其部分枝条要适当修剪,减少水分蒸发;草卷、草块应选择边缘平直,杂草含量低,土层厚度2~3cm 为宜;地被植物选择应以子种种植为主,所选子种应标明品种名称,产地以及采收年份等基本信息,确保子种种植后的成活率。

2.2 植穴放线

根据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图纸,以及所选树种的种植要求,进行定穴放线。通常,灌木、乔木、草坪等是常见种植植物,其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种植,确保植物栽植位置的间隔准确及合理性。同时,也可以根据植物栽植的方式为依据,确保放线位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为园林绿化施工的顺利完成提供基本保证。

2.3 植穴开挖

根据放线标记的准确位置,及时开挖相应树木的种植穴。开挖时,以放线定点为圆心,在其四周向下开挖,完成开挖后要检查穴底与平圆标准是否一致,规避植树穴被挖成“U”型或“V”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为确保植穴开挖深度和直径的准确性,可以参照种植植物的根系,通常开挖深度、直径应大于种植植物根系 20~50cm 为宜,开挖的表层土与底层土应分开堆放,将土壤中异物要及时清除,确保回填土的质量。

2.4 苗木栽种

苗木栽种时,根据植株的具体情况确定种植时间。秋冬季节适宜栽种灌木类植物,春秋季节适宜栽种常绿类植物。苗木种植前,根据苗木种植管理规定及要求,要对部分枝条进行修剪、去除交叉枝叶及带有病虫害的枝叶。检查植穴是否符合植物栽植要求,定位否是精确等;幼苗栽植时,以自然形态入净杆,然后填入指定营养土,适度压实,埋土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三埋一踩一提苗”基本种植规则,如此可以达到松土的目的,再依次填入土壤。如填土过程发现较大土块,应以击碎后再行填入。在栽植较大树种时,首先要剪去受损枝条或根系,使其树干与地面垂直,分两次填土,首次填土应用木杆击实,确保不要伤及树根、树枝和树皮,并用三根木杆呈三角式斜拉支撑,再次进行填土压实,直到植穴填土符合栽种标准即可。合理的栽植技术可有效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提高园林绿化施工的质量,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实际效果及作用。

3风景园林工程建设中植物养护措施

3.1浇灌与施肥

植物的生长状态决定了园林园艺能否充分发挥观赏价值,对植物进行科学浇灌与施肥,可以促进植物健康生长。在园林养护管理中,浇灌与施肥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浇灌园林植物时,需要注意判断其生长特性,针对阴性植物与阳性植物制定针对性浇灌方案,比如,引用灌喷式灌溉喜湿、喜阴植物,提升灌溉效率的同时,减少灌溉水量,确保水分充足,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对于具有抗旱特性的植物,在灌溉时需要延长浇灌周期,但要保障灌溉水量充足。灌溉成片的植物时,如园林草地,应注意防止土壤流失,在出水口设置挡板。针对单株植物的灌溉,应引入水车进行浇灌,同时,在出水口安装胶皮管,令水流速度保持匀速。园林施肥技术作为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应依照植物的实际生长状况合理施肥。栽种植物前,将土壤翻耕之后添加有机材料。一般来讲,园林植物在春夏 2 季会进入快速生长状态,此阶段的植物需要注重施加速效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土壤中含水量过多,导致植物根系生长不良造成死亡,需要根据植物的年龄及长势科学排水。比如,对于常绿树种,其土壤水分始终处于饱和状态,应注意开挖排水沟及时排水,保障土壤良好的通气性。

3.2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发生会大大降低园林园艺欣赏价值,不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鉴于此,园林园艺养护管理应重视病虫害防治,当前病虫害防治技术较多,在日常护理中,可适当使用一些化学药剂,将其喷洒在植物或土壤表面,如常见的喷粉、熏蒸、喷雾等。同时,也可根据植物生长特点,在害虫容易聚集的位置施撒带药物的诱饵,以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此外,为有效防止害虫经由树干到达树上为害植物,可在距离地面附近的树干上粘贴草把环或粘虫胶带,并药物喷洒,以此杀灭害虫。如果病虫害已经发生,并且有蔓延的趋势,必须及时处理,对发生病虫害的区域进行集中灭虫。

3.3提升综合养护水平

园林园艺后期的维护工作需要定期关注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时除草,确保院内植被养分供给充足,满足其正常生长需要。此外,除草可以有效疏松土壤,提升土壤的透气性能,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呼吸。需要实时观察园内是否存在病枝与烂枝,及时发现并将其拔除,防止周遭其他植物生长受到影响。因此,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水平,确保植物成活率,将养护工作贯穿整个园林工程。施工单位可在招标过程中,培训员工的养护技艺,保证园林养护技术符合标准要求,促进植物健康生长,使园林园艺更具艺术观赏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施工技术不同,在风景园林工程建设中形成的最终效果也会不同,为了保证工程的整体效果,就要多分析植被的栽培技术,选择较为适合有效的施工方式,制定相关的养护措施,促进风景园林绿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言青.关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与养护技术的研究[J].居舍,2019(9)

[2]周志亮.景观园林绿化施工设计及养护技术要点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24)

[3]汤荻.园林工程中的绿化施工与养护技术地区性分析[J].现代园艺,2018(16)

论文作者:包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3

标签:;  ;  ;  ;  ;  ;  ;  ;  

风景园林施工技术及养护措施的探讨论文_包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