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T和GIS的闽东南土壤基层分类研究

基于CST和GIS的闽东南土壤基层分类研究

黄金良[1]2001年在《基于CST和GIS的闽东南土壤基层分类研究》文中指出土壤基层分类是沟通土壤分类与土地利用的桥梁。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注重土系与景观的关系,继承了发生学分类的优点,同时又采用GIS技术,借鉴SOTER原理与方法。因此,进行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无论对区域土地合理开发利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制体系的完善,还是土壤分类的标准化、定量化和国际接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我国东南山地丘陵地区的土壤基层分类、土壤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土壤—地体数字化数据库(SOTER)的建立提供借鉴和必要的基础。本研究选取闽东南漳浦沿海低丘台地区为样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支撑,应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土壤基层分类。论文在对研究背景及样区自然地理背景较为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制(CST),在对样区进行高级分类的同时,着重对样区进行土壤基层分类,划分出5个土纲5个亚类8个土族14个土系;借助GIS手段,借鉴SOTER原理与方法,根据土壤制图的原理进行样区土系数据库的建立和土系制图;应用所建立的样区土系数据库和GIS功能,对样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初步的空间分析;对基于CST所划分出的14个土系单元进行土地生产适宜性、田间养分管理及田间水分管理方面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分析。

安玲玲[2]2014年在《浙江省土系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土壤是地球各个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在各个圈层中起着物质交换与能量传递的作用,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并且维持着地球生物圈的稳定。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在土壤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不断扩大,为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土壤信息系统便应运而生。土系数据库作为土壤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土壤工作者的关注。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土系是最基本的分类单元,是在实体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分类单元,实用性比较强,其划分指标也明确,并可输入数据库系统,从而实现科学管理、使用和共享等。由于相同土系的生产适宜性大体一致,与生产应用的结合性较强。因此,进行土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土系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也成为当今国内土壤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利用国家科技基础性专项“我国土系调查与《中国土系志》编制(2008FY110600)”项目的子课题:“浙江省土系调查与《中国土系志·浙江卷》”的相关研究成果,建立了1:25万浙江省土系数据库,把土系属性(把土系属性分为图斑信息、景观环境数据、典型单个土体数据和发生层数据4部分)数据库和土系空间数据库融为一体,实现了浙江省土系调查数据的高效有序和信息化管理。并专门开发了浙江省土系数据库输入系统,实现土系属性的方便输入与更新。在浙江省土系数据库基础上,初步进行了浙江省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储量的估算方面的拓展研究,在浙江省土系数据库中选取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平均容重、土层厚度、土壤砾石(粒径>2mm)的体积分数等进行了浙江省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储量的估算。利用土壤类型法计算得到浙江省陆地土壤碳库为0.81Pg,平均碳密度为8.37kg﹒m-2;GIS估算法得到浙江省陆地土壤碳库为0.83Pg,平均碳密度为8.08kg﹒m-2。浙江省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以金衢盆地向台温沿海倾斜的东南向条带状为低值中心,向北、西、南逐渐增加。此外,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近30年来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浙江省从1979年到2009年的30年中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不大,但从土壤亚类看,有机碳密度变化明显,可以分为上升型、下降型和不变型叁类。从区域看,浙江省南部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出现大幅度降低;中东部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也有略微下降;西部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上升幅度最大。

鞠兵[3]2016年在《河南石灰性土壤积钙特征及其土系划分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建立了亚类以上的高级单元分类标准与检索,但是在基层分类研究方面尚待系统建立和完善,尤其作为我国北方农耕土壤的主体之一,石灰性土壤广泛地分布在我国半干润地区。在这类土壤中,积钙过程往往受母质、地形、水分、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不同的发育强度和剖面形态特征。因此,在对这类土壤进行实证研究并探讨基层分类的划分方法,将有益于我们进一步在高级分类单元和基层分类单元中描述、解释和利用土壤,推动土壤系统分类的进展。本研究以河南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的石灰性土壤作为研究对象,以土壤调查和室内分析数据为基础,分析石灰性土壤中的积钙过程的特征,并尝试从高级分类单元的检索和分类以及基层分类的方法角度,探讨如何在高级、基层分类中认识和划分石灰性土壤;并基于土壤-景观模型,通过样区的实证研究,探索石灰性土壤的不同土系在景观中的特征。研究发现,本文选取的弱发育石灰性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叁版)》中,以石灰底锈干润雏形土和普通简育干润雏形土为主;而后者包含的土壤中,具有钙积层、钙积现象和石灰性等不同的积钙过程和剖面形态特征。从成土环境角度分析,石灰性土壤的积钙过程主要受到母质类型、地形(海拔、坡度)、水分条件等影响,尤其在山地、丘陵及岗地区,钙积层更多地发育在坡脚、洪冲积扇下缘等物质汇聚的地形部位。在基层分类中,结合河南省土壤特征,提出“特定土层”的涵义、成因划分及半定量化的表达,阐述了“土系划分的逻辑方法”,以规范土系的划分工作;并据此,对研究区内的石灰性土壤共划分了26个土族、40个土系。同时,在小样区(郑州)建立了典型土系与景观的环境要素组合的特征。本研究首先提出了对“钙积层”的修订建议,即首先检索可辨认次生碳酸盐的体积是否满足钙积层的要求,然后再检索碳酸钙含量是否满足钙积层的要求。其次,首次提出在普通简育干润雏形土亚类中,新增一个“钙积简育干润雏形土”亚类,以区分土体中钙积层有无的土壤,为《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四版)》提供依据。在高级单元划分基础上,新建的26个土族和40个土系代表了河南地区典型石灰性土壤在基层分类中的主要剖面形态特征。通过野外验证说明,已有的景观推理结果基本反映了典型土系在研究区的主要分布范围和相应的环境要素阈值;同时,验证过程中也发现,推理结果并不能完全与现实土壤的分布情况相一致。

唐红娟[4]2014年在《福建省典型土壤的系统分类研究及土系数据库的建设》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土壤发生分类已不能满足现实生产和科学研究的需要,以定量化、系统化、标准化和统一化为特征的土壤系统分类的应用日趋普遍。因此,全面开展区域土壤系统分类研究,对土壤性状数据及成土因素资料进行有效科学管理,将有助于推动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与应用。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我国土壤分类与调查研究开展得比较早的一个省份,对土壤发生与分类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但至今尚未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土壤系统分类研究。为全面了解该省土壤的系统分类类型及分布特点,建立省内典型土系类别及鉴定依据,为今后该省全面开展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定量化调查打好基础,本论文结合中国土系调查课题,在田间调查与室内分析鉴定的基础上,探讨了福建省土壤系统分类的主要高级分类单元类型及其分布特点;结合福建省的实际,研究了福建省土族、土系的划分与鉴定依据,并建立了福建省土系数据库。获得如下主要结论:(1)通过对福建省代表性土壤的系统分析研究,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土壤分类的要求,共划分出了8个土纲、18个亚纲、38个土类、67个亚类、140个土族和157个土系。8大土纲分别是:人为土土纲、铁铝土土纲、变性土土纲、盐成土土纲、富铁土土纲、淋溶土土纲、雏形土土纲和新成土土纲。其中人为土土纲分为水耕人为土和旱耕人为土。(2)福建省土壤分布在区域上有明显的规律:人为土主要分布在闽东海积平原及闽江、九龙江的冲积平原和闽西、闽北的低山丘陵区;铁铝土主要分布在南平和漳州两市的丘陵缓坡地或台地上;变性土在该省分布较少,仅零星分布于漳州市漳浦县沿海平缓低丘和台地上;盐成土主要分布在闽东南沿海局部静水海湾和河口滩涂高潮区的近岸地段;富铁土广泛分布于福建省闽西南和闽西北丘陵坡麓或台地等平缓地带;淋溶土主要分布在闽东南沿海低丘和台地、闽西北低丘坡麓地带上;雏形土广泛分布在闽西北中低山缓坡地或低凹地或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山地丘陵、闽东南沿海溪流峡谷冲积平原或高河漫滩等地;新成土主要分布在闽东南滨海平原和冲积平原、闽江沿岸河漫滩及闽西北和闽东中低山丘陵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3)本次研究共在福建省共建立了157个土系。其中,水耕人为土中建立了以马家围系为代表的38个土系;旱耕人为土中建立了星村系和硖门系2个土系。铁铝土土纲中建立了东游系、邵武系和长桥系3个土系。变性土土纲中仅有佛昙系一个土系。盐成土土纲中建立了以谭头系为代表的8个土系。富铁土土纲中建立了以漳浦系、延平系和赖源系为代表共28个土系。淋溶土土纲中建立了以上林系、石屯系和吴家坊系为代表的17个土系。雏形土土纲中建立了以郑源系、马坪系和泗桥系为代表的36个土系。新成土土纲中建立了以陈城系、汰口系和赤锡系为代表的24个土系。在土系鉴定与区分中,主要考虑了土体厚度、土壤酸碱度、表土质地、土壤颜色、潜育特征及潜育层出现的深度、土壤水分状况、表土有机质、黏化层厚度、铁质特性,土壤物质来源等土壤特性。(4)在土壤高级分类单元与土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福建省土系数据库,构建了土壤类型与成土因素、土壤性状的关系;论文还对福建省的土壤发生类型与系统分类类型进行了参比。

参考文献:

[1]. 基于CST和GIS的闽东南土壤基层分类研究[D]. 黄金良. 福建师范大学. 2001

[2]. 浙江省土系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研究[D]. 安玲玲. 浙江农林大学. 2014

[3]. 河南石灰性土壤积钙特征及其土系划分研究[D]. 鞠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4]. 福建省典型土壤的系统分类研究及土系数据库的建设[D]. 唐红娟. 浙江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基于CST和GIS的闽东南土壤基层分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