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初探论文_邓春林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初探论文_邓春林

邓春林(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积金镇中心学校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模式,利用互联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育教学技术的信息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科学教学;资源;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2-008-01

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科学中,是对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应用我区教育局多年推广的情境探疑课堂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科学地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研读课标,升华内涵

《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提倡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但是传统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几乎成了除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源。在教学中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就能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其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而恰好互联网中存有大量数据,包括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案例、课件、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能科学、准确、快速地为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解决新知识上的重点、难点问题。

教师必须从小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互联网+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接下来在教学设计时应当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精心选择和设计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参考资源,精心备课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要致力研究如何使科学学科教学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大量收集和参考网络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所以在进行《土壤中有什么》一课教学设计时,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先阅读网上大量有关的优秀案例,理解不同版本的教学设计,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材重组,可参考下列网页,其中包括几份优秀说课稿,教师完成微课,上传到学校网站,或发至微信、qq群。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次日所学的课程,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微信等进行课前预习,课前指导学生在家利用互联网进行预习,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又为新授知识时打下基础;课内恰当地借助网上课件、视频等资源,降低教学难度,扩阔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步了解土壤中有什么?土壤中有什么等。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又为新授知识时打下基础。从而加深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另外还通过筛选大量网络资源提供本节课教学相关的一些文字、图片资料等。有效拓展课程资源,利用电子资源,为课堂教学设计课件。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运用媒体,强化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对一些装置和操作学生感到困难的实验,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先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实验操作技能,然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首先精心制作在线视频课,在互联网教育中被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实验是整个科学课堂的灵魂,学生也是通过自己亲手操作的实验过程来了解科学知识的,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利用身边的材料和条件,先行试验,如在进行《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前实验,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又为新授知识时打下基础;再次课内恰当地借助网上课件、视频等资源,播放实验操作流程和实验注意事项,本课我设计了二组实验(酒精灯操作,热传导实验),他们对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但教师必须把握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疑惑,具备准确、到位地解析和归纳的能力,从而达到一种“醍醐灌顶”的效果。这种教学结构和模式的翻转,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建立起比较彻底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四、淘课商城,资源共享

笔者在课后之余想,教育教学的资源是否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站,就像淘宝网一样,让所有资源展示在一个平台上,如科学课资源有:科学素材、教学设计、课件、优质课视频、实验操作视频、微课、点评等,搭建一个百货科学资源商城(免费)方便师生共同享用,当然也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让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喜好淘到适合自己学习的资源。使优质资源的共享、教育公平不再是一句空话。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正逐步走进我们中小学师生的学习视野,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育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其教育教学手段的先进性与传统教育教学手段之间必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小学科学在互联网+科学的教学,笔者正在探索当中,当然运用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01版)(修订稿).

论文作者:邓春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初探论文_邓春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