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加隔姜灸防治妇科恶性肿瘤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希英

王希英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妇科 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加隔姜灸在防治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托烷司琼预防恶心呕吐,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托烷司琼的同时,配合耳穴压豆及隔姜灸预防恶心、呕吐,比较两组止吐效果。结果:观察组止吐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给予隔姜灸、耳穴压豆联合止吐药,可明显提高止吐效果,缓解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恶性肿瘤;化疗;恶心呕吐;隔姜灸;耳穴压豆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344-02

恶心呕吐是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可直接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水电介质紊乱,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因此,有效控制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一直是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常用静脉滴注托烷司琼等药物止吐,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容易使患者出现便秘等反应,未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对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耳穴压豆加隔姜灸配合止吐药预防胃肠道反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在我科住院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20例,均有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其中子宫内膜癌48例,宫颈癌12例,卵巢癌44例,绒毛膜癌8例,外阴癌6例,子宫肉瘤2例。化疗方案包括顺珀+多西他赛,顺珀+紫杉醇,长春新矸+更生霉素+环磷酰胺,氟脲嘧啶+更生霉素,卡珀+多西他赛,卡珀+紫杉醇,表柔比星+多西他赛。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无化疗禁忌,依从性好,排除心、脑 、肾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病变,根据病情需要至少进行3个周期以上相同方案的化疗。

1.3 研究方法

1.3.1研究设计 所有患者在联合化疗期间,均选择恶心呕吐症状最明显的前3天进行观察比较。参考《ASCO更新肿瘤患者止吐药应用指南》,其中指出:联合化疗时应根据最高致吐风险级别的化疗药给予止吐药,抗肿瘤药根据其导致呕吐的风险进行分级[1]。百分率所表示的是在未预防应用止吐药前,静脉注射化疗药所导致呕吐的风险。见表1。

表1 静脉用抗肿瘤药物致吐风险分级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年龄(54.26±10.21)岁,对照组年龄(53.76±10.3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常规止吐方案:化疗前30分钟常规静滴托烷司琼, 1次/日,用多西他赛者另加口服地塞米松。

1.3.3观察组 常规止吐方案同对照组,同时给予耳穴压豆加隔姜灸。

耳穴压豆:止吐穴位:胃、肝、脾、贲门、交感、神门、皮质下;预防便秘穴位:直肠、大肠、腹、三焦、便秘点。方法:用75%酒精清洗耳廓,用约0.5×0.5cm大小的医用胶布将生王不留行籽,贴于穴位上。一耳贴止吐穴位,另一耳贴预防便秘穴位。嘱患者每日于早、中、晚3次按压,每次5分钟,按压力度以穴位局部有酸胀感为准。耳穴压豆治疗自化疗前1天直至化疗结束后5天。

隔姜灸:取生姜一块,切成厚约0.3cm的姜片,中间用牙签穿刺数孔,嘱患者取仰卧位,清洁肚脐眼(神厥穴),将姜片置于神厥穴,将艾绒制成直径1.5cm、高2cm大小圆锥体艾柱置于姜片上,点燃,使其温热透入肌肤,一般每次3~5柱,以局部潮红为度,若姜片干缩,或感觉灼热时,可更换姜片,避免局部烫伤,一天一次,于化疗开始前一天直至化疗结束。

2.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恶心、呕吐情况。WHO化疗不良反应标准将恶心呕吐标准分为0~Ⅳ度。0度无恶心呕吐;I度:恶心不呕吐,不影响患者进食;Ⅱ度明显恶心,呕吐可以控制,但影响患者进食及日常生活;Ⅲ度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耐受,需治疗;IV度呕吐难以控制。依据以上标准分级,疗效判断标准是:0度与I度为显效,Ⅱ度为有效,Ⅲ度IV度为无效。结果:对照组显效26例,占43.3%,有效18例,占30.0%,无效16例,占26.7%,总有效率73.3%。观察组:显效37例,占61.7%,有效20例,占33.3%,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9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情况比较

3.讨论

因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是常见的胃肠道反应,西医认为,胃肠道粘膜尤其是肠嗜络细胞中含有大量5-羟色胺受体,化学药物对胃肠道粘膜及嗜络细胞刺激引起5-羟色胺受体大量释放,造成胃肠道粘膜的迷走传入神经的兴奋,再经由神经传导至呕吐中枢从而引起呕吐反射[2]。止吐药物托烷司琼属西医常用药,其通过阻断呕吐反射过程中的神经介质的化学传递,从而对化疗产生的呕吐有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化疗所用药为热毒之药,与病人体内的余毒相合,耗伤气血,造成气虚不能化湿。湿浊内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致呕吐。多见于首次化疗的病人或年轻的术后病人,正气尚强,药邪初犯胃腑。虚证常见于多次化疗,久病或老年手术患者,本身就胃气虚弱,复加药邪为害。亦有情志不梳,横逆犯胃,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致胃失和降,引起呕吐者[3]。

本研究 (1)耳穴压豆:取穴胃、喷门调中焦,和脾胃,理气降逆;脾以健脾益气,和中止呕;肝可疏肝和胃、条畅气机;交感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皮质下可调节高级神经中枢,缓解来自高级神经中枢反射所致的恶心、呕吐;神门镇静安神止吐。另外,耳之直肠、大肠、腹三穴可增加肠蠕动、疏脏腑、顺气导滞;三焦有化气输精的作用,五脏六腑皆属三焦,有化气输精,促进运化之功能;便秘点可促进大肠蠕动。以上诸穴合用,每日间断挤压,引起持续刺激之功效。双侧耳穴相互配合,作用于消化道,起到联合止吐通便之功效。

隔姜灸:取穴神阙,是神元通行出入门户,居于中焦脾胃之处,属于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且与督脉冲脉为“一源三岐”,三脉经气相通,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蕴蓄经脉气血的作用[4]。生姜与艾叶是中医常用的两味中药,性味均为辛温。生姜归脾、肺、胃经,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吐的功能。而艾叶具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提升正气的作用。隔姜灸是借助灸火的热力,这种热力伴随生姜、艾叶的药力和性味,透过脐作用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起到活络、促进人体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使肠胃蠕动减慢而起到镇吐的作用。

静脉滴注托烷司琼加耳穴压豆、隔姜灸防治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是西医药物与祖国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且此法简便易行,生姜、艾叶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万光生,孙钰,化疗后恶心呕吐反应及其中医药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8):76-78.

[2]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51.

[3]侯桂兰芦柏震王春雷化疗药物所致消化系统毒副反应的中药防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8):1799.

[4]姚新苗娜隔姜灸配合穴位注射对防治化疗呕吐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07,28(15):1681-1682.

论文作者:王希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  ;  ;  ;  ;  ;  ;  ;  

耳穴压豆加隔姜灸防治妇科恶性肿瘤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希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