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社区学院比较研究_美国社区大学论文

中美社区学院比较研究_美国社区大学论文

美中两国社区学院比较研究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国论文,美中论文,学院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区学院是欧美各国较为普及的初级高等学校,其中尤以美国发展较早且较为成功。然而,社区学院对我国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步入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社区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我们对目前悄然诞生于身边的社区学院还是比较陌生的。

鉴于此,本文将以美中两国的社区学院为例,从历史发展、职能特点、行政管理、发展前景等4个角度进行一下初步的比较研究, 以期对正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的中国社区学院能有所帮助。

一、美中两国社区学院的历史发展

美国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的创建可以追溯到19 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初级学院运动(junior college movement), 迄今约有1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的社区学院的产生则是近几年的事, 相比较而言要晚了近100年。

美中两国社区学院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

1.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社区学院诞生的历史前提。就美国而言,本世纪初随着其资本主义经济由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工业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使得整个社会急需大量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中级应用型人才。

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80年代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92年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来,经济更是发展迅猛,我国的建设日益与世界接轨,其中,必然产生产业结构的调整及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本世纪初的美国一样,我国同样急需大量的中级应用型人才。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是社区学院的诞生的社会前提。19世纪初美国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并创建了免费的公立中学。到了20世纪,由于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要求接受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

而我国已在80年代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90年代后,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地高中教育业已普及,如上海南市区96年高中普及率达100%,同样越来越多的家长及学生都希望能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

3.激烈的社会竞争是社区学院诞生的客观因素。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竞争愈演愈烈,随着社会对高级人才、新型产业人才的需求,使得一般的中学毕业生或中专、职校、技校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这部分人迫切需要接受更高一级的职业技术教育,这一点在美中两国有着惊人的一致。

4.满足当地社区建设的特定需要,是社区学院诞生的直接动力。

在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小城镇的青年难于进一步求学,而能升学的青年人从此便离开家乡,这既不利于培养当地人才,也不利于留住当地人才。加上社会的发展,更多的妇女要求自食其力,也要求社区提供机会能使她们进一步学习。因此满足当地社区建设的需要成了社区学院诞生的直接动力。

虽然我国城市当前对社区问题的研究和社区建设运动在城市居民中愈益深入人心,而且现在创办的社区学院同样提出了满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目标。我国的传统院校同样多集中于大城市,即便是大城市仍有许多年轻人无法如愿进入高校,所以我国也需要大力发展两年制的社区学院或三年制的大学专科。然而与美国相比,我们的社区学院“社区性”体现尚不明显,如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不出当地社区的特色,学生来源并非主要源于本社区,学生毕业生未必就能在当地社区就业,为社区服务的项目开发不充分,目前与民办高校较为接近。

这些因素使得原来的传统高校已不能满足全社会发展的需求,无论是19世纪初的美国,还是当前的中国,发展二年制的社区学院或三年制的大学专科已成为必然趋势。

当然就社区学院的历史发展而言,中国无法与美国相比。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初级学院运动。

1870—1900年间,美国人口增加了近一倍,大学招生压力陡然加重。而进入大学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将来不一定成为专门人才,因此学者们产生了把大学分成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两个阶段的设想,这也是美国初级学院的萌芽。美国教育界经过19世纪末对初级学院这一新型学校的酝酿,终于产生了“初级学院”。1896年,芝加哥大学把一、二年级称为“初级学院”,三、四年级称为“高级学院”,这被认为是在美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使用“初级学院”这一名称。随后不少学校纷纷效仿。在以后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初级学院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独特职能与特点的社区学院,使美国高等教育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二阶段:社区学院的早期发展(1900—1950)

美国最早的初级学院都是私立的,且在发展的雏形阶段,课程设置、师资及设备都很不完善,仅为中学毕业生提供一些中学后教育,实质上并不具备当时高校的规模与条件,因此也不受人注意,很少有人认为这是提供高等教育的地方。但是随着政府的扶持与支助,初级学院运动一开始发展就很迅速。1918年美国联邦政府在《两年一度的报告》中正式承认了这一新型的学校,这对以后的初级学院的发展尤其是公立学院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二战前私立学院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战后公立学院开始稳步发展并在数量上超过私立学院,且一路领先。公立的初级学院,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具备了为转学作准备;进行职业教育;开展普通教育;为社区服务4种职能, 且拥有为社区学生提供低费用的中学后教育及指导咨询的特色,为进一步发展成为“社区学院”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社区学院的迅猛发展(1950—至今)

初级学院在其成长的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办学目标和职能,不断增加课程设置和系科设置,尤其是公立学院,从开办为社区服务的项目,逐步发展为以社区为中心的高等学校,关心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发展社区的经济,这在美国的高等教育史上可称得上是一大发展。因此,许多专家感到“初级学院”这一名称已不能表达这种教育机构的真正含义。经过多年酝酿,终于在40年代后期出现了“社区学院”这一崭新的名词。现在,美国公立的两年制学院一般都被称为社区学院,私立的两年制学院仍称为初级学院,两者在性质上完全不同。

社区学院名称确立,职能定位后,美国各级政府对发展社区学院日益关注,加之50—60年代美国大学入学人数激增,广大公众愈来愈认识到社区学院的独特职能和优越性。50年代至今社区学院的规模和职能不断扩大,课程专业设置不断增加,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学生结构不断变化,规模远远超过私立的初级学院,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社区学院的发展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据我们所知全国也仅有5所社区学院正式挂牌,北京1所,为北京朝阳社区学院,上海4所; 南市社区学院、闸北社区学院、长宁社区学院和金山社区学院。而且上海的4所社区学院均是于1998年才正式招生,目前还没有一届毕业生。 社区学院无论在师资、课程设置及教学设备上都处于初创阶段,对当地社区的影响力还较薄弱,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现在还没有真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美中两国社区学院的职能与特色

美国的社区学院具有与传统的四年制学院和私立的初级学院不同的职能特色,而我国的社区学院目前的职能则接近于民办大学。专科介于中等职业教育和传统大学之间,还未显示出其明显的职能特色。

美中社区学院一般都具有如下职能:

1.职业教育。美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悠久。本世纪初在倡导初级学院的过程中,专家们就已提出设置职业课程的必要性,经过多年的努力,到1940年,在全部初级学院中约有70%的学院提供终结性职业教育项目,主要有:商业、秘书、师范、家政、农业等,且各州有关初级学院的法案几乎有一半都明确规定,初级学院主要职能是职业教育。到了80年代,在社区学院的全体学生中约有一半修习职业技术学科。现在职业教育是美国社区学院的主要特色。

由于职业系科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各种课程的设置能根据当地工商业发展和就业的需要,因而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数职业系科的毕业生对社区学院给予的职业训练感到满意。经调查显示,社区学院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给予的职业技术训练是良好的,在职业技术系科的毕业生中约75%左右能找到学用一致的工作。

我国社区学院创立伊始,就已明确把实施职前职后高等专科学历教育、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职教、成教师资培训和大学后继续教育列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如南市社区学院1999年准备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只是目前我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还无法和美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相比,主要表现在:

第一,我国社区学院成立时间短,其职业教育的特色目前还无法显现,市民对此了解得也不多;

第二,我国社区学院中的职业教育与传统大学、高等技术学院、民办大学的职业教育无明显区别。按国家和上海市规定,社区学院学生要参加学历资格认证考试,这就使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削弱了;

第三,我国社区学院中职业教育系科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还不能体现当地工商业的需要和今后的就业趋势;

第四,我国社区学院中的职业教育还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中专)的内容,因而其所含的职业教育的范围要比美国社区学院宽泛;

第五,目前我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尚处在探索阶段,还未有毕业生,因而各方面均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调整、发展和完善。

2.普通教育。一般认为普通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公民,赋予人们生活中必备的知识和修养,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必须的,是所有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之一。因而也是社区学院的职能。普通教育类似于我国大学中的公共课教育。

美中两国社区学院普通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美国社区学院的普通教育课程设置在各学院并不一致,多数学院把普通教育的课程设置分成几大类,每一类中有若干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行选择,少数学校规定必修课,无选择余地。而我国的普通教育一般都被视为公共课,如语文、政治、革命史、物理、化学、数学等,在各学院完全一致,没有选择余地,且都要参加全国、全市统考才能获得自考文凭。

3.社区教育。美国的社区教育是为整个社区各种年龄和各种职业以及退休和无职业的居民提供服务的,不是传统的正规教育。居民选读社区教育的课程不是为了获得某种学历,也不是为了就业的需要,而是为了丰富生活与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社区学院教育方式多样,有分班上课、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进行教学或开辟专题讲座,教学活动也可在校外进行,且课时短小安排灵活,往往几个周末、几天或几小时,教学内容以培养个人兴趣、能力、丰富个人生活为主,也包括为在职人员和居民提供短期的职业课程,以更新知识,训练某种职业技能。所以社区教育多数课程不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一般不计学分,不发文凭,也不授予学位。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社区学院中也有为青年和成人提供教育、培训的课程,一般称之为非学历教育。只是培训的人员、培训的内容社区性不强,因而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社区教育。

虽然与美国社区教育内容相近的教学方式我国城市社区中也存在,如为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而开设的各种戏剧班、棋类活动、家电修理、家政培训、专业技能讲座等,我国是以居委会或街道为主体进行的,或是在业余社区学校中举办,而且前的几年社区学院中则不存在这类教学内容。

还有一些职能则为美国社区学院所独有的。

(1)补偿教育。 补偿教育在社区学院的各类教育中已占相当大的比重,已成为美国社区学院的一项重要任务。6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教育质量的普遍下降,中学生的学习质量降低,成年人口中存在大量的职能性文盲,因此进入社区学院的学生很多人根本没有达到中学毕业的要求,所以,为了解决这类学生的学习问题,社区学院必须承担大量的补偿教育。补偿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读、写、算的基础教育。

社区学院还与当地其他机构合作为居民提供补偿教育。如伊利诺斯州的斯侍行可社区学院为低收入、文化程度低和没有固定职业的居民提供广泛的基础教育,包括文化课程和一些职业技术课程。

(2)大学转学教育。 大学转学教育原是初级学院创办初期的主要办学目标,且提供的教育以人文学科为主。然而60年代后期,进入转学系科学习的学生日益减少,尤其是70年代以来,这一职能在社区学院中已处于次要的地位。70年代后,由于各种社会原因,主修人文学科的学生大量减少,目前社区学院转学生的比率低于社区学院在校生总数的 5%,因而不少专家对社区学院中的大学转学教育是否需要继续存在进行了探讨,但就目前而言,转学教育仍将在社区学院中继续存在,近其内不会被取消。

就社区学院的特点来看,美中两国社区学院也各有异同。

促使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应该说是两国社区学院的共同之处。只是在具体做法上同中存异。美国初级学院创建的任务之一就是普及高等教育,以后社区学院的成立,使原来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和成人能有机会进入高校。到1980年,美国全国已有初级学院和社区学院1231所,占美国高校总数的39 %, 其中在校生达美国高校学生总数的42%,这充分说明,社区学院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社区学院之所以促使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原因有三:

其一,收费低廉;

其二,消除地理上和社会经济地位方面的障碍;

其三,招生不加挑选。

我国现在所创建的社区学院(如上海的南市社区学院、长宁社区学院、闸北社区学院、金山社区学院)办学的目的之一也是使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因为现在大城市(上海、北京等)高中教育业已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毕业生希望能升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而我们的高考几十年来实行的是“严进宽出”制度,使不少应届毕业生难以继续求学。针对这一现象,今年以来创办的社区学院均奉行“宽进严出”的原则,使更多的学生能入学。虽然我们的社区学院不象美国的社区学院无需入学考试,开门录取,我国社区学院的招生受名额限制,招生的范围仅限于应届毕业生,原则上是按高考成绩择优录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其他民办院校的竞争,及社区学院刚成立,市民对此不大了解等原因,报名人数少于招生额数,因而基本上报名的学生均能被录取。

当然,目前就上海社区学院招生情况看,我国由于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社区学院生源并非单纯来自本社区,且收费并不低廉,要高于或远远高于公立大学。入学费用高对不少学生家庭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受的。

美国社区学院还有两个独特之处。

第一,一切以当地社区为中心。这也是美国社区学院不同于其他高校的最根本特点。

社区学院不仅位于某一社区内,而且是所在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在社区的文化教育中心,是改进社区各项工作的得力助手,并且能为建设社区作出积极的贡献。“以社区为中心”具体体现在:与当地社区保持密切联系;为当地社区建设服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各种条件。

第二,多科性、综合性及广泛的适应性。

综合性体现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目标上,它大多有如前所述的为转学作准备、职业教育、普通教育、补偿教育,为社区服务4 个职能目标。

多科性则体现在系科和课程设置上。美国社区学院设置的系科如课程范围相当广泛,从航天技术、计算机、石化、自动化、农业、渔业、宗教、艺术等一直到服装裁剪、摄影、种花、理发等包罗万象,不胜枚举。

广泛的适应性体现在一是办学目标不断发展变化。

我国社区学院的多样性、综合性和社区性现在还体现不出。我国社区学院目前不存在转学教育,课程设置是根据全社会的就业趋势而定的,因而都是当前的一些热门专业,如计算机、金融、建筑等。学校本身设备、场所有限,尚需进一步发展,因而也不可能为当地居民共享。由于社区学院尚不为市民所熟悉,因而利用社区资源亦不充分。

三、美中两国社区学院的行政管理

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对全国的社区学院没有统一的领导和管理,社区学院都由各州及地方负责领导,各地的做法不尽一致。美国社区学院的行政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我国社区学院成立不久,规模较小、形式单一,因而其行政管理相对不如美国复杂。我们可以从以下4 个方面来比较一下美中社区学院行政管理的异同。

1.社区学院的上级主管部门。在美国,州立社区学院由州政府的某一主管部门统一领导管理。因而,有关社区学院的经费开支、教学项目规划、人事聘任等各方面的工作条例基本由州一级的行政机构决定、处理和审批。社区学院由州一级行政机构统一领导管理后,创建一所新的社区学院的程序及条件比较规范化。

就上海而言,我国的社区学院一般实行市政府的教育委员会和区政府教育局的双重领导。如上海南市社区学院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南市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要成立社区学院除具备必要的办学条件处,还需先由区政府批准,然后向市政府教育委员会申请,被批准后方能办学。

由于我国社区学院刚刚成立,其数量极少,故有些领导环节尚须理顺。如,社区学院的市级主管领导行政机构中由高教还是由职教部门具体领导尚须明确。

2.社区学院的行政管理模式。美国社区学院的行政管理模式有2 种。一种是传统的模式,另一种为非传统的模式。当然两者是相对而言的。

在美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包括:社区学院学区、社区学院的管理委员会、社区学院的内部行政组织等。

70年代美国出现了开放式的社区学院,它们大多没有校舍,很少专职教师,通过电视等媒介进行教学,或到厂矿企业直接办班,学生多为在职的非全日制学生,因此这类学院的行政管理不同于传统的模式。

我国社区学院的管理模式也有两种。一种是区政府、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如上海市南市社区学院。

另一种是区政府领导下的,依托业余大学为主的办学模式,如闸北社区学院、长宁社区学院。它们的侧重点是成人教育。

3.社区学院的经费来源。美国社区学院的经费来源有三个方面:学生学费、当地税收和州政府的拨款。但这三者之间的比例各州并不统一,各个时期也有较大变化。至二战前,多数公立学院学生所缴学杂费超过州政府所提供的经费。现在各州政府对学院提供经费采取不同的方式,大致有4种模式:协商预算、单位计算公司、 最低基数和根据教学项目提供经费。今后社区学院的经费来源发展趋势是学生负担的部分日益减少,所缴的学杂费极为低廉,州政府的拨款为主要来源。

当然,在发展过程中,社区学院普遍面临财政的困难,尤其在财政危机和通货膨胀时期,各学院都采取聘用兼职教师、少雇员工等方法来节约开支,克服财经问题。

我国社区学院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三部分:学院董事单位的捐资、学生的学费及政府部门的拨款。

四、美中两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前景

美国社区学院发展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从最初为大学提供一、二年级的课程开始,逐步发展到包括文、理、工、农、商、医、法、艺术和现代尖端科技等各类学科的综合性学院,规模日益庞大。社区学院现在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美国的高教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美国的教育家和学者中很多人对社区学院的发展前景抱乐观态度,社区学院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主要原因是“一切以社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成功。社区学院唯有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为中心,在中学毕业生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把重点转向成人教育,这样才符合其发展规律,才会有发展前途。

总之,从美国教育的发展前景看,社区学院是不可能停办的,也不可能创办新型的教育机构来代替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通过内部系科和课题设置的调整和改革,可以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也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社区学院的创立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整个社会对人才的急迫需要。作为普及高等教育的突破口,今后发展的前景应该是乐观的。当然,我国的社区学院同样面临同传统高校、高等技术学院、民办大学的竞争,今后要找准自己发展的重点,进一步调整系科的设置,方能不断发展壮大。

五、目前中国发展社区学院亟等解决的问题

我国社区学院虽然创立不久,但已面临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其核心便是体制问题。

目前我国现行的高教体制已愈来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主要是搞应该教育,“严进宽出”,特别是教育部对大专教育控制得很严,造成普通大学入学口子窄,三校(中专、职校、技校)毕业生不能进一步求学,职业教育没有形成较完备的体系。社区学院的产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社区学院实施的是“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的方式,是以采取宽进严出、考教分离为特点的全日制高等学校教育。学生必须要在就读期间通过国家统考,合格后毕业时才能获得相关文凭,以体现“宽进严出”,区别于传统高校的“严进宽出”。这本来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问题是参加统考的项目往往是公共课程,如:语文、政治经济学、高数等,而多数专业课则无须统考,这使学生不得不把大部分学习时间花在公共课上,学院为了通过教育部的评估,就必须增加合格率,也不得不安排大量课时上公共课,而相对忽略应用性强的专业课、技能课。这样做实则背离了创办社区学院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初衷,长此以往,将不利于社区学院本身的发展。因为社区学院毕竟无法与四年制院校相抗衡。

由于体制问题的局限,导致目前社区学院深受以下具体问题的困扰。

1.名称问题。我国大城市往往在一些社区成立了以街道或居委会为主体的社区学院,导致人们对“社区学院”这一名称产生误解。如上海浦东潍坊社区学院,是大学与潍坊街道合办的,其性质是以相当于中等程度的非学历性教育为主,形式以培训班、专业班、系列讲座等,招生对象以街道工作者,下、等岗人员,民工及社区居民。因而名为“社区学院”,实质是一所社区学校,类似的社区学院还有南市小东门社区学院等。这些学校在居民中有一定的知名度,造成了人们对新创办的社区学院的误解。多数人不知道社区学院是高等专科院校,应届毕业生不敢涉足,因而上海今年创办的4所社区学院招生严重不足, 其中生源最多的南市社区学院也仅招了3个班81名学生。 不少社区学院为此不得不考虑更名,以吸引更多的考生。

2.经费、师资、教学设施问题。我国社区学院与美国不同。美国社区学院以公立学院为主,政府大力扶持,投入也大,因而学生缴费低廉。我国现在的社区学院虽然也为公立学校,实际上与民办大学差不多。政府不富裕,投入自然有限,又无大财团的支持,仅靠有限的董事单位捐款资助,因而学生缴费远远高于四年制公立院校。学生若非出于无奈,往往不会选择社区学院就读。由于经费问题的困扰,社区学院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目前主要以业余大学、教育学院在职教师和兼职、退休教师为主体,自身缺乏层次分明的教师队伍。目前南市社区学院主要依靠同济大学的师资力量,今后将逐渐筹建自己的师资队伍。

经费问题同样会导致教学设施的投入有限,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因而,经费问题若解决不好,将使社区学院在生源、师资和设备等方面失去同其他高校的竞争力,难以长久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

3.培养目标问题。社区学院是区政府办的地方院校。虽然学院的办学目标之一是为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际上,社区学院的专业设置体现不出地区性,与其他高校类同严重,学生来源也无社区性,与其他高校竞争生源,必然造成生源严重不足,学校毕业生自然也不可能服务于本地区,这既不利于培养本社区人才,也不利于留住本地人才,造成办学目标难以实现。

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美国社区学院的成功经验,即以当地社区为中心,办学上体现社区特色,这样才能在与其他高校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稳步发展。

当然我国社区学院发展时间毕竟有限,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亦属正常,我们只要借鉴他国有益的经验,不断创新,及时总结,逐步完善,必将成为我国的一种新型高教模式。

标签:;  ;  ;  ;  ;  ;  ;  ;  

中美社区学院比较研究_美国社区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