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期贸易顺差的成因及调整对策_贸易顺差论文

我国长期贸易顺差的成因及调整对策_贸易顺差论文

我国长期贸易顺差的原因及调整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贸易顺差论文,原因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贸易顺差长期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奖出限进”的贸易政策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对贸易行为产生基础性作用的是价格。而在国际交易中,最基础的价格就是汇率。

虽然我国外贸方针一直表述为“实现进出口基本平衡”,但实际上,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服从并服务于“拉动经济增长,减轻就业压力”等内部平衡目标。因此,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事实上是“奖出限进”、追求盈余的。

1.汇率水平与汇率制度。开放条件下,汇率构成宏观经济平衡条件的一个关键性政策调节参数。维持一个低于均衡水平的名义汇率,是我国实现“奖出限进”、实现盈余目标最为基础性的要素。维持低于均衡水平的汇率水平鼓励盈余(CA>0),本身就意味着“激励储蓄而抑制消费”,意味着“扩大外需而抑制内需”,以至多年来,我们的汇率水平安排,实际上与中央早就提出的“扩大消费”、“扩大内需”的意愿相左,抵消着扩大内需和扩大消费的努力。

2.出口奖励和进口限制。长期以来,在我国出口管理政策中,出口退税政策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客观地说,我国出口鼓励和进口限制政策的力度,在入世以来都明显弱化了,但仍不足以抵消人民币名义汇率低估、实际汇率持续走低对CA的影响。

综上所述,无论是汇率水平和汇率制度的安排,还是管理法规的设置,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实际上实行的是“奖出限进”的出口导向政策,其政策效果必将使对外贸易倾向于盈余,持续地激励外部需求、抑制内部需求,造成贸易顺差的持续存在和扩大。

(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对外贸易的影响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缺乏一个内外平衡目标兼顾的思维框架,政策目标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内部平衡目标——“高增长、低通胀”——的实现,而忽视了外部平衡。事实上,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是相互影响和依赖的。

二、研究结论

1.“奖出限进”的贸易政策是导致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存在的根本原因。

决定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顺差(CA>0)持续存在、且近年来越来越高的根本原因在于:

在经济指导思想中,为保持高增长速度,简单地将“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将CA的正向变动看作是“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将外汇储备的增长看作是“综合国力增强”,以及由此而来的“奖出限进”的进出口政策和汇率政策产生的激励。这种政策持续地激励外部需求、抑制内部吸收,造成贸易顺差的持续存在和扩大。从CA构成储蓄一部分的意义上说,“奖出限进”政策功能的发挥,本身就是在激励储蓄、抑制消费。

2.僵化的汇率制度是妨碍贸易顺差及国内一系列问题自动调整的关键环节。

在外部失衡调整方面,由于人民币汇率缺乏灵活性或弹性,难以对美元和其他主要储备货币间的汇率变化及其影响做出反应,结果是人民币名义汇率保持稳定,而实际汇率不断贬值,导致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部失衡加剧。

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还日益突出地导致内部均衡受到扰动:

首先,央行平均每天要投放数十亿元的高能货币,通过乘数作用,导致每天增加上百亿的购买力,流动性过剩成为危及我国内部均衡的最大威胁。

其次,持续的低汇率导致贸易品国内价格持续低于国际价格,从而持续保持着“抑制内部吸收、扩大外部需求”的激励,直接抵消着我国“扩大内需、抗大消费”的宏观调整的努力。

再次,在僵化汇率支持下的低档商品出口商,只靠数量扩张来创收,客观上妨碍着我国技术进步、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质性提升。

最后,从国民福利角度看,持续维持低于均衡水平的汇率,只带来虚假的“国际(价格)竞争力提升”和我国生态环境净损失以及国民福利的净损失。

3.缺乏兼顾内外平衡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贸易顺差起着助推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缺乏一个内外平衡兼顾时思维框架。政策目标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内部平衡目标——“高增长、低通胀”——的实现,而忽视了外部平衡。事实上,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是相互影响和依赖的。

三、调整政策选择

(一)长期政策调整

1.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和谐发展之路。我们的增长方式是粗放的、高代价方式的,以至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科学、不和谐的。必须转变观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入轨”“上路”。

2.坚持扩大内需,调整“奖出限进”的外贸政策。我国长期实行的“奖出限进”的贸易政策,是导致贸易顺差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应进行全面调整,逐步取消出口退税,逐步降低进口关税水平,取消不利于进口的一些管制措施,为尽快恢复外部均衡创造良好的环境。

3.加快完善汇率形成制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着眼长期必须坚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逐步使汇率水平在市场基础上确定,使得经济向均衡状态收敛。

4.加快法制建设和市场完善。我们必须按照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相关法治建设和完善市场机制,最终将会把环境生态成本逐步“内生化”给企业,使其产品价格趋于完整,减少国民福利的损失。

(二)短期政策调整

1.汇率水平的调整幅度及路径。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恐怕谁也说不清,最终只能由市场来确定。但是我们可以明确判断的是,目前人民币汇率水平距离合理的均衡水平有着相当大的距离。这里讲究的是我们应选择的调整速率和路径。

我们在实际汇率升值的调整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在“国内价格变动幅度”和“名义汇率调整幅度”之间加以组合,以实现实际汇率向均衡汇率的趋近。这里我们概括为两种汇率调整路径:一是价格协同调整路径,二是无价格协同调整路径。

两相比较,我们认为第一种路径,即价格协同调整路径,对恢复我国经济的内外均衡是更现实和更有效的。

2.货币金融政策调整,不宜采取过度紧缩的货币政策。配合前述价格协同调整路径,对应的货币金融政策应考虑做如下调整:

第一,调整可接受的通货膨胀水平。

第二,允许并接受一定程度的资产价格的上升。

第三,相应的,在货币政策方向上,不宜采取过度紧缩措施。

3.财政政策调整:必要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意味着扩大财政收入的份额,而是要扩大财政赤字。一方面减税,缩小政府收入;另一方面补充社保基金缺口,增加对教育等社会消费的支出,改变居民对未来的预期。准确地说是“积极的消费型赤字政策”。

标签:;  ;  ;  ;  ;  ;  ;  ;  

我国长期贸易顺差的成因及调整对策_贸易顺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