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综合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疗效观察论文_李菊华

磷酸肌酸钠综合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疗效观察论文_李菊华

李菊华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3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为研究对象,现将83例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患儿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和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5%,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3%,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K-MB、CTNI水平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是实验组患儿治疗后CK-MB、CTN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磷酸肌酸钠;心肌损害;疗效观察

新生儿窒息是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一旦新生儿出现窒息,很容易使心肌细胞出现缺氧症状,导致低氧血症,严重的话可能会引发多器官、多系统并发症,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并发症[1]。根据相关报道研究表明[2],新生儿出现窒息后,有34%-78%左右患儿会出现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导致患儿死亡,目前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已经成为导致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磷酸肌酸钠是心肌保护药的一种,对于患儿心肌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探究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我院83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83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出生时间均在2h以内,且患儿出生后1min进行Apgar评分结果均介于0-7分左右,同时排除了宫内感染、脑部发育畸形、先天性心肺功能障碍等疾病患儿。现将83例患儿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患儿胎龄平均(37.3±2.5)周;出生体重平均(2901.5±474.8)g。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患儿胎龄平均(37.2±2.6)周;出生体重平均(2901.2±474.9)g。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以及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对比相对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所有患儿首先都应该积极治疗、处理原发疾病,采用纠正酸碱失衡、吸氧等综合对症治疗,采用100mg/(kg?d)维生素C以及2-4ug/kg?min剂量多巴胺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

实验组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磷酸肌酸钠(由海口奇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制药规格:每支0.5g)治疗,静脉滴注1g磷酸肌酸钠(加入10ml浓度为10%葡萄糖溶液稀释),每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7-10d为一个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及评价指标

所有患儿分别在出生后3-6h以及连续治疗1周后,取患儿2ml静脉血,将血清进行分离后,在2h内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儿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CK-MB、CTNI的测定值的正常范围值分别是:0-25U/L、0.05ng/ml。

1.4两组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治疗后一周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基本上消失,患儿心率、呼吸、CK-MB、CTNI等相关指标水平基本上恢复正常水平,心电图检查ST-T段相比治疗前减少90%以上。有效:患儿治疗后一周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有所好转,患儿心肌酶指标有所好转,但未恢复正常,心电图检查ST-T段相比治疗前减少50%-90%。无效:患儿治疗后一周临床症状以及临床体征并没有显著改善甚至进一步加重,心肌酶指标也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心电图检查ST-T段相比治疗前减少50%以内。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8.0,采用(X±S)表示计量数据,利用t检验,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P<0.05代表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疗效对比。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5%,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3%,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4224(57.1)14(33.3)4(9.5) 38(90.5)

对照组4118(43.9)10(24.4)13(31.7)28(68.3)

2.2两组患儿CK-MB以及CTNI水平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CK-MB、CTNI水平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是实验组患儿治疗后CK-MB、CTN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儿CK-MB以及CTNI水平治疗前后对比(X±S)

组别实验组(42)对照组(41)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CK-MB(U/L)89.9±20.423.6±11.589.1±19.649.3±12.5

CTNI(ng/ml)0.15±0.040.06±0.020.16±0.040.10±0.03

3.讨 论

心肌损害是新生儿窒息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酸中毒、低氧血症有关。心肌细胞主要代谢方式是有氧代谢,一旦心肌缺氧,会显著增加心肌细胞的无氧代谢途径,增加无氧糖酵解,增加体内产酸量,进而诱发酸中毒,减少细胞ATP合成量,扰乱细胞内能量代谢。而且,在缺氧情况向下,肺动脉很容易出现痉挛,增加肺循环压力,进而使右心室负荷进一步加重,加重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因此,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最重要的是加强心肌营养支持,改善心肌局部微循环。CTNI主要分布在心肌细胞内,正常新生儿机体内并不会检测到,但一旦心肌出现损害,会增加细胞通透性,使CTNI从细胞内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CK-MB含量也会提高,因此通过检测两项指标水平即可体现出心肌恢复程度以及损害程度。

本组研究表明,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提高了22.2%,患儿治疗后CK-MB、CTNI水平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和陈凤莲等研究报道基本一致[3]。磷酸肌酸钠是一种很多的能量供给物质,是为细胞供能的一种重要来源,也是糖酵解途径中极为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可有效调节葡萄糖代谢中多种酶系,提高细胞产生ATP的含量。陆琰等[4]也提出磷酸肌酸钠具有保护心肌、细胞细胞膜、改善心脏功能等诸多功能。

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患儿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会战,赵青爱,焦喜涛. 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9):19-21

[2]张彤. 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心肌损伤的疗效观察[J]. 医学综述,2012,18(22):3872-3874

[3]陈凤莲. 磷酸肌酸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10):1109-1111.

[4]陆琰. 磷酸肌酸钠和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心肌损害的疗效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7):1081-1082.

论文作者:李菊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  ;  ;  ;  ;  ;  ;  ;  

磷酸肌酸钠综合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疗效观察论文_李菊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