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胆囊功能障碍综合征论文_莫献凌

慢性乙型肝炎胆囊功能障碍综合征论文_莫献凌

莫献凌 广西省来宾市人民医院 来宾市 邮编546199

详细通讯地址: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

收件人:莫献凌 邮编546100

课题项目号:来科转123616 ?

很多研究表明多种病常伴有胆囊运动障碍,导致肝损害加重,对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影响。胆囊功能障碍对其基础研究工作相对缺乏,至今其具体发病相关因素和发病机制尚未能明确。其病理机制很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由于本文从肝硬化胆囊调节机制着手对胆囊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进行简介及评价。

关键词:胆囊功能调节;肝硬化;胆囊功能障碍综合征;

目前,胆囊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胆囊收缩运动降低,排空功能下降等二个主要方面。多数学者认为胆囊的调节机制在胆囊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中发挥关键作。本文拟对胆囊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胆囊调节病因机制及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1、胆囊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定义

胆囊是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胆囊的运动功能受神经、体液等多方面因素的调节胆囊运动。功能障碍常表现为胆囊收缩运动降低,排空功能下降,胆囊运动功能障碍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2、胆囊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须

主要诊断标准:口服胆囊造影或B-型超声可发现胆囊增大,脂肪餐后胆囊收缩功能不良。在除外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系感染、胰及上消化道等疾病情况下,始能考虑本征。

3、胆囊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横断面研究

3.1发病率

我国是乙肝的高流行区,据调查资料显示,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平均约7.18%,全国人群乙肝感染率高达5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着病情发展肝硬化早期胆囊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合并症。关于肝炎肝硬化胆囊收缩排空功能研究国内外报道不少,但结果不一。

3.2病因学研究

大量临床研究报道表明,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及胆囊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肝硬化患者。肝硬化伴胆囊壁增厚改变及功能下降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胆囊收缩运动受迷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支配。胆囊排空速度与量除与食物成分有关外,与食物到达十二指肠的速度及十二指肠产生的GB 收缩素( chol ecyst oki ni n,CCK) 等的含量、GB 和SO上 CCK 等受体密度和敏感性等关系密切[1,2]。结合既往文献,肝硬化患者导致胆囊功能障碍病因机制有如下几种:

3.2.1胆囊壁增厚的机制

既往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常伴有低蛋白血症、腹水、门静脉高压症、及胆囊壁水肿、增厚及胆囊功能障碍。许琳琳[3]等的研究发现肝硬化组胆囊壁增厚者达80.51%,自由门静脉压升高和低蛋白血症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胆囊壁增厚主要原因。王雪梅[4]研究也认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可导致胆囊壁水肿、增厚及功能障碍。已得到研究证实,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与其他因素是否有直接关系, 尚未获得足够的统计学数据[5]。罗超[6]等认为腹腔积液与胆囊壁增厚有密切相关性。腹水量越多、血浆蛋白浓度越低,胆囊壁增厚发生率越高,胆囊排泄功能障碍越明显。与王小丛等学者得出的结论一致[7]。

肝炎病毒作用机制可能为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在胆道系统沉积、免疫性损伤[8,9]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减退和空腹胆囊体积明显增大,胆囊壁增厚[10],致餐后胆囊收缩功能下降,排空迟缓。循证医学研究表明,有效地抗病毒治疗可改善肝硬化甚至使病情逆转[11],同时使胆囊壁功能恢复。乙型肝炎病毒侵犯胆囊致胆囊壁增厚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出可靠的病理证据,仍有待研究。

3.2.2体液调节

胆囊收缩及胆汁的分泌和排泄是通过神经和体液两种途径来调节。许多研究表明胆囊收缩素、胃泌素、胰泌素、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等是胆囊功能的体液调节重要因素,胆囊功能障碍因素较复杂,餐后胆囊排空速率主要因素是血液中足量的缩胆囊素。张振海及Montet等[12,13]研究均发现影响胆囊功能因素还有孕激素、胃泌素、促胰液素、胰多肽(PP)、降钙素相关肽、前列腺素(PG)、组胺、一氧化氮(NO)等。但多数未取得研究证实,仅有门静脉高压症、低蛋白2个因素取得统计学数据证实与胆囊壁增厚有直接关系[ 14,15] 。

肝硬化患者机体常伴有代谢紊乱及神经功能紊乱,可能是导致胆囊功能异常的重要因素。肝硬化患者体内胃肠激素水平异常, 可影响胆囊排空[16]。肝硬化胆囊动力改变的主要因素患者体内血浆 CCK浓度及胆囊壁CCK受体 ( CCK-R)含量异常,CCK是调节胆囊运动功能最主要的激素之一。徐克等[17]认为, 通过检测血浆 CCK水平, 可间接反映胆囊壁 CCK 受体活性,CCK浓度及胆囊壁CCK受体参与空腹胆囊体积增大并减弱餐后胆囊胆汁排泄及胆囊壁增厚的病理生理过程。

VIP 是调节胆囊舒张运动最主要的激素。肝硬化患者血浆VIP 水平升高, VIP 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 ( Bmax) 值增大[18], 减弱餐后胆囊收缩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体液调节很多种激素对胆囊功能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缺乏详尽的资料描述,尚有待进一步深入、具体地探讨。

3.2.3胆囊运动功能神经调节

胆囊的运动受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肽能神经的支配[19]。胆囊壁内及胆总管十二指肠接头壁内有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丛,对胆囊餐后运动的调节有重要作用。施宝民[20]等认为迷走神经切断组胆囊顺应性明显下降,胆汁淤滞、胆囊扩张,可导致餐后胆囊排空障碍。进食物刺激、迷走神经及胆碱能神经、CCK等是控制胆囊收缩的主要激素。

3.3危险因素

肝硬化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及功能下降,使肝损害病情进一步加重,胆囊壁增厚度及功能下降程度严重影响其预后及病死率,准确评估胆囊功能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4开展的胆囊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检查

胆囊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检查包括胆囊造影、计时胆汁引流、B超胆囊收缩排空功能检查、CCK-胆囊闪烁显影等检查项目,常发现肝硬化患胆囊壁增厚,排空延迟等异常。?目前常用?确诊须排除肝、胆、胰及上消化道疾病。

5 胆囊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

临床上西医治疗胆囊功能障碍综合征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生活要规律,避免精神紧张,低脂肪饮食,可用促动力药加强胆囊收缩,有疼痛者可给镇静、解痉剂,有炎症者可给抗生素。

综上所述,胆囊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比较复杂,其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有关共同作用的结果,胆囊病变致壁增厚,具体与哪种有直接关系各种研究结果多数未得到证实,有待进一步研究。对肝硬化患者应注意休息,生活要规律,避免精神紧张,低脂肪饮食,就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胆囊功能障碍劳综合征。如何进一步揭示其发生机制,完善防治措施,还有待于今后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Jazrawi RP, Pazzi P, Petroni ML, Prandini N, Paul C, AdamJA, Gullini S, Northfield TC. Postprandial gallbladder motorfunction: refilling and turnover of bile in health and in cholelithiasis.Gastroenterology 1995;109:582-591.

2 Nilsson BI,Svenberg T,Tollstrom T, Hellstrom PM,SamuelsonK,Schnell PO.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digestivegallbledderemptying,plasma motilin and migrating motor complex in man.Acta Physiol Scand 1990;139:55-61.

3 许琳琳,温珍珍,王建国.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壁增厚的临床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23(4);2590-2593.

4 王雪梅.EPCs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关系及其治疗展望[J].实用医学杂志.2012 ,28 (24 ).

5 杨东红,闫丽娟,陈飞,等.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胆囊壁增厚时的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1, 13( 1):52-53.

6 罗超, 范晓棠, 谢会忠.肝硬化合并胆囊壁增厚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23(4);2590-2593.

7 王小从,杨晓英,吴限.178例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声像图临床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5, 21(5): 302- 303.

8 朱瑾.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壁改变B超观察[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12): 28.

9 梁仲惠,伊虹羽,耿焱,等.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4): 73-75.

10 Montet J C.CatollBosc F X。Ferrari P’et a1.Gallbladdermotility and gut hormone plasma levels in subiects withand without 2allstones [J]. Gastroenter01 Clin Biol,2005.29:569.572.

11 王郁杰,秦宝山,王志凌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J].重庆医学,2013;42(18):2137-2138.

12 张振海,吴硕东.胃肠肽类激素对胆囊及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12(8):571-573.

13 Montet J C.CatollBosc F X。Ferrari P’et a1.Gallbladdermotility and gut hormone plasma levels in subiects withand without 2allstones [J]. Gastroenter01 Clin Biol,2005.29:569.572.

14 Ad riaan C, van Breda V, M arc R, et a.l D iffu se gallb ladder w allth icken ing: d ifferent ial d iagnosis. A JR, 2007, 188( 2 ): 495- 501.

15 闫丽娟, 马苏美, 周怀琪, 等. 非胆源性疾病胆囊壁双边影与低蛋白血症的关系[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 11 ( 11) : 750- 752.

16 梁坚, 王壮, 周宇,等.肝硬化胆囊结石患者瘦素与胆囊收缩素水平的变化[J]. 广东医学,2010,31(10);1314-1316.

17 徐克, 池胜英, 林加孟. 胆囊结石患者血浆胆囊收缩素的变化[J]. 重庆医学, 2007, 36( 17): 1760- 1761 .

18 傅华群, 蒋筱强, 马雪梅, 等.豚鼠体内生长抑素和血管活性肠肽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0, 17 ( 1) : 28~29.

19 刘诗,田爱霞.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J].医学新知杂志,2008,18(4),191-194+197.

20 施宝民, 张振海, 吴硕东,等.神经及内分泌因素在胆囊运动功能调节及胆囊结石形成中的作用[J].山东医药,2008,48(35):109-111.

作者简介 莫献凌 (1977),女,广西省来宾市,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慢性乙型肝炎的超声诊断和心脏病的诊断技术。

论文作者:莫献凌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慢性乙型肝炎胆囊功能障碍综合征论文_莫献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