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现状与控制对策分析论文_马喜

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现状与控制对策分析论文_马喜

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秦皇岛 066000

摘要:河道作为城市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河道以及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做好河道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既可以推动城市发展速度,又可以保证城市居民的正常水源供应,促进河流生态化的建设,文章从河道治理现状入手分析了河道治理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控制对策

引言

河道治理专业性强,是水利工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会根据河道变化规律,更改河道原有形态, 确保河道流向的稳定性,并考量河水流速、泥沙等状况, 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河道在汛期的防洪能力。该过程中,需要考量的工程要素及内容比较多, 施工单位要对其有清晰的认识,采取针对性地控制措施。

1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现状

1.1 河道淤积,防洪能力弱

当前,一些河道两侧没有设置护岸,或者堤身单薄, 与设计标准不符合。还有部分河道经长期外力作用,河堤受损,甚至出现坍塌。施工单位也没有认识到建设护岸工程的重要性,河堤两岸绿化不足,导致岸边及堤坝顶部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这些都使水利工程的性能受损,阻碍了其正常使用。

1.2 随意更改河道形态

施工单位并未认识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对河道水面进行侵占, 使其原有水流形态遭到破坏,水域总量不平衡。如今,开展河道治理工作时,为达到良好的防洪效果,多采取直立式护岸建设方式,使河道原有天然断面形态发生改变,而河道调蓄容量也随之减少,河道整体功能很难充分发挥出来。

1.3乱挖河道造成意外事故

河道本身就是危险的区域,即使没有违规现象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并且,我国有相关的法律对河道管理有明确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中提到,在被管理的河道附近进行挖土,淘金,采砂等行为的,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此条例一无所知,对河道乱挖乱采现象日益加重,相关的部门对于这种现象有过禁止,但又没有很好的手段对其进行管理组织,村民往往是想挖就挖,想采就采,就算违规挖掘了,也很难找到当事人来承担相应的责任。深入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资源的短缺,现代交通越来越发达,马路建设越来越多,各种建筑对沙石,泥土的需求过大,导致很多河道的沙土与石子奇缺受利益使,就无视法律法规,违法偷采,破坏水生态、水环境。

(2)人们对资源所属的错误认识认为河道资源是自然资源,用之不完,取之不尽,随意破坏环境破坏资源,是河道自然生态环境收到破坏。

(3)执法执行力度有所欠缺。根据相关的规定,如果有人违反河道管理条例,依照法定程序,应该对违反的人员进行审核调查,利用法律手段对出现的现象进行合适的处理。如果搜集的证据足够,违反人员还十分不听从劝告,执法机关没有权力对其进行强制执行,这时就可以利用更高权力机关的威力来震慑违法人员,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对违法人员强制执行。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通过法院解决问题时效太长,违法行为难以认定,违法人员会进行上访,或者是有其他原因导致此类案件被搁置。从这一方面来看,对河道违法人员进行相关处理具有一定的难度。

1.4 河流污染情况严重

近年来,河道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一些生活垃圾、工业废物等被倾倒到河流中,普通民众对水环境保护的认知相对较弱,没有认识到向河道中倒垃圾会对河水产生污染,不仅导致水环境恶化,而且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严重的污染,破坏水体、水质等,加大河道治理难度。

1.5 河道治理经费不足

河道治理的经费来源为引导性财政补贴,因资金不足,很多河道治理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经费不足,工程的施工质量无法保障,这对河道的堤防、护坡工程等产生了严重影响, 导致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相较于河道管理整治费用来说,真正用到河道维护方面的资金是非常少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控制对策

2.1 修建河道整治建筑

河道整治建筑能够对水流进行调整,使河水走向更加稳定,以免河流出现横向变形情况, 增强堤坝的稳定性。施工单位可依据实际工程背景及河道治理要求设置丁坝,施工过程中, 要重视丁坝的间距控制。同时,也可以采用锁坝对河道进行拥堵, 确保水流集中,提高通航能力。具体而言,要考量地形水文环境,在河岸上设置一些抗冲刷性能较好的材料,避免河水对堤岸产生侵蚀。

2.2 开展河道裁弯工程

一些河道呈曲线型分布,施工单位要裁掉过度弯曲的部分,使其具备较强的抗洪能力。倘若河道弯曲,河流会对凹面产生很大的冲击, 导致泥沙在该部位堆积,影响其通畅性。具体工程实施中,可通过人工裁弯方式,对河道平面进行更改。该环节要注重引河设计,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操作,并考量外部施工环境和河水流量情况。

2.3 拓宽河道

在原有河道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增加其宽度。拓宽河道不仅使河道具备较好的通畅性, 而且能够对河面上涨情况进行有效规避,安全性强。一些河道流经区城倘若过窄, 洪峰来临时,很容易发生水灾。拓宽河道时,施工单位也要对河岸周边房屋树木赔偿情况进行考量, 以免人民群众的利益受损。同时,还要关注泥土运输情况,科学设置开挖宽度,以达到良好的堤坝维护效果。

2.4 清除泥沙, 疏通河道

当大量泥沙进入河道中时,河流水平面会增高,特别是暴雨季节,很容易发生危险。清除河道中淤积的泥沙,对其进行疏通, 能够使河道具备较强的泄洪能力。而且施工单位还可用被清除的泥沙堵塞洼地。工程实践中, 施工方要进行实地勘察, 了解相关工程要素, 落实好设计、指挥、作业等各环节的工作,并注重后期工程验收,以实现预期清淤目标。

2.5 整治河道水质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中,要注重污染物清理, 使河水具备较强的自净能力。施工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性,运走河道中的淤泥;或者采取人工湿地方式改善水质。通过在沟槽处设置隔水层,加入适量的土壤或者植物根茎, 种植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对水资源进行净化。采取人工湿地净化水资源,非常简便, 而且工程费用低,效果极佳;建设生态护岸,对河道进行治理。在岸边种植植物,以达到涵养水源的效果, 并对洪峰进行削弱,减缓河流的流速, 提升整体水质。

2.6 灌输人水和谐共处理念

水是生命之源,河道保护行动对环境,人们生活环境都有着重大意义。河道的污染会传播细菌,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引起疾病。当地政府应该向广大人民宣传水对人类的重要性,保护河道的重要性,人水和谐共处的理念灌输应该从娃娃抓起,当地的教育部门应该向各小学中学下发任务,通过学校对学生宣传保护水源,与水资源和谐相处的重大意义。小学生,中学生正处于各种观念塑造树立的关键时期,积极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理念,对日后水资源、河道的保护有着长远意义。

2.7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整治保护行动

河道的治理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河道整治工作。河道的开发使用、保护等都关乎着千万家庭的利益,如果不能够科学治理,与人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影响人们的生活,对当地政府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在河道的整治策划中,要明确规划需要人民群众参与的部分,并计划好该怎样与当地民众进行沟通。在整治期间应该广泛争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并做好相关宣传讲解。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方式比较多,专业性很强,需要考量诸多要素,其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建设效果及其服务性能。相关单位和工程负责人要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治理河道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常规问题之外,也要对生态平衡问题进行充分考量,依据实际工程背景,选择最佳河道治理方式,充分发挥河道的性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水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捷金,吴春德,陈维平.污染河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15,24(2):178~181.

[2]李相峰,闫兴起.黎河输水河道治理方案浅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1,32(8):53~55.

论文作者:马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  ;  ;  ;  ;  ;  ;  ;  

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现状与控制对策分析论文_马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