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管理在下肢静脉曲张门诊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论文_高闻霞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650021

【摘要】目的:评价规范化管理在下肢静脉曲张门诊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疾病门诊治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下肢静脉曲张门诊硬化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以及加行规范化管理的观察组。对比2组下肢静脉曲张门诊硬化治疗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次数、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肢闭塞率、并发症、不良反应、治疗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治疗后VCSS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在下肢静脉曲张门诊硬化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预后效果、安全性。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下肢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安全性;治疗效果

血管外科中下肢静脉曲张疾病较为常见,既往治疗中以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为主[1]。近年来,医疗工作的发展,腔内激光、射频、泡沫硬化等微创疗法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治疗预后效果,以泡沫硬化疗法为例,具有操作简单以及可重复性特点,适用于门诊治疗。本文就我院下肢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患者为例,总结规范化管理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8年5月-2019年5月,总计50例。纳入标准:(1)静脉曲张临床严重程度评分≤6分;(2)彩超检查下肢深静脉通畅;(3)近期无中风情况。排除标准:(1)合并心肌梗死患者;(2)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3)合并严重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进行患者随机分组,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患者年龄25-63岁,年龄均值(47.0±11.2)岁;肢体

CEAP分级:C1 8条、C2 12条、C3 4条、C4 1条。观察组:男17例、女8例;患者年龄23-64岁,年龄均值(47.5±10.6)岁;肢体CEAP分级:C1 9条、C2 12条、C3 3条、C4 1条。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下肢静脉曲张硬化治疗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制得乳白色微细泡沫硬化剂,现配现用,记录患者个人基本资料,取患者直立位,结晶紫标记注射部位,止血带结扎曲张静脉近端,进行皮肤酒精消毒,结合静脉曲张程度注射泡沫硬化剂,3ml/每点,曲张静脉变硬后换点注射。

治疗后根据静脉曲张分级情况评定穿医用弹力袜的时间,数天或一周、二周、六周、6个月随访。

观察组——以上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管理治疗。C1、C2级患者治疗方法同上组,C3、C4级于彩超下注射治疗,取侧卧位,止血带结扎曲张静脉近端并行超声探查曲张静脉等部位,以明确患者注射部位,进行皮肤酒精消毒,输液针穿刺、固定并注射泡沫硬化剂(3ml),曲张静脉变硬后行彩超监测,泡沫即将进入深静脉情况下以探头压迫、抬高患者患肢。C5、C6级局麻下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取平卧位,并于腹股沟区卵圆窝位置处做斜切口(3cm),曲张静脉团处理方法与上组相同。治疗后,C1-C4级患者穿医用弹力袜、抬高患肢并休息15min后行走30min,穿弹力袜21d。治疗后,C5-C6级患者行医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嘱患者1周后门诊拆除绷带,并改穿医用弹力袜6周。分别给予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治疗后康复情况,给予患者门诊健康指导、活动指导、医用弹力袜使用方法指导,鼓励患者合理运动、规范日常生活。

1.3观察指标

记录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患肢闭塞率、并发症(反流)、不良反应(色素沉着、局部硬结、疼痛、静脉炎、视物模糊等)、治疗次数、VCSS评分变化,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进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总分越高说明患者满意度越高)调查。

1.4VCSS评分标准[2]

包括疼痛、水肿等10个项目,单个项目总分3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病情越重。

1.5统计学方法

此次实验观察指标结果以软件SPSS19.0处理。计数观察指标(并发症、不良反应等)以%形式展开,X2检验;计量观察指标(治疗次数、VCSS评分、满意度评分)以 形式展开,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计数指标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试验患者患肢闭塞率、并发症、不良反应情况见表1。3项计数指标占比率比较,P<0.05。

2.2计数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试验患者VCSS评分变化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情况见表2。治疗后2项指标评分比较,P<0.05。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具有临床多发趋势,主要集中多发于久站、负重工作人员,是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的疾病问题。针对此类疾病主要采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微创硬化剂治疗等手术治疗,硬化治疗操作简单、可重复,成为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优选方法。治疗期间配合建立患者档案、CEAP分级治疗方案、加强治疗后随访以及健康指导等规范化管理可以提升治疗预后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3]。柴温,王喆,王瑞娟等人研究指出,规范化管理的实施,可提高下肢静脉曲张门诊硬化治疗效果[4]。

实验结果和柴温,王喆,王瑞娟等人研究结果有一致性,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1%高于对照组80%,P<0.05[5]。

综上所述,门诊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落实规范化管理,可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预后效果,实现了下肢静脉曲张的规范化防治、管理。

参考文献:

[1]马运苗,赵惠敏,李兴方等.优质护理在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1):199-200.

[2]兰丽英.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行优质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9):163-164,165.

[3]张艳君.优质护理在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1):130-131.

[4]彭军路,贺新奇,张峰等.规范化管理在下肢静脉曲张门诊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J].中国医药,2017,12(2):260-263.

[5]柴温,王喆,王瑞娟等.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措施和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4):122-122,130.

论文作者:高闻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  ;  ;  ;  ;  ;  ;  ;  

规范化管理在下肢静脉曲张门诊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意义论文_高闻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