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像与不像"和"有法和无法"论文_尹显芝

小议"像与不像"和"有法和无法"论文_尹显芝

(四川省德阳市黄河路小学 四川 德阳 6180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5-0089-01

教学中我遇见这样的情况,经过一个学年的作文学习,四年级学生写出的文章有点"像作文"了,初步具备了作文的基本框架结构:开头引出、中间展开、结尾呼应。但学生作文仍然存在着语言单调、内容空洞的问题。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变现他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可见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我们在教学中所倡导的"百科知识卡"就体现了这样的结合。比如,学生在学完《呼风唤雨的时代》一课后。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宇宙的知识,在阅览室,图书馆或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把感兴趣的问题,如太阳黑子的活动,黑洞的形成,宇宙大爆炸等摘抄写在卡片上,并用简短的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最后标明信息来源,制作人姓名,还可以粘贴图片,绘画插图以配合知识内容,图文并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百科知识卡"可布置在教室的知识角,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给学生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学期末把学生们制作的知识卡分类,装订成册,加上封面,命名为《小百科知识全书》。全班学生都是作者,编者。学生们有了成功的喜悦,也有了写作的乐趣和素材。

上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轮流担当值日的同学选读一篇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课外读物当众阅读,其他同学则对文章进行简要分析,老师作重点点评。学生们喜欢将自己挑选的文章与同学们分享,这样就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在日常阅读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积累了作文素材。

为了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学生阅读,我们与课本配合,全班进行了同步阅读训练。比如在学习了《颐和园》、《长城》、《秦兵马俑》这一组课文后,指定学生阅读一系列关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文章,要求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制作图片,并举办图片知识展。学生通过查资料、剪图片,积累了大量的世界文化遗产如数家珍,在单元作文--给一处世界遗产写导游词时,很多学生都"成竹在胸,下笔有神"了。

语文课本中的每篇文章都选得很好,语言丰富,内容典型。我要求学生细细品味,从词句到结构到内容,都仔细分析,找出精彩之笔,化为我用。同时在教学中,强调"艺术的魅力在于细节",要求学生重点关注文章的细节描写,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鉴学习,在平时加强此方面"硬功夫"的训练。如在学习了《白公鹅》中"落步之前,它总是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璞,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的细节描写之后,我先让学生用手掌模仿鹅掌做动作,接着细细品味,想象画面,感受白公鹅的高傲姿态,最后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用一段话描写出来。通过模仿学习和重点训练,有了"金鱼游的时候,后面的尾巴是平展开的,四周绕着亮晶晶的水花,很好看"、"豆芽的侧面长出了两片叶子,像大龙虾的大钳子一样"、"黄豆裂开了一点缝隙,像一张大嘴巴"这样一系列形象生动的句子。为加强平时的"练笔",要求学生每周坚持写四篇以上的观察日记,通过在练中学、学中练,大家的作文能力得到长足进步。

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最好方法,为让孩子们在书香中成长,规定每月至少看一本推荐图书。我利用校讯通将推荐书目发送到家长手机,其中很多都是中外名著。有《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昆虫记》……

论文作者:尹显芝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  ;  ;  ;  ;  ;  ;  ;  

小议"像与不像"和"有法和无法"论文_尹显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