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走出作文中的定势误区论文_张圆圆

引导学生走出作文中的定势误区论文_张圆圆

张圆圆 甘肃省临夏市八坊小学 731100 

学生在作文时,写人物脸谱化、写事件单一化、写景物固定化。写不出富有创见和新意的文章究其症结所在,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习作时,进入了思维定势的误区。思维定势也叫心理定势,它是指一定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它决定和影响着同一类的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也就是人们在感知、反映某类事物的时候,总是用原有的知识、旧有的经验和情感,以一种固定的倾向去感知、评价、反映某种事物,表现出思维活动的倾向性、专注性和固定性。

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制约和导向,使学生总是以一种固定的、单一的思路去操纵同类题材、同类内容的文章,并始终沿袭这种旧有的思维轨迹作文。它对学生作文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它的积极的、正面的作用是使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和表达方式有准备、有计划地作文,使创作思维不受其他干扰,便于迅速完成。但它的消极作用也十分明显。尤其是对那些作文能力差或不善于、不勤于动脑的学生他们用过分的、固定的和专注的指向,过分地迷信和依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将自己的作文引进一条狭窄的巷道以至于死胡同。严重制约学生创作思维活动,制约着作文题材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由于这种思维模式的固定化,学生在作文时,只考虑和选取与这种思维活动相顺应的东西,而不去积极地进行创造性思维,把那些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相顺应的东西一概视而不见。因此,作文中的思维定势也可以说是一个封闭性的,较难突破的思维空间,它使其他的创作思维(诸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难以发展,使学生看不见大千世界的纷繁广阔,摄取不到具有现实意义的典型材料,也就写不出富有创见和新意的文章来。

那么如何克服打破这种僵化的思维模式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能力,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思维活动由一点向四周散开,让学生围绕一个事件、一个人物或一个景观,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维,然后加以比较,筛选,组合,最后采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其表达出来。而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一提到雷锋精神就想到好人好事而忽视了雷锋精神中还有的“钉子精神”勤俭美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好人好事这些固然可写,可这将会把雷锋精神的内涵大大地缩小了,也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小学到中学,始终是一接触到此类型的题目,就是这种内容,不去积极地扩展其外延,充实其内涵,变也只是时间、地点、姓名的变化,换汤不换药。如果启发学生利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引导他们考虑到雷锋精神中的钉子精神,以及对同志、工作和对丑恶现象的不同态度,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就会广阔得多,题材、内容也会丰富多样。其次,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让学生标新立异、不受定势的羁绊,将文字写活,写出有新意、有创见的文章来。如让学生写“班门弄斧”的启示,学生可以写青年人应该敢于在“班门”前弄斧,在“孔门”前卖书,不迷信权威,这就一定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不然,只会写出不自量力、骄傲自满等内容的俗套文章来。再次,只有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多种思维能力,学生才会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使想象奇瑰,写出的文章也会活泼、生动、灵秀,而不落入俗套,不千人一面,将会有新意,有创见。

二、突破传统的命题方式,搞好作文指导

教师在出题时可以让学生在不脱离作文范围,不为背作文要求的情况下,让学生自拟题目,或者让学生去补充题目,这样一来,题目就活了,学生写作的内容也就丰富了。另外,出的题要介于学生的思想阅历、知识水平和生活之间,要紧扣教材和教学大纲,出题的角度要新,题目要小而具体,切忌空泛,除前面所说的自拟或补题两种方式外,还可以写一些材料作文和想象作文,发展和丰富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以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心灵的闸门要用感情的因素去打开,在进行写作指导时,要采用各种手法循循善导,激起学生的创作热情,制造一个思绪纷飞的写作环境,让学生充满激情,产生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生发联想,思维活跃。

三、要内向与外向相结合,注意观察积累,拓宽学生的视野

内向与外向相结合,就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作文训练和其他的练笔形式相结合。单纯地靠课堂教学和课“作文”的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远远不够,要在一方面抓紧语文课堂教学,并使其与作文教学紧密联系的同时,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去观察、去积累。这些是学生进行多种思维活动,走出定势误区的基础。因此,教师理应倡导并督促学生多看一些健康的课外读物。在他们丰富知识的同时,开展写作实践。另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参观、调查、访问听报告、看电影等活动丰富写作内容,引起写作兴趣,观察得多了,积累得厚了,学生的思维面就广了,思维的层次也就深化了,就拓展了思维空间。我们应该要求学生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素材的积累,让他们留意周围的人或事,用限量的时间,通过现代媒体了解社会。只有这样,在作文时,才会有材可取,有话可说,才不致于走进定势误区。古人所说的“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总而言之,思维定势对提高作文水平确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只要我们引导学生走出这思维定势的误区,学生肯定会写出具有创见和富有新意的文章来,而不至于再“横眉冷对天花板,俯首咬破手中笔”了。当然,如何打破这僵化了的思维模式,还需老师们不断地去探索。

论文作者:张圆圆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  ;  ;  ;  ;  ;  ;  ;  

引导学生走出作文中的定势误区论文_张圆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