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内部矛盾”教学方案_帝国主义论文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教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帝国主义论文,教案论文,矛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世界史教案

教学目的

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帝国主义国家的争霸计划,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源。

2.认清争夺霸权是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

3.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既互相妥协,又互相斗争,最后形成了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三、培养学生的能力:

利用图表、史料的对比以及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主要矛盾和矛盾焦点的分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培养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教学难点: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焦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提出两个问题:①80年前在世界史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②这场战争交战的双方是谁?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出:①这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②它们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③帝国主义之间有什么矛盾?④这一矛盾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从而点出本节学习内容,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三节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板书)

一、矛盾的根源(板书)

(用幻灯打出表格)

要求学生结合表格,回忆所学知识,回答:1.哪些国家是跳跃式发展的?(美德)2.美、德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归纳出共同原因:①都完成了统一任务,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②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容易采用新的生产技术。③都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及资源。由于具备了以上条件,美、德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

(打出幻灯,这一表格接在上一表格下)

引导学生思考:“各国工业的发展速度与它们对殖民地的占有情况说明了什么”(不平衡)(用幻灯打出字幕置于第一个表格上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教师强调指出)这种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它们之间新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帝国主义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

二、矛盾的表现(板书)

(教师先指出)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然后用幻灯打出字幕)

德国宰相皮洛夫在议会中讲:

“认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只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启发学生思考皮洛夫讲这番话的用意。在此基础上教师强调指出)重新分割,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和特点,因而,为了在世界范围内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制定了自己的争霸计划。

欧洲列强的争霸计划(板书)

(用幻灯打出表格)

欧洲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计划

争夺计划

法国 力图“复仇”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吞并鲁尔矿区。

德国 消弱遏制法国,夺取法国一部分地区,比利时、北欧、巴尔

干半岛、奥匈帝国的土地,以及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殖

民地,建立“中欧帝国”。

英国 继续强占殖民地,建立“更大的不列颠”帝国。

沙俄 夺取中国东北和西藏、吞并朝鲜、夺波斯、占博斯普鲁斯和

达达尼尔海峡,插足于东欧和巴尔干半岛。

奥国 向巴尔干扩张。

意大利高喊古罗马光荣,要求巴尔干的一些地区臣服于它,参加

瓜分小亚细亚和非洲,争夺突尼斯,在地中海建立霸权地

位。

(指导学生阅读以上表格并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图》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法国要复什么仇?阿尔萨斯和洛林是何时被哪个国家夺走的?英国何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英国帝国主义的特征是什么?沙俄19世纪末已占领我国多少平方公里的土地?

(回答问题之后,启发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认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一)巴尔干问题:(教师首先提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比较集中的地区在哪儿?(巴尔干)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争夺巴尔干?(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①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巴尔干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汇合处,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的门户,也控制着通往印度的航路,因而,在战略上据有极重要的地位。②从政治上看:巴尔干地区原被奥斯曼土耳其所占领,到17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始衰落,19世纪后半期,帝国内部腐朽透顶,衰弱不堪,因而在它统治下的巴尔干地区人民掀起了民族解放斗争。到19世纪70年代,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摆脱了土耳其的统治,建立了新的民族独立国家。其它各国也要求推翻土耳其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因而,巴尔干半岛这种内部政局的不稳,则为帝国主义的插手创造了可乘之机。

(提出问题)有哪些国家插手巴尔干地区?这些国家插手的企图何在?

奥匈帝国为了扩大自己在欧洲的势力,支持土耳其在巴尔干的统治,力图阻止巴尔干的民族统一运动。德国同奥匈帝国有矛盾,但它从维护其在土耳其的利益出发和奥匈站在一起。沙皇俄国为了夺取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控制黑海到地中海的门户,它企图通过巴尔干战争削弱土耳其,同时,也想把巴尔干同盟作为对抗德奥的工具,因此,俄国打着支持巴尔干各国民族解放的旗号,以斯拉夫人“解放者”的身份介入,这就与英国也发生了矛盾。由此可见,由于欧洲列强各自怀着侵略扩张的野心对巴尔干进行了干涉,以致使巴尔干的民族解放斗争问题更趋复杂化,巴尔干问题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和斗争的焦点。

(二)英德矛盾:(教师提问)哪国争霸的计划是全球性的,并且虎视眈眈?它的这一行为必然和哪国的计划发生撞车现象?为什么?

(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讲述)发生撞车的国家主要是英德。因为,英国在18世纪中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世界的霸主。19世纪末,世界已被瓜分完毕。德国统一任务完成后,外交政策发生了变化,它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这一政策的变化对于已经掌握世界霸权的“大英帝国”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德国大使对英国外相说过:“每个人都知道,英国应有尽有,而我们呢?相反地,有的很少。”怎样才能应有尽有呢?那只有从英国手中去抢。这里要强调,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就是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而英德矛盾正是如此,这对矛盾则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

(教师指导学生看《世界政区图》进而了解德国是如何抢夺殖民地的)在亚洲,德国强占了我国的胶洲湾,为了与德对抗,英国强租了威海卫。在非洲,德国吞并了坦噶尼喀,还向英国在南非的统治挑衅。特别是在中东,德国拼命拉拢土耳其,获得了修筑巴格达铁路的权利,对此,德国的宣传家们欣喜若狂地叫嚷:“巴格达铁路将替我们开辟到伊朗和阿富汗的道路,而成为我们架在英属印度上面的一把利剑。”由此可见:后起的德国帝国主义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来势汹汹,它每扩张一步都会和英国发生冲突。

(三)法德矛盾:(提问)在欧洲大陆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对立最突出的是哪两国?为什么?(引导学生回忆普法战争的结果得出结论)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得出)在帝国主义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形成了三个中心环节:

三个中心环节(板书)

(1)争夺巴尔干→焦点

(2)英德竞争→主要矛盾

(3)法德矛盾

随着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了。

三、矛盾的激化(板书)

1.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板书)

(1)三国同盟(板书)

(启发学生思考)德国要想实现争夺全球霸权的策略,它的对手是谁?它又会找谁作盟友?为何德国要联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提出)奥匈帝国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同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斗争中,奥匈帝国不是德国的主要敌手,因而德国拉拢、利用奥匈帝国来对付主要敌人。在俄、奥争夺巴尔干的斗争中,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使其占领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从而消除了当年在统一德国过程中互相争雄的一段夙怨,同是也给企图在巴尔干大捞一把的俄国设立了障碍。从此,奥匈帝国死心塌地地站到了德国一边。1879年双方订立盟约。(指导学生看教材中盟约的内容,使学生认清德国达到了拉奥匈帝国以对付俄国的目的)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思考)德国又是如何对付法国的?德国对付法国是利用了意大利。法、意两国在北非突尼斯一地的争夺相当激烈。德国首相俾斯麦搞了一个诡计,他找法国代表吹风说:“突尼斯这个梨子已经熟了,是你们摘取的时候了。”暗示德国同意法国吞并突尼斯。法国大喜,连忙出兵突尼斯,从而激怒了视突尼斯为禁脔的意大利,德国一箭双雕,既挑起了法意矛盾,又将意大利拉到自己身边。1882年,德、意、奥三国结盟。盟约的签订标志着三国同盟正式形成。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三国同盟的建立为后来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抗和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2)三国协约(板书)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继续分析)三国同盟条约是共同对付谁的?盟约的签订促使哪些国家组合到一起?三国同盟条约签订后,法俄开始互相接近了,从1888年开始,法国资本源源不断输入俄国,到一战爆发前,法国在俄国的投资总额,已达100亿法郎。列宁在论述法国这个“高利贷帝国主义”的时候指出:“法国的国外投资主要在欧洲,首先是在俄国。”1892年法俄双方签订军事协定,共同对付三国同盟。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英国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国家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既斗争,又互相勾结)

此时,英国所处的地位十分微妙。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看风使舵,不愿加入任何一方,它采取了“光荣孤立”的政策。因为英法在争夺亚洲、非洲殖民地的问题上矛盾重重,它与俄国在争夺中亚、西亚、中东殖民地上又互不相让,与德国争夺十分激烈,因而它不愿参加任何一方,同时,还想利用双方的对立,乘机在世界各地扩张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但是,到了20世纪初,形势发生了变化,德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外交政策的改变,都给英国带来很大威胁,成为英国对外扩张的主要竞争对手,这使英国不得不放弃它的“光荣孤立”政策来寻找盟友对付德国了。它首先放弃了长期以来的仇法政策,1904年与法国达成谅解签订协定,这就为英俄的接近创造了条件。俄国外交大臣拉姆兹多夫宣称:“我们朋友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朋友。”于是英俄两国就波斯和阿富汗、西藏问题达成妥协。1907年,签订了英俄协定。

2.军备竞赛(板书)

(幻灯打出表格)

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扩军竞赛

国别军费增加情况 常备军的扩充 海军的扩充

俄国214%230万人 306艘

法国133%1913年达80万人 315艘

英国180%41万人

688艘

德国335%1913年达87万人 391艘

奥匈帝国155%20万人

202艘

意大利 185%

(引导学生结合表格内容的具体数字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在扩军方面各国竞争得非常激烈,尤其是英德的海军扩充更是如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小字部分,指出)在英德造舰竞赛中,德国大大缩短了同英国的差距,到1914年,德国成了世界上第二个海上强国。

(为了揭露帝国主义高唱和平的假象,补充介绍)在扩军备战中,各国不断改进军事技术,更新装备,出现了许多新式武器,如:烈性炸药、实心炮弹、机关枪、手榴弹、鱼雷、潜水艇、飞机、飞艇、坦克等,这些都是在一战中首次使用。

(通过以上分析,使学生深刻认识)帝国主义高唱和平裁军是假,积极备战发动大战是真,由此得出,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加紧扩军备战,炫耀武力的斗争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造成了种种事端层出不穷的动荡局势。到1914年前,国际战争危机日益加剧,尤其在巴尔干地区各国不断增兵,制造事端,局势异常紧张,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库,一旦有火星,这个火药库就会发生大爆炸,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的世界规模性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在80年前的7月,这个火药库终于爆炸了,最后参加战争的国家有30个,战火从欧洲蔓延到亚洲、非洲、美洲,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开始了,这就是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结果。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世纪霸权’是帝国主义政策的内容,而这种政策的继续便是帝国主义战争。”

四、矛盾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板书)

小结:

(本节内容要求学生以矛盾为主线来分析)19世纪末,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出现了不平衡,造成了帝国主义之间新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表现就是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为此帝国主义各国之间进行着紧张的外交斗争和扩军备战,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便是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的表现,这一矛盾激化的最后结果则是战争的爆发。

标签:;  ;  ;  ;  ;  

“帝国主义内部矛盾”教学方案_帝国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