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现象”的本质_春兰集团论文

“春兰现象”的本质_春兰集团论文

“春兰现象”蕴含的本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春兰论文,本质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大中型企业有生命力,可以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和生命力来源于市场;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严”字当头,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彻底改革单打一的传统观念和经营方式,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这就是——

位于江苏省泰州市东城风景区的春兰集团,是一个拥有金融、空调器、摩托车、贸易四大群体的多元化、跨行业、跨国的大型经济实业集团。这个集团的迅猛崛起,备受广泛关注。人们把这个集团的外在形象简称为“春兰现象”。本文不限于描绘“春兰现象”,而试图通过这种现象分析一下本质!

(一)

“春兰现象”蕴含的本质首先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有生命力,可以搞好,并有美好的前途,无需用什么别的东西取而代之。

春兰集团的前身是泰州冷气设备厂。1985年10月,这个厂的主帅易人,32岁的陶建幸走马上任。当时,这个地方国有小企业仅有固定资产200万元,职工1000人,年产值不足1000万元。十年巨变。如今,春兰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世界七大空调企业之一。1994年空调产销量70万台,完成工贸产值80亿元,利税7.5亿元。

春兰不仅生产规模高速扩展,而且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更是惊人。1992年1月23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这个企业视察,看到办公楼墙上一张表写着“松下100万元,三菱80万元,春兰70万元”。陶建幸向总书记介绍说:“这是我们在人均劳动生产率方面与世界最好公司的差距,我们正迎头赶上。”三年后的今天,春兰人可以欣慰地向总书记汇报:“去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已经超过100万元,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其中第二分厂已高达250万元,相当于1985年的100倍至250倍,这难道不是奇迹吗?

列宁曾经说过,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新社会战胜旧社会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条件。这个道理不仅对一种社会、一个国家是适用的,而且对每一个企业也是绝对正确的。企业是否好,一种企业比另一种企业是否更好,根本的标志是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劳动生产率高,既是社会制度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又是企业生命力的集中反映。春兰集团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已达到世界上同行业的先进水平。这个事实本身无可争辩地证明,国有企业是有生命力的、可以办好的。目前,有些国有企业缺乏活力,办得不够好,集中表现在劳动生产率过低方面。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很难改变国有企业的被动局面。因此,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应当是所有国有企业面临的头等任务。

对于国有企业作用与地位的估量,对于国有企业历史命运的判断,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较大的争议。在本世纪30年代初,由于资本主义陷入全面的深刻的经济危机,各国的私有企业破产倒闭者不计其数。与此相反,前苏联30年代的国有企业却欣欣向荣,发展速度相当高,迅速改变着前苏联的面貌,并成为40年代战胜法西斯的主要物质基础。我国的国有企业在50年代亦是如此,当时的辉煌业绩至今还记忆犹新。基于上述情况,50年代的企业国有化的浪潮,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已载入史册。然而,从60年代,历史发生逆转。在西方,不少国家以凯恩斯学说为指导,加强国家对私有企业的干预,帮助私有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使私有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反之,在东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又没有及时进行改革,问题积累得越来越多,致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多少,甚至有所下降。到80年代初,私有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反差愈来愈明显。于是,有人呼吁,国有企业向私有企业转化。这就出现了80年代的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浪潮。这个潮流在我国亦有反响。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哪一种企业更好的争论,屡屡在报刊上出现,自然不足为怪。经过15年改革,我国确实已有一部分国有企业改变了面貌,春兰集团便是其中之一。放眼未来,随着改革的深化,也许国有企业还会出现30年代和50年代的辉煌!而私有企业又有谁能保证不会再跌入危机的深渊。历史的辩证法往往嘲笑目光短浅者!

(二)

“春兰”现象蕴含的本质又在于,国有企业的活力与生命力来源于市场。只有从市场出发,依靠市场、发展市场、开拓市场、增大市场投入、扩大市场份额,才能办好国有企业。

在市场经济中,对于企业来说,主要的困难并不在于购买阶段,而在于销售阶段,即自身生产的产品能否实现马克思所说的“惊险的一跳”。如果这一跳不能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自身,而是商品的生产者。根据市场经济的这条规律,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要来安排生产。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产品发展方向。这个方向如何确定?必须依据市场的预测。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市场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这就是说,要“以销定产”。春兰集团较好地实现了这个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最初,春兰有48种产品,根据市场调查结果,砍掉了42种,集中精力上市场迫切需要的空调器。由于瞄准市场、收拢五指、握成拳头,企业很快扭亏为盈,出现生机。当空调厂商增加到数百家,强手如林的局面出现后,春兰又提出“让开大道、占领两厢”的战略,不生产3000大卡的空调,而开发7000大卡以上的柜式空调和3000大卡以下的家用空调。这种避“热”就“冷”的战略,不是主观臆断,而是依据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由于这个决断符合市场实际,所以春兰空调又成为抢手货。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不断开发新产品,这是春兰集团也是一切企业生命力之所在。

春兰集团之所以在市场上获胜,同它们对市场的投入有密切关系。在春兰的产品成本中,市场费用占15%左右。这个比重不仅高于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而且也高于国际上的著名大企业的水平。春兰舍得花钱,不小气,甘愿把自己创造的产业利润的相当部分转给商业贸易。正因如此,春兰的销售网遍布全国。眼下,春兰在全国建立了13个销售分公司,与2000多家经销商建立了直接代理关系,加上零售商,销售大军已达10万之众。春兰还有一支庞大的售后服务系统,600多个售后服务中心,近万人的安装、调试和维修队伍,实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对于市场营销方式,春兰人也十分重视,并不断改进与完善。最初,采用“提篮小卖”的直销方式。1990年改行“代理制”,采用“蜘蛛网”战术,在全国广设代销点。近来,又推出“拴蜻蜓”的战术,即所谓的“受控代理制”。这是厂商合作的新体制。代理商必须将货款以入股方式先行交给春兰公司,然后按合同提货,年末给代销商大幅度让利和奖励。这种营销方式彻底消除了“三角债”的困扰。在春兰,没有一分钱的“三角债”,几十亿流动资金运转自如。这个现象,在全国如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十分罕见的。

春兰不仅注重国内市场,也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春兰空调荣获ISO9001国际最高质量标准认证书,产品远销美国、意大利、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海外用户青睐。最近集团总部将迁往上海,实现“决策在上海,生产在泰州,贸易在香港”。通过香港,将贸易扩展到全球,走上世界市场!

市场对于某些国有企业仍然是十分陌生的。它们口头上也说要依靠市场,但是缺乏行动。有些国有企业仍然还是计划经济的老一套,并不面对市场,不搞市场调查,不搞市场分析,不搞市场预测。对于市场心中无数,盲目地进行生产。结果,产品出了车间,进入仓库,成了一大堆积压品,毫无市场可言。马克思说过,这种产品不能称其为产品。一件衣服只有经过穿,才称为衣服;一条铁路,只有运行起来,才称为铁路。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已被过多的积压产品压得喘不上气来,气息奄奄。它们如何摆脱困境?唯一的方法就是迈开双腿,走进市场,去调查,去分析,去预测,看一看市场究竟需要什么,需要多少,然后再决定自己的行动!这可能是医治国有企业病的灵丹妙药。

(三)

“春兰现象”蕴含的本质还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严”字当头,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向管理要速度,向管理要效益。

春兰集团是个集中决策型的现代化企业。它的总部不设任何职能机构,只有5个“老总”及其5个秘书,再加几个办事员,总共18人。对于6000多人的大企业来说,这十几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他们却象火车头那样,带领千军万马奔驰在广阔的市场上,并且捷报频传。而目前许多国有企业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冗员甚多、效率又很低下。将它们与春兰比一比,差距太大了。看来,企业的机构也面临一场革命,一场深刻的改革。对于企业改革,眼光不能总是盯在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上,不能总是眼光向外,而必须把眼光转向企业内部,在企业内部进行改革。而企业内部的改革,必须从“头”做起,从决策机构开刀。一旦领导带了头,企业的改革将势如破竹。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必须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于这一点,春兰集团特别重视。他们不断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提倡“春兰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公司内上至“老总”下至每个职工都签订了“质量承诺书”,“如不能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发生质量超标和质量事故,愿意无条件地接受单位500元至1000元人民币的质量罚款,直至除名。”对于这样的规定,说到做到,毫无含糊。今年1月3日,一名装配工未严格执行工艺,管道整形稍有欠缺,自认罚款5000元,总工程师本人以及班长、工艺员、车间主任、工艺科长、检验科长、质管科长等有关7人,每人也罚款2000元。最近,一名职工将空调器上的商标牌贴反了,虽不影响产品的性能,但会影响企业形象,也自认罚款5000元。为了保证质量,春兰经常开展各种技术比武和技术培训,由于多方采取措施,春兰空调的质量连续四年全国第一名。用户的投诉,不论从相对数上看,还是从绝对数上看,在同行业中都是最少的,并且能以最快的速度加以解决。这一点,是春兰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坚实基础。春兰人的志气集中表现在瞄准世界名牌,制订赶超战略。日本“三菱”生产的双子星空调,享誉世界,它正成为春兰人赶超的目标。

我们有些企业虽然也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但是执行起来却打折扣。春兰 集团不是这样。他们制定了干部、职工行为规范条例、劳动管理条例、技术管理条例、奖惩条例等18项规章制度。在这些制度面前,6000多人一律平等,没有厚此薄彼之分。以整治迟到为例,迟到一次劝告,三次记过,四次开除,毫不含糊。开始有些人不习惯,有抵触情绪,但公司坚决执行。第一年迟到108人,第二年8人,第三年后没有一人迟到。春兰人已养成了遵守纪律和各种规章制度的习惯。几年来,全公司职工无故矿工为“0”,上班串岗为“0”,偷拿公物、暗干私活的为“0”。这样好的职工队伍是春兰公司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四)

“春兰现象”蕴含的本质也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实行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彻底改革单打一的传统观念与经营方式。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充满着竞争与风险。如何避开风险?其主要策略就是多元化经营。要想办好一个大型企业,决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点之上,一定要开展多种经营。这样,当某个行业出现波动,甚至萎缩、下降时,不致于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春兰集团较好地实现了上述的市场经济的多元化经营战略与策略。当春兰空调生产能力达到140万台,市场占有率达到40%之后,他们并没有陶醉在胜利的欢乐之中,而及时把力量转向摩托车。1994年他们建成了7万平方米现代化的摩托车厂,当年生产摩托车1万辆,1998年将生产100万辆。从此,摩托车又成为春兰的另一个支柱产业。不仅如此,春兰的贸易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在国内有贸易公司2个,分公司13个,办事处39个;在海外有公司2个。更有甚者,春兰集团已把手伸进金融领域。他们在香港有正大投资公司,在内地成为交通银行的重要持股者,并正在办理财务公司。一旦春兰集团在金融、贸易、产业诸多领域站稳了脚跟,其前途将是无限的。放眼当今世界,哪个世界级的大型财团,不是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在一起的群体呢?春兰集团正在向这个目标奋进!

春兰集团还有更宏伟的目标,即成为大型的跨国集团。跨国公司的迅猛崛起是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这个特点既是已往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前进的杠杆。它不仅使企业在国内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而且给企业展示了世界舞台,在世界范围内有了回旋余地,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近几十年来美、日、欧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根据这种发展趋势,开放的中国理应把自己的企业推向世界。春兰集团的老总豪迈地说:“几百亿产值不算什么,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让春兰集团跨进世界著名大公司的行列!”

标签:;  ;  ;  ;  

“春兰现象”的本质_春兰集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