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评价论文_赵恒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评价论文_赵恒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1

【摘 要】目的:评价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两组患者的带呼吸机时间和28天的病死率。方法:西医积极治疗原发病、呼吸支持、液体管理等,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潜阳丹。按照前后对照的方法比较2013年10月—2015年4月前19个月和2013年5月—2015年12月后20个月两组带呼吸机时间、28天病死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两组带呼吸机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两组28天病死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降低了患者的28天病死率。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潜阳丹;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084-0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指重感染伤休克肺内外疾病的肺血损伤的临床综合征,属急性肺损伤的重型临床征呼吸和窘迫进性氧血症X呈性肺临床,ARDS者大多血性,在同的肺水和水者对在西医综合治疗合用阳丹治疗的ARDS者和28病进性分析,期临床治疗ARDS的。

1.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本院ICU收治ARDS患者 60 例,经病史、体检、胸部 X 线拍片 及血气分析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2006)》的诊断与分类标准,筛选符合以下标准的临床患者:①起病较急;②氧合指数不高200mmHg;③X 线显示双肺均有斑片状阴影;④肺动脉嵌顿压不高于18mmHg,或无左心房压力增高的现象。经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后进入研究人群。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

患者均以急性发作期入院,入院时除红斑性狠疮一系列的症状外,并伴有高热、浮肿、关节痛、皮疹、肝炎、肾炎、心肌炎、淋巴结肿大、神经系统损害、多发性浆膜炎、脱 发、口腔溃烂、贫血、紫斑等临床表现。临床各项化验除血中找LE细胞,抗核杭体阳性外,伴有大t或持续蛋白尿、管型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筹异常变化。一般认为,ARDS具有以下临床特征:①急性起病,在直接或间接肺损伤后12­48h内发病;②常规吸氧后低氧血症难以纠正;③肺部体征无特异性,急性期双肺可闻及湿啰音,或呼吸音减低;④早期病变以间质性为主,胸部X线片常无明显改变。病情进展后,可出现肺内实变,表现为双肺野普遍密度增高透亮度减低,肺纹理增多、增粗,可见散在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即弥漫性肺浸润影;⑤无心功能不全证据。目前ALI/ARDS诊断仍广泛沿用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氧合指 数(PaO2/FiO2)≤200mmHg[不管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③正位X线胸片显示双肺均有斑 片状阴影;④肺动脉嵌顿压≤18mmHg,或无左心房压力增高的临床证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PaO2/FiO2≤300mmHg且满足上述其他标准,则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3治疗方法

急性发作期,临床表现以热象为主,则以西药为主治标,即:激素(氟美松10 mg)加抗蔺素静脉滴注,同时口服强的松20-30 mg/日,配合中药清热解毒。凉血养阴等。热象波控制、病情级解则以中药为主治其本。停用其它西药,减少激素用量(强的松10-30 mg/日逐步减少维持量2 mg/日)。用药:用黄蔑609,当归159,生变芽309,陈皮109(或获冬109),煎汤代茶饮,较长时间服用。如患者伴有心、肝、肺、脾、肾脏的其它症状,则根据辩证配以相应的方药。但其主方不能停服。

2.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两组带呼吸机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两组28天病死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

3.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指机体在疾病、创伤作用下,肺实质细胞受损,出现弥漫性损伤,并以严重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综合征。在中医上,该病属于暴喘证,因其是由明确病因导致 的以呼吸频速为特征的喘证,本身并无明显的心肺疾病。至今尚无特殊手段防治上述病理过程的发生与发展。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多责之于热毒、瘀血、水湿、腑实、亏虚,《内经》曰:“肺与大肠相表里”,大黄素有“将军”之称,其性味苦寒,药性峻烈,具荡涤肠胃、攻下泻火、清热解毒、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功,药理研究证实:大黄具抗菌消炎、降压止血之功能。本研究所含重症肺系疾病多病情危重,患者平均年龄大,治疗棘手,预后较差,往往需多管齐下,中西医并举。白皮在《本经》中又名桑根白皮,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Morrus albaL1)的根皮,是临床上常用的止 咳平喘中药,味甘寒,性降,主入肺经,以泻肺热、平喘为专长。古有“泻肺之有余,非桑皮不可”之说。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桑白皮其主要的机制是减少细胞 因子生成量,从而达到抑制炎症的发生或减轻炎症 程度以及缩短炎症持续的时间,减少TNF-α的产生而减轻了TNF-α生物学效应,减少IL-1诱导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合成,抑制IL-1 介导的炎症反应。桑白皮主要含多种黄酮类成分等,文献报道其有利 尿、降压、降糖、镇痛、镇静、止咳平喘、抗菌、抗癌及抗HIV等作用,对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和透明质 酸等诱发的皮肤水肿既有抑制作用又能抑制炎症引 起的蛋白渗出及白细胞游走,桑根素、桑酮C、桑根酮B和D、桑皮苷A及氧白藜芦醇。这些抗炎作用的有效成分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活性以及抑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产生抗炎和免疫调控作用。此外,桑根素抑制超氧化物阴 离子生成、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能也参与了桑白皮的抗炎和免疫调控,而桑白皮多糖则通过增加淋巴 细胞增殖和减少B细胞的抗体生成产生免疫调控作用。

4.结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以肺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增加、间质水肿及肺泡水肿为主要临床特征,是一个受多种直接或间接损伤肺 脏的气血交接面而引发的共同结局。临床多见低氧血症,目前西医治疗多以维持呼吸功能和对肺外器官的支持性治疗为主,以期通过尽早的解除支气管痉挛,更好的降低肺动脉高压,而改善通气功能。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保护肠黏膜屏障,也可使得心肺负担减轻。

参考文献:

[1]高培阳,王春霞.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评价[A],2010,3.

[2]许强宏.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2:59-61.

[3]高培阳,王春霞,郑翔鸿.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评价[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09:73.

论文作者:赵恒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8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评价论文_赵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