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地理特征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的地理特征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的地理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特征论文,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 中图法 P90

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刚刚兴起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1]。 作为一种高级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在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但是从地理学视角,它仍然是一种新的地理现象,将呈现一些新的地理特征。

1知识经济的地域分异特征

1.1从全球范围看,知识经济将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

从8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计算机、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知识经济随之悄然兴起。目前在美国,技术和知识的增长占其生产率总要素的80%,知识密集服务业的出口相当于产品出口额的40%,信息产业已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 与美国相呼应,OECD成员国在过去的10年中,高新技术产品在制造业产品和出口品中的比重翻了一番多,已达到20%~25%。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如教育、信息、通信等的发展尤为迅速。据估计,OECD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2]。而与此相反, 那些没有工业化或者刚刚开始工业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尚未摆脱贫困的弱小国家和地区,因缺乏发展知识经济的最基本的经济和技术条件,很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和发展知识经济无缘。因此,知识经济的地域分异首先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强烈的“南北差异”。

1.2 在中观区域层次上,将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高级的经济形态,仍要依赖于充分发展的工业经济基础。当今世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地域上分异为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人才、技术和资源富集,知识经济发展所需的外部软、硬件条件俱佳,自然会得到超前发展。而经济欠发达地区所拥有的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对于知识经济而言,变得并不重要,甚至成为包袱。因此,知识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将加大乃至产生新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格局。

1.3 在微观地域层次上, 城市将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空间载体,知识经济的地域分异将形成新一轮的城乡二元地域结构

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标志着现代工业文明的一切生产、生活、教育、科研和文化艺术等都集中在城市。城市有知识经济运行的一切条件,包括科研、开发、金融、市场、交通、通信等等。而与此相反,乡村是与城市迥然不同的一种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那里不但缺乏或没有发展知识经济的必要的物质条件,而且更为严重的是缺乏人才和技术。相对而言,工业化以来造成的城乡差别,易于通过工业经济的产业向乡村扩散加以消除;而知识经济所造成的城乡差别却难以消除,因为这种仅仅是经济差距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人的现代化差距的问题。在通常情况下,人才与其它生产要素不同,很难从城市向乡村流动。由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低,知识经济引起的城乡差异在这些地方表现得更为严重,将会出现“贫穷人海之中的一个个高科技岛”的地域景观[3]。

2 知识经济的空间组织特征

2.1区域经济一体化与集团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但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而且也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空间组织特征。区域经济一体化与集团化成为以知识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空间组织形式[4] 。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呈全球化趋势,但是它主要还是建立在具有知识经济产业特征基础上的发达国家的一体化。如1965年~1985年间,发达国家间的出口贸易一直在其出口贸易总额的70%以上,贸易上的经常联系把发达国家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其次,国际直接投资也都在发达国家间进行,而且比国际贸易发展更快。1989年,在占世界总投资99%的发达国家投资中,有39.8%投向发达国家。虽然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在不断地与世界经济进行融合,但是由于各经济体系内部的经济联系与相互依赖关系处在不同的层次上,因而导致发展中国家区域一体化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经济发展滞后。

2.2 信息网络是知识经济联系的主要空间载体

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主要表现为“有形的物质流”的特征,主要依靠交通运输系统来完成。而知识经济的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无形的信息流”的传输和转化,它要通过信息网络系统来实现。当然,一般来说知识经济的产品最终仍然要以物质形态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它和传统意义上的农业产品或工业产品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往往具有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重量轻、体积小而功能强的特点。因此,知识经济的结果或作为产品或作为服务,它更多地依赖于信息网络而不是传统经济的交通运输系统。

2.3 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更小

虽然某些高新技术戒严要求有严格的自然环境条件,如美国旧金山市的“硅谷”,其半导体戒严要求严格的气候条件[5]。 但在总体上相对于传统产业,知识经济已大大地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更小。这是因为:首先从知识经济产品构成看,无形的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占有主要比重,而有形的物质资源的消耗则大幅度减少,即知识经济大大地提高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知识经济的空间过程主要是无形的信息流,已大大地降低了传统经济以物质流为主的空间过程中的能量与物质损耗。其三,材料科学、生命科学、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会直接摆脱某些资源和环境条件的束缚。

2.4 知识经济空间结构的开放性、多样性与多变性

知识经济的区位选择具有一定的趋向性,并表现出一定的区位特征。地理位置好、交通通信发达、市场条件完备、知识和人材密集的城市往往是知识经济的首先区位[6]。 但是由一系列城市区位而形成的知识经济的地域空间结构还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多变性等特征。这是因为以网络联系为基础的空间结构,几乎可超越任何自然和人为屏障,形成灵活多变的空间组织形式。可同时形成多种不同产业性质的地域空间网络,并表现出空间结构形态的多样性。例如,某些经济落后地区的中心城市,很可能成为发达地区知识经济的“飞地”,而使其纳入发达地区的经济体系之中。同时,知识经济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更新速度快,总是处在不断的调整过程中,这将同时带来经常性的空间地域结构的调整。现今世界上区域一体化和集团化的多橛性和交叉性已经证实了知识经济空间结构的上述特征。

收稿日期:1998-06-12,收到修改稿日期:1998-07-15

标签:;  ;  ;  ;  

知识经济的地理特征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