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一块污渍斑斑的遮羞布-由抑儒扬道、知人论世重评《水浒传》之忠义观论文

忠义,一块污渍斑斑的遮羞布
——由抑儒扬道、知人论世重评《水浒传》之忠义观

□浙江嘉兴 张中法

古今中外经典名著,其主题往往不止一个。鲁迅早就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水浒传》这部世代累积型巨著自面世至今六百多年来,其主题之争就从来没有消停过。明初至上世纪初,主要就是“忠义说”与“诲盗说”之争,后来随着新文化运动启蒙,学者的思路日渐开阔,于是有了“农民起义说”“官逼民反说”“忠奸斗争说”“游民说”“改邪归正说”等等。《水浒传》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不同的版本,书名中都有“忠义”二字。崇祯十四年(1641),金圣叹“腰斩”《忠义水浒传》,把书名中的“忠义”二字都去掉,从此近三百年间,民间流传的主要是金本《水浒传》。正因为金圣叹把《水浒传》中最能表现梁山好汉“忠义”的招安过程,受招安后征辽、打田虎、剿王庆、平方腊的内容统统删掉了,读者看到的全是各路好汉上梁山前杀人越货,上梁山后冲州撞府、对抗朝廷的大逆不道之举。崇祯十五年(1642)起,《水浒传》长期成为禁书就不难理解了。

如同中国其他三部名著一样,《水浒传》中儒释道三家巧妙、和谐、无痕地渗透在小说谋篇布局、叙述虚构、人物塑造、文以载道等方面。道家因素明显为作者所青睐,反观儒家“忠义”要义尽管反复渲染,其实是明扬实贬。结合施耐庵生平知人论世可知,《水浒传》贯穿全书的“忠义”实乃作者曲笔,是反说,施公要表达的是:生在乱世之中,忠义无用。忠义之人不能改变任何现状,忠义只是一块为政者苟延残喘的污渍斑斑的遮羞布而已。

蒋介石在国民党执政的二十余年间,随着个人权势及外在环境的变化,不同时期对于党义阐述的重点和指向会有不同,其宣导的对象亦在不断扩大,但随着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临近,其宣导的效果及实际影响的范围不断衰微。

道家谋篇引忠义

《水浒传》总体上是用道家思想来谋篇布局的。开篇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首先交代梁山好汉来源,这一百零八好汉原来是天帝罚神魔下凡历劫的。这个伟大的构思后来深深影响了曹雪芹,《红楼梦》开篇神瑛侍者、绛珠仙草来人间历劫当是受此启发而来。《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好汉排座次同样为曹雪芹模仿,《红楼梦》警幻情榜中薄命司贮藏金陵十二钗正、副、又副三十六位女儿的命运簿册,如出一辙,异曲同工。

《水浒传》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村名中都有个“道”字。此回讲宋江不听晁盖劝告,只身下梁山回家接老父上山,结果被守株待兔的官兵追捕,鬼使神差逃进一座破败小庙,躲进神橱奇遇九天玄女。九天玄女被道教奉为深谙军事韬略、法术神通的正义之神,相传后来刘伯温也是得了她的天书才得以辅佐朱元璋一统江山的。九天玄女授予宋江三卷天书,并告诫宋江要“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从此开启了宋江后半辈子为“忠义”广招天下好汉,壮大力量,以备接受朝廷招安,实现“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人生理想。可以说是九天玄女指引了宋江人生奋斗的方向。

施公在塑造这几个人物时,明显带有揶揄、戏谑的笔调,尤其是吴用、宋江这两个圆形人物,一脱前人创作时好人什么都好,坏人什么都坏的窠臼,后来曹雪芹深得其味。鲁迅评价这两本书说:《水浒传》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

九天玄女另一次出场是在第八十八回“颜统军阵列混天象宋公明梦授玄女法”。宋江征辽最后阶段,辽军倾巢而出,摆出连吴用都不识的“太乙混天象阵”。两军交战,李逵被擒,朝廷派来督战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王文斌斗不到二十回合,被番将连肩和胸脯砍作两段,死于马下。宋江无计可施,寨中夜梦,再次奇遇九天玄女,传宋江以五行相生相克之理排兵布阵,最终大败辽军。宋江两遇九天玄女,于故事情节都起到关键转折点作用,道家因素架构全书一目了然。

与书中仅以花和尚鲁智深功成坐化、修成正果等有限佛教因素相比,道家众好汉明显得到作者更多偏爱。入云龙公孙胜,与其师父罗真人,书中无一抑笔。公孙胜是唯一一个不贪财、不求功名且孝顺的好汉。他几次出场都助宋江取得大捷,先后破除高唐、樊瑞、贺重宝、乔道清、李助等道术,二败高俅时助刘唐火烧官军战船,宋江征辽遇阻时以五雷天罡正法,协助宋军大破太乙混天象阵,功高一时,后想起罗真人“遇汴而还”之语,便向宋江辞行,返回蓟州二仙山,“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

我第一次把我家后山和语文课本联系起来是在我读了杜牧的《山行》之后。我家就在岳麓山下,诗人写的爱晚亭我也去过,但我看到的却没有他写的这么美。自此以后,我常在学习之余爬山,或在阳光明媚的清晨,或在夕阳西下的傍晚,春夏秋冬,随兴而至,百看不厌。

第三个便是小说一号主角,人称“呼保义”“孝义黑三郎”“及时雨”的押司宋江了。不同于吴用,宋江的长相堪称猥琐,书中写他面目黝黑,身材矮小,活脱脱一个儒生版武大郎。宋江被发配江州牢城营,醉后在浔阳楼墙上题诗: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这样看来应该算是儒生出身,可是他既不热衷于考功名,又不愿意经营老父的农庄,偏偏喜欢当一个小吏。吏是永远成不了官的,于是他挥金如土,仗义疏财,三教九流无所不交,博得“及时雨”美名。这个称号了不得,多少好汉如武松、李逵见面就拜,石勇特来投奔。在积聚了相当丰厚的人脉后,拉起队伍上梁山成为二把手就顺理成章了。金圣叹评宋江,是梁山第一衰人,最会使手段,愚弄众好汉,夺得头把交椅,用术数笼络人心。宋江赚秦明上山一段,不计手段,比吴用有过之无不及——让人伪装成秦明把青州城外几百户人家夷为平地,杀得尸横遍野,使秦明全家被杀,断了他的归路,然后自作主张把花荣的妹妹许配给秦明为妻,这便是金圣叹说的宋江笼络人心。类似的故事还有一段,宋江三打祝家庄时,五短身材,劫财犯事后落草的矮脚虎王英,被貌美又武功高强的一丈青扈三娘只十几回合便活捉过去,一丈青又被林冲活捉过去,当时就被接上梁山。后来宋江故伎重演,把扈三娘嫁给了什么都比不上她的王英。这样一个宋江,还口口声声“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令读者厌恶也不足为奇了。

鲁迅说,中国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水浒传》中,道家起到架构全书、引出“忠义”、推动情节、塑造人物等诸多功用。

根据2016年江西中文天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年报,中文传媒去年净利润12.95亿元,同比增长22.44%。其中,其收购的游戏公司智明星通,2016年净利为5.96亿元,远超业绩承诺2.51亿元。

明扬实贬贯忠义

《水浒传》前七十一回,宋江秉着忠义之名,赚各路好汉上山,对原占山为王、流落江湖者,挥金如土,以“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缎,成瓮喝酒,大块吃肉”诱其上山。好汉们见识到了传说中的及时雨,纷纷为宋江的义所折服而心甘情愿忠心追随宋江;对捕获的原官兵统帅、将领,宋江常说的一句话是:文面小吏,岂敢得罪将军,怎奈当今奸臣当道,官吏污滥,宋江等人暂居水泊,有朝一日受招安,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以忠义之心感动降将,于是我们惊奇地发现,居然没有一个战败的朝廷将领免辱自尽的。征辽、平方腊部分,在宋江“忠义”思想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宋江队伍驰骋疆场,舍命奋战,读来令人热血沸腾,使读者不得不惊叹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纵观全书,“忠义”作为一条鲜明的主线,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宋江他们确实做到了替天行道,辅国安民,鞠躬尽瘁,万死不辞。

《水浒传》以“忠义”贯穿全书,有学者统计,“忠义”一词全书共出现135 次,可是与“贼”关联的词出现了近300 次,总不能说这是一本传颂盗贼忠义的书吧?既盗贼何忠义也?儒家伦理体系中,“忠义”无疑是其核心价值之一。关于“忠义”的内涵,学术界的论述已太多,本文不再赘述。这里先来回顾一下宋江是如何践行“忠义”的。

《忠义水浒传》的创作,施公以如椽巨笔,妙施春秋笔法,明写宋江“忠义”而实抑之。如读者以为作者作此书是为传颂宋江等人“忠义”的美名,借用脂砚斋的讲法,叫又被作者瞒过了。古人讲究为人诚实,为文狡猾。一篇文章、一部书,一看而知作者主旨,难成经典。

要说牯牛也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见到拿了棍子气势汹汹的两个制服,立马后缩,最终撒开四蹄溜了。剩下牛皮糖瞪着红眼睛站那里,鼻子里出粗气。

第二个儒生天机星吴用,姓名谐音“无用”。请看出场诗:神机妙算赛孔明,羽扇一摇心计生;沙场之上统百战,水泊梁山显神通。书中交代吴用是村中学究,在财主家当门馆先生。施公赋予他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难得的是还会武艺,能使两条铜链,把斗杀的刘唐和雷横隔开了,端的是文武双全之人。再来看他如何设计赚徐宁和卢俊义上山,先让鼓上蚤时迁偷取徐宁家传宝贝“雁翎圈金甲”,再让徐宁表弟汤隆一步一步以找“雁翎圈金甲”为名欺骗徐宁上山;赚卢俊义的情况就严重得多了,吴用亲自出马扮成算命郎中去卢俊义家,在墙壁上题藏头反诗,把一个河北大名府大财主、员外、富商、帅哥搞得家破人亡,差点被砍头。最令人瞠目的是,为赚朱仝上梁山,吴用设计指使李逵把四岁小衙内的头颅砍为两半,惹得朱仝非要杀了李逵不可。吴用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实在令人爱不起来。

道家主张“无为”,顺应天命,逍遥自在。双林镇隐士燕青故友许贯中,武举人出身,兵法、谋略、武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宁愿隐居山中,并劝燕青“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寻个退步”,这是促使征方腊后燕青归隐的重要原因。太湖榆柳庄费保等四人,不愿追随宋江,费保如哲人般劝李俊:“气数未尽之时,寻个了身达命之所。”“以终天年。”“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一语成谶,宋江、卢俊义果然见不到太平。征方腊回来,好汉战死、病死70 人,余者二十人选择不出仕。道家思想无处不在。

阑尾炎是一种在临床上常见的炎症,属于外科急腹病的一种常见类型。阑尾炎的成因几乎都源于细菌感染,同时由于阑尾发生阻碍而导致阑尾炎的现象也很常见。在阑尾发生阻碍的情况中,粪石阻碍是一个重要因素,往往会导致阑尾炎的产生。阑尾炎在临床上有很多的分类,除了人们所熟知的急性阑尾炎与慢性阑尾炎之外,急性阑尾炎又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情况。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共计100名,探讨和分析于临床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X线表现和单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为早期急性阑尾炎诊断提供宝贵的经验,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小说的核心是塑造人物。再来看施公是如何塑造三个典型的儒家人物的。“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岂特造反,即做强盗也是做不成底。尝思天下无用可厌之物,第一是秀才了。”这是明代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的李卓吾评论梁山第一任寨主白衣秀士王伦的批语。施公把落第儒生王伦塑造成这样一个人:心胸狭窄,科举不成,要靠出卖力气为生。占山为王当强盗,还是靠了柴进的资助才当上的。柴进给了他一个机会,他没能力把握好。王伦没有本事,没有气量,没有眼光,没有铁杆心腹,这样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怎么能当寨主呢?于是很快被晁盖一伙借林冲之手给杀了。

知人论世评忠义

论小说,我们通常讲,小说是民族的心灵史,是作家的心灵史。小说无一例外会带有时代的、民族的、作者的烙印。

施耐庵生于1296 年,卒于1370 年。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相当短暂,从1271 年至1368 年,让施公全赶上了,真正是生不逢时。整个元朝期间,民族斗争、农民起义从来没有消停过。施公年轻时,也曾苦读应举,曾与刘伯温同科中进士,在钱塘(今杭州)当了两年地方官,因性格正直不容于官场而毅然辞官,后值张士诚、朱元璋起义,施耐庵和刘伯温分别为张、朱招募进军当幕僚,后因看到张士诚投降元军,沉湎享乐又专横,不听劝告,他就回老家苏州当门馆先生。施耐庵开始创作《水浒传》,起先他写好一部分便传给人阅读,因为写得太吸引人了,很快传到朱元璋手里。朱元璋认为是在影射自己,而且,施耐庵曾为张士诚服务,便把施耐庵抓进大牢,据说还是刘伯温设法救了他。施耐庵出狱后几经辗转,找到一个故交,然后才隐居起来,在弟子罗贯中的协助下完成全书创作。相传在刘伯温的举荐下,朱元璋几次征召施耐庵出来做官,可施耐庵坚决不去,道家思想已深入他的血液,在作品中多处通过好汉表现出来。

从儒生到地方官再到起义军幕僚、门馆先生,施公看透了人生世相。元朝以蒙古人和色目人统治汉人,政治远比宋朝黑暗。元朝中期,政变频繁,民族矛盾日益加剧。统治者为稳固江山,命人编《宋史》,里面专门用九卷篇幅为277 人设《忠义传》,其中居然有不少抵抗元人入侵的汉人。元朝统治者当然希望有更多忠义之士来维护日渐风雨飘摇的元人统治。施耐庵生在乱世,又从小熟读经史,这一点看得比谁都清楚。在书中直接评论当世之事是万万不能的,只能写前朝故事,辅以想象,于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宋江起义敷演出这一篇史诗般传奇。是故《水浒传》明写宋江“忠义”,实乃曲笔。当然不是否定宋江忠义,而是说,乱世之中,忠义无用武之地。

《水浒传》以悲剧结尾,宋江等人奋斗了大半辈子,忠义是全尽了,也替天行了道,然而改变了什么呢?一百零八好汉,战死、病死70 人,6 人因有一技之长被皇帝和权贵招回任用,余者大多选择归隐,最终奸臣毒死了宋江、卢俊义,宋江拉上李逵同死,吴用、花荣吊死在宋江墓前,真正是“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奸臣依然当道,皇帝依然昏聩,天下依然大乱,百姓依然困苦。施耐庵清醒地看透这一切,故用曲笔明写忠义,其旨当在再现当时社会之真面目也。

如何让调动好每个人的积极性,是企业家资源管控能力的表现。新生代企业家只有意识到每位人才对工作不同的定义,才能真正做到聆听员工的心声。要学会与各类人打交道,让不同类型的人都能拥有适合的岗位与任务,人尽其才。企业家不仅为大众提供工作岗位,更能让他们拥有一份令他们自己感到舒适与愉悦的工作,发挥他的社会价值。“舒适与愉悦”,即要找满足人们的真正需求,这种需求是一种人文关怀。由于80、90后的员工,内心世界丰富,对于他们的物质上的需求,新生代企业家是好把握的,但对于了解精神上的需求,则需要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习惯,满足已经养成的固定爱好,从人们的生活习惯中,找出每个人的真正需求。

《宣和遗事》记载,宋江受招安平方腊后,被封节度使,并无被奸臣所害情节。施耐庵这样安排结局,当是联想到历史上真正的忠义之士精忠报国反被当权者毒害之人,如岳飞等。诡异的是,施耐庵仙逝五年后,他的同窗兼对手刘伯温,当时人称功业超越了诸葛亮的开国功臣,莫名其妙被李善长毒死了。从现有史料来看,无人能否认刘伯温对朱元璋的忠义,这只能再次证明忠义只是一块污渍斑斑的遮羞布而已!

标签:;  ;  ;  ;  ;  ;  ;  ;  ;  

忠义,一块污渍斑斑的遮羞布-由抑儒扬道、知人论世重评《水浒传》之忠义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