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态公益林抚育新模式论文_林国伦

探索生态公益林抚育新模式论文_林国伦

黑龙江省郎乡林业局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林分抚育方法,最后介绍了生态公益林林带抚育方法,对生态公益林的抚育新模式进行了探究,有利于促进林种结构的调整,实现林业的进一步发展。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抚育方法;新模式

生态公益林抚育新模式的探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平衡的保持,同时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对林业的需求也能够得到满足,有利于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公益林抚育原则

第一,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功能的发挥,即生态优先原则。第二,2、提高森林经营与维护水平,确保森林树种多样化原则。第三,采取补植、定株、间伐、更新相结合的技术措施,充分保证植被恢复进程,注意林分结构调整原则。

二、生态公益林栽植前期的管理

1、林地整理

生态公益林在种植之前大多数为粗放型管理的宜林地,土质板结较为严重,肥力不足而且杂物较多,所以,要对林地进行清洁整理。将所需栽种地区的土壤深翻,挑拣出土壤中的树根、石头、杂草、垃圾等杂物,并敲碎硬化土块细化土壤,以有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与营养的吸收,为树木提供良好的生长基础。但是,由于林区种植面积较大,在财力、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能采取全面炼山作业的方法,可先进行林区规划,然后选择带状或块状逐点挖穴的方式进行局部整理。

2、树种选择

根据林区所在位置的立地条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对树种进行选择。为了确保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旺盛,应选择具有抗病虫害特性、品种优良、生命力旺盛、枝干粗壮、根系发达的容器培养苗。在树种选择时要注意树种的多样性,不要单一的栽种纯林、简单林,应以混交林栽植为主,可降低病虫害和火灾发生率,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森林系统的循环生长和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生态公益林抚育新模式

1、林分抚育模式

1.1定株抚育

定株抚育的最佳时间点是在幼龄林的营养空间竞争出现之前进行。树种结构的调整要根据不同种类的生态林的要求进行,并且调整树种的次数维持在2—3次,进行合理的定株。在定株抚育过程总,非目的树种要及时的伐除,同时还要伐除过密的幼林,而对于稀疏地段将目的树种补植。通过封山育林的树种一定要进行定株抚育,而经过飞播造林形成的幼林也要实行定株抚育。

1.2生态疏伐

为使森林形成林冠而进行的梯级郁闭就是生态疏伐,通过生态疏伐,森林内部中所有的林木都能够直接被阳光普照,并在其的诱导基础上,复层异龄林得以形成,还使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得到增强,生态疏伐是一种综合抚育方法。

1.3卫生伐

为了使林分的卫生情况得到改善而采用的一种抚育方法就是卫生伐。需要进行卫生伐的防护林的坡度要在250以上,将其中的已经枯死的林木、被风刮倒和病虫害侵袭的林木全部伐除。

1.4景观疏伐

按照森林美学的原理改造或塑造原有的风景林,使其出成为新的森林景观就是尽管疏伐,其是一种创造自然景观的抚育方法,带有异质性的特点。风景林的景观疏伐是按照四森林美学的原则进行的,在此基础上,新的森林景观得以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生物的多样性得以维护,同时也促使森林旅游和观赏价值的提高。

2、林带抚育模式

对林木进行间接的抚育是一种有效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质量的方法,间接的对林木进行松土、除草和施肥等工作,有利于促进林木更好的生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还获得了较高的社会经济利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间伐

在进行生态公益林林带的间伐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对林带结构和防护效益不造成影响,将林带中长势较差的林木伐除。间伐具体方法的选择还要依据林带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有如下机种方法。

①株间间伐。闲株间伐是株间间伐的另一种叫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隔一株伐一株,这种抚育方法具有很强的机械性质。三边隙地的单行或双行林带通常使用这种抚育方法。

②行间间伐。隔行间伐是行间间伐的另一种称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隔一行伐一行,与间株间伐一样,这种抚育方法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质。三行以上的宽林带和密度过大的树行适用这个抚育方法,一般的风沙区也比较适用,同时路、渠和农田也较为适用。

③行株间伐。也就是将株间间伐和行间间伐两种抚育方式结合在一起,具体的操作方法是隔一行伐一行,在此基础上,隔一株伐一株,这种抚育方法也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质。初桓密度偏大的宽林带较为适用。宽林带在间伐过后,郁闭度范围要控制在0.6—0.7;而林带的琉透度的比值应该使4,同时原有的林带结构还要维护好,禁止对郁闭度较高的中龄林和近熟林进行强度间伐。

2.2卫生伐

将生态公益林带中已经枯死的林木伐除,还需要将被风刮倒和受到病虫害侵害的林木伐除,从而使林带的卫生得到改善。

3、林区抚育模式

3.1 施肥管理

施肥工作在栽植后的前 3 年每年追施 1 次,可以结合割灌、松土、除草、修水盆、培土等工作一起进行。为保障全面营养元素的需求,一般以复合肥为主,施肥方式采用环状沟埋方式以减少肥料流失,提高利用率。

3.2清理林区

清理工作:一方面是清除萌条、劣质木、病虫树木、濒死木、被压木、风倒木、风折木、雪压木,或生长势差、树干纤细、杆形较差、树冠偏斜,或较小和生长极为落后的无培育前途的林木个体;另一方面是清理杂草,高大草本植物,灌木和藤蔓,以提高通风透光率和防止有害生物的侵蚀、蔓延。

3.3林区郁闭度控制

为了改善生长条件,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要根据树种的喜光程度以及生长阶段选择适当的郁闭度,一般按照伐后保留郁闭度不低于 0.4 的基本要求,采用间伐进行调节。对于山脊、陡坡林、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及实验区的林分,不能进行抚育间伐。对于原始树种生长杂乱,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不高,生长趋势明显减弱的林区,采取间伐、渐伐、更新等技术措施进行林分类型调整,以提高林分质量,促进生长。

3.4 卫生抚育管理

为减少林分有害生物和自然灾害的侵蚀,及时清除枯死木和病虫害树木,喷洒预防和治疗药物,改善林分卫生环境,防止有害生物危害蔓延,增强林分抗性。但要注意用药安全,防止污染或安全事故发生。

3.5林龄结构调整

可以通过透光伐、卫生伐、间伐等方式进行调整,但是,不能将可利用资源比例调整过小。根据森林所在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林分特征,科学合理地制定森林抚育措施,包括时间、间隔期以及强度。通过森林抚育,使林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森林天然更新和林木生长。

四、结语

生态林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木。在突然的强降水过程中,起到防止山林滑坡现象的发生。生态林的建设规划是现代林业建设及生态环境建设中占着首要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做好生态林的抚育管理。

参考文献:

[1] 于海燕,张明铁. 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及发展战略[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06)

[2] 杨克斌. 柳州生态公益林管理与对策[J]. 中国林业. 2008(20)

[3] 杨冬梅. 公益林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10

[4] 赵亚蕊. 生态林项目投资内部控制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10

论文作者:林国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  ;  ;  ;  ;  ;  ;  ;  

探索生态公益林抚育新模式论文_林国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