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出现企稳的迹象_物价水平论文

物价出现企稳的迹象_物价水平论文

物价初露企稳迹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价论文,迹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过10个月的持续下跌,物价指数终于在8、9月份初步露出止跌企稳的迹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与上月相比,连续出现两个月较大幅度的反弹,分别上涨2.4%和1.6%。环比价格指数的上涨,不仅直接导致9月份同比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出现止跌现象, 与上月的-3.3%持平,还使今年的新降价因素从1~7月份的-4.46 个百分点下降为1~9月份的-2.93个百分点, 从而为全年价格指数的止跌企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目前环比价格指数的回升,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指标的全面回暖并不具有直接的相关性,价格指数的上涨不是由宏观经济的回暖拉动的,而是有其自身特定的原因。8月份价格指数的上涨, 主要原因是食品类价格的季节性上涨和各种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粮食价格环比上涨0.9%, 是在国家实行顺价销售粮食政策及洪水灾害中部分地区粮食出现脱销情况下形成的。对9 月份价格上涨起主要拉动作用的仍然是食品类价格,其月环比价格指数上涨2.7%, 影响商品零售价格月环比指数上涨约1个百分点。8月和9 月的鲜菜价格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分别为12.5%和12%,也是受洪水灾害和鲜菜生产与供应季节性变动的双重影响。在江西省湖口县城,由于周围菜地在洪水中浸泡了两个多月,市场供应一时难以跟上,每公斤青菜、冬瓜等蔬菜一度高达4元,而正常年景下此时的价格仅为这个价格的1/10。蔬菜的季节性影响越往北表现得越明显,在月环比价格指数上涨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2个省(区、市)中,有9个为北方地区,即东北3省、华北5 省(区、市)及山东省。蔬菜“秋淡”及“国庆”、“中秋”两节的需求拉动,使蔬菜价格在8月份的基础上继续上涨。可见, 这两个月价格指数的上涨是由偶然的、短期的因素引起的,这些因素不会对价格指数产生持续的影响,因为蔬菜等农产品在短期内就能迅速增加市场供给,从而压低这些产品的市场价格。据农业部“全国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10月5~8日,全国32家大中城市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19种蔬菜综合平均批发价格比上周下降3.06%。

在短期影响因素减弱后,要使价格指数继续保持逐步回升的态势,就要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商品价格产生直接的拉动作用,使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直接或间接影响价格指标的变动。目前国家采取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的宏观政策,力图摆脱经济下滑与通货紧缩的局面,其中重中之重是财政部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预算内基础设施投资,并相应导致1000~1500亿元的银行配套资金贷款,以求提高国内市场需求。所以,与之相对应,价格上的积极变化主要应体现在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止跌与逐步回升。但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并未同步上升。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到9月份为止, 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指数并未出现明显的止跌迹象,相反,价格呈加速下跌之势。自1997年9月以来,价格指数已经连续13个月小幅度下跌,9月份环比价格指数下降0.72%;同比价格指数下降5.11%,比上月同比价格指数多下降0.6个百分点。这种状态表明, 在宏观经济指标发生明显转变后,商品价格仍然会根据市场供求的具体变化,滞后若干个月才作出同方向的变动。

1998年1~9月全国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月度指数

(单位:%)

月份1 23 4

环比 —0.20—0.44

10.39 —0.10

同比 —0.64—1.00

—1.51—2.85

月份5 67 89

环比 —0.22 —0.28

—0.55—0.80—0.72

同比 —3.00 —3.21

—3.62—4.51—5.19

因此,当前商品价格的止跌企稳,实际上意味着商品价格不会再持续向下波动,或者说,同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在8~9月份已经达到了较低的位置, 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再出现较大幅度价格下跌的现象。作出这种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 )连续两个月的环比价格指数上涨,使今年新的价格下降因素大大减少,对月度与年度同比价格指数的止跌企稳都将起有力的支撑作用。(2 )当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逐步实施及宏观经济指标的逐步好转,虽然不能即时在商品价格上反映出来,但随着市场供求平衡关系的改善,将逐步减少甚至阻止大部分工业品价格的下降。(3)作为农产品价格基础的粮食价格, 在国家粮食顺价销售政策的支持下,短期内市场供求关系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因此粮食价格及其它农产品价格也不会出现明显的下跌。

综合分析各种对物价走势有较大影响的因素,预计年内商品价格指数将稳定在目前的水平上。工业品价格在国家政策的拉动下将保持基本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在第四季度将明显减小。如不发生较大的外部影响,1998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可能在-2.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约为-0.5%左右。

年度商品价格指数出现负值,是我国商品市场整体上处于买方市场环境中的典型标志之一,它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都将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对宏观经济突出的负面影响,就是在原有经济结构下市场需求的急剧萎缩与通货紧缩。近年来内贸部排队分析的商品中供不应求的商品比例快速下降直至消失,供求基本平衡与供过于求的商品比例急剧扩大,既预示着商品价格负值时代的到来,也是价格下降的商品由少数到多数进而改变市场商品供求状况的结果。在市场供过于求与价格下降的双重影响下,同时导致企业增加销售与居民减少消费的行为,加上若干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引起的消费收缩,及企业体制改革中下岗人员增加引起一大部分城镇人口实际收入水平的下降,在市场上短期内形成一股较大的需求收缩合力。需求收缩进一步减少进入交易的货币供给,导致价格下降,使整个经济处于一种不断收缩的恶性循环之中。在微观上突出的负面影响,就是导致大部分行业与企业利润急剧下降甚至发生亏损。价格指数出现负值是大部分商品的市场价格处于下降过程中的综合反映,在商品价格下降的形势下,大部分企业在短期内最重要的对策,就是通过扩大销售量、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来增加利润总额,因而在较多的企业都采取这种策略时,就形成各行各业形态与程度不同的“价格大战”。“价格大战”的结果是企业盈利与亏损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价格指数的负值状态与通货膨胀一样,也是由于市场供求失衡而通过市场本身的力量又无法使其摆脱失衡状态的一种经济病症。

价格指数出现负值,是商品价格的一种趋势性标志。如果不能加以扭转,必然会对当前与明年的价格走势产生持续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从宏观经济的高度,通过各种扩大内需政策来加以调整。在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影响下,商品价格的变动也将经历二个过程,即止跌企稳阶段与逐步回升阶段。近两个月来的偶然因素使价格指数出现了止跌企稳的迹象,为价格回暖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从当前国家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看,主要是功在长远的影响。国家今年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大量投入,可能在明年一季度以后才会在价格上有明显的反映。为启动农村工业品市场而实施的大规模农村电网改造,根据计划,要用3 年时间完成农村电网管理体制改造,用5年时间才能实现城乡用电同价。 近期内实施的降低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措施,以及以实行国产汽车消费贷款政策为代表的消费信贷政策的落实,如果能在短期内继续支持价格指数稳定在目前的水平上,就可能在明年一季度前形成价格指数的止跌企稳时期。随着国家今年经济调整政策在商品价格上的逐步显现,价格指数就会出现小幅度的回暖。与此同时,只有在我国经济结构根据市场需求作出有效的战略性调整后,商品价格的运行才会与宏观经济一起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平衡国内外对商品价格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在国家政策的有效干预下,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有望回升到零状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会相应回升到零以上。

标签:;  ;  

物价出现企稳的迹象_物价水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