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社会发展具备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新时代水利工程建设理念的发展,可持续建设逐渐成为未来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建设过程中贯彻环保型施工理念能实现工程环保节能,保障建设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协同共存,进而促进生态水利工程发展。本文归纳出水利工程环保型发展现状,并指出水利工程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的措施,旨在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环保型施工水平。
关键词:水利工程;节能环保;施工措施
引言
伴随着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完善,水利工程环保施工逐步成为现代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核心。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强化了对水利工程在环保方面的管理,因而针对水利工程环保施工措施展开研究具备一定的实际意义。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诸多节能环保方法既可以高效预防洪涝灾害,引进创新环保技术亦能有效对施工污染进行把控,所以环保型施工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作用
1.1 河流生态环境受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水利工程属针对水资源集中开发的一种建筑工程,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对建设区域水文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其一,水利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天然河道展开人工再建造。河流生态环境中建设各种水利基础工程一般会使得河流的流动方向受到改变,进而影响河流内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消极改变。例如施工期间的要做的围堰,会使局部河流的流速变得缓慢、河流的流量急速降低、河流的泥沙沉积量变大、河流的水位提高和河流的营养物质沉淀变化等,进而使得河流的生态功能下降,对该段河道的生态造成不利影响。其二,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河流生态造成切断影响,围堰、水坝等会影响河道生态循环(如鱼的洄游),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部分河流物种面临灭绝。一旦部分生物的消逝,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打破河流的生态平衡,从而影响着河流的整个生态系统,使得河流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受到改变。其三,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属于一个规模较大和系统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使用的施工原材料极为丰富、器械繁多,这些材料器械势必会产生一定生产垃圾或废水废气的排放,若管控不到位,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河流的生态造成污染,继而使得河流生态环境受到破环。
1.2 当地气候条件受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气候影响一般分为较长期气候影响和短期气象影响。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时间跨度大,施工过程复杂,会对原有地域气候造成较长期的影响,比如三峡水利综合工程在施工中造成当地山体结构和植被生态系统的改变,在对库区、河道以及两岸高山上的气温、风速、地表水蒸发量等气候要素产生不可逆的影响[1]。另外,中小型水利受成本因素影响大,汛期前施工单位不一定对按设计将拦水围堰完全拆除,汛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扰动,进而影响区域短期气候。
1.3 当地土壤条件受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不相同的地区或区域具备不一样的土壤条件,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若忽视了这方面的考量,难免会对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造成的影响。比如,在北方区域,大多数土壤是黄土,因为土壤中具有较低的水分含量且土壤中含有较高的碱性物质,土壤生态系统较为脆弱。非谨慎的开发易破坏土壤结构、降低植被质量,继而使得当地的土壤中的含水量和土壤的酸碱性平衡被打破,使得当地的土壤性质向极端方向发展;而针对在南方地区开展水利工程建设时,因为南方大多地区的土壤为红土,具备较高的酸性物质,在建设过程中若做不好水土保持措施,可能使得区域内自然营力下降(如氮元素物质减少),继而使得当地的土壤肥力降低,最终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水利工程节能环保施工解决措施
2.1建立环保施工机构,明确参建各方职责
水利工程的环保建设想要取得良好的效益,施工前要建立有效的环保施工机制,在进行工程建设时,要考虑到环境方面因素同时加强对整个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考虑以下方向:(a)建设单位提高合同的环保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施工期的环境保护;(b)设计单位制定施工期间环境保护规划;(c)监理单位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d)施工单位不断加强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宣传和培训工作。
2.2 完善环保施工监督机制,落实环保施工责任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有必要将环保施工纳入监管,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噪声、固体废料以及废水等做到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环保部门应该分阶段进行检查,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对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做定期监测,监理需落实现场环保建设措施监督责任,施工单位应该加强施工期间环保自查,各方联动才能更好地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3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实现绿色环保建设
水利工程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制定施工扬尘防治方案,如在运输材料时,要求使用密封性更好的运输车,并使用洒水喷头来帮助减少粉尘污染。使用建筑机械时,需要安装除尘装置,以减少施工现场的灰尘,减少废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b)制定固废回收方案,要求施工所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并派出专职人员对建筑垃圾进行检查和处理,重复使用可回收部件,以确保最大效果,减少建筑垃圾,达到绿色施工的目的[2]。对于不可回收材料,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处理。(c)与此同时,针对水利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污水的环节,需要制定对污水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后再进行排放的专项方案,旨在防止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同时达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实现节约资源的目标。(d)可从用电设备施工思考,例如强化水泵的效能,即是在水泵使用过程中提升水泵的使用性能,针对水泵的进水效率进行合理的改善和升级,进而降低水泵的用电负荷,继而实现水泵的绿色使用,最后实现水利工程的绿色施工。(e)在水利工程节能环保施工的推进过程中,节约资源在其中占据不容忽视的作用。主要的关键途径是,在水利工程施工前,针对水利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科学合理并且精确的规划和计算,从降低库存的角度出发,对于需求量大的材料增加材料库存,对于需求量小且有足够库存的材料,降低采购量,对于分析出库存量远不足的材料,需要针对该类材料进行二次采购,进而较好的规避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出现材料浪费的事件发生。
3 结论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水利工程建设思路发生巨大变化,高度重视水利工程的创新性,要求水利工程向可续持续化的道路上发展。从传统水利工程到现代化水利工程的变革中,环保施工措施是重要一环,本文分析研判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河道生态、当地气候以及土壤可能造成的影响,从事前事中的角度对现代水利建设过程中环保施工措施做了分析,立足参建各方角度提供了意见。其中建议参建各方在施工前建立好环保施工机制,构建各方职责;完善监督机制,保障施工期间各方责任;考虑施工期间工程在大气、固废、噪声以及废水等方面的影响,针对多方面制定专项施工措施,旨在减少水利工程环境影响,保护区域生态。
参考文献:
[1]王国庆. 三峡水利工程对区域气候影响的初步分析[A].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人民政府.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2009:6.唐国峰.论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179.
[2]汝学玲.水利工程环保型施工管理措施探究[J].河南科技,2013(24):162.
论文作者:胡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过程中论文; 河流论文; 土壤论文; 措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