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业的现状与展望_奶制品论文

我国乳业的现状与展望_奶制品论文

中国奶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发展现状论文,奶业论文,前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中国政府将奶业作为重点鼓励和支持的产业,奶业的发展不仅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亮点,而且也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的一项重大措施。

一、中国奶业发展现状

(一)奶类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奶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进入快速增长期。到2002年,中国大陆奶牛存栏达到687万头,奶类总产量达到1400万t,其中牛奶产量1299万t,分别比上年增长21.39%、24.74%和27.75%。2003年,全国奶类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据农业部畜牧局监测,全国一季度奶产量达349.7万t,比2002年同期增长30.7%。中国奶类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10%左右,约为农业的3%。中国人均奶类占有量已超过10kg。

中国饲养的主要奶牛品种是荷斯坦牛及其杂交改良牛,另外还有一些乳肉兼用的西门塔尔牛、草原红牛和新疆褐牛。2001年中国成年奶牛单产仅为3200kg,而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家成年母牛平均单产为8400kg,丹麦、法国、日本等国平均为6500kg以上。

中国目前有31个种公牛站,奶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已得到全面普及。中国奶牛饲养以小规模生产、分散的农户饲养为主,户均饲养规模为3~5头,饲养奶牛头数在20头以上的规模经营比重不到1/4。一些大型乳品企业开始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经营模式,建立原料奶基地。

(二)乳品加工

中国加工乳制品的品种主要有液态奶和固态乳制品两大类。液态奶包括饮用鲜奶、酸奶和其他花色奶;固态乳制品主要有全脂和脱脂奶粉,而黄油、干酪和炼乳产量很少。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2年规模以上乳品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58.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工业销售产值346.9亿元,比上年增长23.4%;销售收入340.3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利税总额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利润完成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近几年来,中国乳品加工企业加大了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强强联合等方式组建了一批有实力的奶业集团,如上海光明、内蒙古伊利、北京三元、黑龙江完达山等,初步改变了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面,使中国乳业资源配置日趋合理。

(三)乳品消费

乳和乳制品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居民每天的生活必需品,中国乳品消费市场以超过预期的速度快速成长,已成为市场消费热点。2002年,全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为11.5kg,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量达到21.5kg,比2001年增长28%。由于消费需求旺盛,2002年共进口乳制品25万t,相当于150万t鲜奶,占全国牛奶总产量的12%左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1~5月,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月乳品消费量为2.05kg,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20.2%;从乳品消费结构看,人均每月消费鲜乳品1.53kg,奶粉0.05kg,酸奶0.17kg,除奶粉与2002年同期持平外,鲜乳品和酸奶均比2002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鲜乳品增长24.4%,酸奶消费增长21.4%。

中国奶类的人均消费与世界人均消费95kg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目前,发达国家肉、蛋、奶的比例是0.4∶0.06∶1,乳制品消费比例高;中国的比例是6.7∶2.8∶1,乳制品消费比例最低。

(四)奶业投资

1999年以来,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把奶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由于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使奶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业内企业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业外资本也纷纷进军奶业。2001年,全国共建成投产液体乳品项目近20个,总投资约19.5亿元;奶粉项目3个,总投资近亿元。与此同时,业外资本也积极进军奶业,四川新希望、新疆德隆等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一年内将数亿资本投入奶业。

二、中国奶业发展前景展望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2005年世界奶类总消费量将达到6.15亿t(中国为1611.9万t),人均11.3kg,而中国目前人均消费量仅为7.2kg。在国务院批准发布实施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中,奶业为优先发展的三个重点食物领域之一。根据目标要求,到2010年中国人均乳类占有量将达到16kg,其中城市居民为32kg,农村居民为7kg,总产量达到2600万t。有专家预计,中国奶类产量将在2015年达到2000万t,2030年达到7000万t。由此可见,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奶业会呈现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

(一)乳类消费的总量将继续增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内乳品市场需求旺盛,市场日趋扩大,乳类消费总量将继续增加。

1.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刺激乳品消费 据2000年国家计委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所作的调查,居民收入每增加10%,乳类消费量就相应增加0.32%。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特别是国家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促进乳品消费和开拓农村乳类消费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中国居民的奶类消费基数依然很小,据估计未来5年内,消费年增长速度将继续保持在15%以上。

2.政府的支持和对乳品宣传力度的加大为乳品消费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奶业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奶业,各种新闻媒体也对乳和乳制品进行了大量报道和宣传,这些都促进了奶业的良性发展和乳品消费的增长。在大中城市,乳品正在成为生活必需品。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购买力水平的逐步提高,乳品营销网络的深入和扩大,乳和乳制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3.国家学生奶饮用计划的实施将推动奶类消费市场的发展 目前全国有中小学生2亿多人,根据计划,到2005年可望有1500万中小学生喝上奶,年消费牛奶约110万t。

4.人口的增长扩大了对乳类的需求 根据有关资料,中国每年约有新生婴儿1000万人,如果平均每人每年消费鲜奶60kg,就要多消费鲜奶60万t。同时,中国城市人口在10年中将从目前的30%增长到40%,而资料表明,每增加一个城镇居民,将会多消费乳类5kg。

(二)奶业生产将进入快速增长的新时期

1.奶牛生产将快速增长 由于乳与乳制品的需求旺盛,原料奶的收购价格总体趋势将继续走高,养牛的效益较好,各方对投资养牛的积极性较高,各级政府对乳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加大,必将促进奶牛生产的快速增长。

2.资源存量大,具有发展潜力 中国有4亿hm[2]草地,饲草资源巨大,精粗饲料资源十分丰富。退耕还草、草地改良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三元种植结构的建立,以及舍饲技术的推广普及,资源的总量增长与利用率提高的双重效果,为奶牛的发展提供了饲料保证。

3.乳产品消费特性有利于巩固国内乳品市场 一般来说,消费量最大的乳制品是液态保鲜奶,而液态奶不易保存和长距离运输,主要在国内消费,国际间贸易量很小,所以入世和市场的开放对中国保鲜奶的冲击不大。奶粉的消费主要在居民收入比较低的农村和中小城市,这部分市场主要是国产奶粉,而进口奶粉价格较高,主要市场在大城市。同时,入世后的新形势促使中国乳业加快走上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道路,通过积极改良技术、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巩固成本和价格优势,必将给中国奶业发展带来相当大的机遇。

(三)乳品市场的竞争将日益激烈

1.中国入世对奶业带来一定压力 根据中国入世谈判中有关奶业的承诺,入世后乳制品的关税将逐步降低,进口乳制品的价格也随之降低,这势必对中国乳制品市场带来一定冲击,特别是对那些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产品品种单一、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较高、产品质量较低的中小乳品企业影响最大。其中受冲击最大的产品是奶粉,一些保质期较长的保鲜进口奶也会增加,奶酪和黄油由于消费量不大,影响相对较小。

2.国际乳业集团瞄准中国市场,采取各种方式积极抢滩登陆 国际乳业集团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奶类新兴消费地区拓展市场的历史告诉他们,中国将成为下一个海外大市场,这些企业已经开始以各种方式争占中国市场。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奶业生产大国拥有成本优势,把直接出口产品作为主要策略,目前中国进口乳品的64%来自这两个国家。其他地区的跨国企业则直接在中国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世界排名前20位的企业已经全部进入。瑞士雀巢在中国经营10多年,拥有多家独资和合资企业,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网络,其竞争优势正在初步显现。

3.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趋于并购重组 以抢占奶源基地和争夺市场份额为核心,国际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市场角逐,竞争日趋激烈。光明乳业首先到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建设奶源基地和加工厂,带动各大乳品企业掀起抢占奶源基地的热潮。2001年,光明乳业提出“科技光明”的口号。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国内竞争和迫在眉睫的国际压力,国内乳品企业并购重组不断,仅2002年就发生较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活动18起。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有限公司一次性向蒙牛注资2.16亿元,持有蒙牛乳业32%的股份。上海光明收购广州达能,北京三元收购上海第二大乳品企业上海全佳,石家庄三鹿集团与甘肃好牛乳业公司在河西走廊联合建立奶源基地,新希望集团则在一年内收购全国各地11家乳品企业。

4.乳品市场细分化程度提高,品牌效应将成为竞争的焦点 在乳品消费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对乳品品质和种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乳品市场细分将不断强化,以质量、信誉和服务为核心的品牌竞争将日益激烈,品牌效应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如在液态奶市场,伊利、光明、三元、蒙牛属于领先品牌;在奶粉中低档市场,已打造出了三鹿、完达山、伊利等全国性品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乳品加工业的整体实力将不断增强,乳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必将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势品牌。

标签:;  ;  ;  

我国乳业的现状与展望_奶制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