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从清水混凝土施工要求、原材料的选用、配合比的设计、施工中模板选用、清水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过程控制、拆模和养护的控制等方面,全面考虑,最终将各种因素对清水混凝土的影响降到最低,完成满意的清水混凝土工程。本文探讨了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措施
清水混凝土主要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一次浇筑成型达到装饰效果,在模板拆除之后也不需要任何装饰的工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也经历了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新材料、新技术不断被引入到建筑施工中,新型施工工艺的研发使得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显著提高。
1清水混凝土的概念
清水混凝土因为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而闻名,因此其也可以称为装饰混凝土。清水混凝土属于一次浇注成型,不需做其它外在装饰,其现浇的混凝土表面可以直接作为装饰表面,因此与普通的混凝土有着很大的区别。通常情况下,清水混凝土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光滑、色泽分布均匀且棱角分明,只需要在其表面涂抹一层透明的保护膜则可以将其自然装饰特性充分的体现;第二,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不需要再进行抹灰、刮腻子等施工工序,可以直接进行涂料的粉刷,避免了抹灰过程带来的质量通病。
2 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清水混凝土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主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掺入适量的磨细掺合料,降低混凝土的导电能力,提高混凝土抵抗氯离子渗透的能力,进而能够提高混凝土抵抗冻害、盐性物质侵蚀、湿度中性化作用以及温度作用等,进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②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若需要在冬天进行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作业,为了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具有引气组分、早强防冻的效果的外加剂,并适当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根据现场情况加入适量的磨细掺合料,这样做可以明显提高清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③增强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混凝土自身的密实程度决定着其抵抗碳化的能力,配合比设计时需要控制粗细骨料的级配,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胶比、砂率等参数,以便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④提高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通过控制混凝土胶结材料用量、用水量、水胶比等,进而减轻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的体积收缩,也可以添加减缩剂或者使用活性小的矿物掺合料。
3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3.1模板工程
为了避免出现的基面不平整、漏浆、色差、蜂窝、麻面、歪斜、棱角不平等现象,需选择采用了质量优良的胶合板模板、大型钢模板等定型模板。模板的设计必须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模板施工规范规定的各项施工荷载,并保证变形不超过允许范围;模板要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方便架设和拆除;模板的面板要平整光洁,模板间拼缝要严密,连接可靠。
模板除设计预留的穿墙螺栓孔眼外,不得随意打孔、开洞、刻划、敲打。脱模剂应选用对混凝土表面质量和颜色不产生影响的优质脱模剂。明缝条截面形式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要求能顺利拆除,宜采用梯形、方形、圆角方形;材质可以为硬森、尼龙、塑料、铝合金、不锈钢等材料。深度不宜大于20m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为保证模板组合效果,使用前要对模板进行现场预拼,对模板表面平整度、截面尺寸、阴阳角、相邻板面高低差以及对拉螺栓组合安装情况进行校核,以保证模板质量,并根据
3.2 混凝土浇筑施工
(1)清水混凝土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应制定相应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并认真落实施工技术保证措施和现场组织措施,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2)混凝土浇筑前,质检员、监理应进行全面验收,要求支模架搭设情况符合要求,平整牢固;各种设备、照明正常;模板钢筋符合要求,预埋件、预留洞、预埋螺栓及预留插筋等位置正确;施工缝已按规定处理。
(3)混凝土浇筑时,控制好各层的标高,保证所浇混凝土在同一个水平标高上。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尽量缩短浇筑时间间隔,避免分层面产生冷缝。
(4)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来振捣混凝土,严格按400~500mm左右分层厚度来分层浇筑柱梁混凝土,插入点均匀布置,逐点移动,振动时振动棒避免靠近模板、埋件及螺栓,以防变形移位,每一振点的振动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无气泡逸出为止,一般为20~30s,避免过振发生离淅。
(5)混凝土初凝后,对表面打毛处理,在上层框架模板安装之前,先用人工清理施工缝中较大颗粒,碎屑和杂物。然后用高压空气吹风清理,最后用高压水清理,每节混凝土浇前,用水冲洗湿润施工缝24小时。
3.3 拆模与养护
混凝土拆模时间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根据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块试压强度结果,安排拆模时间;清水混凝土构件拆模后,不可立刻用冷水浇喷,否则会出现温差裂缝。养护应采取覆盖塑料薄膜或涂刷混凝土透明养生剂,不得直接用草垫或麻袋覆盖,以免造成永久性污染。
3.4清水混凝土的修饰处理与成品保护
清水混凝土拆模后,应做好必要的修饰、和成品保护工作,这是清水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必要工序和重要环节,对拆模后的混凝土,要用塑料薄膜保护结构表面,以防二次污染,对易被碰触的部位及楼梯、预留洞口、柱、门边、阳角,拆模后用木条和角铁进行保护。
4 结语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施工建设单位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实力,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体现。通过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施工工艺质量水平和人们的质量意识,对降低了总的工程造价,工程创优有着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清水混凝土的施工要点以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简单的探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是一项负责的工程,其涉及到的施工工艺众多,而且是同要求较高,目前我国对于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分析,才能够使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不断的趋向成熟,并且广泛应用于我国建筑工程中。
参考文献:
[1]张雪娥,郭小平.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陕西建筑,2009(11)
[2]李辉平.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0(10)
[3]耿雪飞,金良.浅析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J].治淮,2010(02)
论文作者:苏玉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混凝土论文; 模板论文; 表面论文; 施工工艺论文; 质量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螺栓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